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022-2023学年六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品课件(鲁科版)(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3.2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022-2023学年六年级生物下册同步精品课件(鲁科版)(共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4-12 06:3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算一算,想一想:
1、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果实,一生中需吸收约200千克水,保留在整株植物体内及生理过程用水量共约2千克,玉米实际利用的水占吸收水分的百分之几?
2、其余的水分跑到哪里去了?
2÷200×100%=1%。
其余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
第二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说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2、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出植物叶片的机制。
3、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4、认同保护森林。
学习目标:
演示实验:
用透明干燥的塑料袋将一株生长旺盛的盆栽植物罩起来,在茎部扎紧。放在阳光下照射,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现象出现?
小水珠
有水珠产生。
想一想:
袋内的水珠是以液体形式还是以气体状态散发出来的呢?
是以气体状态散发出来的。
知识点一:蒸腾作用
定义:
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思考:
蒸腾主要器官是?
小实验:
取生长状况、大小相近的两株生长旺盛的植物枝条,其中一个保留叶片,另一个把叶片全部去掉,用透明干燥的塑料袋分别罩起来,在茎部扎紧,如图甲、乙两个装置。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现象出现?
甲的塑料袋内壁出现许多小水珠,
乙的塑料袋内壁没有小水珠。
说明蒸腾主要器官是叶


想一想:这些水珠从哪里来的?说明什么?
是从叶片里来的。
水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呢?
进一步思考:
实验
阅读课本49页,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及方法步骤,并仔细观察。
实验目的:认识气孔结构;画出气孔及叶片表皮细胞。
方法步骤:
观察叶片表面的气孔
1、制作新鲜叶片的下表皮临时装片,
2、制作萎蔫叶片的下表皮临时装片,
3、分别用显微镜观察,比较两种叶片上气孔的不同之处,
4、画出围成气孔的细胞及周围的几个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内壁(薄)
外壁(厚)
气孔(张开)
新鲜叶的下表皮结构图
看一看,认一认:
保卫细胞
气孔(闭合)
萎蔫叶的下表皮结构图
表皮细胞
1、低倍镜下,保卫细胞呈什么形状?保卫细胞的内壁和外壁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
保卫细胞呈半月形,保卫细胞的外壁厚,不易伸展,内壁薄,易伸展。
表皮细胞形状不规则。
2、表皮细胞呈什么形状?
3、什么是气孔?
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4、气孔如何控制水分和气体的进出的?
(1)每当太阳升起时,气孔就慢慢张开了,空气也就涌进气孔,为叶片制造有机物提供二氧化碳;当然水分也会通过气孔散失。当夜幕降临,叶片的生产活动就停止了,大多数气孔缩小或关闭,蒸腾作用随之减弱。
保卫细胞的形状是能够调节的,气孔既能张开,又能闭合。
(2)当保卫细胞的吸水膨胀时,内壁伸展拉长,牵动外壁向内凹陷,使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内外壁都拉直,使气孔关闭。
比较: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
细胞名称
形状
颜色
结构
细胞壁厚薄不均匀,外壁厚,内壁薄
绿色
半月形,并且能够调节
无色透明
形状不规则的扁平细胞
细胞壁厚薄较均匀
表皮细胞
保卫细胞
1、叶的下表皮中气孔数量 上表皮。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 。

乙为叶的下表皮
甲为叶的上表皮
知识拓展:
多于
下表皮
气孔
保卫细胞
叶绿体
2、保卫细胞呈现 ,里边有 ,表皮细胞无色透明,里边没有 。
高倍镜下的气孔和保卫细胞
绿色
叶绿体
叶绿体
回顾资料:
1、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果实,一生中需吸收约200千克水,保留在整株植物体内及生理过程用水量共约2千克,玉米实际利用的水占吸收水分的百分之几?
2、其余的水分跑到哪里去了?
2÷200×100%=1%。
其余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
1、根吸收进来的水,绝大部分都散失掉了,这是不是一种很大的浪费呢?
2、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对自然界呢?
想一想:
知识点二:蒸腾作用的意义:
1、炎热的夏天,一只手是干燥的,另一只手沾满了水,哪一只手感到凉爽?为什么?
走进生活:
沾满水的手感到凉爽。因为水分蒸发会带走手上的热量
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带走一部分热量,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因为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2、当我们用吸管喝牛奶时,如果嘴不用力吸,牛奶能进入到口中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缺少使牛奶沿着吸管上升的动力。
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散失水分的同时,能够促进水分的吸收,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
1、蒸腾作用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吸收
2、蒸腾作用能拉动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
3、蒸腾作用能降低叶面的温度。
4、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总结:蒸腾作用的意义:
学以致用:
2、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而大树体内的水分却是从低处流到高处,这是为什么
1、炎热的夏天,植物为什么不会因为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动力来自于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使水分从叶表面大量散失,带走热量,降低了叶表面的温度。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提出问题:不同类型的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吗?
2、作出假设:不同类型的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在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茂密的灌丛的湿度最大,裸地的湿度最小
3、制定计划:选择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在一天之内分早、中、晚在同一地点选择不同位置测三次。
4、记录表格:
结合课本51页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制定并完善探究计划:
时间/地点 裸地 的草地 的 灌木丛
早晨 第一次: 第一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二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三次: 第三次: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中午 第一次: 第一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二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三次: 第三次: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晚上 第一次: 第一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二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三次: 第三次:
平均值: 平均值: 平均值:
5、实验结果:不同地方的空气湿度有差异,灌木丛的空气湿度最大,裸地的空气湿度最小。
6、实验结论:不同类型的植物对空气湿度有影响。
2、根据最新估计,森林能把50%--80%的降水转入地下,一公顷林地比裸地可以多蓄水3000立方米。
3、据科学测算,某热带雨林的降雨量是1950毫米/年,蒸腾量是1570毫米/年。蒸腾量占降雨量的80%。
看了以上资料,你认为绿色植物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读一读,想一想:
1、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数量是惊人的,一株树木在夏季一天中散失的水分约为本身鲜重的5倍。一公顷树林的叶片,每天大约蒸发100吨水。
知识点三: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起的作用:
1.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
2.植物的茎叶承接着雨水,能够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3.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所以说,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所以我们应当保护森林!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知识总结:
过程
蒸腾作用
定义
意义
主要器官:叶
主要结构:气孔
吸水:开放,失水:关闭
一对保卫细胞围成
叶肉
气孔
大气
根、茎、叶内导管
根毛
土壤中的水份
1.根吸收的水分用于什么最多?(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细胞生长作用 D.蒸腾作用
D
2.下列哪项既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又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 )
A.表皮 B.气孔 C.叶脉 D.保卫细胞
B
3.蒸腾作用发生的主要部位是( )
A. 根、茎、叶 B. 叶
C. 所有器官 D. 花、果实、种子
B
课堂提升:
4.在生物圈水循环中,下列哪项犹如“绿色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
A.海洋 B.草地 C.森林 D.岩石
C
5.移栽植物时,常常要去掉部分枝叶,这样做的 目的是( )
A、降低光合作用 B、降低蒸腾作用
C、减少呼吸作用 D、方便人们栽种
B
D
6.当保卫细胞的内外壁都拉直时,则表示( )
A.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关闭
B.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张开
C.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
D.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
7.正在结西瓜的植株,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A. 光合作用 B. 蒸腾作用
C. 呼吸作用 D. 吸收作用
B
8.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
A. 降低叶片的温度
B. 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C. 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D. 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D
9.右图为叶表皮上的一个气孔,下列关于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①是保卫细胞,它们成对存在
B. ②是气孔,它正处于张开状态
C. ②若关闭,蒸腾作用就会减弱
D. ②通常是夜间张开,白天闭合
D
10.控制蒸腾作用强弱的是( )
A.气孔 B.叶片 C.保卫细胞 D.根毛
1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
(1)植物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的水分,这是一种浪费。 ( )
(2)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 )
(3)在植物体内,水往高处流,这主要是蒸腾作用拉动的。( )
C



12.已知:甲图为上表皮,乙图为下表皮
叶片上表皮涂上凡士林
叶片下表皮涂上凡士林
叶片未经处理
切去叶片,切口涂上凡士林
D>B>C>A
猜想:A、B、C、D四个瓶液面高度的关系,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