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世界居民、政区和发展差异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 课件(4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讲 世界居民、政区和发展差异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 课件(4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12 14:5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第5讲 世界的居民、政区和发展差异
一、人口、人种和宗教
公元前
公元
1830
1930
1960
1974
1987
2011 2022 (年)
0
10
20
30
40
50
60
70
人口数(亿人)
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
80
1.人口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国纷纷独立,生产力水平发展,人们生活条件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人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人口基数大、医疗卫生技术进步。
人口的增长
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包括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
=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


新增人口数量 = 总人口数量 × 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0 人口增加
人口自然增长率=0 人口持平
人口自然增长率<0 人口减少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量不一定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最多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负值变为0时,人口数量最少
2.人口分布
不平衡性
东亚
南亚
欧洲西部
北美洲东部
从全球来看:
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欧洲西部、北美东部
人口稠密区:欧洲西部、北美东部
经济发达,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
英国
法国
德国
荷兰
加拿大东南部
美国东部
我国东部
朝鲜半岛
巴基斯坦
日本南部
印度
斯里兰卡
孟加拉国
人口稠密区:东亚和南亚
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
人口稀疏区
高纬度地带,由于严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人口稀少
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 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
气候湿热的雨林地区也不适宜人类居住
干旱、潮湿、严寒及高海拔地区
因素 影响
气候 主要通过气温、降水等影响人口分布。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集中
地形 不同地形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起作用不同。人类活动大多集中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
水资源 稳定的淡水水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江河湖泊沿岸人口较为稠密
土壤 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自然肥力、耕作性能不同,而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使开发地区人口增多
3.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 因素 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而稠密;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而分散。乡村人口分布分散,城镇人口稠密
政治军事 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
历史 历史上人口长期增殖的结果,往往造成在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一般较多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水平高的地区往往人口分布较多
交通和通信 交通和通信为人口分布的变化提供了纽带
著名学者邦奇等曾用人类大陆图揭示世界人口分布问题,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下图是“人类大陆图的局部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区呈带状分布,造成两地成带状分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沿一条河谷分布 
B.甲处沿带状降水量分布
C.乙处沿铁路线分布 
D.乙处受山脉限制
2.①②③④四地在图中都不位于人类大陆地区,其原因相同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B
C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
……
交通拥挤
粮食短缺
饥饿贫困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住房紧张
4.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
A.人口增长过快:
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A.人口增长过快:
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由此带来的问题:
(1)环境承受的压力过大,环境恶化
(2) 人均拥有的资源和产品少,影响生活,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3)社会问题:就业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不稳.
解决措施:
采取控制人口的政策(如计划生育),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教育等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人口增长过慢,甚至零增长和负增长:
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
劳动力短缺.兵源不足
社会负担过重.老年人生活孤单等
解决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外来人口。
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概念:亦称种族,是具有共同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不同的人种虽然在肤色、眼色、发色、发型、头型、身高等特征上有所区别,但这些特征差异是由于人类在一定地域内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又经长期隔离所形成的,没有贵贱之分
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
5.人种分布
5.人种分布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北美洲
南美洲
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均属于黄种人
黄色人种
欧洲
西亚
中亚
南亚
非洲北部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白色人种
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是白色人种
印度东北部、我国新疆也属白色人种
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
美国东南部
黑色人种
澳大利亚西北部、新几内亚岛、巴西东北部、印度半岛也属于黑色人种
基督教
基督教
佛教
伊斯兰教
6.世界三大宗教分布
基督教建筑
教堂,以尖顶建筑为主,
屋顶有十字架标志。
世界三大宗教建筑特点
伊斯兰教建筑
清真寺,圆顶状屋顶为主,苍穹圆顶。
佛教建筑
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
,塔顶屋顶为主。
二、世界聚落与国家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自然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
其他:气候温暖湿润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1.聚落的分布
河流中下游平原或河口、沿海地区,聚落密集;
高山、荒漠地区,聚落少或没有。
蒙古包
冰屋
窑洞
西亚民居
高脚屋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房屋是聚落的细胞,道路是聚落的血管,居民是聚落的神经。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人们总是通过建筑的各种形式来表达各种文化理念。因此,任何聚落不论怎样简单或多么复杂,民居都成为一个聚落最有其特色的代表。
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区,房顶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排水和减少屋顶积雪。图为我国云南傣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的竹楼,颇具特色。指出该建筑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降水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特点:斜顶、下部架空,以竹子为为主要建筑材料。
原因:该地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潮湿,斜坡屋顶,坡度陡,利于排水。竹楼下部架空,起到防潮、防虫、通风的作用。当地盛产竹子,便于就地取材,竹子结构稳固,通风性强,不易霉变生虫。
图为俄罗斯传统民居,房屋屋顶坡度较大,窗户较多,材料多以木材为主。
分析其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当地降雪量大,屋顶坡度大,减少屋顶积雪;
当地纬度高,气温低,窗户较多,便于采光;
当地森林资源丰富,房屋材料多以木材为主,就地取材。
我国东南沿海厦门、汕头一带以及台湾的骑楼,往往从二楼起向街心方向延伸到人行道上,既利于行人避雨,又能遮阳。
侗族风雨桥、廊桥
降水少的地区,屋面多为平顶或平缓的一面坡,建筑材料也不是很讲究,多土质,屋面极少用瓦。有些地方甚至无顶,如撒哈拉地区。
乡间房子半边盖,
省工省钱省木材,
遮风避雨又御寒,
肥水不流外人田。
陕西八大怪“房子半边盖”
气温较寒冷的地区,如北方地区,为了满足保温防寒的需要,建筑物墙壁较厚,多向院内开窗,其中南窗宽大,以便接受更多的阳光,住宅封闭性较好,房屋进深较小,高度不大, 以紧缩室内空间,室内普遍设有火炕、火墙,玻璃窗设双层,外形显得厚重。从宅院结构上看,为避免建筑物相互遮挡 ,强调建筑物之间保持较大的间距。
气温、光照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寒带地区
终年严寒,就地取材,低矮无窗,保温效果好。
气温高且较潮湿的地方, 如我国南方地区,一般墙壁较薄,房屋高度大于北方,出檐比北方深远,门窗较大,住宅结构较为开敞外露,利于通风散热。从宅院结构看,为了遮阳,建筑物尽可能缩小间距。
天井用于采光、通风,天井狭小,廊檐宽大、连通,便于雨天通行,避免强光照射,遮荫。
气温、光照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防风是房屋的一大功能,有些地方还将防风作为头等大事,尤其是在台风肆虐的地区(福建平潭“石头厝”、台湾兰屿“地下屋”)。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米~2米处,屋顶用茅草覆盖,条件好的用铁皮,仅高出地面0.5米左右,迎风坡缓,背风坡陡,室内配有火堂以弥补阴暗潮湿的缺点,还在地面上建凉亭备纳凉之用。
风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北方地区易受寒潮侵袭,避风就是为了避寒,朝北的一面墙往往不开窗户或开窗比较小,院落布局非常紧凑,门也开在东南角。西北地区风沙比较大,房屋一般开窗比较小,且院落比较狭窄,院墙较高。
风影响房屋朝向、街道走向。(如大理白族传统民居)
白族传统民居“三坊一照壁”
正房大多坐西朝东(受地形影响,常年以偏西风为主),正房对面是照壁,照壁一般漆成白色(反射太阳光,为正房提供充足光线),廊檐较宽(防雨、遮荫)。
地貌与水文的影响在山丘地带或水网地区较为典型。
利用山丘的坡度, 或分层建筑使屋顶逐层升高;前后加撑柱做吊脚,下存物上住人; 或利用坡度就地砌石筑台 ,使不同高度坡台上的建筑高低错落 ,相互衔接。江南水乡的传统民居多夹河而建, 面街背河 ,顺河展开。河谷平原地区为避免洪涝灾害,多建在低阶地或岗地上。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也是营建民居的重要原则。
吊脚楼
地形、水文等因素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客家土楼
材料以黄土、杉土为主(就地取材),以卵石筑基(防御洪水),墙厚窗小,一层二层不设外窗(冬暖夏凉、防御)。
聚落因环境而各有千秋----环境因聚落而多姿多彩
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
1.“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B.便于采光
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D.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2.室内水池的主要作用是 ( )
A.储存生活用水 B.增加室内湿度
C.美化居室环境 D.冷却大气温度
D
D
阅读某岛屿地形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景观是该岛南部特有民居,该民居最可能的朝向是: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4.民居顺势而造,其主要目的是为了:
A.节省建筑材料
B.减少占用草地
C.防寒保暖
D.庇荫纳凉
C 

在我国胶东半岛的威海、烟台、青岛等近海边缘,现在还存在着大量的民居村落――海草房。它是在原始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的屋墙上,有着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有50度角),上面是质感蓬松、绷着渔网的奇妙屋顶。苫盖的海草最厚处达4米,海草是生长在5-10米浅海的藻类。
1.当地居民几百年以来都修建海草房作为住房,民居从气候因素考虑的是
A.冬季保暖避寒,夏季避雨防晒   
B.终年高温少雨
C.终年多雪寒冷          
D.年温差很大
2.近三十年来,海草的产量在大幅度的减少,主要原因是
A.海草大量被鱼类作为饵料
B.当地居民改善了住房条件,对海草的用量在大幅度的减少
C.近海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不利于海草的生长
D.浅海地区已经被人们全部填海造陆
A
C
2.国家






俄罗斯(1707):地跨欧亚两大洲,位于欧洲的东部和亚洲的北部。
加拿大(997):北美洲北部。
中国(960):亚洲东部。
美国(937):北美洲中部。
巴西(854):南美洲。
澳大利亚(769):大洋洲。
面积位于前六的国家
欧洲的西部,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
亚洲的日本
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
发达国家的分布
大多数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
2.国家
发达国家
高技术 产品
价格高
赚钱多
利润增加
进口
发展中国家的 初加工产品、原材料
经济发达
出口
非洲
亚洲
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
南美洲
中国是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发展中国家
初加工产品、原材料
价格低
赚钱少
利润流失
进口
发达国家的高技术产品
经济落后
出口
开展合作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实现共同进步
2、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息息相关
1、全球资源和能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各国的资金、技术、市场条件也不一样,每个国家在发展经济中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当今世界十大重要国际组织
拓展延伸
⊙ 联合国(UN):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总部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 欧洲联盟(EU)——总部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 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 世界银行(WB)——总部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
⊙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部设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IOC)——总部在瑞士洛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