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父子间的对话,把握父亲“知鸟爱鸟,热爱自然”的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并用自己的话表达想法。
教学过程
内容回顾,走进父亲 (一)师:同学们,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初步熟悉了课文内容。拿出“伴学单”,一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1.父亲一生喜欢树林和鸟。……………………………………………( ) 2.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 ………………………………………( ) 3.父亲很善于观察。 …………………………………………………( ) 4.父亲热爱自然。………………………………………………………( ) 5.父亲曾经是个猎人。…………………………………………………( ) (二)学生概括,聚焦要点 我发现第( )个句子在课文中没有具体的信息进行判定,这也将成为本节微课的学习焦点。 品味对话,了解父亲 (一)明确焦点,设置悬念 师:作者在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那么父亲到底曾经是不是猎人呢?这其中有什么故事和秘密没有?一起看看那天树林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吧! 师配乐范读“一个春天的黎明,……,用鼻子闻了又闻。” [学生倾听,想象画面,带入情境。] 感知对话,体悟父亲“知鸟” 师:出示以下几组对话(对比),感受父亲的特点。 [学生角色朗读,体悟父子之间的差距。] 1.“林子里有不少鸟。”父亲喃喃着。 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并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2.“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 3.“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4.“鸟也有气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父亲凝神静气地站立,显示出他的( )。他可以(看 ,知 );(闻 ,熟 );知道鸟儿(何时爱 )。而我却茫茫然,( 不到, 不到, 不到, 不到,)父亲观察到的鸟儿的线索。 父亲善于( ),敢于( ),对鸟儿的习性( )。 (三)感知对话,体悟父亲“爱鸟” 5.“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那一瞬间,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父亲不仅熟知鸟儿的习性,还非常清楚鸟儿的( ),如果父亲去狩猎,他(能/不能) 命中鸟儿。父亲是一个真正热爱( )和( )的人。 以己度人,理解父亲 播放视频,见识狩猎 师:通过对话,我们了解了父亲。可是理解父亲却不容易,让我们亲临猎场去见识一下真正的猎人。 播放国外合法狩猎视频。 [学生仔细观看,列出成为猎人的必备条件] (二)师生讨论,知晓深意 生:成功的猎人了解猎物、观察力强、熟悉环境、看准时机、精准射击 父亲具备的特点:了解鸟儿、善于观察、熟悉树林、掌握猎杀时机 师:这么对比,父亲完全具备一个优秀猎人的素质,假设有“猎人资格证”考试,父亲会是个什么成绩? 生:会得满分!肯定会考一百分啊! 师:满分猎人去打猎将获得哪些好处? 生:他会百发百中,每天收获很多猎物,吃上各种山珍…… 生:他还可以把多余的猎物拿到集市上去售卖,换取钱财…… 生:他还可以把鸟儿的羽毛制成漂亮的饰品…… 师:一个满分猎人真的是所向无敌呀!满分猎人的出现对于鸟儿、对于森林又意味着什么呢? 生:意味着鸟儿们将要失去生存的家园…… 生:意味着我们再也听不到鸟儿清脆婉转的歌唱了…… 生:意味着森林因为失去鸟儿将不再生机勃勃…… 生:意味着父亲再也没有了地方去观察鸟儿,和鸟儿共处…… 师:是呀,亲手毁掉一生最爱的树林和鸟儿,这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啊!但值得高兴的是“父亲,不是猎人”。那此刻作者这句话到底是什么含义呢? 师生共同归纳: 父亲明明有着一个优秀猎人需要的所有素质,他却不做任何一点点伤害鸟儿的事。他深深热爱着树林和鸟儿,我为有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 (三)聆听鸟鸣,感受美好 师:一起来听听父亲热爱的树林和鸟儿协奏了怎样美妙的乐章吧! [学生聆听鸟鸣,感受自然的和谐美好] 师:孩子们听到了什么样的鸟鸣? 生:清脆的、婉转的、呢喃的…… 师:这些鸟鸣像什么? 生:像鸟儿在唱歌。 生:像早晨起床伸懒腰。 生:像和爸爸妈妈问好…… (四)知鸟懂鸟,爱而不伤 师:多么美好的一个黎明,多么让人骄傲和敬佩的父亲。现在,我们再来想想,父亲曾经是不是猎人还重要吗? 生:我觉得父亲肯定不是,课文里说他“一生”都喜爱树林和鸟儿。 师:有道理。但父亲曾经是不是猎人,其实根据课文信息并没有办法推知,也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重要的是父亲给我们的启示—— 生:不管有多么了解动物和他们生存的环境,都不要做伤害它们的事,而应该尽人类的力量去保护它们,热爱它们,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创意作业,传递热爱 (一)小组合作,编排小报 师:每个孩子都是动物亲密的伙伴,小组商议为一种鸟儿编排“爱鸟小报”,宣传鸟类知识。 生:我们组为画眉做小报。 生:我们组为杜鹃做小报。 生:我们组为鹦鹉做小报…… 创意展示,爱的使者 师:设计一个展示地点,向全校孩子或其他人进行宣传。 生:我要在小区里向爷爷奶奶宣传 生:我要在朝会上向其他班宣传 师:期待孩子们的作品!将爱鸟护鸟进行到底!
板书设计
父亲、树林和鸟 看、闻、知、懂 爱 而 不 伤
课后反思
本课时学生通过体会父子间的对话,了解父亲“知鸟、懂鸟”人物形象,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理解父亲“爱鸟、热爱自然”的人物品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亲近自然,却不如课本中父子触及得深,所以在体会人物品质的时候需要借助“真实猎杀视频”“沉浸式树林鸟语”的景象让孩子们体会父亲和鸟儿“最快活的时刻”,从而理解“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深意。引导学生明白课后判断“父亲曾经是个猎人”,从文中现有的资料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构建“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思维。 课后作业,小组合作为鸟儿设计宣传小报,锻炼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实现了跨学科学习,后续的小报宣传实践活动实现了作业与生活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