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基础知识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圃(pú) 凹陷(xiàn) B.纬度(wěi) 实验室(shì)
C.较大(jiǎo) 俄裔(yì) D.阶段(jié) 华罗庚(huà)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掺和 骡马 闲熟 零七八碎 B.唾沫 榛子 翡翠 无济于事
C.脱缰 肿胀 嘟囔 乌和之众 D.响彻 演泽 畜养 头晕目眩
3.下列文言文语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C.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D.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4.下列词语和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配合的很适当。(和谐)
B.温和而不强烈。(热烈)
C.值得怜悯。(可怜)
D.显出,显露。(呈现)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除夕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
②所以此时此刻一定要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团聚一起。
③腊月里到火车站或机场去看看声势浩大的春运吧!
④陪伴老人过年,有如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再有便是和同血缘的亲人枝叶相拥,温习往昔,尽享亲情。
A.②③④①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①②④③
6.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亲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又不敢,所以很痛苦。
B.只有边读书边思考,才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C.赵孟颊的楷书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因此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
D.因为波义耳对紫罗兰变红的现象进行了许多实验,所以他最终发明了石蕊试纸。
二、填空题
7.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biàn】 ( )论 ( )别 ( )布 ( )子
【yù】 ( )习 地( ) 防( ) 荣( )
8.比一比,再组词。
弈( ) 侵( ) 伦( ) 捐( ) 澡( )
变( ) 浸( ) 论( ) 绢( ) 燥( )
9.根据课文内容填。
(1)《表里的生物》通过写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________,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_____在里面。表现了童年的“我” 对事物有_______,是个_________,爱_________的孩子。
(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学完这篇课文,我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我想到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文言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并写出文言句的意思。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善:___________。弈: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孰:___________。汝: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1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司空见( ) ( )而不舍 集思广( ) ( )有成效
追根求( ) 无独有( ) 见微知( ) ( )有趣味
(1)我们在日常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2)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 )的精神。
(3)遇到问题我们一定要有( )的态度,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4)我们应该( ),试着想想出更好的办法。
12.根据意思写成语,并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1)指某事常常见到,不足为奇。( )
(2)看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 )
(3)不断地镂刻下去。比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
(4)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一个可配对儿。( )
①“故圣人________,睹始知终。
②夏日里的故乡,偶尔烈日当空也能下着绵绵细雨,可对于我们却是________的事情。
③“闻简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谓________”。
④面对困难我们只有________地找寻战胜他们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13.填入反义词
清脆——________ 美丽——________ 自动——________ 请求——________
答应——________ 单调——________ 增加——________ 坚硬——________
三、信息匹配
14.选择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打“√”。
(1)海蜇( zhé zhē)是会蜇( zhé zhē)伤人的。
(2)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dòu dǒu),问其故。古人在斗(dòu dǒu)室里饱读诗书,才富五车。
(3)小弟弟拍着胸脯说,他将( jiāng jiàng)来要成为统领全军的将( jiāng jiàng)领。
15.下列句子的引号起什么作用?选择正确的选项填空。
A.表示直接引用 B.表示特定的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或需要着重指出 D.表示否定或讽刺
(1)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 ( )
(2)古人曾说过,“谦受益,满招损”。 ( )
(3)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 )
(4)你真是太“聪明”了,坐在这里等候真理出现。 ( )
1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偶然 必然 斐然
(1)魏格纳被自己( )的发现惊呆了。
(2)对别人傲慢无礼,( )失去朋友。
(3)他们在这次的比赛中成绩( )。
17.先给“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再完成练习。
①代词,代指鸿鹄。 ②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③代词,代指弈秋的教诲。 ④助词,相当于“的”。
(1)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2)虽与之( )俱学,弗若之( )矣。
(3)通国之( )善弈者也。
(我发现) 文言文中的“之”有很多是代词,代指上文中出现的内容。用“之”字可以_______(A.避免混淆,使内容便于区分B.避免重复,使文章更加简洁)。
18.根据语境,为下文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一些不健康的网络对同学们毒害很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同学因每天长时间上网,导致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同学受不良信息的影响,_________。
A.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视网膜脱落
B.竟铤而走险,走上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
C.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19.选择合适的关联词。
只有……才…… 无论……都…… 没有……就没有… 一……就……
(1)长征道中,有许多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 )倒下去( )再也起不来了。
(2)( )让老班长赶快吃些东西,( )有希望拯救他的生命。
(3)( )老班长的精心照顾,自我牺牲,( )我们生的希望。
20.给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B.动物背部的甲壳。
C.由上向下地遮掩;蒙上。 D.由上而下按压(印)。
(1)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
(2)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
(3)文件看完后盖上图章。( )
参考答案:
1.B
【详解】这道题考查字音。解答这道题,要把常用字的字音记准确,再使用排除法解答。A项中“花圃”的“圃”读pǔ,C项中“较大”的“较”读jiào,D项中“阶段”的“阶”读jiē,只有B项完全正确,所以选B。
2.B
【详解】此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能力。
A.闲熟——娴熟
C.乌和之众——乌合之众
D.演泽——演绎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的掌握,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句的意思是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这句话的正确划分节奏是: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4.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的理解,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识记并注意区分近义词。“热烈”形容情绪高昂,兴奋激动,所以B项错误。
5.C
【详解】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读语段,检查确定。
6.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掌握情况。
C项这个句子前后是递进关系,应改为“赵孟颊的楷书不仅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而且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
7. 辩 辨 遍 辫 预 域 御 誉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看拼音写汉字及辨析同音字能力,根据所学汉语拼音知识进行拼读写出相应的汉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
【biàn】:
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
辨别: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遍布:指分布到所有地方。
辫子:①分股编紧的头发;②用天然的头发或人造头发编的吊在脑后的东西,有时候和头上戴的假发连在一起或者附加在帽子上;③比喻把柄。
【yù】:
预习:指在学习某件事情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
防御:抗击敌人的进攻。
荣誉:由于成就和地位而得到广为流传的名誉和尊荣。
8. 对弈 侵蚀 伦理 捐赠 洗澡 变化 浸泡 议论 手绢 烦躁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弈:读“yì”,可以组词:弈棋、博弈、弈局等。
变:读“biàn”,可以组词:变脸、变化、渐变等。
侵:读“qīn”,可以组词:侵犯、侵占、侵蚀等。
浸:读“jìn”,可以组词:浸没、浸泡、沉浸等。
伦:读“lún”,可以组词:伦理、绝伦、伦次等。
论:读“lùn”和“lún”,可以组词:评论、讨论、无论等。
捐:读“juān”,可以组词:捐赠、募捐、捐资等。
绢:读“juàn”,可以组词:手绢、绢花、绢子等。
澡:读“zǎo”,可以组词:洗澡、澡堂、搓澡等。
燥:读“zào”,可以组词:烦躁、干燥、燥热等。
9. 小蝎子 小蝎子 强烈的好奇心 善于观察 思考 只有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关键在于“知微见著”,不断探索,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有志者事竟成
【详解】(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表里的生物》写了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那能发出声音的表极为好奇。在看了表里的世界之后,“我”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话。表现了童年的“我”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和课文内容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含义: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正如文中所说的:“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名人名言:有志者事竟成:指有志向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告诉我们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10. 善于,擅长 下棋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 谁 你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得多呀?”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1)《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翻译: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
(2)《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 一作:辩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11. 惯 锲 益 卓 源 偶 著 饶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追根求源 集思广益
【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选词填空。
见微知著: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锲而不舍: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追根求源:意思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
集思广益:意思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12. 司空见惯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无独有偶 见微知著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锲而不舍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根据意思来归纳概括词语能力以及选词填空的能力。平时多积累词语,理解成语,才能一看见句子,就能想到对应的成语。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具体语境中如何运用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选词填空时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即可。
(1)司空见惯:汉语成语,拼音为sī kōng jiàn guàn,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出自《本事诗·情感》。
(2)见微知著:汉语成语,读音为jiàn wēi zhī zhù,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3)锲而不舍:汉语成语,拼音是qiè ér bù shě,意思是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出自《荀子·劝学》。
(4)无独有偶:无独有偶,汉语成语,读音为wú dú yǒu ǒu,意思是虽然罕见,但是不止一个,还有可以配对的,表示两件事或两个人十分相似。出自刘半农《奉答王敬轩先生》。
①见微知著,睹始知终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看到开始就知道结局了。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原文:圣人见微以知著,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微知著,睹始知终。”
②此句中“夏日里烈日当空也能下着雨”本是不常见的事情,“可”、“却”字表示转折,这件事情对于我们是习以为常的,故选择“司空见惯”。
③此句出自清·壮者《扫迷帚》 第十三回:“闻简某系蜀人,而此女亦是蜀人,可谓无独有偶。”
④此句中“面对困难我们要怎样地找寻战胜困难的方法才能获得成功”,搭配“褒义词+地找寻”可以是上面的“锲而不舍”。
13. 嘶哑 丑陋 被动 命令 拒绝 丰富 减少 柔软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掌握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清脆:指声音清晰悦耳动听。反义词有沙哑、嘶哑等。
美丽:指美好艳丽;好看。反义词有丑陋、难看等。
自动:指不用人力而用机械、电气等装置直接操作的;自己主动。反义词有强迫、被动等。
请求: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反义词有命令等。
答应:出声回答;表示允诺、同意。反义词有反对、拒绝等。
单调:指单一;重复而缺少变化。反义词有复杂、丰富等。
增加:指增添,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反义词有减少、削减等。
坚硬:指又结实又硬。反义词有柔软、柔韧等。
14.(1)zhé zhē
(2)dòu dǒu
(3)jiāng jiàng
【详解】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辨析。
(1)蜇,zhē释义:1、毒虫叮刺。2、刺痛。
zhé释义:[海蜇]又名水母。腔肠动物,身体半球形,隆起成伞状。生活在海中。
海蜇:[hǎi zhé],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
蜇人:[zhē rén],形容蜂、蝎子等用毒刺刺人或动物。
(2)斗,dòu释义:1、对打。2、斗争。3、战斗。4、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努力。5、比赛争胜。6、使动物争斗。7、往一起凑;凑在一起。
dǒu释义:1、古代酒器。圆形或方形,有柄。2、容量单位。一斗等于十升。3、旧时量(liáng)粮食的器具。容量是一斗,多为方形。4、形状略像斗的器物。
辩斗:[biàn dòu],争辩﹔争论。
斗室:[dǒu shì],(书)(名)形容非常狭小的屋子。
(3)将,jiāng释义:1、扶持;搀扶。2、保养。3、带着。4、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帅”。5、用言语刺激对方或给对方出难题。6、做。7、顺从。
jiàng释义:1、将领;高级军官。2、统率;率领。3、军衔名。在元帅之下,校之上。4、能手;能人。
将来:[jiāng lái],(名)指现在以后的时间。
将领:[jiàng lǐng],(名)较高级的军官。
15. C A B D
【详解】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
双引号的作用有以下五种:
①表示直接引用。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包括格言、诗词、歌词,但不会引用单个的词语。不过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那就是象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加引号,也是表示直接引用。
②表示特殊含义。在行文中,有的词语加上引号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
③表示着重强调(着重论述的对象)。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这种用法中,给这些词语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因而判断这种用法的标准就是看是否起强调、突出的作用。
④表示特定称谓。(指给事物起一个别名,特殊的名称/专业术语/简称/纪念日等。)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时间加引号,表示地名加引号,专用名词加引号。
⑤表示否定和讽刺(也属特殊含义一类)。否定和讽刺指对所表述的内容加以否定和讽刺。
(1)本题中引号的作用表示特殊含义,“特殊乘客”并不是指某位较特殊的乘客,而是指物的种子。
(2)本题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直接引用,直接引用古人说的话语。
(3)本题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的称谓,指和平环境像花朵一样美好,也像花朵一样娇嫩,容易受到破坏。
(4)本题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否定或讽刺,说明你坐在这里等候真理出现,是不聪明的。
16. 偶然 必然 斐然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完成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选出合适句子意思的词语填空。
偶然:表示突然的,意想不到的,不是经常的。适合填在第(1)题。
必然:1.表示事情一定是这样2. 哲学上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详细解释。适合填在(2)题
斐然:1.有文采和韵味。2.卓著,引入注目。适合填在第(3)题。
17. ③ ① ② ② ④ B
【详解】这道题考查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及作用。解答这道题,需要结合句意理解“之”的意思。第(1)句的意思是: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诲,却一心以为有鸟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第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弈秋的教诲;第二个“之”也是代词,代指鸿鹄。第(2)句的意思是: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那个人好。两个“之”都是代词,代指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第(3)句的意思是:全国的最擅长下棋的人。这里的“之”是助词,相当于“的”。在文言文中,用“之”指代上文出现的内容,这样可以避免重复,使文章更加简洁。
18. C A B
【详解】考查学生句子的衔接能力。做这类题目,应该把题干和选项通读一遍,然后根据前面句子的意思进行前后衔接,选好之后读一读,看是否合理通顺。
19. 一 就 只有 才 没有 就没有
【详解】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1)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择“一……就……”
(2)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只有让老班长吃些东西,他才有可能活下来的希望。故选择“只有……才……”
(3)此题分句前后是假设关系。如果没有老班长的照顾就不会有我们生的希望。故选择“没有……就没有……”
20. A C D
【详解】本题考查了多义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一字多义是汉语言的一大特点。能在理解字的基本义的基础上,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