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届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下)》测试卷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A:教师版(试题后附解析)
一、单选题
1.(2023·云南·校联考一模)在18世纪上半叶,很多法国人开始学习英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曾亲往伦敦考察;瑞士人穆拉尔撰写的《英法面面观》成了法国人了解英国的窗口,该书在18世纪20年代销量很好,再版了四次。当时法国掀起“崇英热”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光荣革命具有借鉴性 B.启蒙运动推动其思想解放
C.英国经济和政治实力强大 D.启蒙运动最初发端于英国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在18世纪上半叶,很多法国人开始学习英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曾亲往伦敦考察;瑞士人穆拉尔撰写的《英法面面观》成了法国人了解英国的窗口,该书在18世纪20年代销量很好,再版了四次。”可知,英国进入到18世纪以来,政治民主化与经济的发展,使英国受到了法国人的追捧,C项正确;英国光荣革命、启蒙运动推动其思想解放、启蒙运动最初发端于英国都是原因,但非主要的原因,排除A项、B项和D项。
2.(2023·福建泉州三模)1909年,英国议会上院否决了下院的“人民预算”案。经过激烈斗争,1911年《议会法》规定,经下院议长认证的财政法案,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决。由此可知,英国( )
A.平衡了政府财政收支 B.实现了社会的公正
C.改进了国家治理方式 D.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英国议会上院的权力缩小,下院权力扩大,体现了英国改进了国家治理方式,C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议会的改革,并不是政府财政收支的平衡,排除A项;英国社会没有实现公平公正,排除B项;材料反映英国的是议会上下院权力的变化,并没有体现责任内阁制完善的信息,排除D项。
3.(2023·陕西榆林二模)美国1787年宪法设置了具有双重目的的两院制代议制度,以众议院为既能代表大州利益又能代表民意的机关;以参议院为既能代表小州利益又能防止民意走向极端的机关。这一设置( )
A.仿照英国的议会制度 B.体现了政治势力的妥协
C.避免了暴力事件发生 D.遏制了政治的腐败问题
【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以众议院为既能代表大州利益又能代表民意的机关”可知,众议院代表大州利益和民意,根据材料“以参议院为既能代表小州利益又能防止民意走向极端的机关。”可知,参议院代表小州利益,防止民意走向极端,由此可见美国的两院制下兼顾大小州利益,代表民意但是又有所限制,这实际上体现了政治势力的妥协,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两院制下,议会上院是由贵族组成,议会下院由平民组成,尤其包括资产阶级,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避免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两院制遏制腐败问题的信息,政治腐败问题主要靠权力制衡来实现,材料仅仅涉及立法权,没有涉及行政权和司法权,排除D项。
4.(2023·浙江模拟预测)下表是17-18世纪关于北美殖民地的部分法律。这些法律集中反映出当时( )
1660年 《列举商品法》 殖民地上的烟草、砂糖、棉花等只能输往英国,或经由英国港口的商人之手再输往外国。
1663年 《主要商品法》 一切从欧洲输入北美的商品,首先必须在英国靠岸卸货,由英国政府征税,再装船运走。
1750年 《制铁条例》 殖民地的铁块、铁条输入英国时可以免除入口税。禁止殖民地建立制钉、制铁板等工业。
A.英国工业革命后极力开拓市场 B.北美工业发展得到了英国保护
C.英国力图控制北美市场及原料 D.北美的独立浪潮逐渐走向高涨
【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国通过立法形式对北美殖民地的大宗原料出口、货物运输、工业品出口加以严格控制,这说明英国力图控制北美市场及原料,以独占北美,C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北美发展遭到了英国严重阻碍,排除B项;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于177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5.(2023·江苏模拟预测)1839年,英国墨尔本政府在围绕重要政策表决时仅获得下院5票的微弱多数,首相墨尔本决意辞职。而维多利亚女王不愿邀请皮尔组阁。墨尔本说,一位立宪君主随时有接受反对党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的义务。女王只得请皮尔组阁,但皮尔要求女王撤换宫廷女官,女王大怒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墨尔本最终继续留任。这反映了( )
A.议会不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责任内阁制有待发展完善
C.君主立宪政体受到严重挑战 D.国王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
【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即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女王与两党首脑墨尔本和皮尔就组阁问题进行的讨价还价,反映出其责任内阁制有待发展完善,B项正确;直到今天英国议会仍然是其国家权力的中心,排除A项;英国女王与两党首脑就组阁问题展开的争吵,并未影响宪法与君主立宪政体的稳定性,排除C项;19世纪的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权力不能凌驾于内阁之上,排除D项。
6.(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1921年11月,美国通过《母婴法》。该法案规定联邦层面将设立联邦母婴卫生委员会统筹工作,并有权对各州进行调查和研究。各州卫生委员会下的儿童福利部门每年需就运作和支出情况向联邦方面提交报告。这表明( )
A.联邦政府权力有所扩大 B.美国人口危机日益显现
C.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D.经济危机影响民众生活
【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在1921年美国通过的《母婴法》中规定联邦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各州的母婴工作和儿童福利工作进行统筹安排、调查和研究,同时各州部门要向联邦政府提交报告,体现了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大,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在母婴问题的统属关系,并没有涉及具体的母婴政策和儿童福利政策,不能体现美国人口危机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否更加完善,排除BC项;题干并未体现经济危机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且1921年美国经济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并未爆发经济危机,排除D项。
7.(2023·新疆·二模)1789年,美国首届国会通过的《司法法》提出:每州设立一个地方法院,并将全国分为三个巡回区,设立巡回法院,由两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与地方法院法官组成的合议庭进行巡回审判。这表明当时美国( )
A.侧重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确立了分权制衡原则
C.兼顾联邦与州的权力诉求 D.完善了刑事法律体系
【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每州设立了地方法院,美国巡回法庭由最高法院大法官和地方法官集体审理,说明兼顾了联邦与州的权力诉求,C项正确;材料强调了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共同审理案件,并没有涉及到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到司法部门,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的配合,没有涉及到有关三权分立以及各部门间制约平衡利益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的信息有助于推动全国司法的统一,并没有涉及到刑事法律体系,排除D项。
8.(2023·甘肃·统考一模)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中指出:“尽管国家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在国家权力的分配上争吵不休,但对宪法中禁止各州发行纸币和破坏契约义务的条款却一致通过,规定偿还邦联时代的债务也毫无争议,并支持在宪法中写入引渡逃奴的内容。”由此可见,美国《联邦宪法》( )
A.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是有产者内部相互妥协的产物
C.否定了邦联制的政治实践 D.是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
【答案】B【详解】据材料可知在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虽然“国家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在国家权力的分配上争吵不休”,同时在一些问题上获得“一致通过”和“毫无争议”,这体现了美国《联邦宪法》在在内部存在分歧的情况下妥协的产物,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的妥协,并未体现三权分立和分权制衡的权利制约与平衡,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的妥协,并未体现美国《联邦宪法》中规定实行联邦制,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的妥协,没有涉及公民平等的内容,排除D项。
9.(2023·新疆乌鲁木齐·一模)18世纪美国人的思维中,普遍抱有“权力和自由二元对立”的思想。一方面,权力是一种天生倾向于腐败的因素。另一方面,美国的建国者大多相信人性倾向于恶。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 )
A.完善了国会的立法体系 B.形成了两党交替执政的格局
C.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D.强化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权力和自由二元对立”“一方面,权力是一种天生倾向于腐败的因素。另一方面,美国的建国者大多相信人性倾向于恶”可知,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和集中,美国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使得权力得到有效的制约,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国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国会立法体系完善、强化联邦政府行政权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D项;到19世纪50年代,即内战前夕,两大主要政党民主党、共和党对峙的局面最终形成,并延续到今日。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0.(2023·湖南永州·统考二模)历史学家麦克弗森指出:“合众国在1861年走向战争,是为了保卫一个联合体;但在1865年由战争重生后却创造了一个民族。在1861年之前,'United States'这两个单词通常是被用作复数名词的。在1865年之后,'the United States'变成了一个单数名词。”其意在说明内战后的美国( )
A.联邦政府的权威得以凸显 B.美利坚民族国家意识萌生
C.基本解决了黑奴存废问题 D.三权分立制度进一步完善
【答案】A【详解】根据“在1861年之前,'United States'这两个单词通常是被用作复数名词的。在1865年之后,'the United States'变成了一个单数名词。”可得出政府的单词由复数变成了单数,说明政府只能有一个,中央的权力与地位加强,权威得以突显,A项正确;萌生是在独立之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黑奴,排除C项;材料与三权分立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2023·湖南·模拟)1913年,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了由选民直接选举联邦参议员的办法。1916年,大多数州实行直接预选制,将党代会提名候选人改为人民提名。一战前,20多个州实现了创制权,选民直接提出法案并表决通过就成为法律,而无须通过立法机关。这些规定( )
A.削弱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继承了直接民主的传统
C.违背了司法独立的原则 D.提升了民众的政治影响
【答案】D【详解】联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而且选民直接提出的法案表决通过即为法律,这凸显了选民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升了民众的政治影响力,D项正确;选民地位的提升并不能削弱联邦政府的权力,排除A项;美国的选民选举联邦参议院方法属于间接选举,而且创制权与直接民主无关,排除B项;题干内容与司法独立无关,排除C项。
12.(2023·江苏·模拟)1793年,南卡罗来纳州人奇泽姆为追讨欠款,向最高法院起诉佐治亚州。佐治亚州政府官员以主权豁免为由拒绝出庭,并严词谴责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的法官们没有选择退让,作出判决,要求佐治亚州出庭受审,并偿还债务。这一案例表明美国
A.司法权在事实上高于行政权 B.联邦政府侵夺了州的自治权
C.地方各州在政治地位上不平等 D.司法实践中落实联邦至上原则
【答案】D【详解】根据“最高法院的法官们没有选择退让,作出判决,要求佐治亚州出庭受审,并偿还债务”可知,联邦最高法院掌握最高司法权,地方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情况下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材料体现了美国联邦至上原则,D项正确,排除B项;美国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排除A项;地方各州在政治地位上平等,排除C项。
13.(2023·新疆校联考模拟预测)美国学者认为,近代国家有三种政权组织形式——邦联制、联邦制和单一制国家(如下图所示)。对其分析合理的是( )
A.图1体现了联合起来的国家保留其全部主权
B.图2表明单一国家中央政府掌握了全部主权
C.图3显示联邦制以邦联制的形式保留州主权
D.图3在三种政权组织形式中集权的程度最高
【答案】C【详解】图1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单向控制,是单一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图2是邦联制政权组织形式,图3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相互制衡,是联邦体制组织形式,联邦体制把在一定范围内以邦联制的形式保留主权的国家与在另一个范围内以单一国家形式拥有主权的中央政府结合起来,C项正确;联合起来的国家保留其全部主权是邦联制的特征,对应的是图2,排除A项;单一国家对应的是图1,排除B项;集权程度最高的是单一制,对应的是图1,排除D项。
14.(2023·河南焦作一模)1832年,法国人托克维尔在其游记中写道:“总之在要求执行的快捷或想法的连贯的所有事业上,人们都会感觉到中央集权在美国的缺乏。”这一言论反映出美国( )
A.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B.政府政策缺乏一定连续性
C.行政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 D.分权政治影响了行政效率
【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总之在要求执行的快捷或想法的连贯的所有事业上,人们都会感觉到中央集权在美国的缺乏”及所学知识可得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地方有一定的权力,由于地方分权的分权政治,中央不能直接插手地方事务,使需要快速执行的事务受到拖延,影响了行政效率,C项正好从本质上全面、准备地反映了这些结论,C项正确;材料强调地方分权政治下行政效率受到影响,并非中央集权被削弱,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D两项既是表面现象,也是片面结论,可以被包括到C项中,所以排除B、D两项。
15.(2023·河南濮阳·濮阳一高校考一模)下图为创作于1861年3月的政治漫画《总统的就职演说》。左图是北方人心目中书写和平”(peace)手持天平的林肯(天平上两人分别代表北方和南方),右图是南方人眼中身穿罗马盔甲、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林肯。该漫画反映了当时美国
A.州权主义观念盛行 B.种族主义思想占据主流
C.亟须维护国家统一 D.民主共和政体摇摇欲坠
【答案】C【详解】由材料“创作于1861年3月的政治漫画《总统的就职演说》”“北方人心目中书写和平(peace)手持天平的林肯”“南方人眼中身穿罗马盔甲、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林肯”可知,针对林肯当选总统一事,美国的南方和北方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出现国家分裂的可能,所以漫画反映了当时的美国亟须维护国家统一,C项正确;漫画显示的是南方蓄奴州和北方自由州的矛盾,并不是州权主义观念之下中央政府与各州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南方蓄奴州和北方自由州的矛盾,没有体现种族主义思想的问题,排除B项;民主共和政体当时仍有较强生命力,摇摇欲坠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6.(2023·河北模拟预测)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希望提高关税,抵制欧洲廉价工业品倾销,保护本地工业发展;在西部扩张的领土上建立“自由州”,废除奴隶制;南方主张降低关税,进口廉价工业品,利用大量奴隶生产出口欧洲的棉花等原料;在西部建立“蓄奴州”,扩展奴隶制。这一矛盾的加剧( )
A.造成了美国与英国的战争 B.引发了黑人民权运动
C.激化了联邦与地方的矛盾 D.导致了南北战争爆发
【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就关税和西部领土建制问题,矛盾逐步激化,废奴运动不断发展,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D项正确;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的矛盾并未造成美国与英国的战争,排除A项;黑人民权运动发生在20世纪中期,排除B项;奴隶制存废激化了南北方而非联邦与所有地方各州的矛盾,排除C项。
17.(2023·广东深圳模拟预测)1849年,美国南方各州坚持要在新加入各州推行奴隶制,北方各州则认为应通过国会表决禁止在新领地实行奴隶制。1850 年,南北方代表经过几个月的国会辩论,在北方制定了严厉的《逃奴法》后,南方最终同意新领地以自由州身份加入联邦。这表明,当时美国( )
A.种植园主的势力日渐削弱 B.国会权力得到进一步扩大
C.南北矛盾与政治妥协并存 D.联邦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
【答案】C【详解】1849年,关于在美国新领地是否实行奴隶制的问题南北双方产生矛盾,1850年,双方以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矛盾,由此可知,在19世纪中期,美国既存在南北矛盾,也存在政治妥协,C项正确;题目主旨为美国南北双方的矛盾,而且是在北方颁布《逃奴法》之后,南方才做出妥协,反而说明当时南方势力还比较强大,排除A项;题目虽然涉及国会,但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国会权力并没有进一步扩大,题目也无法说明国会权力的扩大,排除B项;国会通过辩论,最终以妥协的方式缓解了南北矛盾,恰恰说明联邦体制的优势,排除D项。
18.(2023·重庆·统考模拟)1860-1865年,巴西的东北海岸原棉产量实现了倍增;埃及长绒棉的出口量从1860年的2700万公斤增加到1863年的近6000万公斤;被英国视为棉花“补足产区”的印度,一跃而成为英国头号原棉进口地,在1862年时甚至占到英国棉花进口的近90%。导致上述状况的重要原因( )
A.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B.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蒸汽轮船的广泛使用 D.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答案】D【详解】题干聚焦于19世纪60年代印度等地的棉花产量爆发性增加,大量出口到英国。结合所学,可知美洲地区,特别是北美地区的棉花种植园是生产棉花的重要出口区。由于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影响到美国南方棉花种植业、棉花出口减少,使得英国等工业国家对印度,巴西,埃及的棉花产量需求增大,其棉花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D项正确;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发生于18世纪六七十年代即第一次工业革命,不符合材料所涉及的时间1860-1865年,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符合材料时间1860-1865年,排除B项;蒸汽轮船的广泛使用并不是印度等地棉花产量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排除C项。
19.(2023·北京模拟预测)美国独立后,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镇不设议会,由全镇居民大会选举产生行政委员。行政委员在处理公务时,要按照本乡镇居民早先通过的原则办事,如果想对既定的事项进行任何更改,则需要召开居民大会进行民主表决,并严格执行表决结果。关于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镇自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政委员拥有决策权 B.居民大会掌握司法权
C.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D.具有直接民主的特点
【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镇“由全镇居民大会选举产生行政委员”,“如果想对既定的事项进行任何更改,则需要召开居民大会进行民主表决,并严格执行表决结果”,这些行为体现了直接民主的特点,D项正确;行政委员拥有行政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司法权的归属,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排除C项。
20.(2023·安徽·统考模拟)1795年,法国国民公会重申:“过去驳杂之极的度量衡,非‘平等之友’所能忍受。对于共和主义者来说,岂能容忍用‘国王的脚’来丈量他们的土地!”1798年,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以子午线测量新数据,最终核定米的长度为3古尺11.296寸。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工业革命推动科技创新 B.自然理性契合现实需要
C.大革命彻底颠覆君主制 D.国内统一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B【详解】18世纪90年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启蒙思想传播,因此共和主义者认为度量衡不统一不符合革命精神,在此背景下,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以子午线测量新数据,制定了新的长度单位。科学测量是自然理性的体现,符合现实需要,B项正确;科技创新指的是诞生新的技术发明,材料主旨是重新测定长度单位,两者不属于同一内容,排除A项;大革命中推翻的是专制,而非君主制,排除C项;重新测量长度单位只能说明度量衡的统一,不能证明国内市场的统一,两者不构成证据链,排除D项。
21.(2023·福建泉州三模)1795年,法国国民公会重申:“过去驳杂之极的度量衡,非‘平等之友’所能忍受。对于共和主义者来说,岂能容忍用‘国王的脚’来丈量他们的土地!”1798年,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以子午线测量新数据,最终核定米的长度为3古尺11.296寸。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工业革命推动科技创新 B.自然理性契合现实需要
C.大革命彻底颠覆君主制 D.国内统一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B【详解】18世纪90年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启蒙思想传播,因此共和主义者认为度量衡不统一不符合革命精神,在此背景下,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以子午线测量新数据,制定了新的长度单位。科学测量是自然理性的体现,符合现实需要,B项正确;科技创新指的是诞生新的技术发明,材料主旨是重新测定长度单位,两者不属于同一内容,排除A项;大革命中推翻的是专制,而非君主制,排除C项;重新测量长度单位只能说明度量衡的统一,不能证明国内市场的统一,两者不构成证据链,排除D项。
22.(2023·四川·二模)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打巴士底监狱甫一发生,便受到英国漫画家的关注。下图是漫画《向自由献祭》,画面右侧在巴士底监狱废墟上登基的自由女神正在接受路易十六的朝拜。该漫画( )
《向自由献祭》(吉尔雷,1789年8月3日)
A.预见了法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B.表达出改良主义的政治倾向
C.讽刺了法国专制王权的腐朽 D.体现了建立共和的激进理念
【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巴黎人民攻打巴士底监狱甫一发生,便受到英国漫画家的关注”“画面右侧在巴士底监狱废墟上登基的自由女神正在接受路易十六的朝拜”可知,该漫画反映了作者保留君主制的保守主义倾向,表达出改良主义的政治倾向,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作者改良主义的政治倾向,并未预见法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排除A项;讽刺法国专制王权的腐朽并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反映了作者保留君主制的保守主义倾向,排除C项;该漫画反映了作者保留君主制的保守主义倾向,并不是激进理念,排除D项。
23.(2023·吉林·统考二模)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性别歧视和女权运动》一文中指出,大革命推动了法国女权运动的发展。1791年,玛丽·古兹发表了《妇女与女公民权宣言》,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场女权运动的兴起。但是,在雅各宾派当权后,妇女完全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这种政治状况( )
A.是法国开始歧视女性的产物 B.导致性别矛盾加剧社会动荡
C.引发了欧洲反法同盟的干涉 D.其根源是经济水平不甚发达
【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但是,在雅各宾派当权后,妇女完全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表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生活习俗的根源,D项正确;“开始”,表述错误,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具体时间,排除A项;社会动荡主要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法国和外国矛盾所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反法同盟的状况,排除C项。
24.(2023·安徽·校联考一模)1816~1858年间,俄国男性世袭贵族数量从8.41万增至11.31万,增幅34.5%,同时,农奴人口从2145.42万增至2483.82万,增幅为15.8%。在1840~1858年,南俄和伏尔加河下游贵族地产总面积从1032.4万俄亩增至1264.1万俄亩,增长22.4%。这可以说明,当时俄国( )
A.雇佣制大农场初具规模 B.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
C.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 D.农奴制并未出现危机
【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840~1858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农奴主(贵族地主)人口、农奴数量、农奴主的地产都在增加,也就是指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故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俄国的雇佣制大农场建立是在农奴制改革后(也可以说是改革的影响之一),故排除A项;从材料得不出农奴主和农奴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情况,无法得出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农奴遭受着贵族地主的压迫,已经出现危机,排除D项。
25.(2023·山东潍坊一模)1841年,某学者指出:“(德意志)还不能编制棉纱和麻纱以适应它自己的需要,还没有能从热带地区直接输入它所需要的殖民地产品,用它自己制造的工业品来偿付,还没有能用它自己的船只来经营这类贸易,还没有方法来保护它自己的国旗,还没有完善的内河、运河和铁路运输系统。”该学者强调( )
A.长期分裂阻碍德意志工业化 B.德意志民族认同意识有待加强
C.自由放任政策存在严重缺陷 D.近代交通对国家实力的重要性
【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1841年,某学者指出:“(德意志)还不能编制棉纱和麻纱以适应它自己的需要,……还没有方法来保护它自己的国旗,还没有完善的内河、运河和铁路运输系统。’”可知,1841年德意志仍然处于邦国林立的状态,这不利于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进程,A项正确;材料并非强调德意志的民族认同意识,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自由放任政策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强调近代交通对国家实力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6.(2023·辽宁沈阳·二模)在德国,不同地区历史课程的立场和内容通常存在着显著区别。相对而言,北部各州(例如北威州)的历史课程比较自由化,侧重抽象的历史思维的培养;与此相反,南部各州(例如巴伐利亚州)的历史课程更加保守,侧重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南北州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B.德国确立了联邦制政体
C.容克贵族在南方的影响较大 D.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答案】B【详解】由材料“在德国,不同地区历史课程的立场和内容通常存在着显著区别”可知,德国地方掌握着历史教育的自主权,这是联邦制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南北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没有体现经济发展情况,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容克贵族主要是普鲁士贵族,而普鲁士主要是德国北方地区,而且材料也不体现容克贵族对南方的影响,排除C项;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是东西方,而材料强调的是南北差异,而且材料强调的是差异而非统一,排除D项。
27.(2023·安徽安庆·统考二模)资产阶级自由派领袖弗里德里希·诺曼将德意志帝国形象地称为“穿着农业国政治服装的工业国”,即这个国家主要靠资本主义工业部门的钱来支持,却受着来自农业领域的传统贵族的统治。材料表明德意志( )
A.国家分裂阻碍了经济发展 B.传统农业制约了工业发展
C.政治进步滞后于社会经济 D.贵族势力控制了经济命脉
【答案】C【详解】材料表明,德意志统一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对国家的作用十分重要,但资产阶级缺乏相应的政治地位,国家权力主要由“来自农业领域的传统贵族”掌握,存在政治与经济的不协调性,C项正确;1871年普鲁士完成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A项的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国家主要靠资本主义工业部门的钱来支持”可看出工业发展较快,传统农业并没有制约工业发展,排除B项;贵族势力来自于农业领域而不是工业部门,当时帝国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工业部门,所以贵族势力没有控制经济命脉,排除D项。
28.(2023·黑龙江大庆一模)有学者认为,明治维新之于日本“有如英国革命之于英国,法国革命之于法国”,而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王政复古”后的日本“获得了一个愿意并能够实施改革的领导集团”。在此,该学者强调( )
A.明治维新的革命色彩 B.西学东渐的主要价值
C.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 D.传统体制的土崩瓦解
【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有一个愿意并能够实施改革的领导集团,这是在强调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C项正确;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而非革命,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西学东渐和日本学习西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日本传统体制的崩溃,排除D项。
29.(2023·福建宁德一模)日本学者高桥龟吉说:"(明治初年)如此一系列对封建制度的破坏,是当时的武士阶级事前普遍想象不到的。不仅是一般的武士,即使是推进革命的主要势力也大多如此。”“昔日的家臣掌握了政府实权后,通过废藩置县剥夺了他们(诸侯)的祖传权力"。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明治维新具有明显的革命色彩 B.日本的封建秩序具有脆弱性
C.武士阶层成为革新的主导力量 D.日本社会转型显现出突发性
【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治维新通过废藩国置县,削弱封建势力的权力,具有明显的革命色彩,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革命性,不属于其脆弱性,排除B项;武士阶层知识革命的其中一种势力,材料无法体现其主导作用,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突发性,排除D项。
30.(2023·北京房山·一模)1861年俄国沙皇签署法令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得到一块份地和宅园地,但要向地主交纳赎金,且受村社制的束缚,农民自由择业、迁居受到限制;1872年日本天皇宣布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新兴地主和富农的土地私有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并颁布地税改革法令,保证农民人身、移居及职业的自由。据此推断( )
A.日本在改革前经济发展程度要明显优于俄国
B.俄国由于沙皇专制统治导致十月革命的爆发
C.日本和俄国的改革因内容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D.两国改革不同程度推动了各自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分别促进了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两国的改革内容,没有进行比较,并不能说明日本在改革前经济发展程度明显由于俄国,排除A项;俄国由于沙皇专制导致的是二月革命的爆发,排除B项;日本和俄国的两次改革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两次改革性质相同,排除C项。
二、材料分析题
31.(2023·海南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条组成。第1条规定立法权,比其他各条均为详尽,占全宪的一半;第2条规定行政权;第3条规定司法权。立法、行政、司法三条,占全宪的80%,第4条规定各州相互关系和义务;第5条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6条主要规定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美国最高法律;第7条规定本宪法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后生效。
——摘编自李昌道《美国宪法200周年——美国法制见闻之四》
材料二 表:美国第十三、十四、十五宪法修正案
内容 日期 生效日期
第十三修正案 废除奴隶制和强迫劳投(英语:involuntaryservitude),除非是作为犯罪的惩罚 1865年1月31日 1865年12月6日
第十四修正案 定义公民权利,包含特权或豁免权条款、正当程序条款、平等保护条款,并处理美国内战后的问题 1866年6月13目 1868年7月9日
第十五修正案 选举权不能由于种族、肤色或曾服务劳役受剥夺(此时尚不包括性别——只容许男性) 1869年2月26日 1870年2月3目
——摘编自[美]埃里克·方纳《第二次建国:内战与重建如何重铸了美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上述美国宪法修正案。
【答案】(1)特点:条文简洁;注重分权与制衡;强化中央政府权力;忽视公民的自由权利(重视公权,忽视私权)。(任答2点)
原因:美国独立战争后亟需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启蒙思想的影响;吸取欧洲君主专制教训,注重防范独裁专制。(任答2点)
(2)评价: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黑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确定公民权利,将平等原则引入美国宪法中,弥补了1787年宪法的不足;促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选举权仅限于男性,且未能消除种族歧视。(任答2点)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条组成。”可知条文简洁;注重分权与制衡。根据材料“立法、行政、司法三条,占全宪的80%”,可知强化中央政府权力。根据材料一“第6条主要规定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美国最高法律;第7条规定本宪法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后生效。”可知忽视公民的自由权利(重视公权,忽视私权)。
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独立战争后,建立邦联制,但政治上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当时美国面临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确保共和制的新问题。外国上商品占据美国市场,海外贸易受挫,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收支失衡,外债巨大。边境面临严重的威胁,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独立后的美国以松散的联邦同盟存在。启蒙思想的影响,吸取欧洲君主专制教训,注重防范独裁专制。
(2)评价:根据材料二“废除奴隶制和强迫劳投,除非是作为犯罪的惩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黑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根据材料二“定义公民权利,包含特权或豁免权条款、正当程序条款、平等保护条款,并处理美国内战后的问题。”可知确定公民权利,将平等原则引入美国宪法中,弥补了1787年宪法的不足。根据材料二“选举权不能由于种族、肤色或曾服务劳役受剥夺(此时尚不包括性别——只容许男性)”,可知促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选举权仅限于男性,且未能消除种族歧视。
三、论述题
32.(2023·甘肃武威·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民主观念与“议会制度”“君主立宪制度”“民主共和制度”等民主制度之间关系的角度去考察各国的民主化进程,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路径无外乎以下两条:
一是由于社会内部自身的自然发展逐渐引起人们在观念上随之而自然地发生“民主性”变化,尔后通过一定的途径把这种新形成的民主观念逐渐转化为现实的民主制度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巩固和完善这种制度,即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二是由于外来的而非本社会或政治体系本身自发生成的因素而促使政治体系首先发生转变即架构基本的民主制度,尔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使置身此制度下的人们的观念逐渐“民主化”以使其最终适合并支撑改变后的民主政治体系,进而在此基础上使这种新的民主政治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即以民主制度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摘编自伍柳氏《民主化模式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路径选择》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选择其中一个国家,就其民主制度的模式展开论述。(要求:指明该国家民主化的类型,结合相关史实展开论述,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一国家及类型:英国的民主化是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论述: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一场倡导人性自由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然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中世纪思想枷锁、追求现世幸福的观念深入人心。16世纪,一场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从德国兴起,其后波及英国,英国国教改革和清教徒运动兴起,将对自由的向往引入信仰领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洗礼的新兴资产阶级试图进一步冲破中世纪的最后一把枷锁——专制王权,在1640年英国查理一世为控制征税权召开新议会之际,英国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由此引发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最终在一番动荡后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由此可见,英国民主化是先萌生自由平等、反对专制王权的民主观念,然后在民主观念的引领下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制度,是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示例二国家及类型:日本的民主化是以民主制度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论述:1853年,“黑船事件”叩开了日本大门,日本主动向西方学习,最终引发日本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运动。明治政府派出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文化教育上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政治上建立内阁,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以天皇制为核心的君主立宪政体。二战后,又由美国主导参照西方议会制政体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废除了天皇专制特权,使日本变成一个以天皇为象征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
由此可见,日本是在学习西方、引进西方近代民主政体的基础上开始民主化进程的,是以民主制度为出发点的民主化模式。(“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仔细阅读材料,材料给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两种民主化模式,即由社会内部自身的发展引发的民主化模式(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开始的民主化模式(以民主制度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前一种模式以西方先发国家英、美、法等国为主,后一种模式以后发国家为主;然后,根据材料中的民主化模式,选择一个国家,如英国的民主化是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按照该模式的发展路径即从民主观念到民主制度,展开论述,从英国民主观念的萌生、发展,民主观念对民主制度的影响,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等方面论述;最后,对论述部分进行总结,言之有理即可。
2023届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下)》测试卷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学生版(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2023·云南·校联考一模)在18世纪上半叶,很多法国人开始学习英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曾亲往伦敦考察;瑞士人穆拉尔撰写的《英法面面观》成了法国人了解英国的窗口,该书在18世纪20年代销量很好,再版了四次。当时法国掀起“崇英热”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光荣革命具有借鉴性 B.启蒙运动推动其思想解放
C.英国经济和政治实力强大 D.启蒙运动最初发端于英国
2.(2023·福建泉州三模)1909年,英国议会上院否决了下院的“人民预算”案。经过激烈斗争,1911年《议会法》规定,经下院议长认证的财政法案,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决。由此可知,英国( )
A.平衡了政府财政收支 B.实现了社会的公正
C.改进了国家治理方式 D.完善了责任内阁制
3.(2023·陕西榆林二模)美国1787年宪法设置了具有双重目的的两院制代议制度,以众议院为既能代表大州利益又能代表民意的机关;以参议院为既能代表小州利益又能防止民意走向极端的机关。这一设置( )
A.仿照英国的议会制度 B.体现了政治势力的妥协
C.避免了暴力事件发生 D.遏制了政治的腐败问题
4.(2023·浙江模拟预测)下表是17-18世纪关于北美殖民地的部分法律。这些法律集中反映出当时( )
1660年 《列举商品法》 殖民地上的烟草、砂糖、棉花等只能输往英国,或经由英国港口的商人之手再输往外国。
1663年 《主要商品法》 一切从欧洲输入北美的商品,首先必须在英国靠岸卸货,由英国政府征税,再装船运走。
1750年 《制铁条例》 殖民地的铁块、铁条输入英国时可以免除入口税。禁止殖民地建立制钉、制铁板等工业。
A.英国工业革命后极力开拓市场 B.北美工业发展得到了英国保护
C.英国力图控制北美市场及原料 D.北美的独立浪潮逐渐走向高涨
5.(2023·江苏模拟预测)1839年,英国墨尔本政府在围绕重要政策表决时仅获得下院5票的微弱多数,首相墨尔本决意辞职。而维多利亚女王不愿邀请皮尔组阁。墨尔本说,一位立宪君主随时有接受反对党领袖担任内阁首相的义务。女王只得请皮尔组阁,但皮尔要求女王撤换宫廷女官,女王大怒回绝,皮尔拒不组阁,墨尔本最终继续留任。这反映了( )
A.议会不再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责任内阁制有待发展完善
C.君主立宪政体受到严重挑战 D.国王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
6.(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1921年11月,美国通过《母婴法》。该法案规定联邦层面将设立联邦母婴卫生委员会统筹工作,并有权对各州进行调查和研究。各州卫生委员会下的儿童福利部门每年需就运作和支出情况向联邦方面提交报告。这表明( )
A.联邦政府权力有所扩大 B.美国人口危机日益显现
C.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 D.经济危机影响民众生活
7.(2023·新疆·二模)1789年,美国首届国会通过的《司法法》提出:每州设立一个地方法院,并将全国分为三个巡回区,设立巡回法院,由两名最高法院大法官与地方法院法官组成的合议庭进行巡回审判。这表明当时美国( )
A.侧重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确立了分权制衡原则
C.兼顾联邦与州的权力诉求 D.完善了刑事法律体系
8.(2023·甘肃·统考一模)刘绪贻、杨生茂总主编《美国通史》中指出:“尽管国家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在国家权力的分配上争吵不休,但对宪法中禁止各州发行纸币和破坏契约义务的条款却一致通过,规定偿还邦联时代的债务也毫无争议,并支持在宪法中写入引渡逃奴的内容。”由此可见,美国《联邦宪法》( )
A.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B.是有产者内部相互妥协的产物
C.否定了邦联制的政治实践 D.是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
9.(2023·新疆乌鲁木齐·一模)18世纪美国人的思维中,普遍抱有“权力和自由二元对立”的思想。一方面,权力是一种天生倾向于腐败的因素。另一方面,美国的建国者大多相信人性倾向于恶。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 )
A.完善了国会的立法体系 B.形成了两党交替执政的格局
C.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D.强化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10.(2023·湖南永州·统考二模)历史学家麦克弗森指出:“合众国在1861年走向战争,是为了保卫一个联合体;但在1865年由战争重生后却创造了一个民族。在1861年之前,'United States'这两个单词通常是被用作复数名词的。在1865年之后,'the United States'变成了一个单数名词。”其意在说明内战后的美国( )
A.联邦政府的权威得以凸显 B.美利坚民族国家意识萌生
C.基本解决了黑奴存废问题 D.三权分立制度进一步完善
11.(2023·湖南·模拟)1913年,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了由选民直接选举联邦参议员的办法。1916年,大多数州实行直接预选制,将党代会提名候选人改为人民提名。一战前,20多个州实现了创制权,选民直接提出法案并表决通过就成为法律,而无须通过立法机关。这些规定( )
A.削弱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继承了直接民主的传统
C.违背了司法独立的原则 D.提升了民众的政治影响
12.(2023·江苏·模拟)1793年,南卡罗来纳州人奇泽姆为追讨欠款,向最高法院起诉佐治亚州。佐治亚州政府官员以主权豁免为由拒绝出庭,并严词谴责最高法院。最高法院的法官们没有选择退让,作出判决,要求佐治亚州出庭受审,并偿还债务。这一案例表明美国
A.司法权在事实上高于行政权 B.联邦政府侵夺了州的自治权
C.地方各州在政治地位上不平等 D.司法实践中落实联邦至上原则
13.(2023·新疆校联考模拟预测)美国学者认为,近代国家有三种政权组织形式——邦联制、联邦制和单一制国家(如下图所示)。对其分析合理的是( )
A.图1体现了联合起来的国家保留其全部主权
B.图2表明单一国家中央政府掌握了全部主权
C.图3显示联邦制以邦联制的形式保留州主权
D.图3在三种政权组织形式中集权的程度最高
14.(2023·河南焦作一模)1832年,法国人托克维尔在其游记中写道:“总之在要求执行的快捷或想法的连贯的所有事业上,人们都会感觉到中央集权在美国的缺乏。”这一言论反映出美国( )
A.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B.政府政策缺乏一定连续性
C.行政权力受到了严格限制 D.分权政治影响了行政效率
15.(2023·河南濮阳·濮阳一高校考一模)下图为创作于1861年3月的政治漫画《总统的就职演说》。左图是北方人心目中书写和平”(peace)手持天平的林肯(天平上两人分别代表北方和南方),右图是南方人眼中身穿罗马盔甲、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林肯。该漫画反映了当时美国
A.州权主义观念盛行 B.种族主义思想占据主流
C.亟须维护国家统一 D.民主共和政体摇摇欲坠
16.(2023·河北模拟预测)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希望提高关税,抵制欧洲廉价工业品倾销,保护本地工业发展;在西部扩张的领土上建立“自由州”,废除奴隶制;南方主张降低关税,进口廉价工业品,利用大量奴隶生产出口欧洲的棉花等原料;在西部建立“蓄奴州”,扩展奴隶制。这一矛盾的加剧( )
A.造成了美国与英国的战争 B.引发了黑人民权运动
C.激化了联邦与地方的矛盾 D.导致了南北战争爆发
17.(2023·广东深圳模拟预测)1849年,美国南方各州坚持要在新加入各州推行奴隶制,北方各州则认为应通过国会表决禁止在新领地实行奴隶制。1850 年,南北方代表经过几个月的国会辩论,在北方制定了严厉的《逃奴法》后,南方最终同意新领地以自由州身份加入联邦。这表明,当时美国( )
A.种植园主的势力日渐削弱 B.国会权力得到进一步扩大
C.南北矛盾与政治妥协并存 D.联邦体制的弊端日益凸显
18.(2023·重庆·统考模拟)1860-1865年,巴西的东北海岸原棉产量实现了倍增;埃及长绒棉的出口量从1860年的2700万公斤增加到1863年的近6000万公斤;被英国视为棉花“补足产区”的印度,一跃而成为英国头号原棉进口地,在1862年时甚至占到英国棉花进口的近90%。导致上述状况的重要原因( )
A.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 B.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蒸汽轮船的广泛使用 D.美国南北战争的影响
19.(2023·北京模拟预测)美国独立后,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镇不设议会,由全镇居民大会选举产生行政委员。行政委员在处理公务时,要按照本乡镇居民早先通过的原则办事,如果想对既定的事项进行任何更改,则需要召开居民大会进行民主表决,并严格执行表决结果。关于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镇自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政委员拥有决策权 B.居民大会掌握司法权
C.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D.具有直接民主的特点
20.(2023·安徽·统考模拟)1795年,法国国民公会重申:“过去驳杂之极的度量衡,非‘平等之友’所能忍受。对于共和主义者来说,岂能容忍用‘国王的脚’来丈量他们的土地!”1798年,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以子午线测量新数据,最终核定米的长度为3古尺11.296寸。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工业革命推动科技创新 B.自然理性契合现实需要
C.大革命彻底颠覆君主制 D.国内统一市场最终形成
21.(2023·福建泉州三模)1795年,法国国民公会重申:“过去驳杂之极的度量衡,非‘平等之友’所能忍受。对于共和主义者来说,岂能容忍用‘国王的脚’来丈量他们的土地!”1798年,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以子午线测量新数据,最终核定米的长度为3古尺11.296寸。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工业革命推动科技创新 B.自然理性契合现实需要
C.大革命彻底颠覆君主制 D.国内统一市场最终形成
22.(2023·四川·二模)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打巴士底监狱甫一发生,便受到英国漫画家的关注。下图是漫画《向自由献祭》,画面右侧在巴士底监狱废墟上登基的自由女神正在接受路易十六的朝拜。该漫画( )
《向自由献祭》(吉尔雷,1789年8月3日)
A.预见了法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B.表达出改良主义的政治倾向
C.讽刺了法国专制王权的腐朽 D.体现了建立共和的激进理念
23.(2023·吉林·统考二模)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性别歧视和女权运动》一文中指出,大革命推动了法国女权运动的发展。1791年,玛丽·古兹发表了《妇女与女公民权宣言》,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场女权运动的兴起。但是,在雅各宾派当权后,妇女完全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这种政治状况( )
A.是法国开始歧视女性的产物 B.导致性别矛盾加剧社会动荡
C.引发了欧洲反法同盟的干涉 D.其根源是经济水平不甚发达
24.(2023·安徽·校联考一模)1816~1858年间,俄国男性世袭贵族数量从8.41万增至11.31万,增幅34.5%,同时,农奴人口从2145.42万增至2483.82万,增幅为15.8%。在1840~1858年,南俄和伏尔加河下游贵族地产总面积从1032.4万俄亩增至1264.1万俄亩,增长22.4%。这可以说明,当时俄国( )
A.雇佣制大农场初具规模 B.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
C.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 D.农奴制并未出现危机
25.(2023·山东潍坊一模)1841年,某学者指出:“(德意志)还不能编制棉纱和麻纱以适应它自己的需要,还没有能从热带地区直接输入它所需要的殖民地产品,用它自己制造的工业品来偿付,还没有能用它自己的船只来经营这类贸易,还没有方法来保护它自己的国旗,还没有完善的内河、运河和铁路运输系统。”该学者强调( )
A.长期分裂阻碍德意志工业化 B.德意志民族认同意识有待加强
C.自由放任政策存在严重缺陷 D.近代交通对国家实力的重要性
26.(2023·辽宁沈阳·二模)在德国,不同地区历史课程的立场和内容通常存在着显著区别。相对而言,北部各州(例如北威州)的历史课程比较自由化,侧重抽象的历史思维的培养;与此相反,南部各州(例如巴伐利亚州)的历史课程更加保守,侧重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南北州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B.德国确立了联邦制政体
C.容克贵族在南方的影响较大 D.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27.(2023·安徽安庆·统考二模)资产阶级自由派领袖弗里德里希·诺曼将德意志帝国形象地称为“穿着农业国政治服装的工业国”,即这个国家主要靠资本主义工业部门的钱来支持,却受着来自农业领域的传统贵族的统治。材料表明德意志( )
A.国家分裂阻碍了经济发展 B.传统农业制约了工业发展
C.政治进步滞后于社会经济 D.贵族势力控制了经济命脉
28.(2023·黑龙江大庆一模)有学者认为,明治维新之于日本“有如英国革命之于英国,法国革命之于法国”,而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王政复古”后的日本“获得了一个愿意并能够实施改革的领导集团”。在此,该学者强调( )
A.明治维新的革命色彩 B.西学东渐的主要价值
C.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 D.传统体制的土崩瓦解
29.(2023·福建宁德一模)日本学者高桥龟吉说:"(明治初年)如此一系列对封建制度的破坏,是当时的武士阶级事前普遍想象不到的。不仅是一般的武士,即使是推进革命的主要势力也大多如此。”“昔日的家臣掌握了政府实权后,通过废藩置县剥夺了他们(诸侯)的祖传权力"。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明治维新具有明显的革命色彩 B.日本的封建秩序具有脆弱性
C.武士阶层成为革新的主导力量 D.日本社会转型显现出突发性
30.(2023·北京房山·一模)1861年俄国沙皇签署法令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得到一块份地和宅园地,但要向地主交纳赎金,且受村社制的束缚,农民自由择业、迁居受到限制;1872年日本天皇宣布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新兴地主和富农的土地私有权,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并颁布地税改革法令,保证农民人身、移居及职业的自由。据此推断( )
A.日本在改革前经济发展程度要明显优于俄国
B.俄国由于沙皇专制统治导致十月革命的爆发
C.日本和俄国的改革因内容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D.两国改革不同程度推动了各自资本主义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31.(2023·海南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1787年宪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条组成。第1条规定立法权,比其他各条均为详尽,占全宪的一半;第2条规定行政权;第3条规定司法权。立法、行政、司法三条,占全宪的80%,第4条规定各州相互关系和义务;第5条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第6条主要规定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美国最高法律;第7条规定本宪法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后生效。
——摘编自李昌道《美国宪法200周年——美国法制见闻之四》
材料二 表:美国第十三、十四、十五宪法修正案
内容 日期 生效日期
第十三修正案 废除奴隶制和强迫劳投(英语:involuntaryservitude),除非是作为犯罪的惩罚 1865年1月31日 1865年12月6日
第十四修正案 定义公民权利,包含特权或豁免权条款、正当程序条款、平等保护条款,并处理美国内战后的问题 1866年6月13目 1868年7月9日
第十五修正案 选举权不能由于种族、肤色或曾服务劳役受剥夺(此时尚不包括性别——只容许男性) 1869年2月26日 1870年2月3目
——摘编自[美]埃里克·方纳《第二次建国:内战与重建如何重铸了美国宪法》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上述美国宪法修正案。
三、论述题
32.(2023·甘肃武威·统考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民主观念与“议会制度”“君主立宪制度”“民主共和制度”等民主制度之间关系的角度去考察各国的民主化进程,世界各国的民主化路径无外乎以下两条:
一是由于社会内部自身的自然发展逐渐引起人们在观念上随之而自然地发生“民主性”变化,尔后通过一定的途径把这种新形成的民主观念逐渐转化为现实的民主制度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巩固和完善这种制度,即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二是由于外来的而非本社会或政治体系本身自发生成的因素而促使政治体系首先发生转变即架构基本的民主制度,尔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使置身此制度下的人们的观念逐渐“民主化”以使其最终适合并支撑改变后的民主政治体系,进而在此基础上使这种新的民主政治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完善,即以民主制度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摘编自伍柳氏《民主化模式与中国政治民主化路径选择》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选择其中一个国家,就其民主制度的模式展开论述。(要求:指明该国家民主化的类型,结合相关史实展开论述,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届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下)》测试卷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在18世纪上半叶,很多法国人开始学习英语;伏尔泰和孟德斯鸠曾亲往伦敦考察;瑞士人穆拉尔撰写的《英法面面观》成了法国人了解英国的窗口,该书在18世纪20年代销量很好,再版了四次。”可知,英国进入到18世纪以来,政治民主化与经济的发展,使英国受到了法国人的追捧,C项正确;英国光荣革命、启蒙运动推动其思想解放、启蒙运动最初发端于英国都是原因,但非主要的原因,排除A项、B项和D项。
2.【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英国议会上院的权力缩小,下院权力扩大,体现了英国改进了国家治理方式,C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议会的改革,并不是政府财政收支的平衡,排除A项;英国社会没有实现公平公正,排除B项;材料反映英国的是议会上下院权力的变化,并没有体现责任内阁制完善的信息,排除D项。
3.【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以众议院为既能代表大州利益又能代表民意的机关”可知,众议院代表大州利益和民意,根据材料“以参议院为既能代表小州利益又能防止民意走向极端的机关。”可知,参议院代表小州利益,防止民意走向极端,由此可见美国的两院制下兼顾大小州利益,代表民意但是又有所限制,这实际上体现了政治势力的妥协,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两院制下,议会上院是由贵族组成,议会下院由平民组成,尤其包括资产阶级,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避免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两院制遏制腐败问题的信息,政治腐败问题主要靠权力制衡来实现,材料仅仅涉及立法权,没有涉及行政权和司法权,排除D项。
4.【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国通过立法形式对北美殖民地的大宗原料出口、货物运输、工业品出口加以严格控制,这说明英国力图控制北美市场及原料,以独占北美,C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北美发展遭到了英国严重阻碍,排除B项;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于177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5.【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即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女王与两党首脑墨尔本和皮尔就组阁问题进行的讨价还价,反映出其责任内阁制有待发展完善,B项正确;直到今天英国议会仍然是其国家权力的中心,排除A项;英国女王与两党首脑就组阁问题展开的争吵,并未影响宪法与君主立宪政体的稳定性,排除C项;19世纪的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权力不能凌驾于内阁之上,排除D项。
6.【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在1921年美国通过的《母婴法》中规定联邦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对各州的母婴工作和儿童福利工作进行统筹安排、调查和研究,同时各州部门要向联邦政府提交报告,体现了联邦政府权力的扩大,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在母婴问题的统属关系,并没有涉及具体的母婴政策和儿童福利政策,不能体现美国人口危机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否更加完善,排除BC项;题干并未体现经济危机对民众生活的影响,且1921年美国经济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并未爆发经济危机,排除D项。
7.【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每州设立了地方法院,美国巡回法庭由最高法院大法官和地方法官集体审理,说明兼顾了联邦与州的权力诉求,C项正确;材料强调了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共同审理案件,并没有涉及到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到司法部门,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的配合,没有涉及到有关三权分立以及各部门间制约平衡利益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的信息有助于推动全国司法的统一,并没有涉及到刑事法律体系,排除D项。
8.【答案】B【详解】据材料可知在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虽然“国家主义者和州权主义者在国家权力的分配上争吵不休”,同时在一些问题上获得“一致通过”和“毫无争议”,这体现了美国《联邦宪法》在在内部存在分歧的情况下妥协的产物,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的妥协,并未体现三权分立和分权制衡的权利制约与平衡,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的妥协,并未体现美国《联邦宪法》中规定实行联邦制,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宪法制定过程中的妥协,没有涉及公民平等的内容,排除D项。
9.【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权力和自由二元对立”“一方面,权力是一种天生倾向于腐败的因素。另一方面,美国的建国者大多相信人性倾向于恶”可知,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和集中,美国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使得权力得到有效的制约,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国确立了分权制衡的原则,国会立法体系完善、强化联邦政府行政权力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D项;到19世纪50年代,即内战前夕,两大主要政党民主党、共和党对峙的局面最终形成,并延续到今日。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
10.【答案】A【详解】根据“在1861年之前,'United States'这两个单词通常是被用作复数名词的。在1865年之后,'the United States'变成了一个单数名词。”可得出政府的单词由复数变成了单数,说明政府只能有一个,中央的权力与地位加强,权威得以突显,A项正确;萌生是在独立之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黑奴,排除C项;材料与三权分立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答案】D【详解】联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而且选民直接提出的法案表决通过即为法律,这凸显了选民在美国政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提升了民众的政治影响力,D项正确;选民地位的提升并不能削弱联邦政府的权力,排除A项;美国的选民选举联邦参议院方法属于间接选举,而且创制权与直接民主无关,排除B项;题干内容与司法独立无关,排除C项。
12.【答案】D【详解】根据“最高法院的法官们没有选择退让,作出判决,要求佐治亚州出庭受审,并偿还债务”可知,联邦最高法院掌握最高司法权,地方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情况下拥有一定的自主权,材料体现了美国联邦至上原则,D项正确,排除B项;美国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排除A项;地方各州在政治地位上平等,排除C项。
13.【答案】C【详解】图1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单向控制,是单一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图2是邦联制政权组织形式,图3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相互制衡,是联邦体制组织形式,联邦体制把在一定范围内以邦联制的形式保留主权的国家与在另一个范围内以单一国家形式拥有主权的中央政府结合起来,C项正确;联合起来的国家保留其全部主权是邦联制的特征,对应的是图2,排除A项;单一国家对应的是图1,排除B项;集权程度最高的是单一制,对应的是图1,排除D项。
14.【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总之在要求执行的快捷或想法的连贯的所有事业上,人们都会感觉到中央集权在美国的缺乏”及所学知识可得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地方有一定的权力,由于地方分权的分权政治,中央不能直接插手地方事务,使需要快速执行的事务受到拖延,影响了行政效率,C项正好从本质上全面、准备地反映了这些结论,C项正确;材料强调地方分权政治下行政效率受到影响,并非中央集权被削弱,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D两项既是表面现象,也是片面结论,可以被包括到C项中,所以排除B、D两项。
15.【答案】C【详解】由材料“创作于1861年3月的政治漫画《总统的就职演说》”“北方人心目中书写和平(peace)手持天平的林肯”“南方人眼中身穿罗马盔甲、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林肯”可知,针对林肯当选总统一事,美国的南方和北方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出现国家分裂的可能,所以漫画反映了当时的美国亟须维护国家统一,C项正确;漫画显示的是南方蓄奴州和北方自由州的矛盾,并不是州权主义观念之下中央政府与各州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南方蓄奴州和北方自由州的矛盾,没有体现种族主义思想的问题,排除B项;民主共和政体当时仍有较强生命力,摇摇欲坠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16.【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就关税和西部领土建制问题,矛盾逐步激化,废奴运动不断发展,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D项正确;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方的矛盾并未造成美国与英国的战争,排除A项;黑人民权运动发生在20世纪中期,排除B项;奴隶制存废激化了南北方而非联邦与所有地方各州的矛盾,排除C项。
17.【答案】C【详解】1849年,关于在美国新领地是否实行奴隶制的问题南北双方产生矛盾,1850年,双方以妥协的方式解决了矛盾,由此可知,在19世纪中期,美国既存在南北矛盾,也存在政治妥协,C项正确;题目主旨为美国南北双方的矛盾,而且是在北方颁布《逃奴法》之后,南方才做出妥协,反而说明当时南方势力还比较强大,排除A项;题目虽然涉及国会,但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国会权力并没有进一步扩大,题目也无法说明国会权力的扩大,排除B项;国会通过辩论,最终以妥协的方式缓解了南北矛盾,恰恰说明联邦体制的优势,排除D项。
18.【答案】D【详解】题干聚焦于19世纪60年代印度等地的棉花产量爆发性增加,大量出口到英国。结合所学,可知美洲地区,特别是北美地区的棉花种植园是生产棉花的重要出口区。由于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影响到美国南方棉花种植业、棉花出口减少,使得英国等工业国家对印度,巴西,埃及的棉花产量需求增大,其棉花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D项正确;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发生于18世纪六七十年代即第一次工业革命,不符合材料所涉及的时间1860-1865年,排除A项;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符合材料时间1860-1865年,排除B项;蒸汽轮船的广泛使用并不是印度等地棉花产量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排除C项。
19.【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乡镇“由全镇居民大会选举产生行政委员”,“如果想对既定的事项进行任何更改,则需要召开居民大会进行民主表决,并严格执行表决结果”,这些行为体现了直接民主的特点,D项正确;行政委员拥有行政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司法权的归属,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排除C项。
20.【答案】B【详解】18世纪90年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启蒙思想传播,因此共和主义者认为度量衡不统一不符合革命精神,在此背景下,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以子午线测量新数据,制定了新的长度单位。科学测量是自然理性的体现,符合现实需要,B项正确;科技创新指的是诞生新的技术发明,材料主旨是重新测定长度单位,两者不属于同一内容,排除A项;大革命中推翻的是专制,而非君主制,排除C项;重新测量长度单位只能说明度量衡的统一,不能证明国内市场的统一,两者不构成证据链,排除D项。
21.【答案】B【详解】18世纪90年代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启蒙思想传播,因此共和主义者认为度量衡不统一不符合革命精神,在此背景下,法国等国的科学家以子午线测量新数据,制定了新的长度单位。科学测量是自然理性的体现,符合现实需要,B项正确;科技创新指的是诞生新的技术发明,材料主旨是重新测定长度单位,两者不属于同一内容,排除A项;大革命中推翻的是专制,而非君主制,排除C项;重新测量长度单位只能说明度量衡的统一,不能证明国内市场的统一,两者不构成证据链,排除D项。
22.【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巴黎人民攻打巴士底监狱甫一发生,便受到英国漫画家的关注”“画面右侧在巴士底监狱废墟上登基的自由女神正在接受路易十六的朝拜”可知,该漫画反映了作者保留君主制的保守主义倾向,表达出改良主义的政治倾向,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作者改良主义的政治倾向,并未预见法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排除A项;讽刺法国专制王权的腐朽并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反映了作者保留君主制的保守主义倾向,排除C项;该漫画反映了作者保留君主制的保守主义倾向,并不是激进理念,排除D项。
23.【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但是,在雅各宾派当权后,妇女完全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表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生活习俗的根源,D项正确;“开始”,表述错误,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具体时间,排除A项;社会动荡主要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法国和外国矛盾所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反法同盟的状况,排除C项。
24.【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840~1858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农奴主(贵族地主)人口、农奴数量、农奴主的地产都在增加,也就是指农奴遭受的剥削加深,故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俄国的雇佣制大农场建立是在农奴制改革后(也可以说是改革的影响之一),故排除A项;从材料得不出农奴主和农奴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情况,无法得出农奴人身依附关系加剧,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农奴遭受着贵族地主的压迫,已经出现危机,排除D项。
25.【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1841年,某学者指出:“(德意志)还不能编制棉纱和麻纱以适应它自己的需要,……还没有方法来保护它自己的国旗,还没有完善的内河、运河和铁路运输系统。’”可知,1841年德意志仍然处于邦国林立的状态,这不利于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进程,A项正确;材料并非强调德意志的民族认同意识,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自由放任政策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强调近代交通对国家实力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26.【答案】B【详解】由材料“在德国,不同地区历史课程的立场和内容通常存在着显著区别”可知,德国地方掌握着历史教育的自主权,这是联邦制的特点,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南北对待历史的不同态度,没有体现经济发展情况,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容克贵族主要是普鲁士贵族,而普鲁士主要是德国北方地区,而且材料也不体现容克贵族对南方的影响,排除C项;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是东西方,而材料强调的是南北差异,而且材料强调的是差异而非统一,排除D项。
27.【答案】C【详解】材料表明,德意志统一后,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迅速,对国家的作用十分重要,但资产阶级缺乏相应的政治地位,国家权力主要由“来自农业领域的传统贵族”掌握,存在政治与经济的不协调性,C项正确;1871年普鲁士完成统一,建立德意志帝国,A项的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国家主要靠资本主义工业部门的钱来支持”可看出工业发展较快,传统农业并没有制约工业发展,排除B项;贵族势力来自于农业领域而不是工业部门,当时帝国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工业部门,所以贵族势力没有控制经济命脉,排除D项。
28.【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有一个愿意并能够实施改革的领导集团,这是在强调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C项正确;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而非革命,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西学东渐和日本学习西方,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日本传统体制的崩溃,排除D项。
29.【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治维新通过废藩国置县,削弱封建势力的权力,具有明显的革命色彩,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革命性,不属于其脆弱性,排除B项;武士阶层知识革命的其中一种势力,材料无法体现其主导作用,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突发性,排除D项。
30.【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和日本的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使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分别促进了两国的资本主义发展,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两国的改革内容,没有进行比较,并不能说明日本在改革前经济发展程度明显由于俄国,排除A项;俄国由于沙皇专制导致的是二月革命的爆发,排除B项;日本和俄国的两次改革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两次改革性质相同,排除C项。
二、材料分析题
31.
【答案】(1)特点:条文简洁;注重分权与制衡;强化中央政府权力;忽视公民的自由权利(重视公权,忽视私权)。(任答2点)
原因:美国独立战争后亟需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启蒙思想的影响;吸取欧洲君主专制教训,注重防范独裁专制。(任答2点)
(2)评价: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黑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确定公民权利,将平等原则引入美国宪法中,弥补了1787年宪法的不足;促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选举权仅限于男性,且未能消除种族歧视。(任答2点)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原文除序言外,共7条组成。”可知条文简洁;注重分权与制衡。根据材料“立法、行政、司法三条,占全宪的80%”,可知强化中央政府权力。根据材料一“第6条主要规定联邦宪法和按照宪法制定的法律为美国最高法律;第7条规定本宪法经9个州制宪会议批准后生效。”可知忽视公民的自由权利(重视公权,忽视私权)。
原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独立战争后,建立邦联制,但政治上的松散状态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当时美国面临既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确保共和制的新问题。外国上商品占据美国市场,海外贸易受挫,没有统一的国内市场,收支失衡,外债巨大。边境面临严重的威胁,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独立后的美国以松散的联邦同盟存在。启蒙思想的影响,吸取欧洲君主专制教训,注重防范独裁专制。
(2)评价:根据材料二“废除奴隶制和强迫劳投,除非是作为犯罪的惩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黑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根据材料二“定义公民权利,包含特权或豁免权条款、正当程序条款、平等保护条款,并处理美国内战后的问题。”可知确定公民权利,将平等原则引入美国宪法中,弥补了1787年宪法的不足。根据材料二“选举权不能由于种族、肤色或曾服务劳役受剥夺(此时尚不包括性别——只容许男性)”,可知促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选举权仅限于男性,且未能消除种族歧视。
三、论述题
32.
【答案】示例一国家及类型:英国的民主化是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论述: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一场倡导人性自由的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然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使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冲破中世纪思想枷锁、追求现世幸福的观念深入人心。16世纪,一场追求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教改革运动从德国兴起,其后波及英国,英国国教改革和清教徒运动兴起,将对自由的向往引入信仰领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洗礼的新兴资产阶级试图进一步冲破中世纪的最后一把枷锁——专制王权,在1640年英国查理一世为控制征税权召开新议会之际,英国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由此引发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最终在一番动荡后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由此可见,英国民主化是先萌生自由平等、反对专制王权的民主观念,然后在民主观念的引领下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制度,是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示例二国家及类型:日本的民主化是以民主制度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
论述:1853年,“黑船事件”叩开了日本大门,日本主动向西方学习,最终引发日本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运动。明治政府派出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文化教育上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政治上建立内阁,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以天皇制为核心的君主立宪政体。二战后,又由美国主导参照西方议会制政体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废除了天皇专制特权,使日本变成一个以天皇为象征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
由此可见,日本是在学习西方、引进西方近代民主政体的基础上开始民主化进程的,是以民主制度为出发点的民主化模式。(“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制度,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仔细阅读材料,材料给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两种民主化模式,即由社会内部自身的发展引发的民主化模式(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开始的民主化模式(以民主制度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前一种模式以西方先发国家英、美、法等国为主,后一种模式以后发国家为主;然后,根据材料中的民主化模式,选择一个国家,如英国的民主化是以民主观念为起点的民主化模式,按照该模式的发展路径即从民主观念到民主制度,展开论述,从英国民主观念的萌生、发展,民主观念对民主制度的影响,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等方面论述;最后,对论述部分进行总结,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