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分层练习一(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分层练习一(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2 17:1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分层练习(一)
(练习范围:第一单元)
一 、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11%)
1. 看拼音,写词语。(5%)
jiǎo bàn áo zhōu zhù hè luò tuo hè sè
2.在下面的句子中填入与加点词意思相同的词语。(6%)
(1)全校运动会上,大山在短跑比赛中勇夺第一 ,志杰在跳高比赛中 , 思雨在跳远比赛中 ,宁宁在游泳比赛中
(2)在观看讲述母爱的电影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不禁潜然泪下。影院观众们有的 ,有的 ,有的 ,大家都被电影中展现的亲情打动。
二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8%)
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初旬(xún) 菱角(léng) 炽热(zhì) 白云观(guān)
B.栗子(lì) 唾液(tuò) 汤匙(shi) 黄焖鸡(mèn)
C.缰绳(jiāng) 擢升(zhuó) 盈利(yíng) 敦厚(dūn)
D.机杼(zhù) 吞噬(sì) 掺和(chàn) 正确(zhèng)
2.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独出心裁 独在异乡为异客 B.顺理成章 终日不成章
C.古今中外 中庭地白树栖鸦 D.王侯将相 轻烟散入五侯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祖国到处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
B. 他生病了,说话有声无力的。
C.襟怀坦荡,两面三刀的人,永远受人尊敬。
D. 山里山外的风光截然不同,云雾层层中神秘感不可名状。
4. 下列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多选)
A.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会。
B.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C.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
D. 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
5.下列哪一项不是《北京的春节》 一文中详细描写的日子 ( )
A. 除夕 B.腊八 C.元宵 D.正月
6.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 )。
A.遍地是福,福从天降 B.祈盼团圆,幸福美满
C.生活富裕,年年有余 D.万事如意年年高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
1.锅里的粥,有气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仿写拟人句)
2.写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所描绘的画面。
3.用现代汉语解释“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四、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7%)
1.《腊八粥》一文写了八儿 的过程,从中体现出八儿的 。
2.张叔叔看到小林整天无所事事,于是用《长歌行》中的“ ,
”来劝告小林珍惜时间,努力学习。(4%)
3.给下列诗句分类。(3%)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②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③朝夕相伴几度春,莫知英台女儿身。 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⑤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思乡之情: (2)民间传说: (3)送别友人;
五、口语交际。(5% )
生活中有很多场合需要我们即兴发言。即兴发言是临场有感而发的演讲,发言时要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
假如你参加作文比赛获奖了,老师临时让你发表获奖感言。你会如何发言
你:首先,我要感谢老师给我这次参加比赛的机会。
其次, 今后,
谢谢大家!
六、阅读理解。 (23%)
(一)课内阅读。(11%)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 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 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4%)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2.除夕真热闹,这一天主要有哪些活动 (3%)
3.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 (4%)
(二)类文阅读。(12%)
端 午 日
沈从文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 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 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 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 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 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 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呜,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 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 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文章按照 顺序,分别写了赛船前→ → 人们的活动场面,其中详细描写的是 ,因为这部分
。(3%)
2.文中没有提到的端午节的习俗是( )。(2%)
A.用雄黄酒画王字 B.赛船 C. 人鸭竞赛 D.吃粽子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A.赛船的船只和平时的木船没什么不同。
B.赛船时的鼓声和船行快慢有很大关系。
C.划船比赛的时候会临时挑选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
D.因为有身份的人都在税关前看热闹,所以赛船起点设在税关前。
4.作者在第二自然段用了三次“莫不”、三次“必”,请任选一个词,说说它的好处。(4%)
七、习作与表达。(30%)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写一写你家乡的一种风俗或你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注意写清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书写工整,语言流畅。
参考答案
一、1.搅拌 熬粥 祝贺 骆驼 褐色
2. (1)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
(2)小声啜泣 泪如泉涌 泣不成声
二、1.A 2.D 3.C 4.AB 5.D 6.C
三、1.秋天到了,树上金黄的果实露出了笑脸。
2.示例:暮春时节,东风轻拂,长安城处处落英缤 纷,柳絮翻飞。
3.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牛郎织女)也只能 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四、1.等粥、吃粥 天真可爱
2.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3. (1)①⑤(2)②③(3)④⑥
五、我要感谢老师的指导,是老师的教导,让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鞭策自己,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六、(一)1.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文中指除 非没有办法,否则一定要赶回家吃团 圆饭。
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文中 指除夕与初一的活动完全不同。
2.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年画,吃团圆 饭,祭祖,守岁。
3.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不开门, 全城都在休息。
(二)1.时间 赛船时赛船后 赛船时 最能体现端午的热闹
2.D 3.B
4. “莫不”意为“没有一个不”,强调了端午 节茶峒人人参与的盛况,体现出端午是 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也为下文设置 悬念:赛船为什 么如此吸引人。
“必”有“必然,必定”的意思,体现了茶 峒人对赛船的重视,和人们面对这一盛 况的热情、兴奋,衬托出赛船的热闹。 (任选其一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