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
1、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2、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课标
要求:
时空坐标
珍妮纺纱机
18世纪60年代
1771年
19世纪初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瓦特改进蒸汽机
阿克莱特开办
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汽船、
火车问世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1785年
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本课导入
18世纪60年代,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为开端,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珍妮纺纱机(绘画作品)
18世纪中期,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技术供应不足。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生产技术。在棉纺织部门,人们先是发明了一种叫飞梭的织布工具,大大加快了织布的速度,也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18世纪60年代,织布工詹姆士·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许多根棉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历史延伸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内涵
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历史解释
2、国家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17世纪时,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的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力,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对工场手工业提出了技术改革的要求,因此以技术革新为目标的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大机器工业代替手工业,机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是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生产技术以及科学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使英国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改变,生产力迅速提高,这次革命从开始到完成,大致经历了一百年的时间,影响范围不仅扩展到西欧和北美,推动了法、美、德等国的技术革新,而且还扩展到东欧和亚洲,俄国和日本也出现了工业革命的高潮,它标志着世界整体化新高潮的到来。
1、工业革命的背景
①前提: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②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③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④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⑤科学家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造。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3)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给整个世界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尤其是用蒸汽动力代替人力,解放了劳动者的双手。而以英国为代表的、最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国家纷纷通过这次革命壮大国力,最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中最具有代表的、也是最重要的发明成果是蒸汽机。以往人们都是依靠人力来作为工厂的生产动力的。随着世界对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传统的以人力为主的生产模式根本无法给资本阶级带来巨大的收益。
自从蒸汽机发明以后,彻底解决了这些问题。蒸汽机是由英国人发明的,英国工厂在利用蒸汽机的原理进行生产之后,迅速提高了生产效率,成了一个工业大国,是当时的“世界工厂”。后来这样技术也传播到其他国家,给其他国家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中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发明是蒸汽船。它是在蒸汽机的原理上进一步创造的。它作为蒸汽机的衍生品,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丝毫不亚于蒸汽机。当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是很少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交通工具不发达,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而蒸汽船的发明使得国与国之间建起了沟通的桥梁,使得先进的文化迅速向世界传播。
扩展资料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时间
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2)技术革命
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
(3)工厂现出
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曼彻斯特水力纺纱厂
1771年,阿克莱特在克隆福德开办第一个水力棉纺纱厂。 这种水力纺纱机有4对卷轴,以水力作动力,纺出的纱坚韧结实,但比较粗。但一旦天气干旱,河流枯竭,就不能运转了。阿克莱特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水力织布机的人,这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历史总结
工场≠工厂
工厂是直接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单位,通常包括不同的车间,其特点是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工场是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场所,其特点是借助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二者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
(4)蒸汽机:
改进:1782年,瓦特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意义: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还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蒸汽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蒸汽机的出现曾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直到20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
蒸汽机需要一个使水沸腾产生高压蒸汽的锅炉,这个锅炉可以使用木头、煤、石油或天然气甚至可燃垃圾作为热源。蒸汽膨胀推动活塞做功。
(5)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①17世纪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从法律上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各要素的自由流通,从而为工业革命创造前提。
②英国拥有广阔的商品市场。到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在北美和南亚拥有广阔的殖民地,殖民地成为其商品倾销地。
③奴隶贸易和海外市场拓展为英国积累了大量资本。英国积极参与奴隶贸易,成为最大的奴隶贩子
④英国国内的圈地运动,一方面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兴起,另一方面为资本家提供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
⑤英国国内煤铁资源丰富,为制造机器提供了原料
⑥英国国内交通运输便利,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利于工业的发展
⑦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为大机器发明创造了技术前提
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直接促使生产技术出现重大变革。
史料阅读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摘编自[全国新课标卷Ⅱ]
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意味着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6) 扩展: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
在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像一股强劲的东风很快席卷欧洲和北美大地,这是新兴工业文明的胜利扩张,在它所到之处,资本主义从手工工场时代进入工业时代和蒸汽时代,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继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十九世纪,在西欧和北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国、比利时、德国、俄国和美国等国先后掀起了技术革命的浪潮,发生了以机器生产为主的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及家庭作坊的重大经济和社会变革,这就是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是从机器的发明和运用开始的,而欧洲北美的工业革命则是从引进英国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开始的。英国为了维持自己的工业垄断地位,曾专门颁布法令:禁止向外国出口机器,也禁止熟练技术工人向国外移民。但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传播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其他国家通过走私把英国先进的机器运出国外,或者派遣经济间谍到英国工厂偷学技术,英国的技术工人也偷偷地把自己掌握的技术带出境外。最先传到国外的是英国的纺纱和织布技术,英国纺纱机发明后不到20年的时间,美国、法国、比利时和德国等国家都先后从英国引进珍妮纺纱机,开办了自己的机械纺纱厂。
1787年,美国从英国进口了首批纺纱机,1790年,美国自己制造的纺纱机开始运转,这在美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要从英国移民塞缪尔·斯莱特制造纺纱机说起。斯莱特是英国德比郡人,年轻时在英国斯特拉特的纺纱厂当学徒,出师后参加过管理,非常熟悉水力纺纱机的构造。1789年,他乔装在农民混迹于移民之中,在伦敦上船到了美国,他与一家公司合作研制纺纱机,于1790年仿制水力纺纱机成功。同年12月,他制造的纺纱机在罗德艾兰新建的帕特基工厂里开始运转,由此奠定了美国纺织工业的基础,斯莱特因此获得了美国制造业之父的称号。
扩展资料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以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扩展资料
2、第二次工业革命
(2)成就
①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③化学工业的兴起令人瞩目;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2、第二次工业革命
(3)特点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再加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成果更多、更重要
②范围广、规模大、进展迅速。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
③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各具特色。
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过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最后,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扩展资料
历史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第一次 工业革命 ①生产方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②技术来源: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③开始部门:首先发生在轻纺部门
④范围:首先发生在英国,后缓慢扩展到其他国家
第二次 工业革命 ①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得到生动的体现
②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部门,重工业在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③几乎同时发生在美、德、英、法等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④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俄国、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历史总结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角度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动力机械 蒸汽机 内燃机、电动机
显著标志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广泛使用
发明者 技师和工匠 科学家、工程师
工业部门 轻工业为主(代表产业是棉纺织业) 重工业为主
科技含量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主要国家 以英国为中心,然后向外扩展 欧美多国同时进行
生产组织 工厂取代工场 垄断组织产生
社会发展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世界市场状况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
①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②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家通过建立垄断组织取得了高额利润,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7世纪40年代至19世纪初)
特点: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资本主义剧烈冲击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少数几个国家建立。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19世纪初至70年代)
特点: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迅速成长壮大,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取代金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
特点:垄断资产阶级迅速成长壮大,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标志资本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开始成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作中形成
扩展资料
历史总结
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三次变化
①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经历了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三个阶段。
②手工工场最早是以雇佣的方式进行手工生产,是向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工厂是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的机械化生产;垄断组织则是以科技为先导、以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电气化生产。
3、社会阶级结构
①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②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4、社会生活
①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②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③休闲娱乐和群众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④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完成由手工作业到机器作业的变化,把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2、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兴起:生产力发展直接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化,形成了新的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3、促进了交通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展:生产力发展,商业产品丰富,面临销售问题,交通发展;
4、商品输出到世界各地,形成新的势力范围:商品的流通,和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工业国家积极拓展海外殖民地,倾销产品,掠夺资源,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形成新的世界秩序。巩固并加强了对殖民地资源的掠夺。
扩展资料
5、社会问题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出现。
6、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工业革命提供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②19世纪未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①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开辟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早期殖民扩张
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01
02
03
04
05
06
空间范围日益扩大
经历了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区域贸易到世界贸易的发展过程
联系方式更加快捷
交通运输方式经历了从马车、帆船到汽船、火车、飞机的过程;商品信息传递经历了人员传递到通过电报、电话传递的方式;商品运输的速度和运载量迅速扩大
商品种类迅速增加
由农牧业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到工业产品与原料的交换,再到资金、劳动力与商业服务的交换
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1400-1800年,西、葡、荷兰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取而代之
市场资本总额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通过建立银行、交易所,成立政府特许公司,垄断公司等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保障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顺畅
市场组织、维护机制不断完善
贸易中心的不断变化
市场资本总额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表现
历史总结
历史解释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即世界范围内通过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非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包括资本主义世界政治体系(指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经济体系(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整个世界被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殖民体系(指亚非拉广大地区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
A
从道德的角度看:
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B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
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C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影响
历史总结
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
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为世界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
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
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的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文明化
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
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
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
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多元史观认识工业革命
历史总结
数字识记:
两个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两个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三种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
四大影响:提高了生产力
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促进交通运输发展
促进世界市场形成
必备术语
①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先进的技术基础,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产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起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③资本主义列强用军事和经济的双重暴力,把世界连结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
④世界走向整体的趋势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与冲突。
知识体系
1、有人认为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工业化的程度。这表明
(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A
课堂检测:
2.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改良了蒸汽机。这说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B
课堂检测:
3.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本质上是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轻工业的地位举足轻重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课堂检测:
A
4.从19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中产阶级领导了服装变革潮流,男子的服装变得十分简洁:典型的男装是西装外套和马甲,黑色、灰色或深蓝色的裤子,穿浅色的衬衣,系深色领带或领结。这一现象( )
A.反映了科技的快速发展
B.适应了生产领域的变革
C.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
D.强化了服装的装饰作用
B
课堂检测:
5.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城市化进展显著
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工业化开始启动
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A
课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