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5-23 10:5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欢迎大家走进历史课堂!国与国关系的两种主要表现方式是什么?和平交往暴力冲突考考大家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明)和平交往■二、戚继光抗倭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暴力冲突■一、郑和下西洋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明)和平交往暴力冲突■一、郑和下西洋1、西洋是指什么地方?
2、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时间、次数、 规模、到达范围)如何?
4、郑和会面对怎样的困难?
5、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是什么?
6、郑和远航有哪些意义?观看视频,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学习导航中的下列问题: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文莱1、“西洋”概念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3)寻找失踪的建文帝。(1)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2)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1405~1433年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出海2万多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3、郑和下西洋的概况刘家港先后7次填一填刘家港
(1405-1433)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的路线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航海之比较表大船长151.8米,宽61.6米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200余艘27800 人时间最早次数最多人数最多船数最多船只最大设备最先进范围最大 郑和下西洋时间早、次数多、
规模大、范围广,是世界航海史
上的壮举,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比较结果从比较结果看,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郑和航海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缺少淡水、食物等海上物资;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放飞你的想像 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可以从郑和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呢?百折不挠、吃苦耐劳、勇于开拓、自强不息、不畏艰辛的探索精神… …团结合作、开放交流、和平宽容、睦邻友好、献身祖国… …畅所欲言郑和精神(1)明朝国家统一政治稳定,有雄厚的经济基础;(2)明朝造船业发达,为航海创造了条件;(3)指南针及航海图的利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4)郑和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精神及出众的个人能力;(5)统治者的支持。4、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请观察上面的邮票,结合前面的视频,思考: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5、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1)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3)比欧洲航海家航行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2)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明朝初期的开放式的对外关系,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敢。但是,郑和下西洋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到明中后期,中国对外交往变为主要以冲突为主。 小结——————— 这是我们屏南的一种特色小吃,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据说,戚继光率领士兵追杀捕剿倭寇,贵在用兵神速,但行军过程中,架锅烧饭拖延不少时间,戚继光又想不出其他的好法子。有一次,行军至慈溪龙山东门外,一老农为戚家军献上许多中间小孔、外置芝麻的咸饼以作慰劳,并对戚继光说,这饼光光的,用绳子穿上带在身边,饿时即可充饥。消息传开后,沿海各地的百姓争相为军队做光饼。光饼名称从此流传开来。由于助戚家军平倭有功,据说明嘉靖帝赐名曰“继光饼”。也因为该饼略带咸味,又称咸光饼。? 另有一种说法是,戚继光解放了被倭寇关押的百姓后,把自己的干粮分给百姓充饥。于是百姓称之为继光饼。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明)和平交往■二、戚继光抗倭暴力冲突戚继光抗倭
观看视频,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学习导航中下列问题:1、沿海人民为什么要抗倭?
2、戚继光主要在哪些地方抗倭?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3、为什么说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戚继光抗倭
“倭寇”是指? 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 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不断骚扰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烧杀抢掠,使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福建、广东1、背景(为什么要抗倭)2、经过3、结果东南沿海的倭患都被平息了戚继光抗倭

(1)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人心向背)(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3)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民族向心力) 戚继光抗倭
4、意义
(1)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捍卫了我国的主权,保障了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2)戚继光是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抗倭业绩永远载入史册。戚继光抗倭
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结合诗句,你认为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动脑筋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明)和平交往■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暴力冲突 请思考:
1、“妈港”指哪里?你知道这种称呼的由来吗?
2、“妈港”是怎么离开母亲的?
3、“妈港”回来了吗?什么时候回来? 《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553年欺骗 贿赂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并通过贿赂明朝官员(白银500万两) ,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
1573年,他们将500万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了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1979年2月8日,中葡两国建交;
1986年6月30日,中葡在北京举行关于澳门问题的首轮会谈;
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从而圆满解决了中葡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交接仪式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本课总结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明中后期—国势衰落冲突战争和平交往●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 澳门的居住权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郑和七下西洋开心辞典你是最棒的!谢谢大家!1、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 )
A.1405 年 B.1416 年
C.1421 年 D.1433 年A2、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是( )

A.广 州 B .刘 家 港
C.泉 州 D .上 海
B3、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陪皇帝到国外去考察
C.宣扬明朝的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D.寻找失踪的建文帝A4、(1)这套邮票的主题是什么?(2)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东南亚各地  B.地中海东岸   
C.阿拉伯海沿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D5、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主要原因( )

A.海外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B6、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 所赞颂的是(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C7、下列人物中属于民族英雄的是( )D8、戚继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A.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
B.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C.戚继光有远大志向,爱民的情怀;
D.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指挥策略。
ABCD9、1553年,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意大利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