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备课教师
课题 《寒食》《十五夜望月》 课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会写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受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受传统文化内涵
核心问题 诗中写到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教与学的方法 课前搜集资料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准备 资料 PPT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期待 预设时间
导入 新课 教学 师生共学《寒食》 学法迁移学习《十五夜望月》 回顾学习古诗文的方法。 出示两首古诗,交流在题材上和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 知诗人,解诗题 简介寒食节来历 明诗意,感情读。 1、出示学习要求,多种方式理解诗意。 理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想象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意思。 五、悟诗情,品意境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思考: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发现了什么? 六、熟读成诵 总结刚才我们是如何学习古诗的。用刚才的方法自学《十五夜望月》,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学习所得。 带领学生解决疑难 四、读出“望月”之情。 五、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1.借助注释 2.查阅资料,了解背景 3.查古汉语词典 4、反复诵读 5、字词意思的迁移…… 诗体:唐代七言绝句 内容:传统习俗诗 介绍作者 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大意及疑难点。 1.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 思考讨论“飞”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全国禁火,但皇宫里却照样点灯燃蜡,灯火通明。从这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讽刺之意。 学生自学,批注(意象,好词) 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诗意 交流理解: 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诗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 交流写思乡及月亮有关的诗句。 通过复习学法,在本课中让学生通过自学等多种方法去学习本诗 了解作者及写作本篇文章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通过对于诗歌中的字词句的思考、揣摩,感受其中蕴含的意蕴和情感,体会诗歌中字词句的巧妙之处。体会诗歌的意蕴美、遣词造句的小技巧等。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想想这里用对比的好处。进而体会作者的批判之情。 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了解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所表达的感情。同时学法的迁移运用同时能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感受欣赏的能力。 3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我们看到中国传统习俗的魅力,请同学们课后再去搜集一些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学生 作业 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完成练习册
板书 设计 十五夜望月 传统节日 寒食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