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海上日出》 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海上日出》 教案 (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2 16: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下第五单元
16、海上日出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镶”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生字,会写“清静、扩大”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日出时的景象。
3、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养成按一定顺序写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及它的变化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日出景象的方法,并按此顺序复述海上日出的景象。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镶”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生字。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晴朗天气时,海上日出的景象。
3、借助关键词,按一定的顺序地复述海上日出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
板块一:揭示课题,介绍写作背景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日出时的景色是怎样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欣赏日出画面,揭题(板书:16 海上日出)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巴金,原名李芾甘。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代表作品:《家》《寒夜》《随想录》等。
写作背景:1927年1月15日早晨,巴金同几位有志青年从上海乘邮船赴法留学,2月20日到达巴黎,历时35天。在漫长的旅途中,巴金常清晨起身凭栏观看日出。面对大自然奇丽的景观,联想到国家和民族的不幸遭遇,巴金激动不已,他将旅途所见所闻所感记了下来,后来,他把这些文稿整理成《海行杂记》,共39篇,《海上日出》是其中的第23篇。
板块二: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日出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2.交流反馈。
(1)随机正音。要点:重荷,荷,多音字,在这里读“hè”,出示字典意思,让学生理解“重荷”的意思。“镶”,让学生关注读音和右半部分笔画。
(2)交流:作者是怎么写日出的?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3、再读课文,思考2-5自然段写了哪几种不同天气的海上日出?
交流:第2、3段是写晴朗天气的日出,第4段是写多云天气的日出,第5段是写天边有黑云的日出。
4、课文首尾又写了什么呢?
交流:第一段点明看日出的时间、地点。最后一段表达作者看日出的感受。
5、教师小结。
板块三:品读变化,发现写法。
1、默读第2、3自然段,思考:作者写出了海上日出的哪些变化?(预设:颜色变化、光亮变化、位置变化)
2、随着时间的变化,太阳的颜色也在发生着改变。日出的颜色到底是怎么变化的呢?读读课文第3自然段,试着完成《作业本》第4题。
红得非常可爱
过了一会儿
3、交流,朗读体会太阳颜色的变化。
4、自主学习:用刚才的方法,用不同的符号圈圈画画日出的光亮、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如果能学着画思维导图就更了不起了。
5、交流,小结:日出的过程是很短暂的,从“转眼间”“一刹那间”这些时间词中可以看出来,但是作者却观察得非常细致,通过颜色、光亮、位置等方面的变化把日出的细微变化也写出来了。
6、自读,体会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写出海上日出的景象。
7、完成《作业本》第3题,试着抓住关键词复述海上日出的景象。
8、聚焦关键语句,尝试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太阳初升时的动态之美写出来的。
出示句子: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板块四: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意,对日出的过程进行了梳理,知道了作者是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的,并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了练习。下节课,我们来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有云时候的日出的景象的。
2.完成《作业本》1、2、4(1)题。
板书: 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
颜色变化
光亮变化
位置变化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了解多云天气和天边有黑云两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
2、聚焦“奇观”,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能按一定顺序写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及它的变化。
二、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旧知,引出下文。
1、回顾晴朗天气时,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指名简单说一说)
2、设疑:作者是如何来写多云天气和天边有黑云两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象的呢?
板块二:细读文本,交流体会。
1、默读第4、5自然段,找到关键语句,说说日出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交流
(1)多云时
预设:“这时候要分辦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看图理解水天一色的景象,指导朗读
(2)天边有厚厚的黑云时。
预设1:“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抓住动词“镶”,通过比较理解“镶”字使用的妙处。
预设2:“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抓住动词“染”感受太阳一层一层地晕染着黑云,体会“染”字使用的妙处。
3、图片欣赏,教师小结:作者描写天边多云和天边有黑云时的日出,抓住了各自的特点,写得具体形象。写景的时候,要抓住特点、重点来写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板块三:聚焦“奇观” 体会情感
1.联系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伟大的奇观”呢?
(海上日出的“奇”,“奇”在因天气不同,呈现出不同绮丽的景象。更“奇”在它显示了光明的力量如此之伟大!)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块四:拓展阅读,巩固写法
1.过渡。
也海上看日出,而另一位作家刘白羽则是在空中看日出,下面让我们有刘白羽一起去欣赏“空中日出”。(出示《作业本》中刘白羽的《日出》)
2.自主阅读,发现异同。
引导:边读边思考,巴金的《海上日出》和刘白羽的《白出》在写法上有什相同和不同之处。
3.小组内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出示《作业本》第5题中两个学习伙伴的对话)
预设:写作顺序相同,语言表达不同,观察地点不同。
5.写法提炼。
小结:无论是在海边看日出,还是在飞机上看日出,作家们都是按一定顺序——太阳的变化顺序,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写生动的。
板块五:举一反三 实践练笔
1、你看过日出吗?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2、看日出视频,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变化,用一段话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完成《作业本》第4(3)题)
3、交流反馈。要点:关注学生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是否写出了景物的变化的过程。
板块六:推荐阅读 。
1、推荐其他名家关于日出的作品,进行阅读。
◎吉田兼好(日) 《大海日出》
◎杨炳阳 《渤海日出》
◎刘白羽 《日出》
板书: 多观察 找特点
按顺序 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