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第一课时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蜜蜂》第一课时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2 15:4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14 蜜蜂
法国·法布尔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打一动物
蜜蜂
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
走近作者
阅读资料袋,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法布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此书真实地反映了法布尔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的观察与实验,记录了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它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
走近《昆虫记》
初读课文,梳理课文层次
2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你能读对下面的词语吗?
大概、阻力、包括、无误、逆风、沿途、陌生、超常
这篇课文记录了法布尔做的一个实验。
实验是为了验证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法布尔是怎么做这个实验的?
法布尔得到了什么结论?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实验结论
分别对应哪个自然段?
实验目的(1)
实验步骤(2-7)
实验结论(8)
了解实验目的(第一自然段)
3
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
1.法布尔要做什么实验?
2.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法布尔要做的实验是看看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他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想验证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
法布尔并不直接听信他人的说法,而是想通过实验,亲自去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既成了法布尔做实验的目的,又体现了他求实的科学态度。
了解实验准备(第二自然段)
4
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概括:
法布尔做了哪些实验准备?
实验步骤一:捉蜜蜂
实验步骤二:做记号
实验步骤三:放蜜蜂
Q1:法布尔为什么要把蜜蜂放入纸袋中?
思考以下问题:
纸袋不透光,蜜蜂看不见外面的情形,无法记忆路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它们还能飞回去,就能证明蜜蜂的确拥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Q2:法布尔为什么要让小女儿等在蜂窝旁呢?
是为了可以及时记录实验的结果。如果自己赶不回来,小女儿就可以先帮助自己记录蜜蜂飞回来的数量了。
Q3:法布尔为什么走四公里的路,还要在蜜蜂身上做记号呢?
思考以下问题:
这是为了使实验的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四公里的距离足够远,可以看出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他特地在蜜蜂身上做了白色记号,是为了将做实验的蜜蜂和其他蜜蜂进行区别。
Q4:法布尔的每一个做法都是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从而得出最准确而科学的实验结论。由此,你能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呢?
法布尔是个严谨、求实的人。
法布尔在放飞蜜蜂后,观察到了什么?内心又有什么想法?
观察到的情况 内心的想法
蜜蜂向四面飞散
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
大概可以减少阻力,但是可能看到不到家
“左右”“好像”“大概”有什么作用呢?
“左右”说明法布尔用来做实验的蜜蜂并不是整整二十只,可以体现数据的准确性。
“好像”“大概”,表示“蜜蜂在寻找回家的路”和“蜜蜂飞得低可以减少阻力”都是法布尔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做出的猜测。
梳理实验步骤(3~6自然段)
5
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思考:
做完准备工作之后,法布尔还做了什么?
实验步骤一:捉蜜蜂
实验步骤二:做记号
实验步骤三:放蜜蜂
第2自然段
实验步骤四:数蜜蜂
(记录飞回的蜜蜂数量)
第3~7自然段
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连起来说说实验的步骤。
实验步骤一:捉蜜蜂
实验步骤二:做记号
实验步骤三:放蜜蜂
实验步骤四:数蜜蜂
(记录飞回的蜜蜂数量)
法布尔先捉了些蜜蜂放进纸袋里,接着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然后给蜜蜂标上记号并放飞,最后记录飞回来的蜜蜂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