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5-23 12:40:47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2-95,完成学案自主学习。战略大决战第18课【本课目标】: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本课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南京
【本课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国民党政权垮台原因的分析和理解宝安中学 冯元菁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1946年6月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防御战略大决战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温故知新一、三大战役
——主力大决战想想看 根据材料思考,如果你是毛泽东,会首先选择哪里进攻呢?为什么? 根据材料思考,如果你是毛泽东,会首先选择哪里进攻呢?为什么?①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
②东北敌军已被解放军包围。想想看1、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林彪、罗荣桓
东北解放军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2、淮海战役1948.11-1949.1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55万余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材料二材料一:淮海战役结束后不久,斯大林就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发表看法:“60万战胜80万,奇迹,奇迹。”想想看根据材料二,说说材料一中所述奇迹是如何创造的?①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
②解放军战士英勇作战3、平津战役1948.11-1949.1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52万余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分割包围先打两头后围北平毛主席给傅作义将军的亲笔信想想看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①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
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古迹。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是?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国共划江而治,好不好…不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二、百万雄师过大江
——最后胜利时间:
指挥者:
结果:
1949年4月4月23日,南京解放
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毛泽东和朱德国民党政权垮台探究:历史的迷思 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间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想想看国民党:
①统治腐败,失去民心
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③指挥失当,错误过多共产党:
①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②解放军英勇善战
③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历史上宝岛台湾与祖国的离合明朝末年,荷兰侵占台湾蒋介石逃往台湾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归纳1927到1949年国共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并根据这四个阶段的影响,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国共关系的启示。1924-19271927-19371937-19451946-1949内战爆发,祖国至今未能统一利弊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如今国共两党更须以民族利益为己任,再次携手合作,为祖国统一作出贡献。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平津战役
1948.11—1949.1解放东北全境奠定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基础华北全境
基本解放三大战役二、渡江作战——最后胜利1、渡江战役 1949.42、解放南京 1949.4.23一、课堂小结第五单元复习1945.101946.61947夏1948.91948.111949.41949.4.23双十协定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挺进大别山辽沈战役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垮台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出题:冯元菁 审题:宝安中学初二历史备课组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本课目标】:掌握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
【本课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解放南京
【本课难点】:对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国民党政权垮台原因的分析和理解
一、自主学习
1、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指挥员
作战部队
歼敌人数
战果
三大战役历史意义
2、渡江战役: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南京的解放。
意义: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__________政权垮台。
二、互动探究
1、战略决战前夕全国五大战场国共兵力对比:
东北
华北
华东
中原
西北
国民党
约50万
约60万
约60万
约75万
约30万
共产党
约100万
约25万
约36万
约12万
约7.5万
如果你是毛泽东,会首先选择哪里进攻呢?为什么?
2、淮海战役结束后不久,苏共总书记斯大林就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发表看法:“60万战胜80万,奇迹,奇迹。”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淮海战役以少胜多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3、材料一:1948年底,解放军找到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让他画一个北平文物地点的图,好在强攻北平时,能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梁在一张图纸上密密麻麻地标满了他所认定的文物。看到图纸的解放军军官都说,按照这个图,这个城就没法攻了。
材料二:“……由于各界人民的支持,由于国民党军中很多爱国的官兵不愿意在蒋介石指挥下继续反革命的内战……这样,我们就把这座历史名城和二百万余人民,用和平解决的方法从国民党反动派血腥的统治下解放了出来。”
——《人民日报(北平版)》(1949年2月2日)
结合材料与课本知识,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4、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
——【英】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
结合材料与课本知识,思考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间就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呢?
三、拓展提升
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归纳1927到1949年国共关系演变的四个阶段。并根据这四个阶段的影响,谈谈对我们今天处理国共关系的启示。
四、链接中考
1、(2013·江苏南京)“时间:1948年9-11月;主要战场:锦州、沈阳;结果: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这是小明同学对某战役知识的梳理,这场战役的历史影响是( )
A.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B.解放了东北全境
C.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2、(2013·云南昆明)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暴行
③中共“七大”的召开 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2013·山东济宁)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2012·山东滨州)1949年春,在北平西苑机场阅兵时,毛泽东对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原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说:“北平和平解放,宜生兄功不可没”。这里的宜生是谁 (  )
A.李宗仁 B.张学良 C.佟麟阁 D.傅作义
5、(2012·四川内江)某年1月,国民政府就向各国驻南京大使馆通知了迁都广州的秘密决定。2月,国民党军队穿越南京街道,撤往南方。右图所反映的历史是在 (  )
A.渡江战役开始时 B.重庆谈判之后
C.三大战役之后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
6、(2012·四川广安)山东莱东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扁担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山东、安徽、江苏三省城镇和村庄的地名。从唐和恩支前经过的这些地点来看,他支援的应是 (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凡尔登战役 D.淮海战役
7、(2012·福建福州)毛泽东所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 (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8、右图为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人)。人民解放军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发生在下列哪一战役后?(  )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9、(2012·黑龙江龙东)下列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辽沈战役 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③渡江战役 ④淮海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②③①④
10、(2012·贵州铜仁)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 (  )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 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丰富的物资供应 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阅读地图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依次写出图A、B、C、D四个城市战役名称。其中和平解放的城市是?
(2)依次写出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四场战役的名称。
(3)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战斗也最为激烈的是哪一场战役?陈毅如何评论这场战役?使得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哪一场战役?
(4)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战役是哪一场战役?写出国民党统治中国的起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