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1.(2015·山东滨州高一检测)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2.(2015·新题调研)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该反应吸收的能量为(E1-E2)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3.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
B.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C.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
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
4.(2015·山东德州高一检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要吸收热量,在化学上叫做吸热反应。其原因是( )
A.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C.在化学反应中需要加热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
D.在化学反应中需要降温的反应就是放热反应
5.已知,在相同条件下反应:
①2H2(g)+O2(g)===2H2O(g)
②2H2(g)+O2(g)===2H2O(l)
③H2(g)+O2(g)===H2O(g)
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Q3 kJ,则Q1、Q2、Q3的大小关系为( )
A.Q1=Q2=Q3 B.2Q3=Q1C.Q36.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和反应是放出能量的
B.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
C.如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D.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
7.两种金属A与B组成原电池时,A是正极。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 )
A.A的金属性强于B
B.电子不断由A电极经外电路流向B电极
C.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还原反应
D.A的金属活动性一定排在氢前面
8.(2015·山东济南高一检测)A、B、C都是金属,A和C分别放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A的反应速率比C快,A与B和硫酸铜溶液组成原电池时,A的质量增加。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A>B>C B.A>C>B C.B>A>C D.C>A>B
9.(2015·四川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用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在CuSO4溶液中,铜片质量增加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10.(2015·山东滨州高一检测)原电池的电极反应不仅与电极材料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Al、Cu、稀硫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Al-3e-===Al3+
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Al-3e-+4OH-===AlO+2H2O
C.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Cu-2e-===Cu2+
D.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Cu-2e-===Cu2+
11.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 )
12.(2015·唐山高一检测)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表指针会偏转,正极变粗,负极变细,符合这种情况的是( )
A.正极:Cu 负极:Zn S:稀硫酸
B.正极:Zn 负极:Cu S:CuSO4溶液
C.正极:Ag 负极:Zn S:AgNO3溶液
D.正极:Fe 负极:Cu S:AgNO3溶液
13.(2015·天津高一检测)在C(s)+CO2(g)2CO(g)反应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减小容器体积使压强增大
②增加碳的量
③恒容时通入CO2
④恒压下充入N2
⑤恒容时充入N2
A.①③⑤ B.②④
C.①③ D.③⑤
14.(2015·广州高一检测)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反应达到平衡时,A、B、C的反应速率一定相等
④反应达到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均不再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15·山东滨州高一检测)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N2+3H22NH3已达平衡的是( )
A.在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H键生成
B.在1个N≡N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C.在3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N键断裂
D.在3个H—H键生成的同时,有6个N—H键断裂
16.(2015·广东高一检测)将气体A2和B2以等物质的量充入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C气体。到1 min时测得c(A2)=0.58 mol·L-1,c(B2)=0.16 mol·L-1,c(C)=0.84 mol·L-1,则C的化学式不可能为( )
A.AB B.AB2
C.A3B4 D.A2B3
17.(2015·新题调研)把6 mol气体A和5 mol气体B通入容积为4 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3A(g)+B(g) 2C(g)+xD(g)(正反应放热),5 min达平衡,此时生成2 mol C,测得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1·min-1
B.恒温下达到平衡的标志是C和D的生成速率相等
C.降低平衡体系的温度,逆反应速率变小,正反应速率增大
D.B的转化率为25%
18.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46分)
19.(7分)(2015·试题调研)在1×105 Pa和298 K时,将1 mol气态AB分子分离成气态A原子和B原子所需要的能量称为键能(kJ·mol-1)。下面是一些共价键的键能(已知氨分子中有3个等价的氮氢共价键):
共价键 H—H N≡N N—H
键能(kJ·mol-1) 436 946 391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判断工业合成氨的反应:N2(g)+3H2(g) 2NH3(g)是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在298 K时,取1 mol氮气和3 mol氢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理论上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1,则Q1为________。
(3)实际生产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2,Q1与Q2比较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号)。
A.Q1>Q2 B.Q1你作出此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7分)(2015·试题调研)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完成下列反应:Zn+CuSO4===ZnSO4+Cu
(1)在下面方框中画出装置图,并标明各部分材料名称。
(2)负极材料________,正极材料________,电解质溶液是________。
(3)写出电极反应式: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8分)(2015·山东淄博高一检测)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科学家最近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并在二氧化钛(TiO2)表面作用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2H2O2H2↑+O2↑。制得的氢气可用于燃料电池。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太阳光分解海水时,实现了从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二氧化钛作________。
(2)生成的氢气,用于燃料电池时,实现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水分解时,断裂的化学键有________键,分解海水的反应属于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某种氢燃料电池是用固体金属氧化物陶瓷作电解质,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A极:H2+O2--2e-===H2O
则A极是电池的________极;电子从该极________(填“流入”或“流出”),另一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22.(8分)(2015·山东潍坊高一检测)工业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是一个放热的可逆反应,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并且需要合适的催化剂。已知形成1 mol H—H键、1 mol N—H键、1 mol N≡N键放出的能量分别为436 kJ、391 kJ、946 kJ。则:
(1)若1 mol N2完全反应生成NH3可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_______kJ。
(2)如果将1 mol N2和3 mol H2混合,使其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总小于上述数值,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氨时,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反应经过10 min后,生成10 mol NH3,则用N2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_mol·L-1·min-1。
(4)一定条件下,当合成氨的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0
c.N2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
d.N2和H2的浓度相等
e.N2、H2和NH3的体积分数相等
f.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23.(8分)已知反应A(g)+B(g)C(g)+D(g)。回答下列问题:
(1)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的A和0.80 mol的B,若反应初始6 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则6 s时c(A)=_______mol·L-1,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A)不随时间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相等
24.(8分)(2015·经典习题选萃)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2D(g),经5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1,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 mol·L-1·min-1。求:
(1)反应开始前放入容器中的A、B的物质的量;
(2)x的值;
(3)B的平均反应速率。
参考答案
1.【解析】 A项,太阳能→电能;B项,化学能→电能;C项,太阳能→热能;D项,化学能→热能。
【答案】 D
2.【解析】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吸热反应,吸收的热量为(E1-E2),反应可能在常温下即能进行。
【答案】 B
3.【答案】 B
4.【答案】 B
5.【解析】 等物质的量的H2完全燃烧,生成H2O(l)比生成H2O(g)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 B
6.【答案】 C
7.【答案】 C
8.【解析】 金属越活泼,与同浓度的酸反应时就越剧烈,故A比C活泼;原电池的负极金属比正极金属更活泼,且负极金属失去电子,质量减小,故B比A活泼,C正确。
【答案】 C
9.【解析】 铜片和铁片紧靠并浸入稀硫酸中,H+在铜片上获得由铁片传递过来的电子,发生反应2H++2e-===H2↑,所以可观察到铜片表面出现气泡;锌片作负极,铜片作正极,发生反应Zn+Cu2+===Zn2++Cu,生成的Cu在铜片上析出使其质量增加;铜片插入FeCl3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是Cu+2Fe3+===Cu2++2Fe2+,并没有单质铁析出;向盛有锌粒和盐酸的试管中,滴入几滴CuCl2溶液,发生反应Zn+Cu2+===Zn2++Cu,置换出的Cu与剩余的Zn接触,置于盐酸中,构成了原电池,可观察到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答案】 C
10.【解析】 铝比铜活泼,且可与稀硫酸反应,所似铝作负极,A对;Mg和Al在NaOH溶液中,只有Al与其反应,故Al为负极,B对;Fe比Cu活泼,故Fe先于Cu与Fe3+反应而作负极,C错;Al虽比Cu活泼,但由于其遇浓硝酸钝化,故Cu作负极,D对。
【答案】 C
11.【答案】 A
12.【解析】 A项稀H2SO4作电解质,正极产生H2,不变粗;B、D项电极错误。
【答案】 C
13.【解析】 减小容器体积或恒容时通入CO2都会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反应速率增大,①③正确;增加碳的用量,其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错误;恒压下充入N2会使容器体积增大,各气体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④错误;恒容时充入N2,各气体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⑤错误。
【答案】 C
14.【解析】 2 s后反应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为1.2 mol,消耗的A、B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2 mol、0.6 mol,所以v(A)==0.3 mol·L-1·s-1;v(B)=0.15 mol·L-1·s-1;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各组分的速率不一定相等。
【答案】 B
15.【解析】 3个H—H键断裂的同时,必然有6个N—H键断裂,D项都表示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答案】 D
16.【解析】 xA2 + yB2 zC
c(始)/(mol·L-1): m m 0
c(余)/(mol·L-1): 0.58 0.16 0.84
c(转)/(mol·L-1): m-0.58 m-0.16 0.84
=<1,即B原子总数必多于A原子总数,所以只有A项不符合。
【答案】 A
17.【解析】 3A(g)+B(g) 2C(g)+xD(g)
起始量: 6 5 0 0
转化量: 3a a 2a ax
2a=2 mol,a=1 mol,v(D)==0.1 mol·L-1·min-1,x=2,则v(A)?:v(D)=3?:2,v(A)=0.15 mol·L-1·min-1,A正确;因为x=2,所以任意时刻C和D的生成速率相等,B错;降低平衡体系的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C错;B的转化率为×100%=20%,D错。
【答案】 A
18.【解析】 X、Y、Z物质的量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不能作为平衡的标志,①错;X、Y、Z的浓度保持不变可以作为平衡的标志,②对;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反应,密闭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可以作为平衡的标志,③对;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的同时生成n mol Y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④错。
【答案】 C
19.【解析】 (1)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化学键断裂、生成物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N2+3H22NH3的反应中断键共吸收的能量为946 kJ+3×436 kJ=2 254 kJ,成键共放出的能量为2×3×391 kJ=2 346 kJ,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2)理论上放出的热量为2 346 kJ-2 254 kJ=92 kJ。
(3)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达平衡时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因而放出的热量小于92 kJ。
【答案】 (1)放热 (2)92 kJ (3)A 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因而放出热量小于92 kJ。
20.【答案】 (1)
(2)锌片 铜片 CuSO4溶液
(3)Zn-2e-===Zn2+
Cu2++2e-===Cu
21.【答案】 (1)太阳 化学 催化剂 (2)化学 电 H—O 吸热 (3)负 流出 O2+4e-===2O2-
22.【解析】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N22NH3,如果1 mol N2完全反应必有3 mol H2反应,生成2 mol NH3。拆开3 mol H—H键和1 mol N≡N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 kJ×3+946 kJ=2 254 kJ,但是生成2 mol NH3即生成6 mol N—H键可放出热量391 kJ×6=2 346 kJ,总的结果是放出能量2 346 kJ-2 254 kJ=92 kJ。
(2)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因此放出的能量总是小于上述数值。
(3)Δc(NH3)=10 mol÷2 L=5 mol·L-1,
v(NH3)=5 mol·L-1÷10 min=0.5 mol·L-1·min-1,
v(N2)=0.25 mol·L-1·min-1。
【答案】 (1)放出 92
(2)该反应是可逆反应,1 mol N2和3 mol H2不能完全反应,因此放出的能量总是小于92 kJ
(3)0.25
(4)acf
23.【解析】 (1)Δc(A)=0.003 mol·L-1·s-1×6 s=0.018 mol·L-1,6 s时c(A)=-0.018 mol·L-1=0.022 mol·L-1。n(C)=0.018 mol·L-1×5 L=0.09 mol;加入氩气后由于各物质的浓度未发生变化,则A的转化率不变。(2)该反应属于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则反应过程中容器的压强不会发生变化,密度也不会变化,单位时间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因此a、b、d三项不能作为判断依据。c(A)不改变说明单位时间生成的A与消耗的A相等,反应达到平衡。
【答案】 (1)0.022 0.09 不变 (2)c
24.【解析】 设A、B起始的物质的量为a mol,5 min内消耗B b mol。
3A(g) + B(g) C (g)+2D(g)
起始: a mol a mol 0 0
平衡: (a-3b) mol (a-b) mol xb mol 2b mol
(1)因为5 min后,D的浓度是0.5 mol·L-1
故=0.5 mol·L-1,解得b=0.5
又因为c(A)?:c(B)=3?:5,故=
解得a=3
即反应开始前放入容器中的A、B的物质的量均为3 mol。
(2)因为C的平均反应速率v(C)=0.1 mol·L-1·min-1
即=0.1 mol·L-1·min-1,解得x=2
(3)v(B)===0.05 mol·L-1·min-1
【答案】 (1)3 mol (2)x=2 (3)v(B)=0.05 mol·L-1·min-1
PAGE
4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