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学业水平测试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合计
得分
一、书写水平(3分)
1根据作文的汉字书写水平计分。(3分)
二、基础积累(13分)
2.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2分)
人生,是一艘远航的船。海上有艳阳高照,也有bào fēng zhòu yǔ① 暴风骤雨人生的船时而处于浪尖,时而跌入波谷。处于浪尖时,别高傲大意,要冷静沉着,全盘审视,得做好时刻跌入波谷的准备工作;跌入波谷时,别伤心失意,要昂扬斗志,积蓄力量,为迎接人生的下一个 diān fēng② 巅峰 而奋斗不止。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
A.水浪一次比一次来势汹涌,鹮群一次比一次惊讶惶恐。
B.司法部门取缔了这个非法的销售点。
C.杨绛先生为人谦逊低调,做学问孜孜不倦。
D.夏天来了,来贵阳旅游的人真可谓是大庭广众啊!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5分)
(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3)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4)《逢人京使》中写出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感的句子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陈康肃公善射”中的“康肃公”指陈尧咨,“康肃”是他去世后被追加的谥号。公,是对男子的尊称。
C.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干校”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干部和知识分子下放劳动锻炼的场所。
【解析】C. 欧阳修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
三、阅读能力(36分)(一)名著阅读(4分)
6.下面名著片段中的“A”是 (B )(2分)
“我可还得在这儿住,多咱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
“行!”A 又点了点头。
于是,祥子找到了包月,就去住宅门;掉了事而又去拉散座,便住在人和厂。
不拉A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
A.虎妞 B.刘四爷 C.曹先生 D.二强子
7.《骆驼祥子》中底层人物的命运,如祥子、小福子和老马等,均充满悲剧色彩。请结合整本书,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探究这类底层人物命运悲剧的原因。(2分)
首先,社会的黑暗是造成底层人物悲剧的主要原因。他们无法与黑暗的社会抗衡。其次,在个人性格方面,他们不懂得变通,不能认清社会黑暗的本质,而是把一切都归于命运的安排。
(二)现代文阅读(17分)
造屋记
蒋曼
①二哥刚刚说要修房子,爷爷就收拾好城里的细软,马不停蹄地回家。即使他跟着我们在城里生活了五年,即使他打牌的牌友都凑得够一桌了,他还是心急火燎地回家,他要修房子。
②爷爷八岁时就没了爹娘,歇息在山神庙里。到别人家做工,随便一块空地,就能蜷缩着睡过去。醒来时,做不完的活。凑合着长大,一长就长到了八十几。成了家,有了五个孩子,又有了大大小小的孙子、重孙。过年时,拍照,一张照片装着满满的子嗣和岁月。
③爷爷常常把照片拿出来端详,看着看着,就乐呵呵: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我这根独苗长了好大一枝。
④爷爷除了种庄稼,还会编篾,把后山上的翠竹像变戏法一样,编成大半个家。以前是茅草屋,全靠竹子编来编去,编了墙,用大楠竹做梁,毛竹做椽,铺一屋顶的茅草,也是安稳的家。然后编箩筐、晒席、簸箕、筲箕,给丝瓜、四季豆、豇豆搭好竹架子,扎菜地边的篱笆,做刷锅用的竹刷子。
[⑤爷爷夜深健日地编:像院坝边高树上那只勤劳的喜鹊,编一个巢,编一座房。遮挡雨就能让人满意。一个人一辈子睡烂两床竹篾席就递不多了,爷爷说这话时比划着两根手指,胸有成竹。爷爷对生命如此笃定,却从来没想过一生会修三次房。
⑥庄稼人一生没多大奢望,最大的心愿就是修一水高大,整齐的青瓦房。爷爷的青瓦房从种树开始,他在山坡上见缝插针地种:柏树、青冈、香樟。
⑦爷爷种的都是要几十年才成材的树。树长快了,上不起梁。爷爷年轻时就学会了来日方长。树长,孩子也长,一天一个样,只等孩子长成劳力,树长成栋梁。土是早已摸热了的熟土,用最好的木材,烧上几天几夜的窖,红彤彤的热窖把湿软的黄土变成了硬实的青瓦,一片一片排成长队,围成层层的瓦圈,等着上梁。后山的石岩上凿下来的片石方石,整整齐齐码在该在的地方。地里的泥巴长得出庄稼,也能长出房。爷爷那身气力,硬是把躺着的泥垒成竖着的土墙。
⑧木柱子下面的础石"凿成象棋样的圆饼,侧面雕刻着胖头鱼,鱼鳞细密而清晰,还有寿桃和繁花,在灰白色的石头里鲜艳欲滴。墙虽然是泥土夯的,也厚实方正,冬暖夏凉。爷爷坚持要刷上青色的灰底,在青色的灰底上,爷爷和工匠一起用石灰水画出青砖的样子,一笔一笔,上下错缝,横平竖直。
⑨把泥土夯成的青瓦房画成结实、规整的青砖房。爷爷就好这样的面子,那些辛苦的日子和漫长的等待终究等到了快活自得。画出来的青砖瓦房毕竟不在纸上,在麦苗青青的山间地头。炊烟升起,一缕一缕熏老了岁月。
⑩孩子们像熟透了豆英里的豆,弹得远远的。人走空了,房子就老去,木梁、石板、青瓦悄悄颓圮。。老家的房子垮了,这人到哪里,心都不踏实。
八十五岁的爷爷要修最后的青砖楼房:混凝土,钢筋现浇,三层小楼。二哥的房,终究还是修在老屋的地基上。爷爷哪里闲得住,说是守工地,从给工人烧水开始,几个月后,成了标准杂工。哪里缺人手,就顶上去。
他和工人都忘记了年龄。现浇水泥要用大量的木板支模,模具成型后再拆木板。爷爷把木板上的钉子挨个取下来,一张板子几十颗,取了一百多张,每张板子节约了好几十的成本。爷爷觉得自己创造了巨额的财富,掐着红肿的指头在心里算了好几遍。少睡点觉又有什么关系呢 爷爷这一辈子没吝惜过自己的力气。
爷爷看着楼房一天天从地里长出来,钢筋都是指头粗,楼板厚实。爷爷粗糙的手摸着扎实的楼房,心里踏实:绝对要管一百年。爷爷守着偌大的三层楼房,满足而空荡荡地睡下。
儿孙满堂的盛况一年只有几天,爷爷自作主张把十几个房间都安排好。一楼背阴的房放粮食二楼的床垫放在半哥的房里,,小孙女喜败三楼的阳台房,新安好了纱窗。重孙们的书房刚好避过下午的太阳,回娘家的女儿房里班着棉被,随便来多少都能睡下。
爷爷在楼房旁边种了花树,乡下的土地那么多,又厚又肥,种的花最接地气。花园配楼房,楼房有三层,花园几百米。爷爷从此生活在儿孙满堂,花团锦簇的楼房里,他天越视着这扎实厚重的家当,一生的圆满与期望把空荡荡的楼房装得满满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释】①础(chǔ)石:柱下石墩。②颓圮(tuí pǐ):倒塌堕落、败坏的意思。
8.通读全文,下列房屋爷爷最有可能没有参与修建的是 ( A)(2分)
A.山神庙 B.茅草屋 C.青砖房 D.青砖楼房
9.分析第 段画线句在文中起到的作用。(2分)
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青砖楼房周边美好的环境,衬托了爷爷幸福喜悦的心情,表现了爷爷一生圆满与期望。
10.《台阶》也记叙了一位父亲造屋的过程,阅读《台阶》和选文,说说两位父亲的人物形象
有何异同。(4分)
相同点:作为老一代农民,他们都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勤劳的习惯。不同点:文中的爷爷聪明能干、心灵手巧,能做出细活。《台阶》中的父亲憨厚木讷,胆子小,不善表达。
大美田园
王本道
①千百年来,“田园”这两个字,在国人的思想情感与文化积淀中有着特殊的意蕴。虽然自幼在城里长大,但自打脱离童稚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乘车驶离市区,眼前出现坦荡开阔的原野,宁静旷达的村落,袅袅升空的炊烟,我的心总会沉入一场迷离缥缈的梦境。对田园的眷恋,已经深入我的骨髓。
②今年入夏以来,我约了三两好友,利用休息日出离市区,每天踏着晨光,映着晚霞,
在辽宁盘锦水乡徜徉。这里一马平川,坦荡如砥,河流交错如织。在稻田间的阡陌穿行,
清风徐来,水波澹荡,周遭世界绿得无拘无束,飞扬洒脱,一缕缕甜丝丝的清香在微风吹拂下掠过鼻翼。那是正在生长的庄稼的芬芳,草木的芬芳,并夹带着泥土的芬芳,田园岁月的纯净与醇厚,是这些气息的混合。田水清清,粉蝶纷飞。阳光浑朴天真,稻秧恣意茁长。虽然还没有到水稻扬花的季节,但可以想象出一束束稻穗上那朵朵乳白色小花的淡雅,它在农民的心里有种淳朴的香甜。虽然是绿肥红瘦的盛夏,但是原野上却不乏高低错落的野花,鲜红、橘丝、粉红淡紫、洁白,星星点点,缠缠绵绵:与天边稀疏的云朵连了一片。身旁的沟渠里,田水在哗哗地流淌,时而有青蛙呱呱的叫声传来,这情景很容让人想到以往在电影里或图画上看到的江南水乡:一位农人头戴斗笠,手牵一头水牛徐而行,稻田中倒映着老人和水牛移动的身影,姗姗可爱。据唐人《云仙杂记》记载:“渊明尝闻田水声,倚杖久听,叹曰:“秫稻已秀,翠色染人,时剖胸襟,一洗荆棘,此水过吾州丈人矣。”耳听水流潺潺,满目翠色莹莹,令他身心顿爽。
③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有着深厚的田园情结。无论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还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都无疑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一种理想生存方式的诗意表现。具有共同文化传统的人们都有共同的生存态度,即便离开故土,但其心灵深处1然有一种执拗的田园情结。人们如眷恋母亲一样地眷恋田园,不仅仅因为那是自己的家园,那里有自己的亲人,还因那里有着熟悉的青山秀水,有弥漫着庄稼成熟气味的田垄。田园承载着记忆,承载着乡愁,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之根,是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
④临近中午,我们走出水光潋滟、一碧万顷的田畴,进入一片芦荡之中。此时,天空焕发出这个季节惬意的火热和光辉。放眼四顾,稠密的芦苇,连绵在天地之间。走在芦荡的小径上,苇叶葱茏,宛如青纱织成的帐幔;清风吹拂,芦秆摇曳,发出的沙沙声伴着潺潺的水声,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乐曲。我们置身其中,只能看见头顶的一线蓝天。行进之中,芦荡深处不断“扑棱棱”地飞出一只只大鸟,朋友告诉我说,眼前飞起又旋即隐没的是白鹭,而那直翔云天的是芦鹰……“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诗人描绘田园风光的诗句真的是浮动着颜色呢!
⑤我暗忖,无论是陶渊明、孟浩然等古代的田园诗人,抑或是当今世界的后来人,憧憬田园之美历来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这是一种对拜物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的否定,对那种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呼唤。从这个意义上说,田园不仅可以“养目”,更可以“洗心”“养心”。
⑥正午过后,我们离开水乡。夏日的碧眼在嫣然的云朵间笑意盈盈,阳光在无垠的天地间迷离闪烁。此时,我心中长满了馥郁的鲜花、萋萋的芳草、浓密的庄稼……
(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
11.散文朗读要有一定的技巧。下面是一位同学的朗读设计(“·”表重读,“V”表停顿,“→”表稍稍延长),请选出设计不恰当的一处 ( C)(3分)
那是→正在生长的庄稼的芬芳,草木的芬芳,并夹带着泥土V的芬芳,田园岁月
A B C
的纯净与醇厚,是这些气息的混合。(全句的感情基调:欣喜、深情)
D
12.文中说,中国人心中始终有一种田园情结田园可以 洗心 “养心”。1对此,你有何看法 请结合全文和你的生活体验谈一谈。(4分)
走进田园,感受田园之美.能使人摒弃拜物的、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生活态度,追求真正人性的、朴素的、自然的人生理想和生存方式,净化人的心灵;回归田园就是回到精神的家园,回到血脉和心灵的安住之所,使精神得到滋养。我也有这样的感受,周末我来到乡村,那里风清水静、禾秀蛙鸣,心中的烦闷一扫而光,顿觉心旷神怡,内心宁静。
(三)古代诗文阅读(15分)
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左右皆曰善。有一人过。曰:“善射,可教射也矣。”养由基曰:“人皆曰善,子乃曰可教射,子何不代我射之也 ”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养由基:人名。②过:经过。③支左屈右:伸直左臂持弓,弯曲右臂开弓。④而不已善息:不善于在适当的时候停息调理。⑤少焉:一会儿。⑥弓拨矢钩:弓拉不正,箭歪斜。拨,不正。钩,弯曲。
【译文】楚国有个叫养由基的人,擅长射箭,在离柳树叶子百步远的地方射柳叶,百发百中。他身边的人都说好。有一个人经过说:“你射得好,(我)可以教你如何射箭了。”养由基说:“大家都说好,您却说可以教我射箭,您为何不代替我来射柳叶 ”那人说:“我不能教你左手操弓,右手把箭(的方法)。你用箭射柳叶,百发百中,但却不因射得好趁此时休息,一会儿力气就用完了,弓拉不正,箭歪斜,有一发没有射中,那就前功尽弃了。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D)(3分)
A.养由基是个擅长射箭的高手。
B.养由基百发百中,身边的人都夸奖他。
C.选文主要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D.面对路人的提议,养由基欣然接受。
1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道理。(3分)
做事应该留有余地,特别是取得成功的时候要懂得养精蓄锐,否则会前功尽弃。
15.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D)(3分)
A.人皆曰善 陈康肃公善射(欧阳修《卖油翁》)
B.子乃曰可教射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欧阳修《卖油翁》)
C.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 一狼径去(蒲松龄《狼》)
D.楚有养由基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gě):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6.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B)(2分)
A.王湾《次北固山下》 B.王维《竹里馆》
C.杜牧《泊秦淮》 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7.诗人为何不把“唯应共月还”写为“唯应共夜还” 请简要分析。(4分)
“唯应共月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抒发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若写为“唯应共夜还”,没有此表达效果。
四、语言运用(8分)
贵阳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城市,有20多个少数民族在此居住,他们共享美好的新生活,多角度展现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18.贵阳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小阳同学给远在东北的姨妈写了一封邀请函,邀请她来家里做
客并去黔灵山游玩。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其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邀请函
亲爱的姨妈:
①贵阳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②它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水质优良,也是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③诚邀您来贵阳游玩,到我家做客,倾听贵阳的秀美风光,我们一家期待您的到来!
外甥小阳
xx年x月x日
第①句有语病,修改意见:在句尾加上“的现代化都市”;第③句有语病,修改意见:将“倾听”改为“感受”。
19.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障市民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和抓手。请你阅读下面一段消息,并给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2分)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
中国教育报 北京3月23日讯 记者从文化部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5月1日起,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各级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要对未成年人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家长携带未成年子女参观的,对未成年子女免票。
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出的通知强调,公共文化设施在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同时,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将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入其中。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举办多种陈列和展览,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20.有人说:“有诗的城市就是有脉搏的城市。”很多文人墨客写过关于城市的诗词和美文。下面是一段赞美贵阳的文字,请将所给的五句话依次填写在横线上,使上下文语意连贯,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B)(2分)
我背着装满渴望的行囊, 。 , 。 , 。远去了,难熬的热浪。环城森林涌来缕缕清新,黔灵山风吹过阵阵荫凉。绿绿的贵阳,凉丝丝的贵阳,感受着你的气息,我醉倒在惬意的天堂。
①寻觅抛开俗尘的地方 ②眼里释放惊喜的光芒 ③今天与你相遇 ④浑浊的天空⑤远去了
A.③②⑤①④ B.①③②⑤④ C.①⑤②④③ D.③①②④⑤
五、写作能力(40分)
21.(2022·丽水)以笔为舟,文人墨客书写了山水诗路:以书为舟,莘莘学子邀游着知识海洋:以梦为舟,航天英雄创造过出太空神话。“舟”是远行的依靠,是成长的阶梯,是圆梦的翅膀。
请用《以 为舟》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700字的作文。写作提示及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得套写、抄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3)表达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感悟。(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