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分层练习(四)
(练习范围:第四单元)
一 、按要求完成下列练习。(12%)
1.看拼音,写同音字。(8%)
kěn 诚( ) 开( ) ( )定 ( )排骨
jùn ( )马 英( ) ( ) 工 崇山( ) 岭
2.在句子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带“严”的词语。(不重复)(4%)
他神情 地说:“当前环境保护的形势十分 ,一方面我们要 要求自己,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采取 的措施,双管齐下整治环境。”
二、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5%)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宪兵(xiān) 姓阎(yán) B.鸿雁(hóng) 匍匐(fù)
C.侦探(zhēn) 铭记(míng) D.战壕(háo) 追悼(diào)
2.下列诗句中,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燕山月似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B.烈火焚烧若等闲(平常)
C.何当金络脑(何时将要) D.任尔东西南北风(我)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B.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C.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D.父亲一向是慈悲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4.下列诗句中没有赋予事物以人的品格的一项是( )
A.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D.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马诗》中,诗人通过咏马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B. “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C.语言描写可以展示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感情,反映其内心世界。
D.《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文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叙述了李大钊同志遇害的经过,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的热爱。
三、按要求写句子。 (8%)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的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运用外貌和神态描写仿写句子。
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
1. 《石灰吟》中,“ , ”表达了诗人渴望为国尽忠的 愿望和胸怀,以及勇于献身的精神。
2. 《为人民服务》一文是毛泽东为悼念 同志而作的演讲稿,演讲稿中,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 的精神。
3.有时候真诚的意见可能不好听,但却是最实用的,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行。老人们常说“ ,莫把无时当有时”,要注意节俭,不要铺张浪费。作为子女,我们要懂得感恩,及时回报父母,不要留下“树欲静而风不止, ”的悔恨。
五、综合性学习。 (7%)
1.下列不属于红色诗词类型的一项是( )(3%)
A.革命领袖、革命英雄写的诗词。
B.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新中国的诗词。
C.体现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的诗词。
D.讴歌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诗词。
2.一百年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他们共同的心愿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的心愿是什么呢 想一想,写一写。(4%)
六、阅读理解。 (20%)
(一)古诗阅读。(7%)
咏煤炭
凿开混沌①得乌金,藏蓄阳和 意最深。燔火③燃回春浩浩④,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⑤元赖⑥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⑧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世界还未开辟前的状态,这里指未开发的煤炭。②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 这里指煤炭所蓄藏的热力。③燔(jué)火:小火。④浩浩:广大的样子。⑤鼎彝(yí):烹饪工具。⑥元赖:依赖。⑦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埋藏地下变成的。⑧苍生:百姓。
1.下列对字词解释有误的是( )(2%)
A.等闲:平常。 B.浑:全,全然。 C.乌金:代指煤炭。 D. 辞:告辞。
2.下列对《咏煤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
A.古诗前两句描写了煤炭产生的过程。
B.第三、四句写了煤炭的功用: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
C.第五、六句赞美了煤炭倾情奉献的品质。
D.最后两句将煤炭彻底人格化,并赋予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这首诗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高尚情操 (3%)
(二)记叙文阅读。(13%)
小萝卜头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把每天读的书放在楼栏杆旁,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个头的楼 栏杆,(站 踮 抬)起脚,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 ”孩子问看守特务。
“磁器口。”
“磁器口我去耍过一回。”小萝卜头又问特务,“不是近处的山,我说的是那边,白云底 下的山那边呀!”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刚刚转回头,要说什么,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 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招 举 挥)着小手,叫着:“哟,你看!”
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虫子的头上,长着一块美 丽的透明的薄壳,像小姑娘披上薄薄的蝉翼般的纱巾。这虫子纤细而温柔,透过薄壳还可 以看见它红珠子似的小眼睛。入春以来,这种虫子很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长年没有呼 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又飞来一只,它们并排在一起,故意在人们面前骄傲地飞着。
“哟,多好看的小虫!”小萝卜头尖叫了起来,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小虫子,唯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了摸口袋,摸出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送给了小萝卜头。小萝卜头打开火柴盒,把虫子放了进去。他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 小萝卜头若有所思地停住了手。他把盒子重新打开。轻声说道:“飞吧,你飞呀!”
虫子终于轻轻扇动翅膀,飞起来,缓缓飞出栏杆, 一会儿就看不见了。小萝卜头高兴地 拍着手叫:“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1.用“ √ ”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2%)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加点词语“若有所思”。(2%)
3.下列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
A.小萝卜头不喜欢虫子。
B. 小萝卜头害怕虫子在火柴盒里被闷死,他又没有其他容器,只好把它放掉。
C.特务不允许小萝卜头抓虫子。
D.小萝卜头由手中的虫子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他不忍心让虫子像自己一样被囚禁起来,失去自由。
4.短文主要告诉我们( )(3%)
A.要保护虫子,不能随意捕捉昆虫。
B.特务残害革命者,连一只小虫都不让他们捉。
C.革命难友互相关怀,共同与敌人作斗争。
D.革命者渴望自由,渴望光明,渴望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5.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小萝卜头是个怎样的孩子。(3%)
七、习作与表达。(3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请围绕自己的心愿展开写作。要求把心愿是什么,产生这个心愿的原因写清楚,可以选择一种适合的方式来表达,如记叙故事、写信、写日记等。
参考答案
一、1.恳 垦 肯 啃 骏 俊 竣 峻
2.严肃 严峻 严格 严厉
二、1.C 2.D 3.D 4.C 5.B
三、1.什么时候才能给它戴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原野上驰骋呢?
2.他那宽阔的脑门上竖着很短的头发,鼻子直挺挺的,肥胖的下巴上覆盖着短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炯炯有神。
四、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张思德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利于病 忠言逆耳 常将有日思无日 子欲养而亲不待
五、1.C
2.我的心愿是世界上没有疾病,每个人都十分 健康。
六、(一)1.D
2.A
3.托物言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托在煤 炭上,表现出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 高尚情操。
(二)1.踮 挥
2.联系上下文可知,“若有所思”在文中指 小萝卜头好像在思考什么。
3.D
4.D
5.文中描写小萝卜头时运用了动作、语言 神态等描写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小萝卜 头是个顽强勇敢,向往自由,不放弃希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