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备课教师
课题 3.《桂花雨》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找到描写“摇花乐”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教学难点 找到描写“摇花乐”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核心问题 哪些句子描写了“摇花乐”?
教与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
课堂准备 教学PPT课件、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教师) 搜集作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文学成就等。(师生) 搜集桂花的资料,对桂花有较详细的了解。(师生) 4.通读课文,借助字典、词典自学生字、词语,了解课文中生僻词语的意思。(学生)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期待 预设时间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再读课文,品析首尾 四、品悟语句,感受快乐 1.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感受让作者及她的母亲魂牵梦绕的桂花吧。(板书课题,相机补充琦君的资料) 2.思考: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桂花有哪些了解? 3.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请大胆地提出来。 4.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提出读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圈画生字。 2.检查学生对生字、生词预习情况。提示易错读音,易错字形。 3.按照结构进行归类指导写字。重点指导6个左右结构的字:懂、糕、饼、浸、缠、捡 4.组织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指导读文,提出问题:作者记忆中的桂花雨是什么样的?课文中的哪句话进行了点题? 2.指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质疑:结尾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开头第1、2自然段呢?相机引导学生读第1、2自然段。 1.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摇花 乐”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1.自由交流。 (1)齐读课题。 (2)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桂花的相关知识。 2.再读题目,围绕题目提出问题。 (1)什么是“桂花雨”? (2)为什么把桂花比作雨? 3.齐读了解学习目标 1.按要求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交流汇报: (1)“婆、浸、缠”易读错,需要注意。 (2)提出不易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欣赏、浸”等。 3.学写生字。 (1)观察左右结构的“懂、糕、饼、浸、缠、捡”等字,总结出这几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2)认真练写,互相评价。 4.小组内汇报: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故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到文中点题的句子(文章结尾的句子)。 2.采用多种方式读最后一个自然 段。 3.(1)有感情地朗读第1、2自然段。 (2)交流并汇报:采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1.找到描写摇桂花的段落,画出相关语句。 2.分小组说说自己快乐的经历,并在组内分享自己的快乐。 1.汇报搜集的资料时,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桂花的主要特点。 2.引导学生体会题目 “桂花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时,学生可以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听听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不相同,互相讨论讨论。 学习文章结尾部分时,了解文末点题是写作常用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在体会摇花乐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作者,身临其境去体会。 5分钟 15分钟 5分钟 5分钟
课堂小结 1.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写词语 pào chá yóu qí hánɡ zhōu wán zhěnɡ ( ) ( ) ( ) ( ) tí qián ɡāo bǐnɡ ɡǎn jǐn lín jū ( ) ( ) ( ) ( )
学生 作业 生字写三遍,组两个词。 抄写本课词语。
板书 设计 爱桂花 3.桂花雨 摇桂花 思桂花
反思 与 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