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诗五首》学习方案
辽宁省丹东东港市黑沟学校 乔德生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收集有关“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龚自珍”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饮酒(其五):
相关常识:陶渊明 东晋浔阳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他的评价还有隐逸诗人,靖节先生。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行路难(其一):
相关常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誉。少年时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揽,并好行侠。他的诗,对当时腐朽统治集团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对人们疾苦也有反映,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著有《李太白集》
写作背景:《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相关常识: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走近歌行体: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相关常识: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解题:“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己亥杂诗:
相关常识: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廷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在归途中写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出处:21教育名师】
二、认定目标:
1.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这五首诗。
三、夯实基础:
注音:
结庐( )? 喧 ( )? 篱 ( )? 金樽( )?
珍羞( )? 投箸( )? 歧路( )? 罥 ( )?
塘坳( )? 布衾( )? 庇 ( )? 突兀( )?
狐裘( )? 瀚海( )? 阑干( )? 掣 ( )?
亥 ( )? 吟 ( )?
四、整体感知:
1..熟读全文:
(1)指导朗读:点拨节奏和语气。
(2)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疏通文意:
看注释讲解大意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质疑
全班交流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饮酒(其五):
1.题为“饮酒”,而内容却未提一字“酒”,为什么?
2.“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3.结合诗作的学习,评价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行路难(其一):
1.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2.说说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
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5.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21教育网
6.群童为何抱茅?
7.“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8.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
9.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
10.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11.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12.你能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诗人的具体情形吗?给大家描述一下,好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第一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2.看着架满树枝的雪絮,诗人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作用?
3.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四周骤生奇寒?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怎样的雪景,起了怎样的作用?
5.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寄离情,那么以下则以白雪为背景正面写送别之情。 文中写军帐中钱别归客的场面的句子是什么? 21*cnjy*com
6.文中再次写天气奇寒的句子是哪些?作用怎样?
7.“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话点明了送别的什么?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
己亥杂诗:
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3.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二、把握主旨:
饮酒(其五):
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决心隐居后所作。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21*cnjy*com
行路难(其一):
全诗表达了作者豪迈乐观,积极进取的旷达胸怀和理想抱负。体现了李白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坚强的精神。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首诗通过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以及屋漏雨湿苦况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宁愿自己受冻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道主义胸怀。www-2-1-cnjy-com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全诗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奇雪奇寒,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的真挚友情。表达了作者豪迈乐观,积极进取的旷达胸怀和理想抱负。
己亥杂诗:
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三、拓展延伸:
1.了解田园诗
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你还能说出一些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名句吗?
3.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剧编剧(导演),打算写(导)一部有关杜甫的历史剧,结合此诗,你准备设计一些情节和画面,请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有关的画面描写出来,并适当加入主人公动作、神态的描写。21·cn·jy·com
示例:镜头一:深秋季节,北风呼呼地刮,咆哮着,怒号着,漫卷着地上的枯黄落叶。这时,有一位颓然的老人,那就是老年的杜甫,站在刚下过雨的泥泞中。他右手拄着老树枝做的拐杖,左手里紧攥着几根茅草。他驼着背,头发散乱,脸上布满皱纹,皱纹很深,里面还夹着一些泥土,他的眼睛暗淡无光。
4.学了这首诗歌,你能对杜甫表达一下你的感情吗?你可以说:
提示:
可以是一份油然而生的敬意;
可以是一份出自内心的关怀;
可以是一片穿越时空的祝福;
……
5.杜甫生活在唐代的动乱年间,他对国家的关心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在当今安定繁荣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表现自己的爱国之情呢?21cnjy.com
6.古代诗人描写落花:
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欷歔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www.21-cn-jy.com
教学反思:
《30.诗五首》学习方案参考答案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示例:杜甫: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饮酒(其五):
相关常识:陶渊明 东晋浔阳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他的评价还有隐逸诗人,靖节先生。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久而,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行路难(其一):
相关常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誉。少年时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揽,并好行侠。他的诗,对当时腐朽统治集团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对人们疾苦也有反映,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著有《李太白集》
写作背景:《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相关常识: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以古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有《杜工部集》。
写作背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走近歌行体: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相关常识:岑参(715-770),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他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岑参早年的诗以风华绮丽见长。由于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为之大变。其诗洋溢着积极乐观的思想。
解题:“白雪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的代表作之一,他用歌行体写出了西北风雪的奇寒,抒发了雪中送客的深挚友情及因友返京而产生的怅惘之情。
己亥杂诗:
相关常识: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廷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在归途中写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
二、认定目标:
1.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这五首诗。
三、夯实基础:注音:
结庐(lú)?喧(xuān)?篱(lí)?金樽(zūn)?
珍羞(xiū)?投箸(zhù)?歧路(qí)?罥(juàn)?
塘坳(ào)?布衾(qīn)?庇(bì)?突兀(wù)?
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停杯投筷吃不下去,拔剑四望心中茫茫然。
想渡黄河冰塞住河流,想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空闲时在碧绿的溪水中钓鱼,忽然又梦见乘舟从日边经过。
行路难啊,行路难,歧路多啊,如今身在哪里?
定有机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坚决挂上高帆渡过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2·1·c·n·j·y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子蹬破了。(因为)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2-1-c-n-j-y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穷苦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 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 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 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 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 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 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 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 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己亥杂诗:
浩荡的风吹动着新的季节,吹动着我无边的离愁——因为属于我的时间,已即将夕阳西下。我吟着诗句,驰向东方,终于见到了不可逾越的天涯。唉!我的生命将象这一片片落红凋零而去——但它们并非无情地离弃这个世界,而是为了溶入泥土,催生另一轮的绽放。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问题探讨:
饮酒(其五):
1.题为“饮酒”,而内容却未提一字“酒”,为什么?
这并不是诗人胡乱取了个题目,而是诗人酒后偶然的歌咏,并不是在于歌颂酒好,而是酒后所见抒怀。而且这类《饮酒》共20首,都是他归园田后所作。【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境界。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
3.结合诗作的学习,评价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A.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B.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积极意义。
C.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行路难(其一):
1.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2.说说诗中所用历史人物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诗中借用了吕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被统治者重用,而建立伟业的理想和追求。
3.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表达诗人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心情从苦闷和彷徨中再次振起,充满乐观和希望。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
怒号
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同时,它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
4.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处?
还有:“飞”——“洒”——“挂”——“飘转”——“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场面。
5.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确呢?【来源:21cnj*y.co*m】
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
6.群童为何抱茅?
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到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
7.“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8.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
下雨
9.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0.漫漫长夜,作者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
11.由此可见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忧国忧民
12.你能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诗人的具体情形吗?给大家描述一下,好吗?
提示: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外貌和表情入手描述
5.如果说以上主要是咏雪而渐寄离情,那么以下则以白雪为背景正面写送别之情。 文中写军帐中钱别归客的场面的句子是什么? 【版权所有:21教育】
提示:“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6.文中再次写天气奇寒的句子是哪些?作用怎样?
提示: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尽管风势猛烈,辕门上的红旗已被冰雪冻结得一动不动了。这一生动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那以白雪为底色上的一点鲜红,为那冷色基调的画面增添了一丝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为洁白、寒冷;那雪花纷飞的空中不动的红旗,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富有诗意。
7.“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几句话点明了送别的什么?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点明了送别地点,再以“满”写雪大。大雪封山,路途艰难,令送行者惦念不已。峰回路转,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伫立良久,表现了望归客别去的怅然心清。
8.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
提示: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
己亥杂诗:
1.诗中哪句表现了诗人犹豫孤独和悲壮豪迈复杂心情交织一起?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2.诗中哪句表现了虽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诗中写了几种心境?
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把握主旨:
饮酒(其五):
这是东晋诗人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决心隐居后所作。这首诗既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
行路难(其一):
全诗表达了作者豪迈乐观,积极进取的旷达胸怀和理想抱负。体现了李白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坚强的精神。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这首诗通过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惨状以及屋漏雨湿苦况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宁愿自己受冻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人道主义胸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全诗描绘了西北边陲的奇雪奇寒,抒发了送别朋友时的真挚友情。表达了作者豪迈乐观,积极进取的旷达胸怀和理想抱负。
己亥杂诗:
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三、拓展延伸:
1.了解田园诗
田园诗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2.你还能说出一些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名句吗?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3.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剧编剧(导演),打算写(导)一部有关杜甫的历史剧,结合此诗,你准备设计一些情节和画面,请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有关的画面描写出来,并适当加入主人公动作、神态的描写。21·世纪*教育网
示例:镜头一:深秋季节,北风呼呼地刮,咆哮着,怒号着,漫卷着地上的枯黄落叶。这时,有一位颓然的老人,那就是老年的杜甫,站在刚下过雨的泥泞中。他右手拄着老树枝做的拐杖,左手里紧攥着几根茅草。他驼着背,头发散乱,脸上布满皱纹,皱纹很深,里面还夹着一些泥土,他的眼睛暗淡无光。
4.学了这首诗歌,你能对杜甫表达一下你的感情吗?你可以说:
提示:
可以是一份油然而生的敬意;
可以是一份出自内心的关怀;
可以是一片穿越时空的祝福;
……
5.杜甫生活在唐代的动乱年间,他对国家的关心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在当今安定繁荣的社会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表现自己的爱国之情呢?
(学生自由发挥,不作具体要求,老师多给予肯定即可)。
6.古代诗人描写落花:
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对落花欷歔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