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2-2023 学年宿松县高一(下)月考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40.0 分)
1. 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A.
B. D 瓶加入的酵母菌培养液等量
B.A瓶中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除去 CO2
C. 一段时间内,C 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高于 E瓶
D. 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 C、E两瓶中是否含有酒精
2. 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 ATP,这种现象称为“瓦
堡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氧气
B. 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 ATP
C. 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
D. 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 NADH比正常细胞多
第 1 页,共 28 页
3.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A. 番茄汁中虽含有丰富的还原糖,但不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
B.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其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黄绿色和蓝绿色
C. 稀释的蛋清溶液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 显微镜下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4.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需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参与反应
B. 高等植物细胞只能进行需氧呼吸,不能进行厌氧呼吸
C. 人体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溶胶
D. 需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全部转变成 ATP 中的化学能
5. 高等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只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 )
A. 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 B. 光合作用中 CO2 的固定
C. 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D. ATP 的合成
6. 以下有关细胞呼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根据地球早期大气中氧的缺乏可推测:细胞先出现的是无氧呼吸
B. 破伤风芽孢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 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或酒精对细胞无害
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都是葡萄糖
7. 让一只白鼠吸入 18O 182,体内首先出现含有 O 的化合物是( )
A. 水 B. 乳酸 C. 丙酮酸 D. 二氧化碳
8. 如图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过程没有姐妹染色单体 B. b 过程细胞数目不变
C. c 过程发生细胞识别和融合 D. d 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9. 细胞中断裂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分裂末期不能进入子细胞核内,会形成核外团块,称为
微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第 2 页,共 28 页
A. 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中的微核
B. 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的子细胞核外有核膜包裹
C. 微核不能进入子细胞核可能是由于无纺锤丝牵引
D. 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10. 研究人员发现自体骨髓干细胞能迁徙到受损的肝组织,分化为肝细胞,从而增强肝脏修
复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骨髓干细胞与肝脏细胞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B. 骨髓干细胞与肝脏细胞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情况相同
C. 骨髓干细胞与肝脏细胞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相同
D. 骨髓干细胞与肝脏细胞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11. 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兔的白毛与鼠的黑毛 B. 毛桃与甜桃
C. 鸡的光腿与长腿 D. 山羊的有角与无角
12. 狗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饲养员让两只杂种黑狗杂交,其一胎所产生的小狗可能是( )
3 1
A. 只有黑色没有白色 B. 黑色, 白色
4 4
C. 有黑色也有白色,比例不是 3:1 D. 以上可能都有
13. YyRr 的豌豆进行自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之比是( )
A. 1:1:1:1 B. 9:3:3:1 C. 3:1 D. 1:1
14. 下列关于各遗传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隐性基因的个体定表现为隐性性状,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一定表现为显性性状
B. 某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比 3:1,则说明此性状一定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C. 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15. 下列各项描述(均为正常情况下)符合如图坐标曲线变化规律的是( )
A. X 表示氧气浓度,Y可表示酵母菌体内 ATP 的产生速率
B. X 表示淀粉溶液浓度,Y可表示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的速率
第 3 页,共 28 页
C. X 表示生长素溶液浓度,Y可表示植物茎段的生长速率
D. X 表示基因型为 Aa 的二倍体植株自交代数,Y表示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16. 秀丽隐杆线虫存在两种性别:雌雄同体(2n=12,性染色体组成为 XX)和雄性个体(2n=11,
性染色体组成为 XO)。雌雄同体线虫可自体受精产生后代,雄虫存在时也可与雌雄同体线
虫杂交,但雌雄同体之间不可杂交。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雌雄同体与雄性线虫交配,其后代的性别比例约为 1:1
B. 对秀丽隐杆线虫进行基因组测序时需要测 7 条染色体
C. 雌雄同体(XAXa)与雄虫(XaO)混合培养,后代基因型有 5 种
D. 雌雄同体自体受精产生雄体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17. 现用纯种黄颖燕麦与纯种黑颖燕麦杂交,F1 全为黑颖,F1 自交产生的 F2 中,黑颖:黄
颖:白颖=12:3:1。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控制颖色的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和 aabb
1
C. F2 中黑颖有六种基因型,黑颖中纯合体占
6
D. F2 中的黄颖测交,后代表型比为 3:1
18. 豌豆自然状态下多开白花,偶然出现了一株开红花,将这株开红花的豌豆种下去后,长
出了 156 株新个体中有 53 株开白花的,下列关于此种花卉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多为纯合子,红花性状为显性性状
B. 可通过测交方法确定这株开红花豌豆的基因型
C. 豌豆花的颜色的遗传一定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这株红花豌豆是杂合子
D. 通过每代保留红花豌豆种子,自然繁殖每株单独收获和种植来获得红花纯种豌豆
19. 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全是白色盘状南瓜,F2 中不能稳定遗传的白色球状
南瓜有 3996 株,则能稳定遗传的黄色盘状南瓜有( )
A. 3996 株 B. 1998 株 C. 1332 株 D. 7932 株
第 4 页,共 28 页
20. 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
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灰色为双显性性状,米色为隐性性状
B. F1 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 F1 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 F2 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1/4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0 分)
21. 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某植物体内转移的过程,下列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产生的[H]可在②过程中将三碳化合物还原
B. ④过程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细胞中无氧呼吸酶种类不同
C. 消耗 ATP 的过程有②③⑤⑦
D. 该植物生长过程中,①产生的还原氢比⑥产生的还原氢多
22. 如图为某二倍体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关数量变化情况,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B时间段无染色单体,CF 时间段含有染色单体
B. AB、BC、CD 三个时间段都有水生成,但来源可能不相同
第 5 页,共 28 页
C. FG 段染色体组数是 GH段染色体组数的两倍
D. 若用秋水仙素处理该植物,会抑制 FG 时间段着丝点的分裂
23. 已知玉米籽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
杂交得到 F1,F1 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A. 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 9∶1
B. 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 3∶1,非甜与甜比例 1∶1
C. 测交结果为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为 9∶3∶3∶1
D. 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 1∶1,甜与非甜比例 1∶1
24. 自花传粉植物番茄的果皮颜色有紫色、绿色和白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D/d 和
Y/y 控制,其果皮颜色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且当 D 基因存在时 Y基因不能表达。现有某紫
色植株,该植株自交后代全部为紫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紫色植株的基因型存在 3 种可能
B. 让该紫色植株和白色植株杂交可判断其基因型
3
C. 基因型为 DdYy 植株自交后代绿色植株占
16
D. 绿色植株相互杂交后代不会出现紫色植株
25. 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基因型为 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
的为小花瓣,aa 的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 R、r 控制,基因型为 RR 和 Rr 的花
瓣是红色,rr 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 AaRr 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
正确的是( )
A. 子代共有 9 种基因型
B. 子代共有 5 种表现型
1
C. 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 所占的比例约为
6
8
D. 子代的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
9
第 II卷(非选择题)
第 6 页,共 28 页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
26. 果蝇的翅形由一对等位基因 B和 b 控制,下表是果蝇翅形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回答下
列问题:
F1 表现型和个体数
实验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长翅 残翅
甲 残翅×残翅 0 128
乙 长翅×残翅 67 65
丙 长翅×长翅 91 30
(1)根据实验序号______可以判断果蝇的______翅是显性性状。
(2)实验乙产生的 F1 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若让实验乙产生的 F1 进行
随机交配得到 F2,则 F2 中残翅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
(3)实验丙产生的 F1 中,其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5.0 分)
27. 如图表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其中①~④代表细胞或体液,C~E
表示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为组织细胞,为其提供 O2 的 C 系统是 ______。O2 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______
阶段,具体场所是 ______。
(2)如果①为肝细胞,则饭后半小时,与图中 A端液体相比较,B端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______
(答出两种)等,这些物质通过 ______(填字母)排到体外。
(3)③与②进行物质交换需经过的结构是 ______。正常人②内的 pH通常维持在 ______之
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②中的 ______。
28. 光合作用常常被视为植物的专利,但一些海蛞蝓通过“窃取”藻类中的叶绿体,获得了
这种能力。它们会从吃下去的藻类中摄取叶绿体,并将其长期储存在体内。绿叶海天牛(一
第 7 页,共 28 页
种海蛞蝓)可以只在年轻时吃一顿藻类大餐,此后余生便不再进食。进一步研究表明,绿叶
海天牛具有强大的光合作用能力,被称为“爬行的叶子”。
(1)绿叶海天牛在孵化时往往呈半透明或白色,被其摄入并储存于体内的叶绿体会使它们扁
平、波浪状的身体呈现出令人吃惊的翠绿色,这是因为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 ______,
而绿光吸收得少被反射出来,所以呈现翠绿色。
(2)绿叶海天牛进行光合作用时,光反应的具体场所是 ______,暗反应的能量来源是 ______,
当光照强度突然增加时,C3 的量 ______(填“增加”或“减少”)。
(3)将绿叶海天牛放在 H 182 O 的水中培养,光照一段时间后在体内发现了(CH 182 O),原因
是 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物质变化的全过程)。
(4)为了研究绿叶海天牛栖息地的某种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者
做了以下相关实验:将长势相同的该植物幼苗分成若干组,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其他条件
相同且适宜),暗处理 1h,再光照 1h,测其干重变化,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32℃时光合速
率与呼吸速率的数量关系为 ______,在光照强度适宜且恒定、一昼夜恒温 26℃条件下,光
照时间要超过 ______小时,该植物幼苗才能正常生长。
29. 图 1 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部分时期的模式图,A、B表示细胞中的两种结构。
请回答相关问题:
第 8 页,共 28 页
(1)图中 A表示细胞的 ______(填结构名称);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植物细胞依次经历如
图所示时期的顺序是 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到 ______(填“分生区”或“成熟区”)的
细胞进行观察。在显微镜下可清晰地观察到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时期是 ______(填图中序号)。
(3)图中结构 B随细胞周期的持续而不断进行“螺旋化→解螺旋→螺旋化→解螺旋……”
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 B的复制,二是 ______,从而
使亲子代细胞之间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4)依据图 1 中细胞模型中染色体的数量等信息,请在图 2 的坐标图中表示该植物在一个细
胞周期中,一个细胞在间期和分裂期四个时期染色体数量的变化______。
30. 某雌雄异株的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 XY型,该植物有红花和白花(由基因 A、a 控制)、
高茎和矮茎(由基因 D、d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科研人员用高茎红花和矮茎白花植株为亲
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F1 均为高茎粉红花;F1 的雌雄植株进行杂交,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高茎红花:高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粉红花:矮茎白花=3:6:3:1:2:1
(不考虑基因位于 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
的自由组合定律;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不属于伴
性遗传。
(2)根据实验结果,科研人员运用正、反交实验,除了得到(1)题的结论外,还能够排除
这两对性状的遗传方式是______的可能。
(3)科研人员对 F2 中高茎粉红花植株进行测交,请预测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第 9 页,共 28 页
(4)科研人员将抗虫蛋白基因 M导入该植物某雄株中的某条染色体上,使之具备抗虫性状。
为了确定基因 M所在的染色体,让该植株与雌株杂交,测定后代的抗虫性。
①若产生的后代中仅雄株具备抗虫性,则基因 M最可能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②若产生的后代中仅雌株具备抗虫性,则基因 M最可熊位于______染色体上;
③若产生的后代中______,则基因 M位于常染色体上。
第 10 页,共 28 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是否通入空气,B、D 瓶加
入的酵母菌培养液应等量,这是对无关变量的控制,A正确;A瓶中加入 NaOH是为了吸收空气
中 CO2,B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 CO2 多于无氧呼吸,所以一段时间后 C 瓶中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程度高于 E瓶,C 正确;实验结束后可以在 B、D 两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观察
颜色是否由橙色变成灰绿色,来检测是否产生酒精,D 错误。故选 D。
本题考查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探究实验
2.【答案】C
【解析】解:A、据题干信息可知:“瓦堡效应”是指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
呼吸产生 ATP 的现象,故该过程不吸收氧气,A错误;
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产生 ATP,B错误;
C、癌细胞主要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因此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
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C 正确;
D、癌细胞主要进行的是无氧呼吸,而无氧呼吸产生的 NADH比有氧呼吸少得多,因此消耗等量
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 NADH比正常细胞少,D 错误。
故选:C。
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
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不释放能量。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方式和产物,分析题干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利用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解
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答案】B
【解析】解:A、番茄汁呈红色会影响其与斐林试剂的显色反应,不可用作还原糖鉴定的材料,A
正确;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其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和黄绿色,B
第 11 页,共 28 页
错误;
C、稀释的蛋清溶液含有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 正确;
D、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是分生区,是正在进行分裂期的细胞,D 正确.
故选:B.
斐林试剂可以与还原糖反应呈砖红色,但需要避免使用影响砖红色的显色反应的材料.
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
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
来.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质壁分离和复原、探究光合作用的测定,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
力,难度不大.
4.【答案】A
【解析】解:A、在需氧呼吸过程中,第二、三两个阶段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因此第一阶段
产生的丙酮酸需要穿过线粒体的双层膜进入线粒体,A正确;
B、高等植物不仅能进行需氧呼吸,有时也能进行厌氧呼吸,如水稻的根能进行厌氧呼吸,B错误;
C、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且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C 错误;
D、需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少部分转变成 ATP 中的化学能,D 错误。
故选:A。
呼吸作用过程
1)有氧呼吸
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产能情况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C 酶6H12O6→2 丙酮酸+4[H]+能量 少量能量
酶
第二阶段 线粒体基质 2 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少量能量
第三阶段 线粒体内膜 24[H]+6O
酶
2→12H2O+能量 大量能量
2)无氧呼吸
第 12 页,共 28 页
阶段 场所 物质变化 产能情况
第一阶段 酒精发酵:C H O 酶6 12 6→2C2H5OH+2CO2+能量
少量能量
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 乳酸发酵:C H 酶6 12O6→2C3H6O3+能量
不产能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及具体过程,掌握细胞呼吸过程中
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5.【答案】A
【解析】解:A、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
B、光合作用中 CO2 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不在生物膜上,B错误;
C、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 错误;
D、ATP 的合成即可发生在生物膜上,也可发生在基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中,如有氧
呼吸第二三阶段,D 错误。
故选:A。
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及场所,
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6.【答案】C
【解析】解:A、根据地球早期大气中氧的缺乏可推测:在缺氧条件下,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所
以细胞先出现的是无氧呼吸,A正确;
第 13 页,共 28 页
B、破伤风芽孢杆菌属于厌氧型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
C、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无害,但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害,C 错误;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常利用的物质都是葡萄糖,D 正确。
故选:C。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第一步在细胞质中,
进行部位 始终在细胞质中
然后在线粒体
区别 是否需 O2 需氧 不需氧
最终产物 CO2+H2O 不彻底氧化物酒精、CO2 或乳酸
可利用能 1255kJ 61.08KJ
联系 将 C6H12O6 分解成丙酮酸这一阶段相同,都在细胞质中进行
本题考查细胞的呼吸,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场所、条件及
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7.【答案】A
【解析】解:O 182 在小鼠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生成水,所以水中首先出现 O.
故选:A.
有氧呼吸第三阶段:24[H]+6O 酶2→12H2O+大量能量,O2 在小鼠体内进行有氧呼吸生成水,所以水
中首先出现 18O.
本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参与反应的阶段,对有氧呼吸三个过程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a 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此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A 错误;
B、b 过程细胞数目加倍,B错误;
C、c 过程为受精作用,发生了细胞的识别和融合,形成了受精卵,C 正确;
D、d 过程表示有丝分裂,整个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D 错误。
故选:C。
第 14 页,共 28 页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曲线,其中 a
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b 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c 表示受精作用,d 表示有丝分裂。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
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
区段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答案】D
【解析】解:A、染色体属于显微结构,因此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
察到细胞中的微核,A正确;
B、细胞分裂末期,重新形成核膜,核膜将染色体包裹形成子细胞核,B正确;
C、微核是由断裂的染色体片段形成的,可能没有着丝粒,因而没有纺锤丝牵引导致无法进入细
胞核,C 正确;
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 错误。
故选:D。
1、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
2、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
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
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
形成了微核。
本题以微核为载体,考查了细胞分裂以及染色体变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有丝分裂各时期
的变化特点来解释微核形成的原因,区分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等。
10.【答案】A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自体骨髓干细胞能迁徙到受损的肝组织,分化为肝细胞,两者是同一个
体的不同类型细胞,核基因组成相同,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达情况不同。
故选 A。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
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核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
11.【答案】D
第 15 页,共 28 页
【解析】解:A、兔的白毛与鼠的黑毛符合“同一性状”,但不符合“同种生物”,不属于相对
性状,A错误;
B、毛桃与甜桃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鸡的光腿与长腿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 错误;
D、山羊的有角与无角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 正确。
故选:D。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
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
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
的考查。
12.【答案】D
【解析】解:一对杂合子的黑色狗交配,产生的后代表现型有黑色和白色,理论比例为 3:1.其
一胎所产生的小狗,由于数目少,与理论比例的误差大,所以它们的表现型及比例有多种可能:
可以全是黑色、可以 75%黑色 25%白色、可以一半黑一半白、可以 25%黑 75%白、也可以全是白
色。因此,A、B、C 三种比例都有可能出现。
故选:D。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狗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一对
杂种黑狗杂交,其基因型为 Aa,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基因型为 AA:Aa:aa=1:2:1,表现型为
黑色:白色=3:1。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
析问题的能力。考生要能够明确:只有后代的数量足够大时,其比例才遵循遗传定律。
13.【答案】B
【解析】解:基因型为 YyRr 的豌豆进行自交,子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Y_R_):黄色
皱粒(Y_rr):绿色圆粒(yyR_):绿色皱粒(yyrr)=9:3:3:1。
故选:B。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及实质:
1、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
第 16 页,共 28 页
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熟练运用
逐对分析法计算出相关概率,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4.【答案】C
【解析】解:A、完全显性时,具有隐性基因的个体不一定表现为隐性性状,如 Aa 表现为显性性
状,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一定表现为显性性状,A错误;
B、某个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 3:1,此性状可能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也可能受两对或两
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B错误;
C、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分裂Ⅰ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C 正确;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
组合,D 错误。
故选:C。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 3:1 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 形成的配
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 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
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
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自由组合。
本题考查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
记相关概念,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5.【答案】B
【解析】解:A、酵母菌属于厌氧兼氧型生物,若 X 表示氧气浓度,则在缺氧时酵母菌能通过无
氧呼吸产生 ATP,A错误;
B、若 X 表示淀粉溶液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淀粉溶液浓度越大,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的速率越大,
第 17 页,共 28 页
达到一定的浓度后,由于受数量的限制,分解速率不再增大,所以 Y可表示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
的速率,B正确;
C、生长素具有两重性,所以生长素溶液浓度达到一定值后,会抑制茎的生长,C 错误;
D、若 X 表示基因型为 Aa 的二倍体植株自交代数,则后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逐渐趋向 0,D 错
误。
故选:B。
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坐标曲线表示因变量在一定范围内与自变量呈正相关,达到一定的数值后,
因变量不再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呼吸、酶促反应、生长素两重性和基因的分离定律等相关知识,提升
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量,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考查。
16.【答案】B
【解析】解:A、雌雄同体 XX 与雄性线虫 XO 交配,其后代中雌雄同体 XX:雄性线虫 XO=1:
1,A正确:
B、由于秀丽线虫的性染色体只有 X,所以对秀丽线虫的基因组测序时只需要测 6 条染色体,即 5
条常染色体和一条 X 染色体,B错误;
C、雌雄同体(XAXa)与雄性线虫(XaO)混合培养,会存在雌雄同体的自体受精以及雌雄同体
与雄性杂交两种交配方式,其中雌雄同体(XAXa)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 XAXA、XAXa和 XaXa;
雌雄同体(XAXa)与雄性个体(XaO)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 XAO、XaO、XAXa、XaXa,因此两
者混合培养后代基因型总共有 5 种,C 正确;
D、雌雄同体自交产生雄性个体的原因可能是亲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条 X
染色体没有分开,D 正确。
故选:B。
分析题文:雌雄同体 XX 线虫可自交,产生后代均为雌雄同体 XX;雄虫 XO 作父本,与雌雄同体
XX 的母本杂交,产生后代有 XX 和 XO 两种。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要求学生熟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能结合题干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7.【答案】C
第 18 页,共 28 页
【解析】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控制颖色的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
B、由分析可知,aabb 属于白颖,亲本的基因型为 aaBB和 AAbb,B错误;
C、F2 中的基因组成表现型可以写出 A_B_:A_bb:aaB_:aabb=9:3:3:1,假设其中 aaB_为黄
颖,aabb 为白颖,因此黑颖的基因型为 A_B_(1AABB、2AaBB、2AABb、4AaBb)和 A_bb
2 1
(1AAbb+2Aabb),共有 4+2=6 种,黑颖中纯合体占 = ,C 正确;
12 6
2 2 1 1
D、假设F2中黄颖的基因型为 aaB_,其中杂合子占 ,因此F2中黄颖测交,后代白颖的比例为 × = ,
3 3 2 3
则后代表型比为 2:1,D 错误。
故选:C。
分析题文:由题意可知,F1 自交产生的 F2 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是“9:3:3:1”
的变式,由此可以推断,燕麦颖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上,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 F1 个体是双杂合子,纯种黄颖燕麦与纯种黑颖燕麦
亲本为 aaBB和 AAbb。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分析,要求学生理解遗传规律的实质,能够准确分析题干中的
信息,将所学知识方法运用到问题的解决中。
18.【答案】D
【解析】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红花豌豆
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因此红花对白花是显性,A正确;
B、检测该红花豌豆的基因型可以采用测交的方法,B正确;
C、由分析可知,豌豆颜色的遗传一定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这株红花豌豆是杂合子,C 正确;
D、由分析可知,红花豌豆显性纯合致死,自然状态下,没有红花纯合个体,D 错误。
故选:D。
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红花豌豆自交后,156 株新
个体中有 53 株开白花,即自交后代红花:白花≈2:1,红花豌豆自交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红花对
白花是显性,且该红花植株是杂合子,自交后代红花:白花≈2:1,不符合 3:1 的性状分离比,
可能的原因是显性纯合致死.
本题的知识点是豌豆的繁殖特点,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判断显隐性关系及亲本基因型,旨在考
查学生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的理解和应用.
第 19 页,共 28 页
19.【答案】B
【解析】解:根据题意分析,F1 白色盘状南瓜自交,F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盘状(A_B_):白
色球状(A_bb):黄色盘状(aaB_):黄色球状(aabb)=9:3:3:1,其中不能稳定遗传的杂
2
合白色球状(Aabb)占 ,共有 3996 株,而 F2 中能稳定遗传的纯合黄色盘状南瓜(aaBB)大约
16
1
占 ,有 3996÷2=1998 株.
16
故选:B.
据题意分析可知: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 全是白色盘状南瓜,说明白色和盘状为
显性性状,F1 为双杂合子(AaBb).F1 自交,F2 不能稳定遗传的杂合白色球状南瓜的基因型是
2
Aabb,占 ,据此答题.
16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难度
适中.解题时考生要能够根据题意确定显隐性,进而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从而利用乘法法则计算.
20.【答案】D
【解析】两对等位基因杂交,F 2 中灰色比例最高,,所以灰色为双显性状,米色为双隐性状,黄
色、黑色为单显性,A错误;F 1 为双杂合子(AaBb),与黄色亲本(假设为 aaBB)杂交,后代为两种
表现型,B正确;F 2 出现性状分离,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1 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C 正
确;F 2 中黑色大鼠中纯合子(AAbb)占比例为 1/3,与米色(aabb)杂交不会产生米色大鼠,杂合子
(Aabb)占比例为 2/3,与米色大鼠(aabb)交配,产生米色大鼠的概率为 2/3×1/2=1/3,D 错误;故选
择 D。
21.【答案】AB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转移的过程,其中①表示光反应阶段;②表示暗反应阶
段;③表示葡萄糖聚合形成多糖;④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⑥
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⑦表示多糖水解过程。
本题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考生需
熟练掌握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发生的场所。
【解答】
第 20 页,共 28 页
A、①表示光反应阶段,②表示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和 ATP)可在暗反应过程中
将三碳化合物还原,A正确;
B、④过程产物不同的直接原因是细胞中无氧呼吸酶种类不同,根本原因是控制相关酶合成的基
因不同,B正确;
C、⑤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过程产生 ATP 而非消耗 ATP,⑦表示多糖水解,该过程不消
耗 ATP,C 错误;
D、该植物生长过程中,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有机物的积累,故①光反应产生的
还原氢比⑥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产生的还原氢多,D 正确。
故选:ABD。
22.【答案】ABC
【解析】解:A、AB段处于 G1 期,DNA没有开始复制,所以没有染色单体;CF 时间段 DNA已
复制,且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含有染色单体,A正确;
B、AB段是 DNA复制之前,此阶段进行 RNA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此阶段生成的水主要是氨基
酸的脱水缩合和核糖核苷酸形成单链产生的水;BC 段是 DNA复制,此阶段生成的水主要是脱氧
核糖核苷酸形成链产生的水;CD 段是 G2 期,主要是有氧呼吸产生水,故 AB、BC、CD 三个时
间段都有水生成,并且来源不完全相同,B正确;
C、FG 的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染色体组的数目也暂时加倍,是 GH段染色体组数的两倍,
C 正确;
D、秋水仙素抑制前期的纺锤体的形成,不会抑制着丝点的分裂,D 错误。
故选:ABC。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某细胞有丝分裂中核 DNA和染色体含量的变化。AC 段表示
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主要进行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G 段表示分裂期,DE为前
期、EF 为中期、FG 为后期、GH为末期。
本题结合某细胞有丝分裂中核 DNA和染色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
律,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核 DNA和染色体含量的变化
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段所处的时期,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23.【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假定黄与红用 A、a 表示,非甜与甜用 B、b 表示,则双亲的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杂交得到 F1为 AaBb,其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非甜:黄色甜:红色非甜:红色甜
第 21 页,共 28 页
=9:3:3:1,A正确。若只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黄色与红色比例 3∶1,
非甜与甜比例也是 3∶1,B错误。如果 F1 测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黄色非甜:黄色甜:
红色非甜:红色甜=1:1:1:1,C 错误。如只考虑一对等位基因,测交结果为 1:1,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
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4.【答案】ACD
【解析】解:A、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 D_Y_或 D_yy,该紫色植株自交后代全部为紫色,则基因
型为 DDYY,DDYy 和 DDyy3 种,A正确;
B、让该紫色植株(DD__)和白色植株(ddyy)杂交,后代全部为紫色(Dd_y),因此不能判断
基因型,B错误;
1 2 3
C、基因型为 DdYy 的植株杂交后代绿色植株 ddY_( ddYY、 ddYy)占 ,C 正确;
3 3 16
D、绿色植株的基因型为 ddY_,相互杂交后代无 D 基因,因此不会出现紫色植株,D 正确。
故选:ACD。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
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
由组合。
2、已知自花传粉植物番茄的果皮颜色有紫色、绿色和白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D/d 和
Y/y 控制,当 D 基因存在时 Y基因不能表达,则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 D_Y_或 D_yy,绿色植株的
基因型为 ddY_,白色植株的基因型为 ddyy。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
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5.【答案】ABCD
【解析】解:A、AaRr 自交,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子代共有 3×3=9 种基因型,A正确;
B、Aa 自交子代表现型有 3 种,Rr 自交子代表现型有 2 种,但由于 aa 表现无花瓣,即 aaR_与 aarr
的表现型相同,因此表现型为红色大花瓣、红色小花瓣、黄色大花瓣、黄色小花瓣和无花瓣共 5
种,B正确;
3 1 1 1
C、子代有花瓣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AARr 所占的比例 × = ,因此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 所
4 4 2 8
第 22 页,共 28 页
1
占的比例为 ,C 正确;
6
8
D、AaRr 自交,子代的红花植株即 9A-R-中,纯合子只有一个即 AARR,故杂合子占 ,D 正确。
9
故选:ABCD。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花瓣大小和花色的基因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基因
型为 AaRr 的亲本自交共产生 16 种组合方式,9 种基因型,由于花瓣大小是不完全显性,且 aa 表
现无花瓣,因此共有 5 种表现型。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
中信息,熟练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解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1 9
26.【答案】丙 长 BB:Bb:bb=1:2:1
2 16
【解析】解:(1)根据实验序号丙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以判断果蝇的长翅是显性性状。
1
(2)实验乙产生的 F1 中,Bb:bb=1:1,所以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F1 产生的配子中,
2
1 3 3 3 9
B占 ,b 占 ,所以让实验乙产生的 F1 进行随机交配得到 F2,则 F2 中残翅果蝇所占比例为 × = 。
4 4 4 4 16
(3)实验丙的亲本都是杂合体,其产生的 F1 中,基因型及比例是 BB:Bb:bb=1:2:1。
故答案为:
(1)丙 长
1 9
(2)
2 16
(3)BB:Bb:bb=1:2:1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实验丙中,亲本长翅果蝇与长翅果蝇杂交,后代有长翅与残翅,出现
性状分离,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实验乙中,亲本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后代长翅:残翅
=1:1,相当于测交。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
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呼吸系统 三 线粒体内膜 二氧化碳、尿素 C、E 毛细血管壁 7.35~7.45 缓冲物
质
【解析】解:(1)图中①为组织细胞,为其提供 O2的 C 系统是呼吸系统,O2 主要参与有氧呼吸
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与氧气结合生成水。
第 23 页,共 28 页
(2)如果①为肝细胞,则饭后半小时,与图中 A端(毛细血管的动脉端)液体相比较,B端(静
脉端)明显增加的物质有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尿素,其中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C)排出
体外,尿素由泌尿系统(E)排出体外。
(3)③(组织液)与②(血浆)进行物质交换需经过的结构是毛细血管壁,正常人②血浆内的
pH通常维持在 7.35~7.45 之间,直接起调节作用的是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故答案为:
(1)呼吸系统 三 线粒体内膜
(2)二氧化碳、尿素 C、E
(3)毛细血管壁 7.35~7.45 缓冲物质
分析题图:图中①为组织细胞、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液;A为毛细血管的动脉端、B
为毛细血管的静脉端。D 系统为消化系统、C 为呼吸系统、E为泌尿系统。
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内环境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
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概念和在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
的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蓝紫光和红光 类囊体薄膜 光反应产生的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减
少 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 2 倍 4.8
【解析】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而绿光吸收
得少被反射出来,所以呈现翠绿色。
(2)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利用太阳能转化为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为暗反应阶段提供能量,暗反应阶段将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
定的化学能。当光照强度突然增加时,光反应增强,产生的 ATP 和[H]增多,从而促进三碳化合
物的还原,但是二氧化碳固定形成的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不受影响,故当光照强度突然增加时,C3
的量减少。
(3)将绿叶海天牛放在 H 182 O 的水中培养,H 182 O 先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进入 C18O 2 然后再通
过光合作用暗反应进入到有机物(CH 182 O 2) 中。
(4)32℃时,暗处理 Ih 后的重量变化是-4mg,说明呼吸速率是 4mg/h,光照 Ih 后与暗处理前的
变化是 0mg,说明此条件下光合速率是 8mg/h,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数量关系为光合速率是呼
吸速率的 2 倍。据图中信息可知,26℃条件下,呼吸速率是 1mg/h,光合速率是 3+1+1=5mg/h,
第 24 页,共 28 页
设在光照强度适宜且恒定、一昼夜恒温 26°C 条件下,至少需要光照 x 小时以上,该番茄幼苗才能
正常生长,则有 5x-1×24=0,可求出 x=4.8h。
故答案为:
(1)蓝紫光和红光
(2)类囊体薄膜 光反应产生的 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光反应产生的 NADPH和 ATP 中活跃的
化学能) 减少
(3)
(4)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 2 倍 4.8
1、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又分为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
又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光合作用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
光。
2、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和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基质)。
3、分析题图:曲线图中,暗处理 1h 后的干重变化代表了呼吸速率,光照 1h 后与暗处理后的干重
变化代表了这 1h 的净光合速率。
本题借助图解,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坐标图的能力、理解能力和
计算能力。
29.【答案】细胞板 ①→④→③→② 分生区 ④ 有利于 B(染色体)精确地平均分配(到子细
胞中)
【解析】解:(1)图中 A表示细胞板,其将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由以上分析可知,①是前
期,②是末期,③是后期,④是中期,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①→④→③→②。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应该选用分生区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因为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旺
盛,易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④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
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3)结构 B随细胞周期的持续而不断进行“螺旋化→解螺旋→螺旋化→解螺旋……”的周期性
第 25 页,共 28 页
变化,这种变化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 B的复制,二是有利于 B(染色体)精确地
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从而使亲子代细胞之间保持遗传的稳定性。
(4)由图可知,该植物体细胞含有 6 条染色体,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为:后
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因此一个细胞在间期和分裂期四个时期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曲线
图为: 。
故答案为:
(1)细胞板;①→④→③→②
(2)分生区;④
(3)有利于 B( 染色体) 精确地平均分配( 到子细胞中)
(4)如下图:
分析题图:图中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消失,表示有丝分裂前期;②中出
现细胞板,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其中 A为细胞板;③中着丝粒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其中 B
为染色体;④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
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0.【答案】(1)能;能
(2)细胞质遗传
(3)高茎粉红色:高茎白色:矮茎粉红色:矮莲白色=2:2:1:1
(4)①Y
第 26 页,共 28 页
②X
③不论雌雄均有一半抗虫一半不抗虫
【解析】
【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不完全显性对性状分离比的影响,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
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判断基因的位置,并预期结
果获取结论。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
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
AaBb 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是四种,比例是 1:1:1:1,自交后代有 16 种组合方式,9 种基因
型,四种表现型,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 9:3:3:1。
2、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
【解答】
(1)由题意知,科研人员用高茎红花和矮茎白花植株为亲本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F1 均为高茎粉
红花,说明两对等位基因是细胞核遗传,且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表
现型比例是高茎红花:高茎粉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粉红花:矮茎白花=3:6:3:1:
2:1,共有 16 种组合,因此 2 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 DdAa。
(2)细胞质遗传是母系遗传,后代性状与母本相同,题干给出的信息是正交反交结果相同,因此
不是细胞质遗传。
(3)由子二代的表现型可知,高茎:矮茎=12:4=3:1,因此高茎的基因型是 DD:Dd=1:2,红
花:粉红花:白花=1:2:1,因此粉红花的基因型 Aa,考虑 2 对等位基因,子二代高茎粉红花植
1 1 1
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DDAa:DdAa=1:2,测交实验时,DDAa×ddaa→ DdAa(高茎粉红花)+ Ddaa
3 6 6
2 1 1 1
(高茎白花), DdAa×ddaa→ DdAa(高茎粉红花)+ Ddaa(高茎白花)+ ddAa(矮茎粉红花)
3 6 6 6
1
+ ddaa(矮茎白花),因此如果对 F2 中高茎粉红花植株进行测交,测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
6
粉红色:高茎白色:矮茎粉红色:矮莲白色=2:2:1:1。
(4)由题意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测定抗虫基因的位置,可以用该雄株与雌株进行杂交,观察杂交
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判断。
第 27 页,共 28 页
①若产生的后代中仅雄株具备抗虫性,则基因 M最可能位于 Y染色体上。
②如果产生的后代中仅雌株具备抗虫性,则基因 M最可熊位于 X 染色体上;
③如果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抗虫性与性别无关,不论雌雄均有一半抗虫一半不抗虫。
第 28 页,共 2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