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2 14:5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qiǎn),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是实践了列宁主义路线的。
B.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chéng)。
C.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qiāng)热忱,而是冷冷清清,莫不关心,麻木不仁。
D. 他不鄙薄(báo)技术工作,是一个纯萃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 下列句子中下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我们在工作中要勇挑重担,一味地拈轻怕重,只会让我们止步不前,毫无出头之日。
B. 人们在事故中表现出来的这种麻木不仁、见死不救的态度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C. 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在攀登知识的高峰上更上一层楼。
D. 我们在为远大理想奋斗的过程中,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见异思迁,矢志不移。
3. 下面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B. 热忱:热情.忱:真实的意思。
C. 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益,利益。 D. 见异思迁:看见好的就想要。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又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B.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佩服,没有一个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C. 晋察翼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D.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圆满通过国家验收,投入运营后将填补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
B. 北京国际速滑馆之所以用最新环保技术制冰的原因,是因为要实现低碳冬奥的目标。
C.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佩服,没有一个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D.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颁布实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
6. 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最恰当的的一项是( )
①究其根本,离不开民众日益增长的传统文化需求和现代审美情趣。
②还得益于创作者对传统文化及传统节日的艺术结合和创新表达。
③只有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才能让卫视节目“走入寻常百姓家”。
④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何以频频出圈?
⑤这不仅得益于中原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带来原创输出的文化自信。
A. ①③④⑤② B. ①④②⑤③ C. ④⑤②①③ D. ④①⑤②③
7. 下列有关各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 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C.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分析:运用对比手法,严厉批评了“不少的人”,指出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D.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分析: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表明“我们的国际主义”是“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是有着鲜明的针对性的.
8.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选文第一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例证法 B. 引证法 C. 对比论证 D. 比喻论证
9. 下列有关各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分析: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B. 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分析:这个句子中“没有一个不”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C.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分析:运用对比手法,严厉批评了“不少的人”,指出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
D.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分析: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表明“我们的国际主义”是“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是有着鲜明的针对性的。
10. 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不同的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
B. 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C.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结论。
D. 本文的文体是记叙文。
二、语言表达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应的题目。
白求恩遗嘱让钢铁将军聂荣臻泪流满面
提要: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临终前的遗嘱: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我给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
(1)【真情永驻】白求恩的遗嘱为什么能让钢铁将军聂荣臻泪流满面?
(2)【彩旗飘飘】
1970年10月,中国和加拿大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白求恩获得“加拿大历史名人”称号,1973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出资购买了白求恩降生的故居,按白求恩出生时房子的原貌进行了修缮,建成了白求恩故居博物馆。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白求恩故居补写对联来凭吊伟人。
上联:伟人音容今宛在
下联:______________
横批:万古流芳
三、综合性学习
12. 下面是某学校组织的语文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办黑板报】某班学习了《纪念白求恩》后,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领会白求恩精神的实质,老师建议同学们办一期黑板报,请完成下面的准备工作。
①为这次黑板报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设置几个栏目,并简单介绍一下每个栏目的名称及设置的目的。(至少两个栏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益活动】某日,学校组织团员志愿者到敬老院慰问,陪老人聊天,帮老人打扫卫生,为他们表演节目。小华参加活动后写下了自己的感言:“这次‘微’公益活动既给老人带去了温暖,又弘扬了志愿者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具体化。”王老师觉得小华的感言前后分句有递进关系,关联词用得不妥,于是针对修改方法向他解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13.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 与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构成鲜明对比的内容是哪一句?
(2) 本段文字所表达的中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分析"无不为之感动"一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之"指代_______________,"为"可换用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4)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段文字夹叙夹议的特点十分明显,这段文字中"议"的句子是第___________句,本段文字中正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_____句,侧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______句。
(5) 选文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分析其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段中为什么对白求恩用了三种称呼?请简要回答
①称“白求恩同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称“白求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称“白求恩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追忆“天眼”之父南仁东
①2017年9月25日是中国“天眼”竣工一周年的日子。已为“天眼”操劳二十多年的南仁东,却没等到这一天。
“咱们也建一个吧”
②“咱们也建一个吧。”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时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的南仁东则和几位同仁一起提议,可根据我国国情,建造我们自己的大望远镜。
③从这句话开始,南仁东把自己与“天眼”牢牢绑在了一起。
④为了找到最满意的地点,南仁东从几百张遥感地质图像里挑选出所有接近圆形的洼地,闷头钻进贵州的大山里。他拄着竹竿翻山越岭,到现场去勘察,这个洼地合不合适,距离嘈杂的闹市有多远。“那几年南老师几乎踏遍了当地所有的洼地。”南仁东的学生甘恒谦说。
⑤挑剔的南仁东最终相中了最圆的那个大坑——位于贵州平塘县的大窝凼。然后,他正式提出利用喀斯特地形建造大型射电望远镜的设想。
对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⑥2007年,FAST终于正式立项。这个巨大的工程需要攻克太多难关,南仁东常常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为了节省时间,中午他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完事。FAST开始建造时,大家发现,南仁东总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南老师对FAST是如此了解,从最初讨论到每一个细节设计,所有关键技术他都了如指掌。”南仁东的同事岳友岭说。
⑦FAST上的钢索需要伸缩变形,这就需要计算钢索的耐疲劳程度。岳友岭记得,刚开始大家根据FAST30年的寿命初步预估,钢索需要承受约600万次拉伸。南仁东却算出了另一个答案:200万次。后来大家经过多次计算模拟,发现南仁东是对的。
⑧“钢索应该用什么样的钢,钢索接头部分用什么技术解决,用什么样的工艺支撑FAST的外形,南老师都一清二楚。”岳友岭回忆。
青丝熬成白发
⑨作为首席科学家,南仁东主导和参与了FAST的每个项目,带领FAST渡过一次又一次危机。学生们知道,巨大的“天眼”里,饱含了南仁东的心血,更饱含了他的感情。
⑩在2016年9月FAST竣工仪式上,一段宣传片介绍了FAST二十几年来从无到有的历程。岳友岭从视频中看到了南仁东二十多年前的照片,感慨万千:“南老师拄着竹竿,翻山越岭为FAST选址时,头发和胡子还是黑的。”
如今,世界上单口径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已向苍穹睁开“天眼”,而为它把青丝熬成白发的那个人,却永远闭上了双眼。
也许,他只是太累了。也许,他只想化作星辰,与“天眼”长伴!
(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南仁东,突出了南仁东对“天眼”的建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 文中的几个小标题之间的关系是地点的转换。
C. 题目中“追忆”一词就已经表明南仁东已经去世。
D. 第⑤段加点词“挑剔”体现了南仁东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科学精神。
(2) 仔细阅读文章,说说“天眼”的建成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提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引用甘恒谦、岳友岭的话,有什么作用?
(4)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⑩段画线的句子。
(5)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南仁东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拼读能力和汉字的识记书写能力。这类题除平时的积累外,需注意容易混淆的形似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形近字和易错字的写法 。
【解答】
A项正确;
B项热忱——chén;
C项莫不关心——漠不关心;
D项鄙薄——bó,纯萃——纯粹。
故选A。

2.【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与使用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解答】
A.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工作,害怕繁重的工作,怕挑重担。符合语境,故A正确。
B.麻木不仁: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符合语境,故B正确。
C.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表示要求极高。符合语境,故C正确。
D.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褒贬误用。故D错误。
故选D。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词义的理解能力。平时要注意多查字典,多理解积累词语的词义。解答此题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分析各个选项中的词语意义是否正确,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解答】
A项解释正确。
B项“热忱”的意思是:热心;热衷;热诚;“忱”是“真诚”。
C项“益”是“更加”的意思。
D项“见异思迁”的意思是:看见另一个事物就想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故选A。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解答】
A项关联词使用错误,把“又是”改为“而是”;
B项不合逻辑,这里应该是双重否定句,所以在两处“没有一个”后面加“不”;
D项缺少宾语,在“共产主义者”后面加“的精神”。
故选C。

5.【答案】D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空白”;B项,句式杂糅,可删掉“的原因”;C项,否定不当,应该在两个“一个”后面加上“不”。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语序的排列。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语序排列答题技巧: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把握关联词的搭配;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
【解答】
④句提出问题,应为首句,可排除AB选项。①句“究其根本,离不开民众日益增长的传统文化需求和现代审美情趣”回答了④的问题,应为次句,可排除C选项。
故选D。
7.【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辨析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中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做题时要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其次要理解其要点。知道了这些,回答这道题就不难了。
【分析】
A项中这个句子运用的是“设问”,不是“反问”。二者的区别是:“设问”是有问有答,而“反问”是问后没有回答,但问中就带有答案了。
故选A。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辨别论证方法的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采用事实论据论证的就属于举例论证,分析作用时应首先明确作者列举了什么典型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作用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运用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的就属于道理论证,其作用是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这种论证方法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为人接受。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阅读时要分析什么和什么对比,再分析这样对比是为了证明什么。
【解答】
选文第一段举了白求恩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
故选A。
9.【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但中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做题时对要求掌握的修辞,要熟记其定义,要理解其要点。知道了这些,回答这道题就不难了。
【解答】
A项,句子运用的是设问的修辞手法,而不是反问。
BCD项,分析正确。
故选A。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文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平时学习时要注意区分文章的文体,掌握有关的文体知识。同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文体知识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
A.错误,“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不同的体裁,议论文中允许有记叙的成分,夹叙夹议。故A错误。
B.正确。
C.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故C错误。
D.本文的文体是议论文。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1)因为在遗嘱中白求恩首先想到的是别人:远在家乡的前妻和异国的朋友。这是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体现,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真情流露。
(2)示例:中加友谊世代传。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材料,再抓住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来答题即可。通过对第一则材料的分析可知,白求恩的遗嘱能让钢铁将军聂荣臻泪流满面的原因是:在遗嘱中白求恩首先想到的是别人:远在家乡的前妻和异国的朋友。这是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体现,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真情流露。
(2)此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对对联应注意之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内容相关。然后结合材料和上联内容对出下联:中加友谊世代传。
12.【答案】(1)①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②示例:栏目一 生平与风采: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
栏目二 代代永相传:介绍我们今天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的精神。
(2)示例:小华,‘给老人带去了温暖’是志愿者精神的具体表现,‘弘扬了志愿者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具体化’更进一层,是‘给老人带去了温暖’的提升。‘既……又……’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我觉得用在这里不妥,应该改为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仅……而且……’,你认为呢?
【解析】(1)①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活动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学习重积累,多运用,结合生活实际,积极参与各项课余活动,并不断总结活动的经验,拟写活动主题。本次活动是“领会白求恩精神”,所以可以拟主题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②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栏目名称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栏目的主题,其次根据栏目的主题设计栏目名称。设计栏目名称要注意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语言精美,切合活动主题。
(2)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内容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读懂材料内容,还要掌握口语交际时注意的事项,如:具体语境,说话的对象,语言的得体婉转,表达的合理等,最后根据题目要求组织语言答题即可。本题要针对修改方法向学生解释,又要注意说话的方式。
13.【答案】【小题1】
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小题2】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小题3】
双重否定“之”指代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或白求恩)被
【小题4】
②⑦⑩句正面①侧面⑧⑨
【小题5】
对比论证,突出了白的精神,强调要向白求恩同志去学习的必要,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小题6】
①称“白求恩同志”:从作为共产党员来说。②称“白求恩”:转述别人对白求恩的评价。③称“白求恩医生”:就白求恩的职业而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对比手法的理解分析。对比是文学作品创作中的重要的表现手法,所谓对比就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作比较、对照,使所要表达的事物内容更加鲜明,突出,丰满,从而收到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彰显事理的内在逻辑的表达效果。文段中与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构成鲜明对比的内容是: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学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认真审题,抓住题干要求,回到原文相关段落再进行研读,对内容进行概括。本段文字表达的中心意思是: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式及词语的理解分析。学生要了解常见句式及其表达作用。分析词语时要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分析。本题中“无不为之感动”是一个双重否定句。结合上文内容理解“之”指代: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或白求恩)。“为”可用“被”字代替。

本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理解把握。学生要了解并掌握文字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能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并能理解其作用。这段文字中"议"的句子是第②⑦⑩句,本段文字中正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①句,侧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⑧⑨句。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能力。学生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清楚每一种论证方法的作用,根据不同论证方法运用不同词语归纳表述,明确答题格式。做题时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选文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白的精神,强调要向白求恩同志去学习的必要,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语言的感受理解分析。分析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本题中对同一个人分别用了三种不同的称呼,是各有含义的。①称“白求恩同志”是从作为共产党员来说。②称“白求恩”是转述别人对白求恩的评价。③称“白求恩医生”是就白求恩的职业而言。
14.【答案】【小题1】
B
【小题2】
选址 立项 建造 竣工
【小题3】
甘恒谦是南仁东的学生,岳友岭是南仁东的同事,他们更熟悉南仁东的生活、工作状况,引用他们的话更有说服力,更能体现南仁东建造“天眼”的不易和他精益求精、迎难而上的可贵精神。
【小题4】
运用了语言描写,通过岳友岭的感慨侧面表现了南仁东翻山越岭的艰难,体现出南仁东为建造“天眼”付出的艰辛之大。
【小题5】
①国际上提出要建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时,南仁东就提议“咱们也建一个吧”,体现了他胸怀祖国、敢为人先、具有远见卓识的优秀品质;②从南仁东亲自到贵州大山里进行勘察,为了节省时间,中午总是随便吃点饼干、方便面等,体现了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③对细节了如指掌,多次进行计算模拟,体现了他鞠躬尽瘁、科学严谨的优秀品质。
【解析】1. 略
2. 略
3. 略
4. 略
5. 略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