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教学设计
备课组名称 高一地理 周次
本节 教学内容 4.1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本节 教学目标 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结合实例,说明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本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区域发展促进交通运输需求增长,进而促进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教学难点: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本节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本节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二课时) 导入:课前阅读:浙江义乌民用机场 义乌是个县级市,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1991年4月义乌民航机场通航,成为我国第二个县级航空港。1993年、2006年和2012年三次扩建。2007 年开通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临时航线。2014年8月, 成为对外开放口岸,是我国第一个县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 义乌北距杭州萧山机场只有约120千米,为什么还要在义乌建设民航机场 为什么金华没有民航机场,而其管辖的义乌却有民航机场 是什么原因促使义乌机场不断扩建,并成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根据下列情境,选择最优的交通运输方式。 一、常见的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 地位: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对象:大宗、笨重、长途运输,如矿石、金属等 缺点: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公路运输 对象:短程,量小的货物 地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 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优点: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水路运输 优点: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对象: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品等 缺点: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管道运输 地位: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 对象:液态或气态货物,如石油、天然气等 缺点: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优点: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占地少,不占农田。 航空运输 地位: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优点:运输速度快、且运输效率高 对象:急需,量小,贵重的货物,如急救药品等 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交通运输方式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的差异,因此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二、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任务:一个区域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 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考虑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 还要预测客流、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影响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因素: 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 4.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①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而定。 ②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③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④尽量少占土地;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交通线以桥代路的目的: 1、京沪高铁部分路段”以桥代路”:为了少占耕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2、青藏铁路部分路段”以桥代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为动物迁徙提供安全通道,减少冻土对铁路的影响。 3、山区交通线”以桥代路”:为了减小线路坡度,缩短里程,减少运输时间。 ⑤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于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⑥其他: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5.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区域交通更运输布局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包括新的交通线、站建设, 原有交通线、站的改建、扩建或废弃, 不同运输方式衔接以及适应运输专业化、快速化而建设的专用线、站等的改善。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三、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和场站规模 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 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 2.交通运输布局应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 ①城市作为区城经济发展中心和区域客货集散中心,交通运输需求大,是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②在相邻重要城市之间,往往需要布局多条平行的交通线才能满足两城市间庞大的交通运输需求。 2.交通运输布局应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 ①城市作为区城经济发展中心和区域客货集散中心,交通运输需求大,是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②在相邻重要城市之间,往往需要布局多条平行的交通线才能满足两城市间庞大的交通运输需求。 2.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为什么? 城区边缘地价较低,拆迁成本较低; 拓宽城市框架,带动城市发展; 减少对城区的影响(如交通拥堵,噪音) 拆迁量较少,节省投资;安全方面的考虑。 距城区较近,方便居民乘坐高铁。 3.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因此,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客、货运输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经过不同运输方式。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仅关注单种运输方式的运速,更关注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输时效。 因此,交通运输布局还要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便应运而生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实现民用航空、高速铁路、磁悬浮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市区公共交通、高速公路客运等集中便捷换乘,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把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临近布局,把高铁站布局在机场附近,把城市地铁线与机场和高铁站相连接,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优势。 4、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变化对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义乌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小商品生产和销售中心,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快速增长,促使义乌航空港的开通和逐步扩建。 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的特点也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 案例分析:观察左图,思考非洲铁路布局的特点及其原因。 布局特点:多布局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很少;多从沿海港口向内陆延伸,未形成相对完善的铁路网。 反映了非洲多数国家仍然没有摆脱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以及由此决定的运输需求。 四、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交通运输若不能满足区域发展所产生的运输需求,则会阻碍区域发展,甚至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区域发展的“先行官”。然而,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交通运输的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1、经济发展水平对交通线和站点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对交通运输布局具有决定性作用 交通线、场站—基础设施—投资额大、短时间不能收回投资—政府组织建设 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区域,因资金紧张,交通线和场站的建设相对落后; 当区域处于工业化初期时,交通运输建设需求很大,资金紧张,交通运输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 一些一矿产出口的发展中国家,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低,但政府税收多,投入较多的资金进行交通运输建设; 在工业化初期,为了解决突出的交通运输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当区域处于工业化初期时,区域交通运输建设需求很大,并且还有各方面基础设施需要建设,政府一般无力全面、快速解决交通运输问题,需要借助外力。 当区域发展到一定水平,政府拥有足够的资金,才能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的水平。 资金的多少决定了布局的交通运输线、站的多少和标准的高低;所以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质量较低; 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密集,且质量较高。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攻克交通建设的相关技术提供支撑 交通线和站点建设涉及气象、水文、地质、工程、材料、机械等技术领域以及施工水平。 交通运输的电气化、快速化、专业化,对各项技术的要求更高。 交通运输布局需要考虑自然条件以及设计、建设、施工等方面的技术条件,只有区域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了足够的资金支持,才可以攻克这些技术难题。 交通线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 自然条件: 气候:考虑气温、降水量及强度、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风雨) 水文:注意水面宽度(水面宽,跨度大)、水的运动(洋流)、水的性质(海水腐蚀强)、水的状态(如浮冰) 地形:注意谷地深度和坡度 地质:板块交界处,多地震 社会经济条件: 需求(大/小) 经济发展水平,资金 技术水平 原有基础设施(如原有铁路线长短) 政策 环境保护条件:是否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板书
本周教学 内容“一科一辅”习题处理 课时作业
本周教学内容中需集中讨论的疑难问题 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