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九年级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题(三)
1.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大部分中学生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诗耳熟能详,但是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拖延现象却屡见不鲜。拖延是个人在明知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人们对拖延行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拖延是“时间杀手”,是一种恶习,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在考场上,面对题目繁杂的试卷,如果拖延,考试成绩就会很难看。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几秒钟的拖延就会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哈佛大学著名学者哈里克说:“世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
也有人认为,拖延一下并不要紧。人们一般只对不喜欢做的和觉得拖一拖也没问题的事拖延。从某种角度上说,拖延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你面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时,拖一拖,能缓解你的不良情绪,让你能平静地面对要做的事情。把很多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做,往往能激发自身更大的潜能,完成任务的效率会更高。当然,这样的拖延考验着你对自我的清醒认识,对时间节点的准确把握,对做事节奏的控制。
【材料二】
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严重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
调查表明,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患拖延症的人不少:50%的中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拖延症,86%的职场人认为自己有拖延症,其中50%的职场人不拖到最后一刻不开始工作,13%的职场人不拖到领导再催,绝不去完成工作。拖延症常见的类型如图:
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主观因素:有的人因害怕失败,不想承担失败的后果而拖延;有的人因过于追求完美,害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拖延;有的人本身就懒惰,不愿做事情;还有的人是受负面情绪影响,行动受阻。其次,也有外界因素,如任务过多或者难度过大,超出了个人的能力,会让人拖延或逃避任务;外界的诱惑尤其是娱乐方面的诱惑,也往往会导致拖延行为。
【材料三】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焦虑不已,也想改掉,但依然一边焦虑,一边拖延。就连吃晚饭这样的事,有人都能拖到晚上9点,再饿也唤不起习惯性“床上瘫”的自己。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曾对2004名拖延症患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8.7%的受访者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拖延症患者很难直接做困难的、需要意志力维持的事情,因此容易耽误学业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新的职业——自律监督师应运而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打败拖延症。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因为小目标能消除拖延症患者的畏难情绪;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因为自律才是拖延症最有效的克星;还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抵制不良欲望,消除外界干扰,排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完成任务的障碍。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促使患者逐渐消除拖延症。
(1)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患有拖延症的人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并会患上严重的焦虑症、抑郁症。
B.调查发现,中学生、大学生、职场人三类人中,中学生的拖延症最为严重。
C.造成拖延症的主观因素主要有害怕失败、追求完美、任务过多过难等。
D.大多数拖延症患者对自己的拖延症感到焦虑,也想改掉,却迟迟不采取行动。
(2) 请根据材料二给“拖延症”下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王素和李想对拖延的认识产生了分歧。如果你在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一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王素:拖延的危害很大。咱们应该远离它!
李想:我觉得拖延也有好处,拖一下也没什么。
你: ______
(4) 下面是对一位学生拖延症患者某个周日的观察记录,假如你是一位自律监督师。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他拖延症的类型并给出对策。
观察记录
8点:起床,吃早餐。
9点:家长叫他做作业,他说时间还早,要休息一下。
11点:家长再催,他依然说时间还早,作业肯定能做完。
12点:吃午饭,午休。
15点:开始做作业。
15点20分:跑去吃水果、听音乐。
17点:还在听音乐,家长问他作业是否完成,他说离明天上学还早呢,不着急。
第二天上学,老师给家长发来短信:您的孩子又没交作业!
自律监督师的分析和对策
拖延症的类型 对策
① ______
② ______ ______
2.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银行(下文称“央行”)2014年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机构,经过五六年的努力研究与探索后,最终由央行发行了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一数字人民币。2019年底,数字人民币相继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北京冬奥会场启动试点测试。2020年10月,增加了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试点测试地区,至此,试点范围扩至“10+1”。随着试点范围有序扩大,地方政府、银行和相关机构多方发力,共促数字人民币生态建设;深圳、海南等地推出数字人民币支付优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数字人民币的使用频率及存量用户的活跃度:六大行等运营机构也积极向更广泛的客户群推广数字人民币钱包;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覆盖了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线上线下多个领域,数字人民币在试点区深受消费者欢迎。
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局局长李斌表示,下一阶段将根据试点情况反馈,不断完善和优化数字人民币技术、政策方案,强化数字人民币通用性和普惠性,完善产品功能和应用性,提升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他也表示,试点地区目前总体仍处于试点测试阶段,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还没有时间表。
2021年4月1日,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数字人民币将主要用于国内零售支付,考虑在条件成熟时,顺应市场需求用于跨境支付交易,这也是可以实现的。
材料二
数字人民币采用双层运营体系,即央行不直接对公众发行和兑换央行数字货币,而是先把数字人民币兑换给指定的运营机构,比如商业银行或者其他商业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运营机构需要向人民银行缴纳100%准备金,这就是1:1的兑换过程。这种双层运营体系和纸钞发行基本一样,因此不会对现有金融体系产生大的影响,也不会对实体经济或者金融稳定产生大的影响。数字人民币投放采用双层运营模式,不对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构成竞争,同时能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和其他机构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积极性。这样,数字货币投放系统保证数字人民币不超发,当货币生成请求符合校验规则时才发送相对应的额度凭证。数字人民币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任何能够形成个人身份唯一标识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账户。比如说车牌号就可以成为数字人民币的一个子钱包,通过高速公路或者停车的时候根据需要进行支付。不需要银行账户就可以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这样都有助于实现普惠金融。
数字人民币还有一些个性设计,如双离线支付,像纸钞一样实现无需网络支持的电子支付需求:还可以有多终端选择,没有智能手机的人群,可以选择IC卡、功能机或者其他的硬件;数字人民币还能极大节约造币所需各项成本;还可以在疫情之下,减少货币交易中的病毒传播机会。
材料三
央行研发与推行数字人民币,全球各国有很多猜测,有人臆断央行发行数字人民而是想建立世界货币金融新格局,甚至认为中国政府把“对数字货币的发行权和控制权当成主权国家间竞争的‘新战场’。”事实上中国发行数字人民币只是为应对世界货币形势变化而做出的必要抉择。因为随着区块链技术诞生之后,比特币的横空出世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代币工具涌现,对全球各国法定数字货币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中国也是率先受到非法定数字货币冲击的国家。目前全球现有近70个国家已进行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有的国家已推出了政府控制的数字货币,这更增强了中国央行研发和推出数字人民币的紧迫感。
(1) 下面内容与三则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______
A.湖南省岳阳市是数字货币测试地区之一。
B.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需要较强的网络信号。
C.个人身份证号码可以成为数字人民币的子钱包。
D.中国是世界上首个研发法定数字货币的国家。
(2) 我国筹划发行数字人民币是十分谨慎的,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相关信息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数字人民币目前处于测试阶段,尚未正式发行,你对它的正式推出抱有信心吗?请综合三则材料的相关信息进行解释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1999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0.3%,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30%。严峻的老龄化现象,让全社会都开始关注老龄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问题。
当今,掌握和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越来越成为人们必备的生活技能。截止到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0.6%。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有2.55亿人。因为①,所以 ②。
材料二
在数字化时代浪潮下,老年人逐步被网络边缘化,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思考。一是不信任。一些智能手机和App应用中植入的广告太多,对老年人来说,很容易下载到垃圾软件,影响手机使用,甚至影响到财务安全,导致部分老人对网络风险不知晓,对网络世界不信任。二是不会用。老年人由于身心特点、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原因,对智能设备与智能生活的适应过程比年轻人慢很多。部分子女对教授老人使用互联网缺乏耐心,更多老人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三是不适用。时下,大部分电子产品、软件系统专注于青年群体,在设计理念和产品功能上一味追新求变。设备越来越先进,操作却越来越复杂,屏幕越来越清晰,字体却越变越花哨,老年人看不清,难学懂。
材料三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家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确定了老龄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基本政策,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日常生活的高频事项,提出了具体措施和目标。2020年10月25日北京市老龄办和老龄协会发布了《数字时代,与您同行——智慧助老行动倡议书》,倡议政府部门、行业窗口、志愿组织、智能产业、基层社区等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老年人迈过“数字鸿沟”,共享美好数字生活。另一方面,让老年人赶上智能时代步伐、共享科技红利也是家庭和年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有调查研究显示,老年人学习智能设备的所有途径中,“子女及孙辈指点”一项占比最高,老年人需要年轻人的陪伴,也信赖年轻人帮他们熟悉新设备和新技术,为他们讲述时代的变化,帮助他们更新对世界的认识。总之,老年人在适应现代科技生活方面的困难非一朝一夕便能解决,也绝非靠单方面努力便可化无,唯有多方力量一同发力,才能真正缓解这一问题。
(1) 根据材料一中的图文信息,在文中横线处填入相应的文字,将文意补充完整。
① ______
② ______
(2) 材料一中提到“全社会都开始关注老龄人口‘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问题”,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分析,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一项是 ______
A.某医院在挂号大厅的电子挂号设备旁边增设了人工导医服务。
B.研发高科技手机,采用双屏版技术,实现全新交互使用体验。
C.国务院颁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
D.某社区老年大学开设智能电子设备和上网技能培训等学习课程。
(3) 学校向全体学生发出了《智慧助老行动》倡议书,呼吁作为孙辈的中学生们多陪伴帮助老人,耐心指导他们学习电子设备的使用。请结合三则材料,说说发出此倡议的现实意义。
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馄饨不混沌
陈峰 ①吆喝声掀翻了村庄的寂寞。那是在吆喝什么?是兑糖客人的吆喝吗?不像。是卖泥螺、蟹酱的吆喝吗?也不像。这口音奇奇怪怪,超出了小孩子的想象,叽里呱啦,肯定是从很远很远的地方来的。
②大人在一旁说:“在吆喝着卖馄饨呢,那是温州人,说的是‘瘟话’。”大人瞪一眼小孩,警告:“别靠近担子,吃了这馄饨,读书要混沌了。”
③远远地望见摊主坐在小凳子上,将抽屉抽出推进,忙碌着。孩子们望着,不甘心,吸一口空气解解馋,一股香气钻进鼻腔,好闻极了。这香味从何而来,谁都知道,是这摊子带来的。
④不管了,不管了,去看看,到底是什么让人混沌了。河对岸阿红的娘刚生下弟弟,要吃馄饨。阿红在馄饨摊边等待时,得意地东张西望。我迈着小步子围过去,想看个究竟。摊贩落手快得跟变戏法似的,还没等我看清楚,粉色团团已盛在碗中,清且醇香的汤,泛着油花,撒上碧绿的葱花,映着鲜红的肉馅,阿红提着篮子,急急地回家去了。
⑤粉团团里面还有肉,原来这就叫馄饨,清清爽爽的馄饨哪里混沌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大人的脑瓜子里尽是些唬人的东西。
⑥等我上了小学三年级,村里才有了馄饨铺。上学路过时,我会站在店铺前看一会儿,只见师傅用单支筷子拨一点儿肉馅,往薄如蝉翼的馄饨皮上一抹,左手顺势一捏,往木格子一扔,馄饨便柔顺地躺在那里,一只接一只,一排挨一排……我呆呆地看着,心想,这师傅如果学武功,肯定是个武林高手。馄饨就是暗器,裹上铁弹,往人身上一掷,嘿嘿,谁也想不到。
⑦彼时大家的早餐一般是在家吃的泡饭,三分钱一张的大饼,都是偶尔才吃,更别说馄饨,要一角三分钱一碗呢。但也有例外,比如生病时可以吃。所以我暗中期盼生病,故意把衣服脱了,故意在冬天喝点凉水。
⑧终于,感冒虚张声势地来了,只一点点的头昏脑涨。没关系,我吞下一口热茶,装成浑身无力的样子,要求父亲带我去医务室量体温。父亲终于开口:“去吃碗馄饨开开胃吧。”
⑨等的就是这句话啊。
⑩母亲在一旁反对:“吃什么馄饨啊,一点点热度,睡一觉就好了。”我缠着父亲,要他说话算话:“不是常常说君子说话,四匹马也追不回吗?”
走到馄饨铺子,我迫不及待地跟师傅说,要一碗馄饨,声音响亮得丝毫看不出生病的样子。师傅应声“好嘞”,开始包馄饨。这次我看得真切了,左手馄饨皮,右手竹签,挑一点点肉糜,贴在馄饨皮上,几根手指一拢即合,扔一旁,如此反复。馄饨之间撒了面粉,互不搭界,相安无事。下锅,水沸,看到馄饨鲜红的馅心一面朝上浮起,便熟了。一碗汤波荡漾的小馄饨端上来,香喷喷的,用调羹轻轻搅动,片片羽衣裹着一团团红色的馅,上下浮沉,星星葱花如柳眼初舒。我舀起一个吹啊吹,轻轻嘬一口,馄饨滑进嘴里,满口汁水,柔软滑嫩,透骨鲜香。顿时,鼻塞没了,呼吸顺畅。感冒早好了,只恨还没吃够,已见碗底,汤也没影了。
后来,父亲带我去县城的馄饨店,我见识了剁肉馅的奇妙。师傅双手各执一把刀上下翻飞,将肉剁成肉末,再用一根圆筒状的棒槌敲打。师傅说,肉打得越久便越烂熟越膨胀,打到最后,蓬起的肉茸会起丝,用竹签一挑,馅儿便粘在馄饨皮上了。偶尔,父亲赏我一碗馄饨,我就想着要细细吃、慢慢品,但又总是囫囵吞枣,想着有朝一日赚了钱,一次吃它个两三碗。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馄饨皮薄馅小,吃的是情趣,并不是为吃饱。用小调羹舀一舀,吹一口汤,仿佛一面湖水,翠绿的葱丝在碗中荡荡漾漾,这是生活的情调。以前哪有闲心追求情调,在求饱的年代,普通人家对馄饨望而却步。
如今,故乡的馄饨尚在,我却再也吃不到过去那种精致玲珑、有情有调有烟火味的小馄饨了。眼下的馄饨,皮厚馅多,皮是机器加工的,肉馅是绞肉机绞的,包出来的馄饨,个头硕大无比,荒腔走板成饺子。
即便如此,馄饨依然深受食客喜欢。
深夜,街头转角处,昏黄的灯光下,雾气袅绕,一边是馄饨摊,一边是大饼摊,馄饨配大饼。寒风中,人们搓着手,缩着脖子,等一张饼,等一碗馄饨,吃完,心里暖暖的,然后打着饱隔儿,回家。
(摘自《四时之味天然欢喜》一书)
(1) 本文着眼于日常小吃“馄饨”,写了哪几件事?请根据文章,补全下面表格。
时间 事件
小时候 很馋馄饨,被大人唬馄饨让人混沌
小学三年级 ① ______
后来 见识师傅剁肉馅的奇妙
如今 ② ______
(2)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①只见师傅用单支筷子拨一点儿肉馅,往薄如蝉翼的馄饨皮上一抹,左手顺势一捏,往木格子一扔,馄饨便柔顺地躺在那里,一只接一只,一排挨一排……(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语言特色)
②偶尔,父亲赏我一碗馄饨,我就想着要细细吃、慢慢品,但又总是囫囵吞枣,想着有朝一日赚了钱,一次吃它个两三碗。(品析人物心理)
(3) 段和 段都是关于制作馄饨的细节描写,是否可以删去一段?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 标题“馄饨不混沌”有哪些深层含义?请结合全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加以分析。
材料一:混沌,也写作浑沌,中国古人想象中天地未开辟以前 模糊一团的状态,也常用来形容思想模糊不清,不分明。
材料二:陈晓卿:“那些生动鲜活、令人垂涎的影像背后,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态度。”食材无上下之分,讴歌劳动者,敬畏自然,感恩生活,寻找儿时美好的记忆,这些才是对待食物的原始态度。
(《<舌尖上的中国>:再现美食的文化情怀》)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发师
褚福海①李记发屋约 14 平方米,开在小镇一大桥堍的引坡旁,局促而偏僻。店极简陋,除了墙面留有刷过涂料的痕迹,地上铺了瓷砖外,其他都“原汁原味”,看着跟主人一样素朴。
②店主姓李,人清瘦,白净,目光如炬,讲起话来柔声细语,凸显出苏南人的秀雅温儒,给客人理发时总是略弯着腰,目不斜视, 。
③那店就在我家马路斜对面,我倚窗眺望,能依稀看到出入他店内的绰约人影。
④已记不清持续多少年了,本人及我的家人,倘有需要,都会钻进他店里剪头理发,一来路近、便捷,二则李师傅技术纯熟,会因人塑型,三是服务细致周到。当然,我不否认自己青睐他的价格优势,普通人过日子,该省则省,自当细水长流。
⑤孟春。午后。围着雪白围裙的我,坐在那张斑驳的理发椅上,他则不疾不徐地“咔嚓,咔嚓”给我修剪头发。我见他生意不太忙,便乘隙与他攀谈起来。
⑥十六岁那年,他刚读完初中,便进理发店拜师学艺。既是徒工,自然什么都得做,装卸门板、生煤炉、洗头、拧毛巾、扫地。在他早有心理准备,咬着牙,忍辱负重,从最低贱的活干起。
⑦说是学徒,实则就是给师傅当下手,师傅要忙营生,哪有辰光跟自己细说,仅偶尔粗略指点二三,能否消化领悟,全凭自我的造化。为早日独当一面,他发憨劲琢磨,在夜间拿鸡毛掸子、扫帚当模特,学造型,练刀法,一次被他妈瞥见,他等着挨骂,孰料母亲居然没责备自己。就这样,他最终练就了能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头型设计发型这手绝活。还掌握了掏耳朵、拔眼毛、剪鼻毛、捶背等技能。三年后,他满师了,继续留在店里工作。所不同的是,之前只管肚皮,而此时他每个月能领到十几元薪水。
⑧靠着一把剪刀,一柄梳子,他没日没夜地“咔嚓、咔嚓”,操天下头等大事,做人间顶上功夫,愣是把清晨剪成了黄昏,将青葱的自己打磨成了中年、壮年。虽说那会儿多做事并不多拿工钱,可自己浑身有力气,不用也白费,故碰到来客总是笑脸相迎抢着干。仲秋某日晌午,店里来了位头部畸形的客人,活本该挨到师兄做,可见师兄面露难色,他立马上前解围,先仔细端详了一番,接着三下五除二,把那人的头给打理好了。那年除夕,开门到打烊,他接连剪了十五个头,一天站下来,两条腿像注满了铅,僵硬得步履走样,两只手悬空不停动作,到夜里麻酸难忍。
⑨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三个师兄弟、十六个徒弟嫌吃苦,又不挣钱,纷纷改了行,唯有他脑子不转弯,固守着那份执念,梳去了冬夏,剪开了春秋。
⑩辛辛苦苦熬到退休,本该享受清闲晚年了,孰料竟有多位熟客找上门请他剪发,盛情难却,他便在自己的商住房楼下,开了间理发店。没租金,成本低,无压力,再则,他有养老金,不靠赚钱过日子,便尽量在价格上让利于民。百姓剃头修发,只图实惠,何况他功力深厚,技艺超群,聚拢了一大帮中老年顾客。但开店容易守店难。每天太阳刚跃出地平线,他就开门迎客,烧水,扫碎发,工具消毒,做好准备。忙碌时,连喝口茶、吃碗饭的工夫都挤不出,硬撑着连续干到晚上七八点钟,人的骨头就像散了架,话都懒得说。不过看到有那么多回头客信任他,他觉得流再多的汗、吃再大的苦也值了。
有人曾给他算过一笔账,按日均八人计,55 年来,他剪的头已逾 15.8 万多人次,等同于给全镇所有的人理过一次发。惊愕之余,他欣慰自己不枉此生。
那日黄昏,刚从阿尔卑斯山旅行回来的刘玉林神秘兮兮对他道,兄弟,快趁现在跑得动,挈带家眷去外面见识见识缤纷的大千世界。他停住握在手里的梳子剪刀满怀深情地说:“你不晓得,店像桩,拴着我的心,我哪能舍得下客人哟!“啪!”这个退伍前一直戍守边疆、坚守岗位的军人刘玉林,向老发师敬了个标准的军礼!
(1) 文中记述了老发师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 请从语言表达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手拿捏梳子、剪刀如鱼游水中,操作起来若风掠树梢。
(3) 李记发屋地点偏僻,店面简陋,为何顾客不断?
(4) 第⑨段提及老发师曾经的三个师兄弟和十六个徒弟改行的事,这与表现老发师的人物形象有何关系?
(5) 文章结尾写退伍军人刘玉林向老发师敬了个标准的军礼,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6. 阅读下面作品和知识卡片,完成问题。
知识卡片
批注,指的是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或疑难问题等,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处,用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这是精读文章常用的方法。一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加评语,常见的有感想式批注、评价式批注、发现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联想式批注、补充式批注等。
麦子
红柯
①他们住在祖国边疆旷野中的土房子里,要一直守护下去。不管是谁,问他们搬不搬走?他们都说要住下去。当然了,老婆婆的回答要平和一些:“搬走怎么办呢?你前脚走,草就后脚跟过来,这儿的草有多凶哇,你刚转个身,它们就爬到窗户上,往屋里钻。”老头脾气躁:“往哪搬?我搬走你住呀。”老头总以为他住的是宫殿。
② A 老头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老婆婆战战兢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老头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不得谁整天乱跑。”
③ B
④麦子在老婆婆掌心里颤动。
⑤老婆婆的手黄巴巴的,长满了像豆子一般的金黄的茧,那些茧豆真大呀,又圆又壮实,比麦粒儿大,比麦粒儿好看,就像一颗小太阳。大漠的太阳都这样子,小小一点,原野就像合起来的手掌,太阳在金色的指缝间回落。有时太阳会挂在树梢上,挣扎半天也挣不脱,把树都拉弯了,茂密的树梢牢牢地抱着太阳不肯松手,就像一个粗野的汉子紧紧抱着他心爱的女人。
⑥老婆婆的额头闪动着快乐的光芒,发出梦呓般的叫声:“长高了,长胖了。”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麦粒肥肥胖胖,软乎乎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老婆婆用手轻轻拍打着:“哭哇哭哇,快哭上一声。”
⑦老婆婆曾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夭折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⑧那时,他们年轻力壮,老头自己动手做了几只木碗,换了一口大锅,好像他们要生一大群孩子。她说:“拿什么养活他们呀?”丈夫自豪得不得了:“咱们这里,想要多少娃娃就有多少娃娃。”丈夫大手一指,外边是辽阔的原野。
⑨旷野无边际,伸向远方,好多年以后,从大城市来的洋学生把这辽阔的土地叫太平
⑩老头不知道什么太平洋,老头只知道他要养许多娃娃,老头就从太平洋开始的地方垦荒。老头端着簸箕①把金黄的麦种大把大把撒出去,那正是落日时分,泥土波涛汹涌就像沸腾的金属。老头的手臂跟鹰一样伸向苍穹,把落日给遮住了,手臂粗壮的黑影投落到地上,随即发出一阵粗重的刷刷声。麦种的大网捕获了土地,肥大的土块跟鱼群一样跳起来,向四周奔窜。C1
老头端着空簸箕,眼睛充满梦幻般的光芒。
那年,他去团部接受重要任务。他已经30岁,他在农场最偏远的地方开荒种地,领导想起了他的婚姻问题。传他去团部的重要任务就是解决这个问题。他骑马跑了三天三夜,赶到团部。他很快就见到那个大块头女人,他们在猪圈见面的,她是炊事班长,兼管猪圈。他们说好了,她骑上团部最好的大白马,跟他走了。
跟那个年代所有的边疆故事一样,他们的房子在地窝子里。他们说:“我们虽然住的是地窝子,但我们种的是太阳。”麦子生长的样子就像太阳升起来
长满谷地的麦子,大片大片的麦子 C2
老头端着大簸箕,麦种撒光了,簸箕里还有泥土的光芒。“我把泥土的光芒端回来啦。老婆子开门啊。”泥土金闪闪的,老婆婆被吸引住了。
“我们是簸箕命。”
他们伸出手,手指蛋上指纹的纹路,没有一只斗,全是簸箕。斗才聚财,簸箕不聚财。老婆婆说:“咱不要财。”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搓出几十颗胖乎乎的麦粒,轻轻拍打着:“哈哈,我有这么多孩子。”
(有删改)(注)①簸箕:用竹篾或柳条编的器具,三面有边沿,一面敞口,用来簸粮食等。
(1)请你变换叙述视角,找出本文线索,按照线索,用老婆婆的口吻来简单叙述这则故事。
【尝试批注】
赏析式批注 (2)请从描写手法角度对文章第②段A处划线句做赏析式批注。
(3)请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角度对文章第③段B处划线句做赏析式批注。
质疑式批注 (4)请对文章第⑩段C1,处和第 段C2处做一则质疑式批注,并自拟参考答案。
【主题理解】
(5)有人说,红柯是中国描写西域风景最好的作家,他的作品连通了浪漫与写实。请你结合文本内容、链接材料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红柯的作品都是给新疆的赞歌。有评论家说,红柯是中国描写西域风景最好的作家。红柯回应:“风景在我作品中不是背景,是主体,万物与我同一。”他不是在写风景,原野上的草和麦子、戈壁滩上的石头,在他笔下都是生命。
7.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男孩日记①周末中午,我在家都看一个男孩的微博日记,他这样描述妈妈:
②我妈,对待外人,拥有两百岁的淡定和宽客,永远温良谦让,不争不怒,像植物吐露芬芳,不倦不休。她温柔地对待整个世界。
③还是我妈,在家里,十二岁的头脑,三乘三亿吨的负能量。抱怨,抱怨,抱怨……物价、交通、天气、她的工作以及我忽上忽下的成绩,都能让妈妈抱怨不休。真想帮助她长大,真想告诉她:在家里,妈妈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④我喝一声彩:“好文笔!”大脑一转,心里忽然咯噔一下:“这,这这,写的不正是我吗?唯道是我儿子?”我拍了一下桌子,继续翻阅微博内容,从中寻找蛛丝马迹。有了!初三年级,双子座,爱篮球,爱“火影”,爱网游,恨早起,恨理发,恨葱姜蒜。
⑤果然,证据确凿,真是那个无法无天的坏小子!我拍案而起,想大喝一声,把他押过来,打他,骂他,然后罚他背诵七千遍忠孝礼义。
⑥可是,慢着!难道我不是那样的人吗?假如说真话的孩子都该被打手心,那么十年后,社会上将挤满说假话的大人!
⑦我头痛欲裂,喝口水,命令自己平静下来,闭上眼,细细反思。
⑧儿子微博上所写,俱是事实,并无夸大。我在外刻意做人,努力维持好人形象,但在家人面前,焦躁任性,不懂得控制情绪……越想,我的脸和耳朵越烫。
⑨我像一个行车中的司机,带着孩子,轰隆隆开过漫漫长途之后,忽然发现方向出现偏差,非修正不可。虽然改变自己痛过剥皮,可也不能耍赖放刁。
⑩我停止了在家里的抱怨。怨了那么些年,也没怨出花来。 可一停下,就觉得胸口像被黑色淤泥塞满,马上就要忍受不了了。
这一周,老好人终于爆发了。当邻居习惯性占我的车位时,我放弃隐忍,直接上楼拍门,请他把车停好。办公室的那位男同事,照例把原本两个人合作的工作推给我。我一反常态,据理力争,弄得他瞠目结舌,只好悻悻接下自己那份工作。
儿子冲我竖起大拇指:“妈妈好帅!你从前只敢在家里抱怨啊!”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才有勇气说:“对不起,以前是我错了……”如果不是被儿子的微博提醒,我可能还在拒绝成长。儿子却一口咬定,他根本没有什么微博。我愣了一下,忽然想到:哄着孩子说出真相,然后再秋后算账几十遍,这也是我昔日状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愿意一直努力,直到拔出孩子心里的刺,让他看见并感受到我全部的诚意。
电脑中毒,儿子成绩退步,工作出现瓶颈……但我不再像冲动的孩子般在家中捶胸顿足,气到眼泪乱飞。这些都是生活常态,有什么好怨的呢?我过去的口头禅是:烦死了,气死了,讨厌死了……其实,人哪有那么容易死?我无限放大了生活中的小烦恼,令自己焦躁不安,也令孩子郁闷不堪,整个家都雾霭重重。
生日那天,儿子为我订了蛋糕。点燃蜡烛后,他拍拍我的肩:“祝贺妈妈长大了,不再像个天天吸着嘴生气的小女孩,太吓人。”我看着他的眼睛说:“对不起,我过去做得那么坏,谢谢你用微博帮助……”他笑嘻嘻地回答:“我没有微博!”哼哼,还是不信任我!看未,我还要加油。
那天快下班时,我身旁的女同事忽然大惊小怪:“哎呀,你快来看,这微博一定是我儿子写的,看我不揍扁他才怪……”我俯身看过去,不禁掩住嘴:这不就是我以为是我儿子写的个微博吗!
同事激动地用手指点着屏幕:“爱篮球,爱网游……恨理发……你看你看,不是他是谁?”我忽然意识到:____。
我按住怒气冲冲的同事,讲了我这些日子的经历。她坐下来若有所思,不再喊着要打要杀。我想:可能,又有一片天空要变蓝了。
(选自《和你一起,我不会老去》,有删改)
(1) 第⑨段加点词“耍赖放刁”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
(2) 下列对第 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儿子的否认为下文“我”发现这个微博其实并不是儿子写的做了铺垫。
B.儿子的夸奖让“我”明白自己在外软弱在家抱怨的行为是不成熟的表现。
C.儿子的反应让“我”意识到自己在与儿子的交往中缺少坦诚相待的态度。
D.儿子心中的“刺”是指“我”平时对儿子过于严苛的行为深深伤害了他。
(3) 根据上下文内容,完成第 段的填空。
(4) 分析第⑩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5) 请你替“我”给男孩的微博写一段不超过60字的留言。
8. 阅读下面文学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桑树
毕飞宇①村子里到处都是树,但我们也不会不讲究,逮着什么就爬什么,不会那样的。正如商场里的玩具可以标出不同的价格一样,我们眼里的树也是明码标价的。最好的,最贵的,只能是桑树。
②第一,桑树不像槐树、杨树那么高,它矮小,枝杈也茂密,这一来爬到桑树上去就相对容易、相对安全了。第二,桑树的木质很特别,它柔韧,有充足的弹性——弹性的美妙就在这里。A.当我们爬上桑树,站在树枝上,坐在树枝上,或躺在树枝上,只要轻轻一个发力,我们的身体就晃悠起来了,颠簸起来了,那种感觉是妙不可言的。荡漾不只是美感,也是快感。即使桑树的枝桠断了,那也是藕断丝连的,最后能撕下好大好长的一块树皮——我们是摔不着的。
③我实在记不得我们在桑树上度过了多少美妙的时光,桑树的弹性给我们送来快乐,这快乐似是而非,不停地重复、重复,我想我终于说到问题的关键了。我们的晃悠在重复,日子也在重复。重复真是寂寞,那些傍晚的寂寞,那些黄昏的寂寞。
④我儿子五六岁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人了。有一天的傍晚,我和我的儿子在小区的院子里散步,夕阳是酡红色的,极其绵软,很大,漂亮得很,骄傲地、也可以说寥落地斜在楼顶上。利用这个机会,我给儿子讲到了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嘛。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小家伙的眼里闪起了泪光,他说他“最不喜欢”这个时候,每天一到了这个时候他就“没有力气”。作为一个小说家,我是骄傲的,我的儿子拥有非凡的感受能力,也许还有非凡的审美能力。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我突然就想起了那些“遥远的下午”。在乡村的一棵桑树上,突然多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孩子,然后,又多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孩子。我没有给孩子讲述他爸爸的往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染上伤感的气息,那是折磨人的。从那一天开始,我每天都要在黄昏时分带着我的孩子踢足球,我得转移他的注意力,我要让他在巨大的体能消耗当中快快乐乐地赶走那些该死的忧伤。差不多是一年以后,在同样的时刻,同样的地方,我问儿子:“到了黄昏你还没有力气么?”儿子满头是汗,老气横秋地说:“那是小时候。”苏东坡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我不是苏东坡,我的儿子也不会去做什么“公卿”。可无论如何,做父亲的心是一样的。
⑤我要说,乡村有乡村的政治,孩子们也是这样。我们时常要开会。所谓开会,其实就是到哪里偷桃,到哪里摸瓜,这些都需要我们做组织上的安排和分工。我们的会场很别致,就是一棵桑树。这就是桑树“贵”的第三个原因了。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玩具可以成为会场的呢?只有桑树。一到庄严的时刻,我们就会依次爬到桑树上去,找到各自的枝头,一边颠,一边晃,一边说。那些胆小的家伙,那些速度缓慢的家伙,他们哪里有能力爬到桑树上来?他们当然就没有资格参加会议。
⑥既然说到桑树,有一件事情就不该被遗忘,那就是桑树果子。每年到了季节,桑树总是要结果子的。开始是绿色,很硬,然后变成了红色,还是很硬。等红色变成紫色,那些果子就可以当作高级水果来对待了,它们一下子柔软了,全是汁液——还等什么呢?爬上去呗。一同前来的还有喜鹊。可它们也不想想,它们怎么可能是我们的对手?它们怕红色,我们就用红领巾裹住我们的脑袋,坐在树枝上,慢慢地吃,一直到饱。 B.它们只能在半空中捶胸顿足,每一脚都是踩空的。它们气急败坏了,我们就喜气洋洋了。
⑦到了大学一年级我才知道,桑树果子是很别致的一样东西,可以“入诗”。它的学名优雅动人,叫桑葚。“于嗟女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不要摇头晃脑了吧,《诗经》的意思是说:鸠鸟啊,不要贪食桑葚,吃得多了会醉倒。美女啊,不要沉迷于爱情。男孩子沉溺于爱情犹可解脱,女孩子一旦堕入爱河,则无法挣脱。这无须入口的桑葚,其中的诗意和哲理,似乎更耐人寻味。
⑧所以啊,我要说第四了,桑树也是好吃的玩具。
(选自《造日子》,有删改)
(1) 感知“我们”眼里的桑树,仿照示例,完成下面图表。
(2) 小文在A、B两处做了独立思考后的阅读批注,请把空缺处补充完整。
A.当我们爬上桑树,站在树枝上,坐在树枝上,或躺在树枝上,只要轻轻一个发力,我们的身体就晃悠起来了,颠簸起来了,那种感觉是妙不可言的。
B.它们只能在半空中捶胸顿足,每一脚都是踩空的。它们气急败坏了,我们就喜气洋洋了。
思考:三个“树枝上”啰嗦,直接用“站在、坐在或躺在树枝上”不是更简洁,为什么要用是哪个短句呢?
批注:排比,突出桑树木质柔韧有弹性,使孩子们无论在树枝上有怎样不同的动作,他们的身体都会有妙不可言的快感。
思考: ______
批注: ______
(3) 散文贵在“形散而神不散”。本文第④段旁逸侧出,不写桑树,却写了“我”的儿子。结合文章内容和知识卡片,说说这一段的作用。
知识卡片: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主要特征。“散”主要表现在材料的选用、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它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
(4) 阅读思维应该是立体多层的,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借桑树表达的多重情感。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好记性的人
【瑞士】彼得 比克塞尔
(1) 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能背得出整个列车运行时刻表。他把时间都消磨在车站上,整天观察火车如何进站、出站。他总是呆呆地注视车厢,注意车头牵引力的大小和车轮的尺寸,对乘务员,对车站的站长,他都羡慕不已。铁路,这是能给他的生活带来乐趣的唯一事物。
(2) 他能识别每一列火车,知道它从何处开来,又驶向何方,他清楚每一列火车的编号,知道它挂不挂餐车,带不带邮车。他能随口报出买一张到弗拉乌恩法尔特,到奥尔登,到尼特比普或任何一个小站的车票的票价。
(3) 只有五月或十月,列车运行时刻表变换的时候,才有几个星期不见他露面。
(4) 在此期间,他在家中将新的列车运行时刻表从第一页审阅到最后一页,每发现一个变更之处,心中都有说不尽的高兴。然后,他把新的运行时刻表滚瓜烂熟地背诵出来。
(5) 偶尔也会有旅客向他打听某趟火车的开车时刻,这下,他满脸熠熠生辉。而向他打听开车时刻的人便无法脱身,非得误车不可。他不但告诉别人开车时间,还如数家珍地说出该趟车的车次,车厢的号码,有可能中转的站名,抵离各站的时刻。倘若有谁在他炫耀完他的真才实学之前置他于不顾抽身而去,他就会火冒三丈,口出不逊,他会冲着离去的背影乱喊:“您对铁路旅行一窍不通!”
(6) 他自己却从未乘过一次火车。
(7) “坐不坐火车无关紧要。”只有记性不好的人才乘火车,假如有个好记性,就可以像他一样记住各列火车的抵离时间,大可不必为了消磨时间去乘坐火车了。
(8) 我试图开导开导他,对他说:“有些人喜爱旅行,喜欢坐火车,他们向车窗外张望,看看都经过什么地方……”
(9) 可是他勃然变色,以为我在取笑他。他说道:
(10) “也许他们得坐火车赶到什么地方去呢。”“不对!”他说道,“差不多所有的人总要坐火车回来的,有些人甚至早晨乘车去,晚上又乘车回,他们的记性差到这种程度。”
(11) 他开始在车站上诟骂旅客,“你们这些白痴!你们完全丧失了记忆!”有时他大声喊道:“你们会经过海根多夫!”如果乘客一笑置之,他就上前把人家从车厢踏脚板上往下拖,一面恳求人家听听他的忠告。“我会把一切都说给你们听!你们在十四点二十七分经过海根多夫,这一点我知道得清清楚楚,列车时刻表上什么都有……”有时甚至发展到打人的地步,“谁不听我的,让他尝尝拳头的味道!”
(12) 这一来站长没有其他办法了,只好明确地向他提出警告:假如再这样行为不端,就禁止他到站上来。他被唬住了。不来车站,那他就无法活下去。他一句话也不说,整天坐在长凳上,看着火车开进开出,不时耳语般地背诵着一些数字。他的目光尾随着进站的旅客,觉得怎么也无法理解他们。
(13) 故事似乎应到此为止。
(14) 可是,多年以后,这个车站新开设了一个问事处。问事处身穿制服的职员对铁路方面的任何问题都能回答。那位好记性的人不相信这一点,他每天都到问事处去,提出极复杂的问题,来考考那位职员。
(15) 他问道:“夏季每星期日十六时二十四分到达吕伯克的那列火车的号码是多少?”那位职员查阅了一本小册子,给了他答案。不管他问什么,那职员都很快回答了他。
(16) 于是,这位好记性的人走回家去,把他所有的列车时刻表一把火烧光。
(17) 有一回他问那职员:“车站的台阶一共多少级?”那职员回答道:“这我可不知道。”他高兴得一蹦老高,在车站上边跑边叫:“他不知道这个!他不知道这个!”他跑到车站前的台阶旁,数清了台阶的级数,把数字牢牢地印在他的记忆里。
(18) 打这以后,再也不见他在车站露面了。
(19) 他在城里数台阶,从这一家到那一家,把数字记得牢牢的。现在,他记住了世界上任何书本上都没有的数据。
(20) 把全城每家每户的数据都记住了以后,他来到火车站售票处买了一张车票,生平第一次登上了火车。他要到另一个城市,直至数尽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台阶。他想知道别人所不知道的、无论哪个职员也无法从书上查到的事情。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选》(1)根据小说内容,补全“好记性的人”的情绪变化图。
(2)好记性的人“能背得出整个列车运行时刻表”甚至滚瓜烂熟,但是第(17)段又说“在他的记忆里,所有关于列车的事都荡然无存了”。这样的情节安排是否矛盾?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3)优秀的小说精于刻画人物形象。综合下列两段文字,参考提示,分析“好记性的人”的形象。
①他不上馆子,不进电影院,不散步。他没有自行车,没有收音机和电视机。他不读书,不看报,即使收到信也不拆开信封,他没有时间。他在车站上度日。(提示:加点字突出了“好记性的人”怎样的生活?)
②他说道:“这些都在行车时刻表上印着呢!喏,他们将经过路特巴赫,经过德汀根、万恩、尼特比普、云希恩、上布赫西顿、艾格尔克恩,还有海根多夫。”(提示:如何看待“好记性的人”一一细数这些地名的行为?)
(4)小说用喜剧的形式讲述了“好记性的人”的故事。联系链接材料,结合小说内容,探究作品喜剧形式背后隐含的深意。
【链接材料】
喜剧是戏剧的种类型,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百度百科
10. 文学类作品阅读。
(甲)觅渡,觅渡,渡何处?(节选)
梁衡①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 1990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桥,叫觅渡桥。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
②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 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
③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归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让敌人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④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我们看他短短的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动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这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而他却不肯。 A
⑤秋白不朽。
(乙)我所认识的瞿秋白(节选)
丁玲①最好的教员却是瞿秋白。他几乎每天下课后都来我们这里。于是,我们的小亭子间热闹了。他谈话的面很宽,他讲希腊、罗马,讲文艺复兴,也讲唐宋元明。他不但讲死人,而且也讲活人。他不是对小孩讲故事,对学生讲书,而是把我们当作同游者,一同游历上下古今,东南西北。我常怀疑他为什么不在文学系教书而在社会科学系教书,他在那里讲哲学。哲学是什么呢?是很深奥的吧?他一定精通哲学!但他不同我们讲哲学,只讲文学,讲社会生活,讲社会生活中的形形色色。后来,他为了帮助我们能很快懂得普希金的语言的美丽,他教我们读俄文的普希金的诗。他的教法很特别,稍学字母拼音后,就直接读原文的诗,在诗句中讲文法,讲变格,讲俄文用语的特点,讲普希金用词的美丽。为了读一首诗,我们得读二百多个生字,得记熟许多文法。但这二百多个生字、文法,由于诗,就好像完全吃进去了。当我们读了三四首诗后,我们自己简直以为已经掌握俄文了。
②秋白在学校的工作不少,后来又加上翻译工作,他给鲍罗廷当翻译可能就是从这时开始的。我见他安排得很好。他西装笔挺,一身整洁,精神抖擞,进出来往,他从不把客人引上楼来,也从不同我们(至少是我吧)谈他的工作,谈他的朋友,谈他的同志。他这时显得精力旺盛,常常在外忙了一整天,回来仍然兴致很好,同剑虹谈诗、写诗。 B 。
③有一次,我问他我将来究竟学什么好,干什么好,现在应该怎么搞。秋白毫不思考地昂首答道:“你么,按你喜欢的去学,去干,飞吧,飞得越高越好,越远越好,你是一个需要展翅高飞的鸟儿,嘿,就是这样……”他的话当时给我无穷的信心,给我很大的力量。我相信了他的话,决定了自己的主张。他希望我,希望剑虹都走文学的路,都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这是他自己向往的而又不容易实现的。他是自始至终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一个文学家,他的气质,他的爱好都是文学的。他说他自己是一种历史的误会,我认为不是,他的政治经历原可以充实提高他的文学才能的。只要天假以年,秋白不是过早地离开我们,他定是大有成就的,他对党的事业将有更大的贡献。
(有删减)
(1) 请结合以上两篇选文,帮助杂志社完成瞿秋白的人物档案。
姓名 瞿秋白 出生日期 1899年1月29日 逝世日期 1935年6月18日
职业身份 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宣传家
代表作品 《赤都心史》《俄乡纪程》《多余的话》
生平经历 ①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②1923年,在上海担任教员。因为 ______ 和出色的翻译工作,
广受师生欢迎。
③1934年,红军主力长征时,瞿秋白患肺病,留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战争。
④1935年,被捕入狱。在狱中, ______ 。
⑤1935年,创作《多余的话》,在文中 ______ ,并表达遗愿。
⑥1935年6月16日,英勇就义。
(2) 瞿秋白在《多余的话》里提到自己“确是一个最懦怯的‘婆婆妈妈’的书生……甚至不配做一个起码的革命者”。请结合选文,谈谈你是否认同他的自我评价。
(3) 编辑部有人认为,梁衡与丁玲作为后辈,在文中直呼“秋白”有失礼貌,应该用敬语“瞿先生”更为妥当。你更倾向于哪种称呼?简要阐述理由。
(4) 为了方便读者进一步理解材料内容,请你模仿示例,在A、B两处中选择一处,帮助编辑完成批注。
示例: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特别是一些地位越高的人越爱这样做,别人也帮他这样做,所谓为尊者讳。而他却不肯。
批注:此处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瞿秋白先生与世上善于伪装、沽名钓誉的人对比,突出表现了瞿秋白的襟怀坦荡、淡泊名利、正视自我的崇高品质。
我选择 ______ 。批注: ______
(5) 编辑想将瞿秋白与其他先辈组成人物群像。请从以下人物中选择与瞿秋白最匹配的一位,并结合选文内容与所学课文内容,简要阐述理由。
A.鲁迅
B.闻一多
C.邓稼先
我选择 ______ 。理由: ______
11. 现代文阅读。
对岸
高鹏程①站在萧山围垦区的塘坝上,陪同我们的当地朋友指着钱塘江说:对岸是盐官。心里一动。倒不是因为盐官是著名的观潮胜地或者出了徐志摩、金庸这样的文学大家。真正让我一动的,恰恰是盐官前面的“对岸”两个字。这一路下来,我所关注的一直都是江面上的事物,是此岸的事物。
什么时候,我开始忽略对岸的呢?
幼年时的北方家乡,一条河穿村而过,宽大的河床上面,流水几近干涸。多数时节村民们可以自由蹚过。两岸的人家大致雷同,土黄的屋舍,土黄的锅灶,土黄的脸色。人们都在默不作声地生活。并不关心彼岸的事物。
整个青少年时代,我都停留在北方老家的小城里读书、成长,不再见过另外的河流,也无从想起彼岸的生活,仅有的对于彼岸的想象,都是建立在书本上阅读。 但是,因为年少,因为生长在相对干旱的黄土高原之上,我无从进入这种文字背后的生活。
而现实中真正有关彼岸的经历,只是在少年时期,跟随母亲去了一趟陕西,看到了渭河和泾水交汇时的景象。彼时我站在渭水此岸,惊异于浊流和清流的相交。遥想着对岸的情境,该是怎么样一个清朗世界。但河水阻隔,终究没有机会到对岸去看一看,留下的,仅仅是一个少年对外面世界的惊鸿一瞥。
直到毕业那年。经历了一番艰难的抉择之后,我踏上了前往南方某地谋生的旅程。站在一列绿皮火车的对面,和家人挥手道别时,忽然有了身处彼岸的感觉。列车启动、加速的期间,生活了 20余年的小城熟悉街景,忽然变得陌生。往日厌倦了的生活忽然变得亲切起来,但这已不再是我的了,目送渐行渐远的小城和自己21年的成长岁月,泪水忽然就涌了出来。
此后数年,我一直借居在东海边的一个渔港小镇。记得刚刚来到渴慕已久的海边,我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兴奋。教书之余,我都会沿着通往海边的村道,走到海边远望,而脑子里始终盘旋着一个古老的问题:海那边是什么。就像少年时期,坐在家乡门前的矮坡上想过的山那边是什么一样。
一段时间以后,初来时的新鲜感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单调、雷同的日子。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去海边,原因仅仅在于那个古老的问题,其实早已有了答案,山那边依旧是山,海那边依旧是海。仅此而已。
如果不出意外,我也会像一条河流一样,被命运的岸线挟持,辗转、流逝,度过波澜不惊的一生。
是的,难以回返的上游,可以预见的下游。除此以外,是否还有第三种可能?
我要去对岸,要踏上江边停泊已久的船
去远方
我为什么要热爱远方
整整一夜我辗转反侧
“做一个任性的孩子”。我闭上眼时
所有幻想都是一种相同的底色
——《黑》在经历过无数个苦闷的夜晚之后,我读到了这样一首诗,眼前忽然一亮。是的,对岸。一个水声闪亮的词,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在此后一个时期的行走中,我都会有意识地接近一些河流。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检视我写下的有关河流的文字。奇怪的是,对于河流的抒写,我依旧把视角放在了对它的流淌、流速的观察上,对它的上游和下游的想象上。我甚至会专注于水面上的一个漩涡,一堆看不清楚的漂浮物,但却对对岸视而不见。
我真的是丧失了对彼岸的想象力了吗?或者,我的日渐昏沉的思绪,已经丧失了内心仅存的一丝对于理想生活的祈盼?
2014年的初夏,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采风行动,沿着一条江的源头,一直走到它的入海口。一路下来,我有幸参与了一条江自始至终的流淌。通过体察它的前世今生,我感受到了一条江生命的节律和跃动。我有幸目睹了一条江在它的源头诞生、泉涌的瞬间,也有幸目睹了它在入海口从容无言的告别。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回来以后,看见一同参与采风的马叙兄以此为题写了一篇散文,回顾了早年的一次盐官之旅,一个少年的漂泊史和中年男人的沉思跃然纸上。而我,若非那一句醍醐灌顶的唤醒,我想,时至今日我依旧会忽略对对岸的探究与想象。
“其实也差不多。盐官能看到的一字潮,萧山同样也能看到。”陪同的当地朋友说。
但我想,毕竟还是有不同的,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我想起了幼年时因夏雨暴涨的家乡的河流,那些被阻隔在对岸的村民,那些想回家的急切的眼神。想起早年离家时的光景。想起火车启动时突然看清楚的我生活了 21年未曾看清楚的事物。
我们的一生要经历多少漂泊?要经历多少河流的阻隔?而那些构成阻隔的河流,也许并不一定都是水声喧哗,它也许就是我们的一段经历,一种想法,一种欲望。它甚至就是一面镜子:流水,青铜,别人,从中照见了另一个你,一个你自己不曾轻易看清楚的你。
也许彼岸,同样并没有我们想要的生活。但是,你可以站在对岸,用来观测自己此岸的生活,你会看清楚自己的生活和需要。
“隔江人在雨声中”。就算大河改道,就算河水泛滥淹没津渡,你必须给自己一只想象中的舟楫,一只始终停泊在江边等你的船,以便去彼岸建立那个观察点。只有这样,你才能看清自己的流速和流向,才能明白你所要的生活、你要珍惜的人,而不至于迷失。如此,即可信由人生如河,任其拐弯,也不会慌张。
【注】①高鹏程: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宁波市奉化作家协会主席。
【任务一:梳理脉络】
(1) 阅读全文,根据作者关于“对岸”的经历和感受,补写思维导图。
【任务二:品味语言】
(2) 下面语句中“有幸”一词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回答。
2014年的初夏,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采风行动,沿着一条江的源头,一直走到它的入海口。一路下来,我有幸参与了一条江自始至终的流淌。通过体察它的前世今生,我感受到了一条江生命的节律和跃动。我有幸目睹了一条江在它的源头诞生、泉涌的瞬间,也有幸目睹了它在入海口从容无言的告别。
(3) 文章中作者两次提到《诗经》是否有深意?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①掀开《诗经》的第一页,就有一条河流阻挡住了我们的行程。然后,诗三百篇中,总是传来河水的汤汤之声。在一条又一条有名或者没有名字的河流两岸,记载着最古老的农事、祭祀和爱情。这些水气淋漓的诗句,勾起了我对彼岸的向往。
②我开始写诗了。仿佛《诗经》里的那个人,在暗夜里循着水声向彼岸摸索。
(4) “难以回返的上游,可以预见的下游。除此以外,是否还有第三种可能?”根据全文阅读,说说作者所指的“第三种可能”是什么。第三种可能对人生有什么意义?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苦夏
冯骥才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袂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溜溜地抚动。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从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拍节。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都依从这一拍节,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这是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 A. 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的无比强大。再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都发生了变化。
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唯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
B 。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下边。然而一般的苦字下边又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收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当头默默有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身的苦夏,锻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的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在维瓦尔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确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去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的挥发。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在一次与你相遇,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选自《中华散文我的故事》
(1) 梳理散文内容。
苦夏之苦 苦夏之甜
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
童年之夏
② ______
① ______
成年之夏 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的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③ ______
(2) 赏析文中划线的A、B语句。
A. ______
B. ______
(3) 本文题目是“苦夏”,为什么作者要多次提到四季,联系全文阐述理由。
(4) 请从下面人物中选择一位,结合本文和名著相关情节,阐述“苦夏”的含义。
备选:A.孙少平 B.保尔 柯察金
1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指他总觉得自己的食指太脏,尤其每次拿东西吃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食指曾按过电梯的按钮,曾摸过单元门的把手,曾提过客户门口的垃圾……他觉得自己得了强迫症。
可日子还得继续,还得拼命接单拼命赚钱,为老家多病的妻子,为两个正上学的孩子。
队友都走了,只剩他还留在这儿。没了竞争,单自然接的多,有点应接不暇的感觉。每天睁开眼就一直跑,连与妻通话的时间都没有。偶尔妻强行与他视频,他便摆剪刀手,做出胜利、开心的表情。妻便盯住他的手,嘱咐:干活戴手套,注意手卫生。
他无奈地笑——是想注意,可注意得了吗?那天去医院给医护送饺子。下楼时遇一位小姑娘搀一位老人上楼。老人不知得了啥病,不能行走,又急需去检查。看小姑娘急得直抹泪,他二话没说背起老人就走。把老人送进 CT室返身乘电梯时,才发现戴的手套不知啥时丢了。电梯里人不少,他站在按钮旁。这个说,请帮忙按8楼;那个说,请帮忙按5楼……医院的电梯按钮更脏,带的病毒更多,更易交叉传播。他深知这一点,何况自己又赤手空拳。他有点忌惮,本不想按,可大伙的目光都聚焦于他。他只得硬起头皮伸出食指佯装镇静轻松地一一按了。骑车返回的路上,他让食指一直孤零零地伸着,避免与其它手指触碰。
天冷风寒,回到住处,食指冻得几乎失去了知觉。他却啥也不顾赶紧将食指抹上酒精肥皂,好一顿洗洗洗。
一段时间他接的单大多是跑腿单。曾接到过一份来自北京的订单,客户要他帮居家隔离的老妈买治糖尿病的药。他跑了好几家药店总算买齐了。戴着胶皮手套去按老人单元门的按钮,又跑上楼按老人家的门铃,一切都挺顺。可当他把药放在门旁转身欲离开时,却被老人叫住了。老人请他帮忙把一个打了死结的食品布袋给解开。死结打得实在是“死”,加之他戴的手套有点厚,食指怎么也使不上劲,解了半天也没解开。无奈只好脱掉手套解。终于解开。下楼时,还鬼使神差用食指勾走老人放在门旁的一大袋垃圾。
回来的路上,他习惯性伸直了食指,一直伸着,让食指裸露在冷风中。任凭冷风像刀子一样刮得食指生疼。他思忖这个食指肯定沾染了恐怖的病毒,他想冻掉了才好。
一连几天他都在忐忑中度过。他祈求这个老人千万别染病,他还要好好活着赚钱养家。他暗自发誓,以后再不接这样的单。可临了却又身不由己。
这天接的单是给一个居家隔离的小女孩买学习用品和玩具。客户是一位抗疫志愿者,她和丈夫都感染了,住在不同的医院。
他本不想接,可有些担心小女孩,并且客户又是个志愿者,便接了。
戴着双层口罩、双层手套,背着采购来的两大包东西气喘吁吁爬上顶楼。敲开房门,发现小女孩正在哭。小女孩和自己女儿年龄差不多大。一问,原来小女孩正上着网课,手机却突然不显示图像了。他以前开过手机店,稍懂些,犹豫了一下,就动手帮小女孩捣鼓起来。戴的手套太臃肿,食指不灵敏,没法操作,只得脱掉。还算是露脸,没多久竟捣鼓成功了。
离开时,他有些后怕——小女孩会不会染了病,若染了,自己会不会也被传染了。他心慌意乱地习惯性伸出食指,一直机械而僵硬地伸着手。
那个志愿者给他打电话,感谢他对女儿的帮助,称赞他是穿行在钢筋水泥森林中最勇敢的骑手。
勇敢?他在空旷冷清的街道边停下车,蹲下,孩子似呜呜哭起来。
突然,不远处隐隐传来狗急促的尖叫声。他寻声找去,在一个没有盖子的窨井里,一只脏兮兮的小流浪狗正在井下混浊的污水里挣扎,不时冲上面无助地哀鸣。他几乎想都没想就迅速爬下来,探下身子,向小狗伸出了双手。
——他的左手没有食指。三年前,送餐的路上,路遇歹徒抢劫,他扑上去死死抱住歹徒,被歹徒硬生生咬掉了食指。
(摘自“中国日报网”2020年8月28日,有删改。作者滕连庆)【材料二】
冲突可以分为外部冲突和内部冲突。外部冲突指命运、处境、意外等外在于人物内心的客观因素的变化导致情节的转折。内部冲突则更强调人物内心的矛盾、纠结、挣扎。
【材料三】
东坡①八首(其五)
[宋】苏轼
良农惜地力②,幸此十年荒。桑柘未及成,一麦庶可望。
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
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再拜谢苦言,得饱不敢忘。【注解】①东坡:苏轼在黄州东门开垦的荒地,取名为东坡。②地力:土壤供给植物的营养。③覆块;成堆、成块状的麦苗。
【材料四】
颜氏家训 涉务(节选)
[南北朝】颜之推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①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居承平②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陈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③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
古人欲知稼穑④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⑤之道也。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⑥,父子不能相存⑦。耕种之,茠⑧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禀,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江南朝士,因晋中兴⑨而渡江,本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⑩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坡 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
【注解】①品藻:品评,鉴定。②承平:太平,社会持久安定。③肆;踞。④稼穑:指农事。⑤本:与下文之“末业”相对,本指农业,末指商业。⑥粒:以谷米为食。⑦存:问候。⑧茠(hāo):同“薅”,除草。
⑨中兴:西晋亡后,东晋又建国于江南,故称中兴。⑩假令:假如,即使。 坺(fá):同“垡”,翻耕过的土块。
【材料五】
敬姜论劳逸
左丘明公父文伯退朝①,朝其母②,其母方绩③,文伯曰:“以歇之家而主犹绩④,惧干季孙之怒也⑤。其以歇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⑥?居⑦,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⑧而⑨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⑩矣!”
【注释】①公父文伯:鲁大夫,季悼子的孙子,公父穆伯的儿子。②朝:古时候去见君王叫朝,谒见尊敬的人也可以叫朝。母:公父文伯的母亲,即敬姜。③绩:纺麻。④歇(chù):公父文伯,名歜。文伯自称其名。主:主母。⑤干:犯。季孙:即季康子。当时担任鲁国的正卿,是季悼子的曾孙。季氏是鲁是的大族,敬姜是季康子从叔祖母,所以文伯这样说。⑥僮子:即童子。备官:充任官职。⑦居:坐下。⑧瘠土:不肥沃的土地。⑨而:你。修:勉励。⑩淫:贪图安逸。
请你根据上述五则材料,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 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完成问题。
①小说要在矛盾冲突中走向高潮,请结合材料三归纳材料二小说情节展开的矛盾冲突点,并设计思维导图梳理情节发展脉络。
① ______ →背老人,丢手套→② ______ →③ ______ →救小狗,用双手→矛盾冲突:④ ______
②本文多处运用了伏笔,请你仿照示例,完成探究分析。
示例:小说开头描述主人公总觉得自己的食指太脏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为后文多次出现主人公关注食指卫生的表现埋下伏笔。
伏笔1: ______
伏笔2: ______
作用:本文暗含多处伏笔,使得小说的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③关键词解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下列哪个词语能与文题“食指”形成关联,并有助于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A.忌惮
B.身不由己
C.勇敢
D. ______ (自己从文中选择一个词语)
④阅读并理解了本文,你联系到下列哪部作品人物在面对生命的“脆弱与坚强”方面发生的令你难忘的情景?请结合这一情景,评价由此产生的意义。
A.《西游记》
B.《傅雷家书》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 很多同学对材料四古文中字词不理解,你制作了一张字词解释卡,供大家学习,请完善。
(3) 两位同学对材料四画线句断句有分歧,你支持谁(填选项)?选择并用现代汉语写出句意。
A.小满同学: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B.谷雨同学: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4) 两位同学针对材料三和材料四进行交流,请补充缺失的文字。
大寒同学:从课堂讨论中,我明白了苏轼躬耕东坡,不辞辛劳,正因有了切身体会,苏轼对待百姓也不像江南江南朝士那样盛气凌人,例如这句话:① ______
霜降同学:你找出诗句并整合整首诗进行分析,太棒了!我从诗歌中发现,劳动不仅能带来物质的丰收,还能启迪人生的智慧。比如这个农夫,你看出他的智慧了吗?
大寒同学:② ______
霜降同学:厉害!古人的智慧还不止于此,通读诗文后,我又发现对待劳动的态度还影响了苏轼和江南朝士们的人生态度、为官之道:
大寒同学:③ ______
霜降同学:你能结合诗文内容和生活经验来谈感悟,不愧是我们班的“语文达人”!
(5) “其”在句中,作为句中语气词,可表示揣测、反问、期望或命令。你认为材料五“鲁其亡乎”中的“其”表示哪种语气?请说明理由。
(6) 材料五的敬姜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的思想观点是否相似?请联系文本加以分析。
文言词句 方法 联系内容 词义
凡几涉手而入仓廪 字典查阅 凡:①平常,平庸。
②总共,总计。
③凡是,表示概括。
④人世间,尘世。 凡:① ______
未有力田 词类活用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周敦颐《爱莲说》) 力:② ______
皆信僮仆为之 成语联想 信马由缰信口开河 信:③ ______
安识世间余务乎 课内迁移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安:④ ______
14. 阅读下面微小说,完成相应任务。
北狐
王光龙
(1) 城北有一处古旧的宅子,无人居住,原为一家私人酒肆。不知从何时开始破败,梁椽虫蠹,墙体颓圮,蒿草丛生,楼阁处有火燎的痕迹,仿如一片荒冢,唯有剥落红漆的门前大红柱和门匾上掉了色的鎏金大字,还能依稀见证着这处酒肆当年的繁华。近来拆迁之风日盛,此古宅经专家鉴定,破坏严重,已无文物价值,可是这里的砖瓦却未有人动得分毫。闻之,古宅内常有野狐出没,对月悲咽,听者为之胆裂。凡欲动土者,家中锅碗尽碎,案几上留有毛发一缕,鉴之,乃是狐狸毛。于是,有人疑是狐者作怪。野狐出于北边城郭,市井之人称之为北狐。
(2) 若有哭闹孩童,长辈以北狐唬之,泣声立止。
(3) 城南有一酒鬼,天生胆大,不信鬼神,和一群酒友打赌,自夸要只身前往古宅,一会北狐。听者以为酒后之言,权当笑料。一夜,此酒鬼喝得酩酊大醉,不辨方向,踉跄着去往城北,误入北狐院落。酒鬼推门而入,见屋内灯火阑珊,遂斜倚桌椅,大呼上酒菜。须臾,只见一老者,皓首白须,着一身青绿山水长衫,拄杖笑迎。
(4) 也是奇了怪了,偌大的一个饭店就你一个老头。酒鬼戏谑道。
(5) 老朽姓胡,贵客不知,当年这酒肆也宾客云集,只因一场无妄之火,才变得生意冷淡,许久无人问津。老朽听闻贵客要来,存有好酒一壶,可供贵客畅饮。
(6) 一听有酒,酒鬼顿时来了兴趣,直呼快快取来。
(7) 老者取一瓮,倒酒入碗,沁香四溢,酒鬼忙干了三碗,最后抢过酒瓮,直接灌酒入口。
(8) 好酒!酒鬼用袖口把嘴巴一拭。这么好的酒,可惜了你这个冷冷清清的店。
(9) 贵客既然喝了小店的酒,可否听老朽将原委道来?
(10) 那你就说道说道吧,聊以下酒。
(11) 那一年,老朽遭逢天谴,恰被一位恩公所救,藏身于此处,建成这酒肆。恩公好酒,不嫌我身世,时常来与我畅饮。恩公后被奸臣所害,惨遭灭族之难。恩公唯有一弱子,藏于此处,却被奸人放火围困。弱子哭闹,闻酒香而止。大火弥漫,一间熙熙攘攘的酒肆顿时化为灰烬,仓皇之中,弱子不知所踪。老朽寻觅多年,苟延残喘至今,守在此处,只盼得恩人之后能够归来,再来畅饮。
(12) 何时发生的事情?或许我可以帮你找找。
(13) 明朝崇祯年间。
(14) 你这老头不喝酒竟说酒话,现在可是21世纪,要是按照你所说的,那你岂不是活了几百年。酒鬼大笑。
(15) 老者露出胸膛,毛发浓密,用绷带包扎,还在渗血。老朽日前被一刀具所伤,久治未愈,深感大限将至。今日遇得有胆识的贵客,只能将此事说出,希望有缘人知道此事,也不枉我守在此处几百年。
(16) 你是,是北狐……酒瓮失手落地,顿成灰土。
(17) 老朽正是北狐!
(18) 随即灯盏明灭,夜风吹窗而入,酒鬼一阵眩晕,头重而倒地不起。
(19) 后来,一商人在此院落地基上建起北狐大酒店。酒鬼被聘为讲解员,以北狐逸事为揽客之道。店中有一玻璃橱窗,盛毛发几缕,名:北狐。常闻得酒店后厨有碎碗之事,愈加引得宾客云集。
(《小小说月刊 上半月》2022年3期)(1)这篇微小说采用故事套故事结构,请你概括C层级发生的故事。
A.酒鬼在北狐大酒店中,讲述北狐逸事。
B.北狐感大限将至,遇酒鬼,讲述故事。
C. ______
(2)北狐“活了几百年”的虚构具有超现实色彩,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作用?
(3)以下是同学们的阅读体会记录,请你据此完成问题。
小组自读记录单
任务一:关注首尾,摘录关键语句 任务二:
分析手法 任务三:讨论小说写作主旨
开头 结尾 (3) ______ 小语:小说开头结尾都写了狐狸毛发,对比人们的反应,隐含着作者讽刺之意。
小文:我认为对狐狸毛发的不同反应不是讽刺,倒是蕴含了作者的欣慰。
小思:在变与不变中,蕴含着作者的思考。类似的,让我想到了课文《变色龙》《故乡》《孤独之旅》……
(4)我认同 ______ 的观点,理由: ______
(1) ______ 北狐大酒店
仿如一片荒冢 宾客云集
家中锅碗尽碎 (2) ______ 照应
留有毛发一缕 盛毛发几缕
(5)任务四:通过关注首尾段来理解小说,我的阅读经验是: ______
15.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旧夜
赵珩生于北京,长于北京,我最熟悉的当然是北京的夜。
春夜最怕的是风,最喜的是雨。 我白天看到一树桃花初绽,与朋友相约次日去赏花踏青,忽来一夜大风,我在床上辗转反侧,不知晓来花落多少?几十年前北京的风沙特大,想着醒来又是一层尘土,心中也有些不快。只有暮春的夜,才有春夜的气息,但那时花事将尽,已是绿肥红瘦了。春雨却是好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雨大多是无声的。第二天醒来,又是一层新绿。至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则是江南小城的意境,在北京是体味不到的。
夏夜是短暂的,入伏之后更是闷热,夜虽短却难熬,唯盼能有微风袭来。每遇炎夏不寐,总是伫望星空,或在庭中看树叶是否摇动,无奈事与愿违,竟然没有一丝微风,只能摇扇解暑。前半夜偶然听到叫卖声,是打冰盏儿和卖酸梅汤的。那打冰盏儿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将两个铜碗打得“当当”作响,不用吆喝就知道是卖冰激凌的来了。这种冰激凌是土制的,放在木桶之中,盛在江米面制成的小碗里,做工当然是粗糙的。小时候因为家里管束,大人们认为这种东西不卫生,从来不许我去街头买来吃。于是就非常羡慕邻里孩子们去买这种冰激凌,看着他们吃得津津有味,艳羡不已。酸梅汤大多也是打冰盏儿卖的,那酸梅汤是用乌梅熬制的,当然远远抵不上信远斋或通三益的,更比不了东安市场丰盛公的酸梅汤。但那酸梅汤是冰凉冰凉的,暑夜难熬,一碗下去,同样会让人气爽神怡。
仲夏之夜最短,往往在闷热至极时忽然雷鸣电闪,暴雨骤来。这时,无论是早已入梦的,还是辗转难眠的,都会从床上跃起,迅速关严门窗,以免雨水潲进屋里。此时听雨,有一种久旱逢甘霖之快。少顷,檐沟滴水,似未停歇,其实已然云收雨霁,一片乌云散后又是月明星稀。复启门窗,凉意丝丝,暑气略消。此时正好入睡,只是已近拂晓。
秋夜渐长,变化也最大。初秋而闻蛙鸣,与盛夏时的似无大的分别。北方听到蛙唱,大多在夏季暴雨过后,比南方“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要晚。某年住在武夷山下的幔亭山房,入夜后蛙鼓不歇,此起彼伏,声浪之高,闻所未闻,至今印象犹深。北京缺少水域,青蛙多在雨季后的水坑和杂草中生存,闻其声而不见其形,更有一种神秘的味道。蛙的喧噪声并不令人讨厌,人在那种特有的韵律与节奏之中依旧可以恬然入梦。
最令人怀恋的当是北京漫长的冬夜。
寒夜待旦,可以消遣的生活内容是无尽丰富的。如遇北风怒号,大雪迎门,则更添冬夜之趣。偶尔风雪夜归,屋内外的温度和气氛迥异,让人更觉家的温馨。冬天傍晚的街头尚有卖熏鱼和羊头肉的,入夜仅剩下卖硬面饽饽、水萝卜和半空儿(带壳儿的瘪花生)的凄厉吆喝声,或远或近,如泣如诉,令人无限怅惋。尤其是拥衾取暖之时,闻其声可想见叫卖人为了生计蜷曲于街门巷角,瑟瑟发抖的情景。小时候,我常见祖母打发用人至街门口,多给些钱买下小贩篮子里所有东西,让他赶快回家去,那些水萝卜和半空儿则让用人们分着吃掉。
寒夜客来,以茶当酒,几样零食如花生米、豆腐干等,要是能再有一碟儿蜜饯榅桲、炒红果之类,更是让人大喜过望。雪夜造访者,必是故人知己,于是谈兴大发,海阔天空,说古论今,不觉午夜将近。南方人家多在此时做上一碟炒年糕或一碗酒酿圆子,北方人家则会以一碗鸡丝汤面或清粥小菜充当消夜,这种舒适的感觉也只有在冬夜才体会得到。斯时可对弈手谈,或展玩一两件书画收藏,切磋研讨,何其乐也。
客去,如仍无困意,可在寒枝疏影的窗下孤灯展卷,或临池开笔,此时读书写字,又不同于昼间。难怪古人有“雪夜闭门读禁书”“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嗜好,或曰有些病态,却终为文人所青睐。
中国的文人多钟情于夜,所阅诗词,书于夜或吟咏夜色者几近半数,可见夜的魅力。夜是涌动情思的时节,夜是生发幻觉的光阴,文人和艺术家在夜间可以产生无数灵感,却往往要在昼间去梳理和归纳。夜里产生的东西不免虚幻,俗话说“夜有千条路,醒来卖豆腐”,晓来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尤其是做大事业的人,夜里的思绪和幻觉如白天拿来实施,难免会发生荒唐的谬误。
夜是生命的三分之一,夜是美的。
(节选自《一弯新月又如钩》,有删改)
(1) 梳理文章内容,将图表补充完整。
春夜 夏夜 秋夜 冬夜
特点 狂风呜咽 短暂闷热 ③ ______ 漫长寒冷
活动 畏风盼雨 ② ______ 闻听蛙鸣 窝冬取暖
情感 ① ______ 难熬 恬然 ④ ______
(2) 欣赏文章划线句,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北京的春风并不是那么和煦,尤其是夜间的风,摇曳着刚刚发芽的枝条,强劲地发出呜呜的声响。
(3) 本文在描写过程中多处引用了古人诗句,请结合具体语段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 文章以“旧夜”为题,历数了北京四季夜晚的景象,请联系全文和生活体验,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16. 素材补给二。
补给组找到彼得 迈尔斯的《高效演讲》资料,来为演讲组的同学支招。
经典叙述结构
坡道一一从目的开始构建
这就像跳台滑雪,坡道会决定你冲击的角度和高度。在听众脑海里,坡道会提升你讲话的重要性,将你要说的内容放到一个更高的优先层次上。一旦听众开始关注你将要说的内容,他们就与你真正在一起了。 「贴士」
掌握好“我”与“你(你们)”的比例。用一次“我”就要用十次“你(你们)”。
七秒法则:在听众决定是否关注你的讲话之前,你只有七秒的时间可以利用。
一些妙招:运用强大的统计数据,向听众提问,引导想象情境,讲述有趣的故事等。
发现要点——从听众需要知道的内容重获得
演讲的主体部分,它提供听众需要知道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可能是你将要提供的断信息,也可能是听众已经知道但需要强化的知识,但无论如何不能只是你碰巧下载下来放在幻灯片上的陈旧数据,也不能只是你自己想说的任何非情,而是为了达到你想要的结果,听众需要知道或发现的知识。从听众需求出发,带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可以达到你想要的结果。 「贴士」
三事原则:无论你需要讨论多少事情,将内容进行分类,类别不要超过三种,或者说发现要点不要超过三个。
列出“听众需要”知道的三个事项,从中找到“发现”的三个要点。
甜点——从故事获得
甜点是正餐后的一道菜品,有焦糖布丁或巧克力蛋糕等,以此圆满地结束宴席。演讲也当如此,以一个圆满的结尾赢得听众的赞赏。此时不需向听众传递任何新的信息,但要瞄准情感,引起听众共鸣,创造一种难忘的体验,令听众最终信服你的演讲。 「贴士」
右脑原则:世界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已经揭示,人类的决策不是经由处理数据和信息的左脑作出,而是由处理故事、情感、色彩以及幽默的右脑作出。
最好的甜点是一则故事或轶事,也可以是一个增强讲话要点的比喻或想象。
演讲组读完《高效演讲》,为伊扎尔 拉宾的演讲稿做了旁批。
人民把生命交给了我们
[以色列]伊扎尔 拉宾
①在柔嫩的 16岁,我被发给了一支步枪。这不是我的梦。我曾想做一个水利工程师,我曾在农业学校学习。我曾想,在干热的中东,一个水利工程师是很重要的职业。我今天仍然这么想。然而,我却被迫求助于枪。
②我在军队中服务了几十年。在我指挥下,那些想活、想爱的青年男女却是走向了他们的死亡。在我的指挥下,他们杀死了被派来杀害我们的敌方人员。
③在中东我们的居住地,在以色列我们的家园,飞机上可以看到摄人心魄的景色:深蓝色的海洋和湖泊,深绿色的田野,五颜六色的沙丘构成的沙漠,石灰色的山脉,以及白墙红顶的房子点缀的整个乡村,还有一眼望不到边的一个个坟墓。同样在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在飞机的舷窗旁、几千英尺高空之外,不计其数的墓碑一片沉默。但是几十年来,它们的疾呼从中东传遍世界。
④今天站在这里,我希望向那些所爱的人致意——也向敌手。我希望向所有这些国家在所有这些战争中的所有倒下者致意;向他们的家人致意,他们承受着丧失亲人的重压;向那些残废者致意,他们的创伤永远难以愈合。
⑤儿童降生于一个极不民主的世界,他不能选择他的父亲和母亲,他不能选择他的性别和肤色、他的宗教、国籍或家园。从他小拳紧攥地进入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他的命运就置于他的国家的领导人的手中。是这些领导人将决定他是生活于舒适之中还是绝望之中,是安全还是恐惧。他的命运交给我们来处置——民主国家或其他国家的总统们、总理们。
⑥正如没有两个指纹是相同的,也没有两个民族是一样的。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法律和文化、传统和领袖。但是,有着一个能够适用于整个世界的普遍信息,有着一个对不同的政体、不同的种族、相异的文化郁是共同的规律。
⑦“那么,就好好地照看你自己。”这是生命神圣的信念。
⑧各国的领导人必须为他们的人民提供这种条件——这种基础,如果你能做到的话。这将使得他们能够享受生命。这些就是:言论和迁移的自由、食物和住所,而最重要的是生命自身。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军人墓地都在沉默地宣告着那些因家领导人在保护神圣的人类生命上的失败。
⑨只有一个激进的方法可以保护神圣的人类生命:没有装甲、没有坦克、没有飞机、没有水泥防御工事。
⑩这个激进的解决方法就是和平。
[注释]1993年9月,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了原则宣言,同意建立一个巴勒斯坦临时自治政府,由西岸和戈兰高地的巴勒斯坦人民自由选举其代表,以色列士兵从该地撒出。1994年,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外长佩雷斯三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本文为拉宾获奖演说稿。1995年拉宾被同胞刺杀,双方关系走向恶化。 演讲结构
(1)对照经典叙述结
构,拉宾的开篇切合
坡道理论: ______
(2)拉宾的演讲从三
个角度提供发现要
点”,可以概括为:
无数墓碑沉默不语,却在向我们疾呼。
① ______
② ______
演讲对象
(3)演讲要有听众意
识。研读后发现拉宾
演讲针对的主要听
众是:① ______
因为② ______
A.现场嘉宾
B.战争遇难者
C.各国政要
D.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
(4)演讲组运用《商效演讲》资料给组员的初稿提出了三条修改建议。(150字左右)
修改建议: ______
1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靠谱才会赢
周珊珊
①最近,因为招不到得力的员工,一位朋友很是发愁。问想招什么样的人,朋友答曰,条件只有一个,靠谱。
②越简洁的要求,往往意味着要求更高。怎样才算靠谱?现实生活中确有少数不靠谱的人:遇到难题先是躲,躲不过就抱怨;接手的工作不推进、没交代,等到耽误事了开始各种“甩锅”;更有甚者,品行出问题了,人前人后不一样,溜须拍马有一套,临事则一筹莫展,无计可施……
③靠谱,是一种宝贵品质,得敢担当,能成事,如此才值得托付。它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
④在靠谱的人那里,说到做到是第一信条。做不到的事情不会应承,应下了就要尽最大努力做到, 1958年,23岁的贵州遵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黄大发带领村民建渠,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穿三道险崖,硬是凿出二条近10公里的“生命渠”。36年的坚持,黄大发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