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导入新课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学习目标
课堂演练
课堂小结
讲授新课
学习目标
返回主界面
知识目标:掌握郑和下洋的过程、意义,明朝时期的对外贸易方式,《大清时宪历》、《大统历》,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体现出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云南人,回族。12岁入王府为宦者,明成祖即位后,赐他姓郑,升为内宫监太监,世称三宝太监。
讲授新课
郑和是什么人?西洋是指什么地方?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
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文莱
明成祖朱棣
郑 和
1.条件和目的
2.概况
1405年—1433年,郑和先后7次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油画)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道)。
——郑和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最大的是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铁舵需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
郑和下西洋宝船复原模型
宝船 长度:120公尺
战船 长度:50.9公尺
坐船 长度:67.9公尺
马船 长度:104.7公尺
粮船 长度:79.2公尺
水船 长度:42公尺
郑和船队之主要船种
南亚国家欢迎
郑和船队的到来
阿拉伯地区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非洲国家欢迎郑和船队的到来
3.意义和影响
材料一:郑和下西洋后,浡泥、满剌加、苏禄的国王和王后回访中国。苏禄国王率300多人访问中国,归国途中病逝于中国,即在中国安葬。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郑和下西洋,促
进了中外交流和友谊。
苏禄王墓
材料二: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远航比较表
120吨
100吨
50吨
长24.5米
宽6米
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
船只大小
4艘
17艘
大号宝船62艘(共百余艘)
船数
160人
1000-1500人
27800人
人数
1次
4次
7次
次数
1497-1498年
1492-1504年
1405-1433年
时间
绕过非洲南
端到达印度
到达美洲
下西洋
地点
达·伽马
哥伦布
郑和
姓名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这是1985年为纪念郑和下西洋580周年而发行的4枚纪念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以及其下西洋时到达占城、古里等国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
二、外国贡使
三、明朝回赐远远超出所接受的贡品。
明朝的贸易主要来自海上。外国贡使制度是明朝与外国贸易的主要形式。
规定如下:
一、以外国朝贡,中国回赐的方式进行。
二、对海外诸国朝贡有严格限制。
你怎样评价外国贡使制度
三、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明朝万历年:
开始有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
明末清初:传教士纷纷来华。
耶稣会:
传播天主教教义的宗教组织。
1.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2.利玛窦来华:
利玛窦
利玛窦墓(位于北京阜城门外二里沟)
《坤舆万国全图》
《坤舆万国全图》即世界地图,是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时所编绘的。原图已失,此图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由宫中太监摹绘。利玛窦以当时的西洋世界地图为蓝本绘制此图,并使中国位于图的中央,顺应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它是我国最初刊行的世界地图。
钦天监:中国古代国家天文台,承担观察天象、颁布历法的重任。钦天监正,相当于国家天文台台长。由于历法关系农时,加上古人相信天象改变和人事变更直接对应,钦天监正的地位十分重要。
汤若望是明清之际著名传教士。他是德国人,受耶稣会的派遣到中国传教。清初,他负责管理钦天监,制定《大清时宪历》。
3.汤若望来华:
返回主界面
出:郑和下西洋
进:外国贡使
进:外国传教士
明朝初期
明末清初
课堂小结
返回主界面
课堂演练
1.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出发地点是
( )
A.南京 B.苏州 C.广州 D.刘家港
2.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 ( )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海岸和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和印度洋沿岸
D.非洲东海岸和波斯湾沿岸
3.下列属于促成郑和下西洋条件的是
( )
①明成祖时国力强盛,府库充实 ②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 ③皇帝的支持 ④联合东南亚其他国家,抵抗倭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