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正比例和反比例同步练习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2正比例和反比例同步练习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4-12 18:4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正比例和反比例 同步练习
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含答案
一、填空题
1.x×2=y(x不为0),x和y成( )比例;如果3x=4y(y不为0),那么x和y成( )比例。
2.报纸的单价一定,订阅的份数和总价成( )比例;圆柱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成( )比例。
3.下面的表格被明明弄脏了,如果x和y成正比例,那么弄脏处的数是( );如果x和y成反比例,那么弄脏处的数是( )。
x 6
y 12 24
4.用一个弹簧秤各种物品时,物品的质量与弹簧的长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弹簧本身的长度是( )cm。
(2)从图上看,弹簧伸长的长度和物品的质量成( )比例关系,因为( )。
(3)用这个弹簧秤55g的物品时(在测量范围内),弹簧的长度是( )cm。
5.给一间教室铺地砖,每块地砖的面积与所需地砖的数量如下表。每块地砖的面积与所需地砖的数量成( )比例。如果铺教室地面用了120块地砖,那么所用每块地砖的面积是( )。
每块地砖的面积/ 0.2 0.3 0.6 …
所需地砖数量/块 300 200 100 …
6.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成( )比例;三角形的面积是,它的底和高成( )比例。
7.若,则m和n成( )比例;若(a不为0),则a和b成( )比例。
8.和是两个相关联的量,如果5=9,那么和成( )比例;如果=15÷,那么和成( )比例。
二、选择题
9.在计算器上按下面的程序操作。
每次输入的数x与相应的计算结果y( )。
A.不成比例 B.成正比例 C.成反比例 D.无法确定
10.下面两个量成正比例的是( )。
A.积一定,两个乘数 B.圆的半径和面积
C.一个人的年龄和他认识的字的数量 D.订《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总钱数
11.下列选项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的是( )。
A.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 B.圆柱的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与高
C.一个圆的周长与该圆的半径 D.书的总页数一定,未读的页数与已读的页数
12.下列数量关系中,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A.一块菜地上种的黄瓜与西红柿的面积
B.圆柱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与高
C.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
D.书的总页数一定,未读的页数和已读的页数
13.下列四个说法:
①一个人跳高的高度与他的身高成正比例;
②x和y是两种量,如果y=5x,y与x成正比例;
③学校食堂新进一批煤,使用天数与每天的平均用煤量成反比例;
④圆锥的体积一定,圆锥的底面半径与高成反比例。
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4.下列各选项中,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A.三角形的高一定,这三角形的面积和底
B.一段路程一定时,已走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C.长方形周长一定,它的长和宽
D.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15.圆的周长和( )成正比例。
A.半径的平方 B.直径 C.圆的面积 D.圆周率
三、判断题
16.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物体,下落高度越高,反弹的高度就越大。( )
17.正方体的棱长和表面积成正比例关系。( )
18.以今天为界,4月份过去的时间和没过的时间成反比例。( )
19.六年级同学共同订阅《少年报》,报纸的总价和所订份数成反比例。( )
20.如果AB=K+2(K一定),那么A和B成正比例。( )
四、解答题
21.李师傅计划加工一批零件,前五天加工了120个,照这样计算,再用18天就可以做完,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用比例解)
22.佳运公司为了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汽车。一辆新能源汽车每行驶300千米可节约燃油1.5升。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每年大约要行驶28000千米,每年大约可节约燃油多少升?(用比例知识解答)
23.小亮看一本故事书,如果每天看12页,需要15天看完,如果要提前3天看完,每天要看多少页?(用比例解)
24.科学课上,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了杠杆的科学小知识。课堂上,老师将一根质地均匀的米尺从中点0挂起(如图所示)。
右边刻度3处挂3个砝码,左边刻度3处挂3个砝码可以保持平衡;
右边刻度5处挂2个砝码,左边刻度2处挂5个砝码可以保持平衡;
右边刻度4处挂3个砝码,现在要在左边挂3个砝码,应挂在刻度( )处才能平衡,为了保持平衡,左边还可以怎样挂?请找出规律,填写下表。
左边刻度 1 2 3 6
挂的砝码数
乘积
要保持杠杆平衡,在一侧刻度数和所挂的砝码数一定的情况下,另一侧刻度数和所挂的砝码数成( )比例。
25.为了测量一座石峰的高度,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操作:某天下午2时,测出这座石峰的影子长度(如下图)。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把5根竹竿直立在平坦的地面上,测得每根竹竿的高度和影子长度(如下表)。
竹竿的高/m 1 2 3 4 5
竿影的长/m 0.4 0.8 1.2 1.6 2.0
(1)解决这个问题用到了我们所学的( )比例知识。(填“正”或“反”)
(2)请根据表中竹竿的测量数据,求出这座石峰的高度。(用比例解答)
26.借助表格和画图的方法探究当梯形的上底和下底长度不变时,梯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高之间的关系。梯形的上底和下底长度不变,也就是上底、下底长度的和不变,那么梯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高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梯形的面积/平方米 0 2 4 6 8 10 …
梯形的高/米 0 1 2 3 4 5 …
(1)在图中描出梯形的面积与对应高的点,并连线。
(2)当梯形的上底和下底长度不变时,梯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高成( )比例,理由是( )。
(3)根据表格呈现的数据,这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是( )米。
(4)当梯形的高是7米时,对应的梯形的面积是( )平方米。
27.下面的图表示甲车和乙车的行驶时间和行驶路程的关系。
(1)根据上图可以知道,两辆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都成( )比例。
(2)从图上看,( )车的速度更快。(填“甲”或“乙”)
(3)请你计算出甲车和乙车12分各行驶了多少千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正 正
【分析】两个相关联的量,若它们的比值一定,则它们成正比例;若它们的乘积一定,则它们成反比例,据此填空即可。
【详解】因为x×2=y,所以y÷x=2,它们的比值一定,那么x和y成正比例;
因为3x=4y,所以x∶y=4∶3=,它们的比值一定,那么x和y成正比例。
2. 正 反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为(一定)。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为(一定)。
【详解】因为,所以报纸的单价一定,订阅的份数和总价成正比例;
因为圆柱的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一定),所以圆柱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3. 12 3
【分析】如果x和y成正比例,那么x与y的比值一定,据此列式解答即可;如果x和y成反比例,那么x和y的乘积一定,据此列式解答。
【详解】解:设弄脏处的数是a。
如果x和y成正比例,则:
6∶12=a∶24
12a=144
12a÷12=144÷12
a=12
如果x和y成反比例,则:
6×12=24a
24a=72
24a÷24=72÷24
a=3
4.(1)20
(2) 正 图象是一条直线
(3)33.75
【分析】(1)从图中可知,物品的质量是0时,弹簧的长度是20cm,由此得出弹簧本身的长度。
(2)根据图象是一条直线,符合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据此判断弹簧伸长的长度和物品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
(3)根据物品的质量∶弹簧伸长的长度=挂1g物品弹簧伸长的长度(一定),比值一定,据此列出正比例方程,并求解。
【详解】(1)弹簧本身的长度是20cm。
(2)从图上看,弹簧伸长的长度和物品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因为图象是一条直线。
(3)解:设用这个弹簧秤55g的物品时,弹簧的长度是cm。

40(-20)=55×(30-20)
40(-20)=550
-20=550÷40
-20=13.75
=13.75+20
=33.75
用这个弹簧秤55g的物品时(在测量范围内),弹簧的长度是33.75g。
5. 反 0.5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给这间教室铺地砖,教室的面积是一定的,所以每块地砖的面积与所需地砖的数量的乘积是一定的,即每块地砖的面积与所需地砖的数量成反比例。用每块地砖的面积乘所需地砖数量,求出这间教室的面积,再除以地面所用地砖的数量,即可求出所用每块地砖的面积。
【详解】根据分析得,每块地砖的面积与所需地砖的数量成反比例。
0.2×300=0.3×200=0.6×100=60(m2)
60÷120=0.5(m2)
即所用每块地砖的面积是0.5m2。
6. 正 反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详解】根据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可得,(一定),比值一定,符合正比例的意义,所以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成正比例;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则三角形的底和高的乘积一定,符合反比例的意义,所以三角形的底和高成反比例。
7. 正 反
【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商)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商)一定,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
【详解】因为m÷n=7(一定),商一定,m和n成正比例;
因为a=3b,即ab=5(一定),乘积一定,a和b成反比例。
8. 正 反
【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商)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商)一定,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
【详解】如果5=9,则=(一定),比值一定,那么和成正比例;
如果=15÷,则=15(一定),乘积一定,那么和成反比例。
9.B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据此解答。
【详解】因为y÷6=x,所以y∶x=6(一定),比值一定,所以每次输入的数x与相应的计算结果y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B
10.D
【分析】正比例是指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详解】A.积一定,两个乘数成反比;
B.圆的半径的平方和面积成正比例;
C.一个人的年龄和他认识的字的数量具有不确定性,不成比例;
D.订《中国少年报》的份数和总钱数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D
11.C
【分析】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商)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商)一定,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如果既不是比值一定,也不是乘积一定,则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比例。
【详解】A.速度×时间=路程(一定),乘积一定,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不符合题意;
B.圆柱的底面积×高=圆柱的体积(一定),乘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与高成反比例,不符合题意;
C.根据圆的周长公式C=2πr可知,C÷r=2π(一定),商一定,一个圆的周长与该圆的半径成正比例,符合题意;
D.未读的页数+已读的页数=书的总页数(一定),和一定,未读的页数与已读的页数不成比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B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详解】A.一块菜地上种的黄瓜与西红柿的面积,两个量不成反比例,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B.圆柱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与高成反比例关系,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C.路程=速度×时间,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关系,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D.书的总页数一定,未读的页数和已读的页数,两个量不成反比例,故此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3.B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详解】①一个人跳高的高度与他的身高不成比例;
②已知y=5x,则y÷x=5,所以y与x成正比例;
③根据题意可知,每天的平均用煤量×使用天数=煤的总数量,煤的总数量一定,则使用天数与每天的平均用煤量成反比例;
④已知圆锥的体积:V=πr2h,圆锥的的体积一定,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不成比例。
正确的说法有:②③,共2个。
故答案为:B
14.D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详解】A.这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一定),商一定,所以这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成正比例关系;
B.已走路程+剩下的路程=总路程(一定),和一定,所以已走路程和剩下的路程不成比例关系;
C.长方形的长+宽=周长÷2(一定),和一定,所以长和宽不成比例;
D.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一定),乘积一定,所以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成反比例关系。
故答案为:D
15.B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列出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再判断即可。
【详解】由C=πd可得:C÷d=π,圆周率π一定,即圆的周长C和圆的直径d的商一定,符合正比例的意义,所以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成正比例。
由C=2πr可得:C÷r=2π,圆周率π一定,即圆的周长C和圆的半径r的商一定,符合正比例的意义,所以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B
16.√
【分析】根据对数学常识的了解可知: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物体,下落高度越高,反弹的高度就越大,下落高度越矮,反弹的高度就越小;由此判断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物体,下落高度越高,反弹的高度就越大,所以本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17.×
【分析】两个相关联的量,若它们的比值一定,则它们成正比例关系。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因为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它的棱长的平方的比值一定,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它的棱长的平方成正比例关系。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8.×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详解】4月份过去的时间+没过的时间=4月份的总时间,和一定,所以4月份过去的时间和没过的时间不成比例。
故答案为:×
19.×
【分析】根据题意可得:报纸的总价和所订份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报纸的总价变化,所订份数也随着变化,但是报纸的总价和所订份数的比值(也就是报纸的单价)一定,据此判断。
【详解】由分析可得:因为报纸的总价÷所订分数=报纸的单价(一定),所以报纸的总价和所订份数成正比例关系,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0.×
【分析】根据x÷y=k(一定),x和y成正比例关系;xy=k(一定),x和y成反比例关系,进行分析。
【详解】如果K一定,则K+2也一定,AB=K+2(K一定),那么A和B成反比例,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1.552个
【分析】根据题意知道,工作效率一定,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由此列式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这批零件一共有x个,则:
x∶(5+18)=120∶5
x∶23=120∶5
5x=120×23
5x=2760
5x÷5=2760÷5
x=552
答:这批零件一共有552个。
22.140升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节约的燃油量∶行驶的路程=汽车行驶1千米节约的燃油量(一定),比值一定,那么节约的燃油量和行驶的路程成正比例关系,据此列出正比例方程,并求解。
【详解】解:设每年大约可节约燃油升。
1.5∶300=∶28000
300=1.5×28000
300=42000
=42000÷300
=140
答:每年大约可节约燃油140升。
23.15页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每天看的页数×天数=总页数,故事书的总页数一定,所以每天看的页数和天数成反比例,设如果要提前3天看完,每天要看x页。列方程为:(15-3)x=12×15,然后解出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如果要提前3天看完,每天要看x页。
(15-3)x=12×15
12x=12×15
x=12×15÷12
x=15
答:如果要提前3天看完,每天要看15页。
24.4;见详解;反
【分析】右边刻度数为3,砝码数为3个,左边刻度数为3,砝码数为3个;右边刻度数为5,砝码数为2个,左边刻度数为2,砝码数为5个;右边刻度4处挂3个砝码,现在要在左边挂3个砝码,要保持平衡,则应挂在刻度4处才能平衡。因为要保持平衡,右边的刻度数×砝码数=左边的刻度数×砝码数,根据此规律完成填表;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由此求解。
【详解】3×3=3×3
5×2=2×5
4×3=12
12÷3=4
即应挂在刻度4处才能平衡。
12÷1=12
12÷2=6
12÷3=4
12÷6=2
左边刻度数为1,砝码数为12个;左边刻度数为2,砝码数为6个;左边刻度数为3,砝码数为4个;左边刻度数为6,砝码数为2个。
填表如下:
左边刻度 1 2 3 6
挂的砝码数 12 6 4 2
乘积 12 12 12 12
要保持杠杆平衡,在一侧刻度数和所挂的砝码数一定的情况下,另一侧刻度数和所挂的砝码数成反比例。
25.(1)正
(2)375米
【分析】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两棵树的高度和它们影子的长度之间的比值总是一个固定值,比值不变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石峰的高度∶石峰影子长度=树的高度∶树影子长度,据此列比例解答即可。
【详解】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和它们影子的长度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比值不变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解:设这座石峰高x米,
x∶150=1∶0.4
0.4x=150
0.4x÷0.4=150÷0.4
x=375
答:这座石峰高375米。
26.(1)图见详解;(2)正;见详解;(3)4;(4)14
【分析】(1)先整理数据;利用纵轴和横轴上的长度单位所表示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梯形的面积与对应高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2)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3)利用表格中的数据,比如梯形的面积为10平方米,高为5米,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代入数据即可求出这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
(4)因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长度和不变,可根据分析(3)里计算出上底和下底的长度和为4米,当梯形的高是7米,再根据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代入数据即可求出梯形的面积。
【详解】(1)如图:
(2)当梯形的上底和下底长度不变时,梯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高成正比例关系;理由是根据梯形面积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可得:梯形面积÷高=(上底+下底)÷2,上底和下底长度不变时,(上底+下底)÷2的值不变,所以梯形面积和高成正比例关系。
(3)10×2÷5=4(米)
即这个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是4米。
(4)7×4÷2=14(平方米)
即对应的梯形的面积是14平方米。
27.(1)正
(2)甲
(3)甲车:14.4千米,乙车:9.6千米。
【分析】(1)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当图象是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则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据此即可解答。
(2)根据图观察,两个车走的路程相同,甲车用的时间少,所以甲车的速度快。
(3)从统计图可以看出,甲车10分钟行程12千米,乙车15分钟行12千米,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计算出各自的速度,再用各自的速度分别乘12即可求出解。
【详解】(1)由分析可知:两个车走的路程和时间都是经过原点的直线;所以两辆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都成正比例。
(2)从图上看,甲车的速度更快。
(3)甲:12÷10×12
=1.2×12
=14.4(千米)
乙:12÷15×12
=0.8×12
=9.6(千米)
答:甲车12分行驶了14.4千米,乙车12分行驶了9.6千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