《28.醉翁亭记》学习方案
辽宁省丹东东港市黑沟学校 乔德生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收集有关“欧阳修”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作者简介: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所作。www-2-1-cnjy-com
二、认定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三、夯实基础:1. 预习检查,请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滁 ( ) 林壑( ) 琅琊( ) 潺潺( )
僧 ( ) 辄 ( ) 霏 ( ) 瞑 ( )
伛偻( ) 携 ( ) 洌 ( ) 肴 ( )
蔌 ( ) 觥筹( ) 阴翳( ) 弈 ( )
酿泉( ) 翼然( ) 岩穴( ) 晦明( )
朝暮( ) 酣 ( ) 颓然( )
四、整体感知:
1.熟读全文:
(1)朗读指导:点拨气势、韵味、节奏及停顿。
(2)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疏通文意:
看注释讲解大意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质疑
全班交流 (分段进行)
3.词句小测:
1)解词(依次):
环: 也: 壑: 而:
山: 于: 翼然: 于:
名: 谓: 意: 乎:
得: 而: 归: 暝:
发: 秀: 高: 出:
至于: 伛偻提携: 绝: 而:
而: 酿: 前: 陈:
宴: 宴: 苍: 在:
去: 而: 乐: 谓:
2)释句:
A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B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E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F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G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H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I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J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K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L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再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1.本文描写的内容很丰富,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怎样?
2.“乐”字如何贯穿全文?
3.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4.这篇文章写三种乐: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太守之乐是重点。山水之乐、游人之乐的描写同太守之乐有什么关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把握主旨:
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21教育网
三、拓展延伸:
作业:就自己在生活中的游览,仿照本文的风格写一篇游记,要求语言简练,写出独特的感受,在行文中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和景物描写方法。2·1·c·n·j·y
教学反思:
《28.醉翁亭记》学习方案参考答案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示例:欧阳修: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作者简介: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所作。21·cn·jy·com
二、认定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并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3.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会正确看待挫折。
看注释讲解大意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质疑
全班交流 (分段进行)
3.词句小测:
1)解词(依次):
环:环绕、围绕 也:表判断,是 壑:山谷 而:表并列 山:沿山路(名词作状语) 于:从 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的翅膀一样(状语)于:在 名:命名 谓:称 意:领会 乎:语气词,于 得:领会 而:表顺承 归:聚拢 暝:昏暗 发:开放 秀:发荣滋长 高:高爽 出:显露 至于:表过渡 伛偻提携:相当于黄发垂髫 绝:停止 而:
H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I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
J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呀。
K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来源:21·世纪·教育·网】
L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再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
第二段:写山中景色及出游之乐。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人之乐的描写同太守之乐有什么关系?
作者描写山水之乐,游人之乐是对太守之乐的陪衬。写山水之乐,是表现他贬官谪居滁州后,寄情山水,排遣愁怀的生活态度。写游人之乐,为的是从众宾欢中反衬自己的乐,因为享受山水之乐是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这是非同寻常了。写太守之乐,此境界最高,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体察万物,反思人情,写文章来记述其事。21cnjy.com
二、把握主旨: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美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www.21-cn-jy.com
三、拓展延伸:
作业:就自己在生活中的游览,仿照本文的风格写一篇游记,要求语言简练,写出独特的感受,在行文中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和景物描写方法。21·世纪*教育网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