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舍弃自身价值”,理解错误,原文“这其实就是要求人们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
统一”)
2.B(“弘扬‘浩然之气’的主要原因是…”,分析错误,选项说的是原因之一,但并非主要原因)
3.A(B项,蕴含着逆境中往往潜藏着无限希望,因此不要轻易放弃的人生哲理。C项,意思是不
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D项,比喻开始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
但最终得到了补偿。A项,指遭遇穷困而意志更加坚定,在任何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的凌云
之志。与材料一“持志养气”及孟子“浩然之气”的内涵契合,故选A项)
4.①孟子十分注重信仰和理想的树立,要求人们时时刻刻在心中提醒自己要坚持原则,有自己
的信仰,“持志”“尚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②孟子所提倡的“浩然之气”,是要求人
们在艰难的情境中,意志不断得到磨炼,坚持主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坚持信念,不忘初心:是
鼓励人们要坚持道义,守气、守约。(每点2分,意思接近且能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5.①孟子的“浩然之气”说的内容有益于人们健康人生的培养和民族精神的培育,对于人们的思
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②孟子的“浩然之气”说与“大丈夫”情怀能够服务于人们
的人格完善,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鼓励人们要做有担当有抱负的大丈夫,为国家、为民族、
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③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浩然之气,总能激励人们
前行。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勇担使命任务。④涵养浩然
之气,能够坚定信念信心、增强历史主动,齐众心、汇众力、聚众智,铸就新的历史伟业。(每点
1分,能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即可)》
6.C(A项,“热闹的除夕夜让他的精神得到了振奋”理解有误,明士并不是因为除夕夜热闹而精
神振奋,而是因为原定除夕夜的秘密行动顺利完成让他精神振奋。B项,“反映了两个革命者
不同的性情”理解有误,两个革命者反映不同,并非性格不一样,而是所处的具体的状况和对
事实情况的了解程度不同所致。原文中间部分“‘怎么?万里,你忘记了吗?'病人忽然眼睛有
了光辉,说话声音也清朗许多了”“客人到此,目击到病人的兴奋,却冷静安详地答道:‘明士,
我没有忘记。凡是要办的,我们已经办了!’”,两人对革命都怀着一样的激情和坚定的信念,
不一样的是客人知道牺牲的是自己的爱人,此刻他内心应该是哀痛的,但是面对病中的同志,
他不愿意将这不幸的消息告诉他,徒增同志的悲痛,不利于他的病情,所以客人选择冷静理性
地隐瞒事实。而病中的革命者,对此一无所知,只有对革命的一腔热血,所以两人表现不一,
但实质是一致的。D项,“革命者应当无视一切世俗礼法的意思”理解有误,明士只是劝万里
在此特殊战争时代背景下,不应拘泥于世俗婚姻的形式,在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同时也应珍惜
身边人,把握个人幸福)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23-398B·高二考试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前三单元1一9课。
的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入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名中,”,的
鼠
材料一:
孟子的“浩然正气”说作为一种人格境界说,在现当代依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内容有
约
益于人们健康人生的培养和民族精神的培有,对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孟
子讲求人们要敢于担当使命,大义凛然,志气不可夺,这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斛
如
“大丈夫”理想人格实现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持志养气”,这种人格也是由“浩然之气”支撑。
我们可以看出,孟子十分注重信仰和理想的树立,其“知言养气”实质上就是时时刻刻要在自己
长
心中提醒自己要坚持原则,有自己的信仰,“持志”“尚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孟子所提倡的“浩然之气”,是要求人们在艰难的情境中,意志不断得到磨炼,坚持主体的自
区
主性、独立性,坚持信念,不忘初心;是鼓励人们要坚持道义,一往无前,守气、守约,无愧于心,在
长期的道德实践中,不断培养正直刚毅的“正气”。当每个主体拥有了“浩然之气”、为“正道而
都
行”、争做“大文夫”时,面对各种挑战和诱惑,他们就能够不淫、不移、不屈,成就大格局。在现代
社会中,利益关系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导致一些“仁义”观念被扭曲和歪解,导致人格缺失、道德
和
沧丧。孟子的“浩然之气”说与“大丈夫”情怀是为人们的人格完善而服务的,能提高人们的精神
境界。居于广居、立于正位、行于大道仍是当代人的崇高理想追求。
架
孟子的“浩然之气”说体现了一往直前、正直刚毅的精神,鼓励人们要做有担当有抱负的大
丈夫,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其实就是要求人们实现个
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理想追求与社会现实、自身关怀与社会关怀相统一,问心无愧,顶天立地,堂
堂正正地行立于天地之间。
(摘编自刘金梦《论孟子的“浩然之气”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二:
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在二O二三年新年贺词
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今天的中国,是赓续民族精神的中国”。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浩然之气,
总能激励人们前行。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涵养浩然之气,倍增前行信心,勇担使命任务。
涵养浩然之气,树立远大志向。“志,气之帅也。”浩然之气要养,养志即养气,志向高,胸怀
大,气度必然大。涵养浩然之气,树立远大志向,必须抓好党的科学理论武装,不断捉高理论素
养、政治素养,不断坚定信念、砥砺初心,不断推进自我改造、自我净化,更好为党和人民工作。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23-39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