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高中历史 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四单元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时空定位
1368年
明朝建立
定都南京
1421年
明成祖朱棣
迁都北京
1616年
努尔哈赤自立为汗
国号为金
史称后金
1636年
皇太极称帝
改国号为清
定都盛京
1644年
清军入关
迁都北京
明朝灭亡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明
清(鸦片战争前)
中央:明太祖废丞相;明成祖设内阁
地方:明太祖设三司,置督抚
中央:雍正设军机处
地方:督抚成为地方军政长官
明
至
清
中
叶
的
经
济
与
文
化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梳理明清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合作探究,辩证认识明清社会(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课程标准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
目录
走进高考
思维升华
壹
贰
叁
夯实基础
自主构建
突破重难
合作探究
壹
夯实基础自主构建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经济
经济发展
农业领域
手工业领域
商业领域
陆王心学
李贽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小说
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明朝中期:吴承恩《西游记》、吴敬梓《儒林外史》
清朝中期:曹雪芹《红楼梦》
戏曲创作:汤显祖、孔尚任
舞台演出:昆曲、京剧
传统科技: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和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宏祖《徐霞客游记》
西学东渐:利玛窦
经济局限
文艺
思想
戏曲
科技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自主梳理明至清中叶在经济、思想、文艺、科技方面发生的变化
(要求:写成知识框架,能讲出具体内容,时间10分钟)
贰
突破重难合作探究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思考1:有人说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机勃勃,又潜伏着危机呢,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
材料二 明朝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士人发挥个人见解,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清朝建立后......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控制。同时,严厉禁止士大夫谈论政治,甚至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辩难。读书人没有言论、结社的自由,也不能就国家利病上书言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思考2:有人说明清思想界出现了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你如何认识这一观点?
材料三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思考3: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科技文艺)方面发展如何?对这一发展你有何认识?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史仲文、胡晓琳《中国全史·商贾史》
思考1:有人说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生机勃勃,又潜伏着危机呢,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
发展 与 局限
危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新经济因素的发展受到压制
生机:农业发展(农具、农作物、耕地面积、作物熟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租佃关系)
手工业(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长途贩运、商帮、工商业市镇、赋役改革、世界贸易中心之一、白银大量流入
传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产生了一些新经济因素
材料二 明朝科举试卷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士人发挥个人见解,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清朝建立后......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控制。同时,严厉禁止士大夫谈论政治,甚至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辩难。读书人没有言论、结社的自由,也不能就国家利病上书言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思考2:有人说明清思想界出现了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你如何认识这一观点?
积极作用:
(1)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发展,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局限性:
(1)从内容看,早期的民主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
(2)从地位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
(3)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
(4)从性质看,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主张及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专制、提倡工商皆本、经世致用
觉醒 与 叹息
材料三 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热”。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思考3: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科技文艺)方面发展如何?对这一发展你有何认识?
1.科技:以《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徐霞客游记》为代表的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期.
2.文艺:明成祖时,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清乾隆后期,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市民文学发达,戏曲、小说集中揭露封建礼教的弊端,要求摆脱传统道德的束缚,歌颂市民阶层追求财富和自由
3.“西学东渐”为传统科技注入新血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使当时的国人窥见了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
承古 与 萌新
叁
感悟高考思维升华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宋史:文治昌盛与武功弱势》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明清时期, 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42题改编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时间 中国史 西方史
14世纪 1368年明朝建立;朱元璋废丞相;朱棣设内阁 意大利开始文艺复兴运动
15世纪 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文艺复兴运动继续开展
16世纪 1487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首航美洲;
1497年达伽马找到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17世纪 1602年李之藻《坤舆万国全图》1644年清军入关 1645年清朝发动首次文字狱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欧洲启蒙运动开始
18世纪 1729年雍正帝设军机处18世纪中期清朝平定准噶尔 至1795年共发动92起文字狱 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制定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明清时期 中国 西方
政治
经济
文化
对外
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巩固发展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早期启蒙思想产生
西学东渐开始;
传统科技大成
文学艺术领域异彩纷呈
仍有对外贸易:郑和下西洋、开禁、丝银贸易
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封建制度渐趋没落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小农经济
理学束缚、文化专制、
未产生近代科技
逐渐走向闭关自守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解放、人文主义、
近代科技、
积极殖民扩张
这一时期多方面的发展并没有突破传统政治体制、社会结构以及儒家思想体系的构架……与同一时期西方国家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飞跃相比,中国前进的脚步显得迟滞而迂缓。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
—— 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
这是这样的一个时代!
繁荣与迟滞
本课小结
课后作业
繁荣 经验?
迟滞 教训?
经典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