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5-23 12:40:06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初一68班欢迎您祁阳四中 猜猜
我是谁秦始皇宋太祖明太祖唐太宗1432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认识朱元璋知识落实:(小组长检查)1.明朝建立的时间是______、建立者是_____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在地方,废除________,设立________,分管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中央,废______,撤销__________。由_______分理朝政。
在考试上,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须在______________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按指定的观点 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观点,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___________”。
在司法方面,下令__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_______机构。
3.燕王朱棣和建文帝争夺皇位的战争史称______
4.明成祖迁都北京的时间是________知识落实:(小组长检查)1.明朝建立的时间是 1368年、建立者是 朱元璋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在地方,废除 行中书省,设立 三司,分管 民政、刑狱、军政。
在中央,废 丞相,撤销 中书省。由 六部 分理朝政。
在考试上,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须在 四书五经 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按指定的观点 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观点,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 “八股文”。
在司法方面,下令 锦衣卫 设立 特务 机构。
3.燕王朱棣和建文帝争夺皇位的战争史称 靖难之役
4.明成祖迁都北京的时间是 1421年
小组合作探究过程:
(1——4组先做快乐探究一、5——8组先做快乐探究二,
然后再完成所有的任务。) ①朱元璋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君权?
②朱元璋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君权?
③如果你是朱元璋的大臣,你会建议他废丞相还是保留丞相?为什么?【快乐探究一】 ①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②同学们,你是如何看待八股取士?
③如果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你幸福吗?为什么?【快乐探究二】各抒己见积极影响: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消极影响:对人们的思想有束缚作用,扼杀了
许多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助长了为了当官而读
死书不讲求实际学问的坏学风。对中国的思想
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阻碍。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皇 帝群臣人民知识分子地方中央皇族小结: 明朝君权的加强课后思考:阅读书本92页 你会发现明十三陵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十三陵中最宏大的是朱棣的陵墓“长陵”。想一想,明十三陵为何没有朱元璋的陵墓?为何朱棣的陵墓那么宏伟?再见时间:2014年4月28日
课题: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教学任务:1、了解明朝的基本史实:
①、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
②、设置锦衣卫;八股取士;
③、明成祖迁都北京、实行削藩、增设东厂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2、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
3、培养用联系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
教学过程:
了解基本史实的过程:(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教材)(5分钟)
请两位同学给大家简单地介绍朱元璋(可以根据课外知识来介绍。)
知识落实的过程:(组内小组长检查基础知识落实的情况)(5分钟)
1.明朝建立的时间是______、建立者是_____
2.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在地方,废除________,设立________,分管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中央,废______,撤销__________。由_______分理朝政。
在考试上,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须在______________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按指定的观点 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观点,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___________”。
在司法方面,下令__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_______机构。
3.燕王朱棣和建文帝争夺皇位的战争史称______
4.明成祖迁都北京的时间是________
小组合作探究过程:(1——4组先做快乐探究一、5——8组先做快乐探究二,然后再完成所有的任务。)
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结合教材,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解决这下面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然后找到你们组需要回答的问题重点研究,10——15分钟之后我们一起来分享合作的喜悦。
【快乐探究一】
材料一:元朝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统管地方的行政、财政和军事,职权极重。明太祖下令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司)。三司长官地位平等,共商一省政务,最后归皇帝领导。
材料二:胡惟庸由右丞相升任左丞相。胡门生故吏遍于朝野,形成一个势力集团。一天,胡惟庸的儿子骑马跌落马下,被一辆过路的马车压了,胡惟庸将马夫抓住,随即杀死。朱元璋对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骄横跋扈的举动极为不满。洪武十三年正月,朱元璋以谋反罪名,将其杀害。此后,朱元璋罢丞相 ,废除中书省,并严格规定此后不得再立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请问:①朱元璋在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君权?
②朱元璋在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君权?
③如果你是朱元璋的大臣,你会建议他废丞相还是保留丞相?为什么?
【快乐探究二】
材料一 锦衣卫设立后,就开始按照皇帝的意思私下打探军情民意,凡是有一点对皇帝不利的言论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当地的官吏也不敢随便过问他们的事情。只要流露出对他们的不满,都有可能被抓去受刑,而一旦被特务们抓去,那就是九死一生,最轻也要落个残疾的下场。 据明史记载,锦衣卫常用的刑具有18套,什么夹棍、脑箍、拦马棍、钉指等都包括在内。
材料二、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又一次,京城四友人在密室饮酒,一人趁酒酣大骂朝廷,有人劝:当心被人听见。骂者说:“怕甚?能剥了我皮不成?”话音未落,数人破门而入……次日,此人的皮高悬于刑堂内。
材料三、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的危害相当于秦始皇的焚书,而摧残的人才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要严重得多。
请问: ①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②同学们,你是如何看待八股取士?
③如果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你幸福吗?为什么?
课后思考:阅读书本92页,你会发现明十三陵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十三陵中最宏大的是朱棣的陵墓“长陵”。想一想,明十三陵为何没有朱元璋的陵墓?为何朱棣的陵墓那么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