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选必3 第五单元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件(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选必3 第五单元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件(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2 22:2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战争,最激烈、最直接的交往方式
人类交往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
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也多种多样
1.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2.近代战争与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3.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发展
--争夺生活区域
--开疆拓土建立帝国
--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单元导读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程目标】
1.了解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了的不同文化的交锋;
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目录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交流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①过程
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
前4世纪末,灭波斯
②疆域
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
(一)亚历山大远征
③影响
1)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
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
材料1:亚历山大东征开创的希腊化文化,是希腊文化与古埃及、巴比伦甚至古印度以及其他各地的文化相互交流汇合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并不是说在亚历山大东征之前,希腊文化与外地文化毫不接触,而是说这次文化交汇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成果之巨前所未有。
——杨巨平《“希腊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交流大汇合》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
2)在客观上使不同地区的文化在相互碰撞中得以交流与重构,从而促进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一)亚历山大远征
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入侵印度,遭遇波鲁斯顽强抵抗。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分裂为三个部分: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马其顿王国,统称“希腊化世界”。
空间角度
时间角度
从亚历山大远征(前334年)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前30年)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亚历山大入侵印度期间遇到当地王公波鲁斯的顽强抵抗。虽然波鲁斯战败,但亚历山大为笼络人心,归还了波鲁斯的疆土。这幅油画表现的是波鲁斯被带到亚历山大面前的情景。
《亚历山大大帝和波鲁斯》
(1) 过程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
③文化中心东移;
④建亚历山大城;
材料2 在希腊化世界中,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税收优惠,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作为殖民者,他们生活于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他们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部分人跻身统治阶级行列,成为国王的顾问和官员。
②生活方式改变
①民族交融加强
(2)表现:
A.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
——统治阶级
B.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
材料3 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城位于尼罗河河口,由亚历山大规划修建。托勒密占据埃及后,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都城。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城内的缪斯宫(公共图书馆)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
a.系统整理和研究《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
b.欧几里德总结已有成果编写出《几何原本》。
c.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
d.埃拉托斯提尼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
e.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基础研究。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
⑤收藏文化典籍;
⑥聚集大量人才;
(2)表现:
⑦众多领域发展
⑧改变地缘结构
问题:这些信息反映了什么?
1.希腊文化对普通民众和农村影响不大
2.埃及人与希腊人之间的相处并不融洽
3.东方地区的居民武装反抗希腊人统治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
(3)局限:
总结:希腊化时代文化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希腊化时代”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1.文化交往从以往的单向性发展为双向性
2.文化融合是军事征服的结果
3.文化中心逐渐东移
4.文化交往的趋势是融合型的文化取代纯粹的东方文化和希腊文化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二)希腊化时代
(4)特点:
练习:“希腊化时代”是近代史学创造的一个概念,指从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到罗马征服东地中海地区之间希腊世界的历史(有时也从亚历山大东侵算起),这是一个希腊文化不断向东方传播即东方在希腊人统治下不断希腊化的过程。今天看来,这个理解不免简单化,是因为( )
A.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但不是东方文明源头
B.东方希腊化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东方罗马化的过程
C.野蛮的征服者总要被所征服地区先进文明所征服
D.希腊文化向东传播过程也是希腊文化东方化过程
D
铁木真于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尊汗号为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
大蒙古国建立后屡次对外侵略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时,大蒙古国已占据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地域。
  蒙古西征后,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1259年,蒙哥汗死后,大蒙古国逐渐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
孛儿只斤·铁木真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1、蒙古发展史
12世纪初
12世纪中期
13世纪初
百年奋斗,逐渐走向统一,逐渐走向强大。
1、蒙古发展史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蒙古帝国的对外入侵一度被欧洲地区称为“黄祸”,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22%,超越了五分之一,为20世纪时苏联的1.5倍,现今俄罗斯的1.9倍,含盖了当时疆域内1亿的人口。



1218年成吉思汗发动了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刺子模,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拔都统帅第二次西征(1235-1242), 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旭烈兀率军第三次西征(1252-1260年), 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消灭了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征服埃及阿尤布王朝。 攻占巴格达。
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
2、蒙古西征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材料1:“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毁坏。”
——《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材料2: “两河山东数千里,人民杀戮几尽,金用子女牛羊马百皆席卷而去,屋庐焚毁,城郭丘墟矣 。”;“关中兵火之余,户不满万。”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1)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3、蒙古西征的影响: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2)改变了亚欧的政治格局
a.形成了四大汗国;
b.元朝的建立结束了长期分裂状态,中国重新获得了统一,也为现代中国的版图奠定了基础。
(3)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如何推动?)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材料1 从成吉思汗动身西征起,蒙古人就采用了中原的 “驿站”制度。据不完全统计,蒙古帝国时期,仅元各行省范围内设置的主要水陆驿站就达1500多处。这一制度,对于东西方之间,中原和北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畅通和扩大,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①蒙古帝国内外发达的交通(或“驿站”制度),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3、蒙古西征的影响:
材料2 蒙古西征横扫欧亚大陆,消除了国界的限制,使整个亚洲畅通无碍……阿拉伯地区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艺术等成果传人了中国;中国的历史、算术、制图、医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通过阿拉伯人更加广泛地传播到西方,这些都对西方社会的变革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蒙古帝国几乎把亚洲合为一体,加速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进程。
(3)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如何推动?)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材料3 蒙古帝国时期,欧洲的商人、使节、游人来远东的络绎不绝。他们或长期留居,经商传教,其中不少人在政治上被蒙古帝国所重用。与此同时,蒙古帝国也常派使节、商队到欧洲。欧洲和东亚间的来往还有双方人口的相互流动和迁居现象,这对扩大东亚和欧洲之间的联系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的作用决不能低估。
③将欧亚大陆连成一片,恢复、加强了东亚和欧洲之间的直接交往,扩大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3、蒙古西征的影响:
材料4 蒙古帝国时期,在东方的各大城市和要镇中都有西方商人经商,东西方贸易在蒙古帝国经济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东西方商人们不仅把东西方货物相传互补,而且在经商过程中,互相传播各方面的消息,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工”、“医”被蒙古人看成是“人才”。蒙古帝国时,东西方医师和名工巧匠,常被相互调换,为统治者服务。
④蒙古统治者对东西方贸易关系和技术交流的注重和保护措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发展。
⑤蒙古帝国的宗教兼容并蓄政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材料5 《马可 波罗游记》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对马可 波罗讲过这么一段话:“有人敬耶酥,有人拜佛,其他人敬穆汉默得,我不晓得哪位最大,我便都敬他们,求他们庇佑我。”通过宗教传播,不仅使不同的宗教受到了影响,而且在宗教传播过程中由于人 们的广泛交往,使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甚至连物质文化等方面都也受到了影响。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3、蒙古西征的影响:
(3)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如何推动?)
(4)引发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①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
②由西向东迁徙的移民:大批移民自西向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他们来自不同地域,说着不同的语言,被称为“色目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后来融入汉族和蒙古族。
③民族分布:使欧亚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蒙古军西征时,从东方迁入欧洲的蒙古人、汉人、钦察人和其他民族逐渐定居于欧洲。同时,欧洲居民也受到西征军的影响,有不少迁徙到了东方。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现象,无论是由什么原故所造成,其对干扩大东亚与欧洲之间的联系和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起到的作用是决不能低估的。       
——阿达利比士《蒙古西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作用》
3、蒙古西征的影响:
4、东西方交流
【思考点】探究: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的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1)对中国:大量色目入进入中国,促进了多民族交融;西征过程中加深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大批移民迁入中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对中亚和西亚:伊斯兰文明受到战争的沉重打击,不过后来又逐渐恢复了;一批蒙古人(主要是军队)移居至此,致使该地域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但他们的后裔逐渐被当地的文化和民族同化。
(3)对西方世界: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中国的发明传入西方,加强了东西方贸易往来,也引起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刺激了西方的殖民扩张。
人类文明走了多远,战争就存在了多久。
文明与野蛮同在,流血与辉煌相随。
战争激起的火花,照亮了文明前进的路。
文化催生文明,文明呼唤和平。
每一个生命都该敬仰,
每一个灵魂都该敬畏。
摒弃战争,友好交流。
人类文明,源远流长。
课堂小结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①破坏欧亚文化;
②改变亚欧政治格局;
③客观推动东西方的交流(如何推动);
④引发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
⑤促进西方思想解放和科学进步。
①民族交融加强;
②生活方式改变;
③文化中心东移;
④建亚历山大城;
⑤收藏文化典籍;
⑥聚集大量人才;
亚历山大远征与
“希腊化时代”
蒙古西征与东西方文化交流
亚历山大远征的概况
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 —“希腊化时代”
蒙古西征原因 
蒙古三次西征 
蒙古西征影响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