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2021年,是建国72周年,也是建党100周年,也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蒸蒸日上的一年。
但是,在120年前,却是我们中国丧权辱国的一年,在120年前的这一年,我们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当时的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之不存,民将焉附。
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学习目标】
1.了解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结果和影响,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2.识记义和团运动的兴起、过程、结果,辩证地看待义和团运动的影响。
3.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性质和影响。
整体感知
再失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02.
再探索: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
01.
思:自主学习,结合课本完成基础感知部分内容,时间5分钟,注意圈点勾画。
再探索:戊戌维新运动(资产阶级的探索)
背景:
民族危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签订激发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
其他方面:对洋务运动失败的反思,日本明治维新的启示。
戊戌维新运动
1、序幕——公车上书
(1)背景: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回国内,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对声浪。
(2)经过:在京官员及各省举人纷纷联名上书。康有为、梁启超组织了联合各省举人的“公车上书”。
(3)结果:虽未送达光绪皇帝,但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2、高潮——百日维新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过程:①此后的103天里,光绪皇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
②清政府中的守旧势力以种种理由阻止变法的开展。9月21日,慈禧太后将光绪皇帝囚禁,再次临朝训政。
③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海外,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6人,被杀于北京菜市口(戊戌六君子)。
(3)结果:变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幸免外,全部被废止。
“明定国是”诏书
光绪帝(1871~1908)
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吴玉章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维新觉之功。 —— 陈独秀
影响:
爱国性:体现了资产阶级挽救民族危亡的要求,顺应了历史潮流;
进步性: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启蒙性: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主导的爱国救亡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
合作探究一: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同桌对议,3分钟)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影响
政治 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 推进了清政府自我改革,但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受到抵制。
经济 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文化 废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 有利于培养新式人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军事 裁汰绿营和八旗,编练新军 促进中国军事近代化。
主观原因:
(1)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
(2)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
(3)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客观原因: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受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
再探索: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的探索)
熊代表俄国;
虎代表英国;
肠代表德国;
蛙代表法国;
太阳代表日本;
鹰代表美国。
原因:(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特别是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
义和团运动
兴起:
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教斗争蔓延到山东、直隶很多州县农村。
过程:
先后担任山东巡抚的毓贤、袁世凯等,对义和团采取先抚后剿的举措。
各国公使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
慈禧太后采用“招抚”义和团的办法,企图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
义和团运动
结果:
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评价:
(1)积极性: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它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粉碎了外国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2)局限性:存在明显额盲目排外行为,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再失败:八国联军侵华
原因:
根本原因:外国列强企图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维护和扩大其在华权益。
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
过程:
(1)1900年6月10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第一批联军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发,在廊坊附近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顽强阻击,被迫退回天津。
(2)6月中旬,大批八国联军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6月21日,慈禧太后作出向各国“宣战”的决定。7月14日,天津陷落。
(3)8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后到西安。逃亡途中,慈禧太后发布铲除义和团的谕旨,并指定庆亲王奕劻与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与列强议和。
罗荣光(1833-1900)
罗荣光,湖南乾城人,早年曾入湘军,1888年,任天津镇总兵。八国联军侵华时,驻守大沽炮台的罗荣光率部坚守拒降,后以身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
(4)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继续派兵攻城略地,扩大征伐,在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
(5)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时,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北京,八国联军紫禁城阅兵
北京,被屠杀中国人尸横城墙
“东南互保”的双重性:东南互保导致了中央势力的衰弱和地方势力的崛起,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但同时也保护了东南地区的经济,使得东南地区免受战火的侵害。
八国联军侵华
结果:
条约签订: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与组成联军的8国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3国共11国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性质:《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辛丑条约》签字
八国联军侵华
条约内容:
惩办“首祸诸臣”,涉及中央和地方大臣百余人。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
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2亿两。
政治:
思想:
经济:
外交:
军事: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危害: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实际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使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下,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八国联军侵华
影响: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主权不断受到侵害,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教训或启发?
通过政治控制、经济制裁和精神征服等手段,清政府成为列强控制中国的工具。
合作探究二:19世纪,列强侵略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历程 影响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签订《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特点
经济: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政治:割占土地、获取特权、以华制华
军事:以战争手段入侵
思想:利用传教进行思想渗透
面对如此结果,清政府又有哪些作为呢?
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 晚清改革,日本称 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庚子事变爆发, 慈禧太后率 光绪皇帝等百位皇亲在忠臣随扈下出宫避祸西安。回銮之后,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 辛丑条约》,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清政府进行改革,改革内容多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 戊戌变法近似,但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还涉及废除千年仕宦之道的 科举制度。
清廷力图在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性改革,改革也波及了内地和东北、蒙古、西北和西藏各地,由于改革政策的“支离、拖沓”和一些官员的“敷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
在前所未有的耻辱中,中华民族进入到了20世纪。我们继续沉沦?还是毅然奋起?
“洋务梦”
“立宪梦”
?
“天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