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测试题(含答案)
选择题
1.2017年4月26日,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制造航母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海上军事力量的建设,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就建立了,这支部队是 ( )
A.华东军区海军 B.第二炮兵部队
C.北海舰队 D.南海舰队
2.在新军事革命的浪潮中,信息化战争成为最主要的战争形态,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国际军事领域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军队信息化作战能力的竞争上,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在新军事变革中抢占先机、夺取优势,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材料旨在强调加快军队信息化建设的 ( )
A.原因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3.“要抓住当前带动或制约我国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发展的高速计算机、航天与天基信息系统、航空与船用发动机、军用新材料、无人化智能、新概念武器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不断提升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整体水平,为打赢信息化战争提供必要物质技术支撑。”材料说明 ( )
A.我国大幅度扩军备战
B.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我国的军事力量超过其他所有国家
4.“必须高度重视战略前沿技术发展……选准主攻方向和突破口,超前布局、超前谋划,加紧在一些重要领域形成独特优势。”“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这表明我国军队、国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 ( )
A.不断扩大军队规模,增加军队数量
B.加紧研制高科技武器,巩固国防力量
C.加快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培养现代化人才
D.加强军队改革和国防建设,走科技强军之路
5.下面是我国在不同时期阅兵的图片,从中能够得到的信息是 ( )
①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②我军武器装备水平不断提升
③我国已成为军事超级大国 ④科技强军成效显著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2019年3月两会期间,习主席出席全国人大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会议,指引强军梦的前进方向。被称为“国之重器,神秘之师”的导弹部队——火箭军,主要承担的任务是( )
A.反对霸权主义 B.维护社会治安 C.战略核反击 D.打击恐怖主义
7.近年来,南海、东海冲突时有发生,面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应( )
①坚决维护领土与主权完整
②提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③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
④通过国际仲裁决定钓鱼岛、黄岩岛等地领土归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8.2020年6月15日晚,印度边防部队非法越过中印边界西段实控线,中国边防部队果断采取自卫措施,有效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印度军队的行为违反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D.全方位外交
9.“如果不是坚决贯彻独立自主的立场,就会成为卫星国,仰帝国主义的鼻息,就会成为从属国家。因此,在坚持独立自主上不能放松。”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建国初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共赢共享的理念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对外开放政策
10.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 )
A.消除了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B.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C.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D.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11.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指中国( )
A.重返联合国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创办上海合作组织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近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下列邮票反映出我国的外交( )
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邮票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邮票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出现了与各国建交的热潮
C.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13.1971年11月,两名升旗手来到联合国大厦第二十三根旗杆旁,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新中国国旗第一次升起在纽约的上空。这一幕的发生是因为(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日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4.下面《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变化表》反映出( )
时间 1949年 1959年 1969年 1979年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个) 10 34 45 120
A. “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B. 对外开放格局逐渐形成
C. “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 D.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5.从1950年起,美国阻止联合国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到1960年,美国拒绝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提案在表决时仅获得微弱多数。到1970年,支持驱逐台湾国民党“代表”的已有51票,反对的仅有47票。这表明(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条件日益成熟 B.联合国的作用发生根本性变化
C.美国和苏联控制联合国的局面开始发生转变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16.2018年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开始于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尼克松访问中国 D.中美正式建交
17.右侧图片反映的事件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这一事件( )
A.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B.标志着中日正式建交
C.体现“一边倒”外交方针
D.实践“一国两制”构想
18.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
A.确立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B.促进了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
C.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截至2018年,中国已同17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多个重要国际组织,还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这说明中国( )
A.推行全方位外交政策 B.提出“三个世界”理论
C.清除了国家间的矛盾 D.奉行了结盟的外交政策
20.1972年,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用一个“友”字将尼克松访华的不同画面进行了巧妙呈现。尼克松访华( )
A.促成了朝鲜战争停战 B.消除了大国霸权主义
C.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D.确立了中美同盟关系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的这个战略思想极大地鼓舞了我国人民的斗志和胜利的信心。当时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的政策,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为了反对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以利于恢复经济和发展我国建设事业,毛泽东提出了“一边倒”的战略。这就是站在社会主义一边,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据《毛泽东在开创新中国外交和国际战略思想上的伟大贡献》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提出上述战略的主要背景。
材料二
(2)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乔的笑》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二所示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历史有其规律和逻辑。中非双方基于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始终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同非洲各国团结一心、同舟共济、携手前进。
——习近平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非双方“相似遭遇和共同使命”分别指的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中非双方为了实现上述使命付出了怎样的努力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摘自《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2020年4月以来,印军严重违反两国协定协议,暴力攻击我前往现地交涉的官兵,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边防官兵对暴力行径予以坚决回击。涌现出边防团团长祁发宝、机步营营长陈红军和战士陈祥榕……等先进典型,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昂扬风貌。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
——材料出处摘自新华网
材料三 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而且了中国外交活动的舞台。
——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四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其关键在行动,国际社会要从伙伴关系、安全格局、经济发展、文明交流、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摘自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材料二印军这一行径违反了哪一原则? “这些原则”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3)据材料概括70年代上半期中国外交出现“突破性大发展”的原因,并列举两项外交成果。
(4)“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展趋势?结合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的“实际行动”,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9年《中关建交公报》
材料三 在当选美国总统的三个月之后,唐纳德·特朗普明智地决定美国政府坚持长期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并在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通话中予以确认。
——2017年2月15日《中国日报》
材料四 新中国30年来的对外关系是在独立自主前提下新型外交的历史,是不断向上发展且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是一部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解放的历史,是一部反对霸权主义,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历史。30年的外交增进了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友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宽松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1949﹣1979)》
(1)材料一中的《中美联合公报》是在哪个城市签署的?签署这一公报时我国的最高领导人是准?该公报的签署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2)最早和当前奉行“一个中国”政策的美国总统分别是谁?依据材料二,简要说明这一政策的基本内容。
(3)据材料四,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前提是什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贡献是什么?
答案
1-5AABDB 6-10CBACD 11-15ADADA 16-20CACAC
21、(1)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企图扼杀新中国。
(2)中国重返联合国。有利于改善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或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3)相似遭遇:近代以来都曾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奴役。共同使命: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召开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2、(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原因:国际形势发生变动;党和国家领导人调整外交政策。成果: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等。
(4)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等一系列活动,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3.(1)城市:上海。最高领导人:毛泽东。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对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最早:尼克松。当前:特郎普。内容: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独立自主;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实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