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植被 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植被 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12 09:5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植被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关于以下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漠胡杨根系发达一一常年干旱少雨
B.兴安林海叶成针状一一一常年降水丰富
C.海南椰树四季常青一一常年光照不足
D.黄山迎客松生长较快一一常年高温多雨
2.下图为阿尔卑斯山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北坡自然带分布海拔高度低于南坡,主要原因是( )
A.坡度较小 B.光照较弱 C.降水丰富 D.气温较低
3.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深刻的影响着自然环境,读下图,图示植被及所在地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甘肃——温带草原 B.②东非高原——热带草原
C.③浙江——热带雨林 D.④广西沿海——红树林
香樟树树姿雄伟,春叶色彩鲜艳。近年来,我国香樟人工栽培已相当普遍,北缘区已达秦岭、淮河以北的黄河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香樟树属于( )
A.混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针阔混交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5.限制黄河流域栽培香樟树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土壤贫瘠 B.夏季暴雨 C.日温差大 D.冬季低温
6.图为两种典型植被类型景观图。左、右两图中的典型植被分别是( )
A.落叶阔叶林、热带草原 B.针叶林、温带草原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
近年来,科学家频频在南极发现“西瓜雪”一一雪藻,年轻的雪藻呈绿色,当它们成熟后会产生红色的类胡萝卜素,使它们呈现出从绿色到红色的“西瓜色”。2020年5月,英国剑桥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气象遥感卫星在南极半岛68°S以北监测到1679块雪藻群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影响南极半岛雪藻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洋流 C.海陆分布 D.大气环流
8.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雪藻所占据的地方会形成一个红色的小凹坑,看上去像刚装过红葡萄酒的小酒杯。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A.雪藻能增强地面辐射,加速积雪融化
B.融化的积雪与底部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热量到而形成
C.雪藻能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使得雪藻周围温度较高
D.大风挟带的沙石击打积雪,使得该处较周围深
下图为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成员在武夷山东、西坡考察山地植被时,绘制的两坡相同植被。完成下面小题。
9.某研学小组成员对山地矮林的描述为:“矮林分布海拔较高,且多呈低矮,树干弯曲多分枝”。据此推测山地矮林的生长环境可能为( )
A.低温、湿润、多风 B.高温、干燥、无风
C.低温、湿润、无风 D.高温、干燥、多风
10.影响武夷山相同植被带在东、西坡分布的海拔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下图为“某月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11.图示为( )
A.北半球夏季 B.南半球冬季 C.1月 D.7月
12.此季节M城市( )
A.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 B.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
C.地表径流一年中较大 D.蒸发量一年中较小
13.N城市附近的自然带是( )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荒漠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龙脊梯田位于广西桂林市龙胜县龙脊山(25°35′N~26°17′N,109°32′E~110°14′E),区域内崇山峻岭,溪流纵横,梯田主要分布在海拔300~1100m之间。龙脊梯田旅游开发始于1992年,是我国4A级重点农业旅游景区。龙脊梯田空间结构由森林、村寨及梯田组成,是典型的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境内植被覆盖率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龙脊梯田1993—2019年各坡向带植被覆盖率均值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1993—2019年龙脊梯田各坡向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是( )
A.西南坡呈现增加趋势 B.西北坡变化幅度最小
C.正东坡变化幅度最大 D.整体上先减少后增加
15.导致2006—2019年龙脊梯田植被覆盖率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 B.当地大力发展旅游业
C.区域降水量明显减少 D.区域内水土流失严重
在生物和土壤的相互作用下,冰川退缩之后形成的地表上植被原生群落不断发生演变。粗木质残体是指所有地上和地下末端直径大于2.5cm的枯死木质物。下图示意横断山区某冰川退缩区8个样地粗木质残体的碳贮量变化,下表示意这8个样地的冰川退缩年份和优势物种组成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样地编号 冰川退缩年份 优势物种组成状况
S1 2005 柳树、冬瓜杨、沙棘幼树
S2 1990 柳树、冬瓜杨、沙棘小树
S3 1980 柳树,冬瓜杨,沙棘小树,中树,云冷杉幼苗
S4 1970 柳树,冬瓜杨,沙棘中树,大树,云冷杉幼树、小树
S5 1958 柳树、冬瓜杨、沙棘大树、云冷杉中树
S6 1936 云冷杉中树、大树,冬瓜杨大树
S7 1890 云冷杉近熟林
S8 1860 云冷杉顶极群落
16.不同阶段粗木质残体碳贮量的变化直接取决于( )A.土壤肥力 B.植被种类 C.水热条件 D.种间竞争
17.随着演替过程的持续,储存碳贮量最大的是( )
A.乔木 B.灌木 C.草本 D.凋落物
植物对气候的反应最为敏感,其孢粉就成为了解古气候的重要媒介。乔木多为生长在温暖湿润气候下的木本植物,灌木多为半旱生植物,草本为旱生植物,蕨类多属湿生或水生植物。下图为距今240万年以来华北地区某地地层四类植物孢粉带谱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在孢粉带Ⅲb中发现了大量的现仅存于高海拔山地的云杉(乔木)花粉,说明孢粉带Ⅲb时期该地区气候( )
A.温暖干旱 B.温暖湿润 C.寒冷湿润 D.寒冷干旱
19.历史时期出现的温暖期,导致北极冰盖消失,亚热带范围向北扩展到加拿大。这一时期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海岸线大幅度变长 B.陆地面积增大
C.天山积雪冰川增多 D.野生大象生存纬度升高
我国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以上划分是按( )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21.下列关于所划分四类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下图为布纹球(图1)和王莲(图2)的两种植物图。布纹球原产南非开普干旱地区。属于多浆植物,植株小球形,直径8-12厘米,棱缘上有褐色小钝齿。王莲,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生长发育。拥有巨型奇特似盘的叶片,浮于水面,可承重六七十公斤而不下沉,十分壮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从形态特征推测,布纹球比王莲( )
A.叶片更肥厚,有蜡质 B.叶片面积大,多肉质
C.根系不发达,可移动 D.根系多孔隙,可呼吸
23.王莲原产区的植被特征是( )
A.单一树种组成,群落结构简单 B.植被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C.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 D.终年常绿,乔木多革质叶
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分布有三个黄土带,分别是甲(沙黄土带)、乙(典型黄土带)、丙(黏黄土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三个黄土带形成的主要地貌是( )
A.风蚀地貌 B.风积地貌 C.水蚀地貌 D.水积地貌
25.渭河谷地附近典型的植被类型为(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温带草原
在非洲纳米比亚(下图)临近海洋的沙漠中,有一种寿命可长达千年的特有珍稀植物千岁兰。其特征是茎较短,根极长,只有两片叶子,叶片长度可达几十米,叶上多气孔,在特定时间张开以吸收雾水。2022年4月18日,我国首个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园内千岁兰被成功培植,成为“镇园之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原产地千岁兰叶片气孔张开的时间最可能是( )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D.夜间
27.北京国家植物园培植千岁兰所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黏土培育②采用喷雾式给水③温室培育④采用浅花盆培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综合题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多见于海湾或河口地区。红树林植物具有以下特点:深扎土中稳固的支柱根;可贮藏空气的呼吸根;可排盐分的腺体;“胎生”—种子发育出胚轴后脱离母株,坠入淤泥中几小时内扎根成为独立植株。图为红树林景观图。
(1)与所在地区的典型植被相比,红树林分布区的环境特点有:海风风速较____ (大或小),土壤盐度较____ (高或低)。
(2)将红树林植物特点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连线。
①支柱根 A适应海水浸泡
②呼吸根 B适应和防止海浪冲击
③“胎生” C通气,保淤保滩,净化空气
④排盐腺体 D适应滩涂和海流,增强生存能力
①____,②____,③____, ④____。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1)从图示等压线分布可以看出,阜新盛行_____风,此季节的气温特征是_____。
(2)从水循环发生领域看,辽河主要参与了_____循环,从水循环各环节来看,辽河属于_____环节。
(3)大兴安岭为我国三大自然区中东部季风区与_____区分界线,甲地自然带类型为_____,造成山脉东西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B
4.B 5.D
6.A
7.A 8.C
9.A 10.B
11.C 12.D 13.D
14.A 15.B
16.D 17.A
18.C 19.D
20.C 21.A
22.A 23.C
24.B 25.B
26.D 27.B
28.(1) 大 高
(2) B C D A
29. 偏北(西北) 寒冷 海陆间 (地表)径流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温带草原带 水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