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三大改造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其中,“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之路”的事件是( )
A.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大跃进”的发动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
2.下表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有经济、私有经济成分的比重情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 工业总产值 国民收入 商品零售额
公有经济 100% 92.9% 95.8%
私有经济 0% 7.1% 4.2%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这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C.“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4.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建立( )
A.个体所有的私有制 B.国家所有的公有制
C.群众所有的公有制 D.地主所有的私有制
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创举是
A.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B.对资本家占有的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消灭地主
6.1953-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意义是( )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③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④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出现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一五”计划的实行 B.三大改造的实行
C.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革命的开展
8.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国大典开始 ②三大改造完成 ③抗美援朝爆发 ④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9.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中写道:“…的进度这样快,是不是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中进行的呢?完全是的。一切地方的党组织都全面地领导了这个运动。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很有秩序地加入了这个运动…”材料中的“这个运动”指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手工业合作化 C.公私合营 D.土地改革
10.1953—1956年我国出现如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1.建国初期,我国对于农业的改造的方式是( )
A.农业合作社 B.手工业合作社 C.公私合营 D.和平赎买
12.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在
A.1949年
B.1954年
C.1956年
D.1957年
13.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赎买 C.公私合营 D.全行业公私合营
1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B.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5.从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能够得到的正确推论
A.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B.中国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C.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种有计划地大量增产的要求和小农经济分散私有的性质以及农业技术的落后性质之间的矛盾是越来越明显了,困难越来越多了。这是两个带根本性质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第一个方针,就是实行社会革命,即农业合作化,就必须把劳动农民个人所有制逐步过渡到集体所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第二个方针,就是实行技术革命,即在农业中逐步使用机器和实行其他技术改革。
——摘编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材料二:手工业合作社的规模,一般的一百人左右为宜,有的也可以几百人,有的也可以几十人……组织铁、木业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服务,下乡修理农具,这个办法很好,农民一定欢迎。中国手工业几千年来就有这样做的。组织合作社以后,提高了技术,就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摘编自《毛泽东文集第七卷》
材料三:
经济形态 1952年 1956年
全民所有制经济 19.1% 32.2%
集体所有制经济 1.5% 53. 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营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四:“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化一,以致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 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材料一中“两个根本矛盾”指的是什么 如何解决这“两个根本矛盾”
(2)根据材料二,指出手工业合作社和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经济成分发生了哪些变化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三大改造中出现的问题。
17.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在分配土地时的场面,他们是依据哪部法律文献进行土地分配的?这一事件使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材料三:1956 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国家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
(3)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
18.材料一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上述材料中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2)小明认为,这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所以C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择C。
2.B
【详解】根据图中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所占百分数的情况可知,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故选B项;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分得土地,材料中国民收入项私有经济仅占7.1%,与当时农民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当时三大改造已完成,我国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故排除C项和D项。
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建立新中国的标志是开国大典。开创社会主义道路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A项正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B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针对的是港澳台问题,排除C项;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A项。
4.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展互助会合作,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建立群众所有的公有制。C项正确;个体所有的私有制,与土地改革相关,排除A项;国家所有的公有制,与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不符,排除B项;地主所有的私有制,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创造性地开创了赎买政策,最终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结果,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因此,和平赎买是方式和手段,公私合营是最终目的和结果。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伟大创举,故B符合题意;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全行业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的方式,故AC不合题意;消灭地主与三大改造无关,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6.B
【详解】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三大改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错误,排除带有③的选项,排除ACD项。故选B项。
7.B
【详解】由图中可知,从1949年至1956年,社会主义工业产值比重不断增加,资本主义工业比重逐渐下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实行,使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A项;1958年开始,我国进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C项;1950年,我国开始进行土地革命,变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因此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④②。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9.A
【详解】据“1953年”“…的进度这样快,是不是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中进行的呢?完全是的。一切地方的党组织都全面地领导了这个运动。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很有秩序地加入了这个运动…”可知,材料中的“这个运动”指的是农业合作化。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所以A项符合题意;BC项发生在1956年,D项发生在1950—1952年。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10.B
【详解】从材料的时间可得出此时正开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项正确;土地改革1952年完成,排除A项;C项是1864年失败,排除C项;D项是1900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1.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农业的改造的方式是引导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A项正确;手工业合作社是对手工业改造的方式,与农业无关,排除B项;公私合营、和平赎买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创举,排除CD项。故选A项。
12.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由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3.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走合作化道路,A项正确;赎买、公私合营及全行业公私合营主要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BCD项排除。故选A。
14.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D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建立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排除A项;国民党政权的垮台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排除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据图表和所学知,图片反映的是三大改造。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使中国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AB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排除。故选择C。
16.(1)“两个根本矛盾”:有计划地大量增产的要求和小农经济分散私有的性质之间的矛盾;有计划地大量增产的要求和农业技术的落后性质之间的矛盾。解决方法:实行社会革命,即农业合作化;实行技术革命,即在农业中逐步使用机器和实行其他技术改革。(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关系:手工业合作社(铁、木业合作社)提高了技术,就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下乡修理农具)。(意思相近即可)
(3)变化: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公私合营经济均大幅提高并成为主要经济形式;私营资本主义经济消失;个体经济大幅下降。(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4)问题: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化一;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这种有计划地大量增产的要求和小农经济分散私有的性质以及农业技术的落后性质之间的矛盾是越来越明显了,困难越来越多了。这是两个带根本性质的矛盾”可知,材料一中“两个根本矛盾”指的是有计划地大量增产的要求和小农经济分散私有的性质之间的矛盾;有计划地大量增产的要求和农业技术的落后性质之间的矛盾。第二小问,据材料“解决这些矛盾的第一个方针,就是实行社会革命,即农业合作化,就必须把劳动农民个人所有制逐步过渡到集体所有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第二个方针,就是实行技术革命,即在农业中逐步使用机器和实行其他技术改革”概括可知,解决这“两个根本矛盾”的方法:实行社会革命,即农业合作化;实行技术革命,即在农业中逐步使用机器和实行其他技术改革。
(2)依据材料二“……组织铁、木业合作社为农业生产服务,下乡修理农具,这个办法很好,农民一定欢迎。……组织合作社以后,提高了技术,就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可知,手工业合作社(铁、木业合作社)提高了技术,就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下乡修理农具)。
(3)依据材料三表格信息可知,我国经济成分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公私合营经济均大幅提高并成为主要经济形式;私营资本主义经济消失;个体经济大幅下降。
(4)依据材料四“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化一,以致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可知,三大改造中出现的问题有: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化一;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17.(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小农经济无法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3)说明党和人民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农村政策和措施。
【详解】(1)材料一中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在分配土地时的场面,根据所学可知他们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分配的?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使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即由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后,我国农业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合土地革命到农业生产合作化,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党和人民政府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农村政策和措施,也可以从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进行回答。
18.(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错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详解】(1)依据材料“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也是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因此小明的说法错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