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不同自然环境下民居的差别。 2.举例说出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探究自然环境影响民居的因素。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重点:描述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民居特点,并分析出影响因素。 难点:明确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 学 方 法 图表分析、启发、讨论、比较等综合法。
教 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定向导趣 见风水,探山海之谜;察日月,解雨雪之道。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地理小课堂。我是李老师。加上小花同学与之对话,引入热点问题——世界杯主办地卡塔尔。 小花:我在了解卡塔尔民居的时候,发现那边的房屋居然是泥沙做出来的,而且是平顶房,和我们这边有很大不同,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民居是不一样的呢? 引入主题:探究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生观看视频。
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民居? 老师:根据小花同学提出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卡塔尔的传统民居。(展示图片)通过图片我们可以发现卡塔尔传统民居有哪些特点呢? 小花:我知道!有平顶、墙厚、窗小的特点。 老师:看来小花是在认真观察图片的,通过气候直方图我们可以发现卡塔尔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因此屋顶设为平顶房,无防雨之忧;再加上当地气候昼夜温差大,所以墙厚、窗小,在白天可以减少热量从室外传入,在夜晚可以使室内暖气不会迅速散失,同时窗小还减少了从室外吹进来的风沙。 接下来我们看看绵阳的传统民居,又有哪些特点呢? 小花:嗯,是斜顶房,墙薄,而且窗户大。 老师:对,相信同学们和小花一样也看出来了,我们可以看看绵阳的气候直方图,可以发现,绵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为了方便排水,绵阳的传统屋顶大多数斜顶房。由于夏季气温较高,通风散热,大部分地区墙壁较薄,窗户较大。 这样一来,小花同学,你懂了自然环境中的气候是如何影响民居的了吗? 小花:哇,原来是这样!自然环境真的可以决定一个地区的建筑特征,那还有没有其他气候所影响的传统民居呀?我真的太好奇了。——引出下节内容 展示图片,学生通过分析图片得出卡塔尔传统民居特点。 在总结观察要点的基础上,探究自然环境对绵阳建筑特点的影响。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老师:今年世界杯在炎热干燥的卡塔尔举行,那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北极圈附近因纽特人,他们的传统民居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因纽特人主要居住地气候类型为寒带气候。他们就地取材,用高密度的雪砖建造,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因纽特人正在搭冰屋的同时,遥远的赤道正建起了双层木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花:咦,赤道地区搭建的木屋和因纽特人的冰屋差别好大啊! 老师:对呀,这正是由于气候的不同所导致的,小花你能够分析出来为何这里搭建的是双层木屋吗? 小花:当然可以, 赤道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所以当地的墙壁较薄,窗户较大,便于通风散热,屋顶为斜顶房,便于排水,并且往往有着双层结构,人们往往居住在二楼较高处,一方面是为了防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较为凉爽。 老师:小花同学观察很仔细呀,分析得也是条理清晰,同学们你回答出来了吗?除了这些地区的民居与气候关联很大,我们国内也有很多这样的地方,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原山地气候区的青藏高原,就修建了独具特色的平顶碉房,牧区也有保暖的牛毛毡帐篷。内蒙古大草原有便于搭建及拆卸的蒙古包;同时还有湘西的吊脚楼、福建土楼、北京四合院、开平碉楼和云南一颗印,都展现了自然环境之美、特色民居之美。果然,自然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当然,还有很多地区的特色民居是由自然环境中的其他因素所影响的,例如,在黄土高原上由于黄土直立性好,不易坍塌,所以有着独特民居——窑洞,冬暖夏凉,窑洞的形成除了与当地的气候有关,还与土质等因素有关。 在国外,水城威尼斯是建立在海水中的城市,为了防水,威尼斯人就将木桩钻进水里,铺上防水性极好的伊斯特拉石,这就是由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影响的。 日本的合掌造,他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 当然,世界上受自然环境影响而形成的特色民居还很多,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这堂课已经认识到了这之间关系的紧密性了。 教师在ppt上展示图片,学生分析冰屋的特点 学生跟随小花一起分析赤道地区双层木屋的建筑特点。 跟随教师的展示,一起游览全球不同地区的建筑特点。
总结 学地理课览天下奇观,做地理人炼博大胸怀。 一、自然环境如何影响民居? 气候影响民居的墙壁、屋顶、建筑材料等等 二、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探究影响民居建筑特点的自然因素,除气候外,还有地理位置、土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