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2 16:0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考试语文试卷
情站
商2
志游
考生注意:
1了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待授5女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八单元和古诗词诵读单元。
餐世
网思,专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可领效

材料一: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生态文学的面貌清晰饱满。和以往的文学形态不同,生态

文学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强调人的责任和担
当。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学创作理念和实践,生态文学值得关注。

当今时代有许多标志性特征,其中两个重要特征是“绿”和“美”。“绿”指发展方式和生活方
式的健康环保,“美”指生态面貌和生活感受,生态文学就是要表现、追求这种绿色和美好。
生态是一切生物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生态文学是伴随生

态问题出现而产生的文学门类,带有较强的忧患意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生态问题日益
严峻的背景下,中国涌现出一批生态文学作品,可视为中国生态文学的发端。如徐刚《伐木者,
醒来!》。生态意识催生出生态文学,生态文学则不仅关乎生态主题,而且关乎“美”:“美”是生态
文学追求的境界,它不仅再现了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是怎样的,而且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

该是怎样的。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

社会发展方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家先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
程、湿地保护工程、蓝天保卫工程、江河治理工程,以及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

设等,大幅改善了中国生态状况,神州大地面貌焕然一新。
“文脉与国脉相牵,文运与国运相连。”梳理新时代文学创作情况,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祖国
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的过程中,生态文学创作愈加活跃和兴盛,日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
象,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和代表性作家,也出现了很多带有生态意识的作品,从不同角度
记录这个绿色发展的时代,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
态文明理念。
(摘编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
材料二:
生态文学的意识和观念实践,显然还处在一个初始的发展阶段,梭罗、利奥波德、卡逊等人
的开拓之功至伟。但当生态文学这种文学现象逐渐地被人们在不斯接触的灾难过程中认识感

悟的时候,这样的文学主张和追求就像投石入水之后,迅速生波荡漾开来了,力量抵达到世界各
地,以及很多作家的心间。中国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有像《山海经》这样涉及自
然的神话记录、有像《徐霞客游记》这样有关山川河流、人文风物的考察记录等,但这些内容都与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23-398A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