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物学人教版八下期中复习5.基因与性状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江城期末)有的人是单眼皮,有的人是双眼皮,有的人色觉正常,有的人却是色盲患者,在生物学上这些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叫做( )
A.基因 B.性状 C.遗传 D.变异
2.(2023八上·沈河期末)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下列叙述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小明的爸爸是大学生,小明也是大学生
B.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妈妈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
3.(2022·铁岭)下列不属于性状的一组是( )
A.有的人天生金发 B.有的茶树开红色花
C.有的玉米是甜的 D.石头的颜色
4.(2023八上·新丰期末)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B.狗的卷毛与黑毛
C.兔的白毛和猫的黑毛 D.人的身高和体重
5.(2023八上·新丰期末)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
A.染色体 B.DNA C.核酸 D.基因
6.(2023八上·揭东期末)作为携带遗传信息的染色体,它的组成是( )
A.DNA和脂肪 B.DNA和蛋白质
C.DNA和糖类 D.蛋白质和糖类
7.(2023八上·惠东期末)“刷脸时代”已经到来,人脸识别在银行、超市、小区、校园等越来越多的场景落地应用,其原理是根据不同人的脸具有独特的性状特征,决定人脸这一性状特征的是( )
A.DNA B.细胞核 C.蛋白质 D.基因
8.人类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从性状开始已深入到基因水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总是通过性状区分不同的生物,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B.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DNA分子,每条DNA分子上会有很多的基因
C.基因是杂合时,虽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它还会遗传下去
D.生男生女是由卵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9.(2022八上·莱西期末)“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从遗传学角度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表现不止受基因的控制
B.生物的性状表现要受环境的影响
C.性状表现不同的个体,基因组成可以相同
D.橘树在移栽过程中基因发生了改变
10.(2022·铁岭)爸爸是双眼皮,妈妈是单眼皮,他们的两个女儿都是双眼皮,此现象解释错误的( )
A.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消失了
B.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
C.单、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
D.相对性状有显隐性之分
11.(2023八上·惠城期末)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后来随着科学的进步,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对生物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生命活动的本质。下图是与遗传相关的概念图,图中代码1、2、3、4依次为( )
A.细胞核、染色体、基因、双螺旋结构
B.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C.染色体、双螺旋结构、基因、遗传信息
D.细胞核、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
12.(2023八上·惠城期末)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长期浸没在水中的叶片分裂成丝状,这表明( )
A.遗传的普遍性 B.变异的普遍性
C.环境对表现型的影响 D.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
13.(2022八上·莱州期末)控制狗的皮毛中色素分布的基因有三种,其中A1、A2、A3分别控制着沙色、斑点和暗黑色三种性状,且A1对A2、A1对A3都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若基因组成为A1A2的雄性沙色狗与基因组成为A2A3的唯性斑点狗交配,后代小狗的体色最可能的是( )
A.1种,全为沙色 B.2种,沙色和斑点
C.3种,沙色、斑点和暗黑 D.2种,斑点和暗黑
14.(2023八上·新丰期末)图是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B.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DNA和蛋白质
C.DNA通常是单链的
D.基因是DNA分子上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15.(2022·襄阳)下图表示一对夫妻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及其上的一对基因,他们生了一个男孩,请推断该男孩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 C.Aa或aa D.AA或Aa或aa
16.(2022·大庆)下列关于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B.生物体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
C.出现频率低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D.表现出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含有隐性基因
17.(2023·仙桃模拟)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子女与父母的性状表现相似,绝对不是子女继承了父母的基因
B.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
C.出现频率高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D.我国的法律禁止近亲结婚,是为了降低隐性遗传病出现的机率
18.(2023七上·绥棱期末)染色体、DNA,基因为细胞核内的三种物质,如图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9.(2023七上·佛山期末)题图是染色体与DNA和蛋白质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②和③
B.③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C.人的体细胞正常分裂形成新细胞后①的数量不变
D.人的体细胞正常分裂形成新细胞后③的数量倍增
20.(2022八下·邕宁期末)能卷舌(A)和不能卷舌(a)是一对相对性状。小明不能卷舌,父母能卷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能卷舌的是隐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
B.父母都能产生A和a的成熟生殖细胞
C.若再生一个子女,基因组成只能是aa
D.父母基因组成一方是Aa,另一方是aa
21.(2022·陕西)西西父母和弟弟酒窝性状和性别的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因图中西西性别未知,西西父母生育三孩是女孩的可能性无法计算
B.D、d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则西西父母有酒窝的基因组成都是Dd
C.遗传学上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
D.分析图可知控制有酒窝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22.(2022·虞城模拟)孟德尔将亲本高茎豌豆(DD)的花粉,授给去除雄蕊的亲本矮茎豌豆(dd),子一代植株全为高茎,又将子一代高茎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子二代植株既有高茎的也有矮茎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亲本矮茎植株上获得的种子,胚的基因组成全部为Dd
B.子一代高茎植株只产生D基因的精子和d基因的卵细胞
C.亲本到子一代,子一代到子二代均可判断高茎为显性性状
D.子二代植株既有高茎也有矮茎,高茎的基因组成有两种可能
23.(2021·黄石)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B.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C.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24.(2022八上·莱西期末)“科劳斯”辣椒有黄、橙、红三种颜色,在网络上爆红,科学家经研究得知其果皮颜色及基因组成分别为红(BB)、橙(Bb)、黄(bb),现科学家将橙色辣椒的花粉授到黄色辣椒的柱头上,则结出的辣椒果皮颜色、基因组成以及胚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
A.黄bb,Bb/bb B.橙Bb,bb/bb
C.橙色Bb或黄色bb,Bb/bb D.黄bb,bb
25.(2022八上·莱西期末)下图为人体体细胞中的2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显性基因,A和a控制的是相对性状
B.如果B来自于父方,则A一定来自于母方
C.一般情况下,此个体表现出的是A、B所控制的性状
D.a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但a也会传递给子代
26.(2022八上·莱西期末)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隐性基因不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B.性状表现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
C.基因相同,性状表现不一定相同
D.基因和环境都能影响性状
27.(2022八上·青州期中)如图为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B.对于花的颜色来说,紫色是显性性状
C.子一代细胞中有来自双亲的基因
D.子二代紫花的基因组成为AA
28.下表给出了四种有关耳垂基因型婚配(用X表示)的类型,并对所生子女的耳垂遗传趋势进行了预测。A为显性基因,控制有耳垂,a控制无耳垂。则表中的判断和推测不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婚配类型 对父母性状的判断 对后代性状的预测
A Aa×Aa 父母双方都有耳垂 后代有耳垂的可能性为2/3
B AA×Aa 父母双方都有耳垂 后代全部有耳垂
C AA×aa 父母只有一方有耳垂 后代全部有耳垂
D Aa×aa 父母只有一方有耳垂 后代有耳垂的可能性为1/2
A.A B.B C.C D.D
29.(2022八上·郯城月考)决定生来惯用右手的基因是显性基因,用D表示,决定生来惯用左手的基因是隐性基因,用d表示。一对惯用右手的夫妇生了一个惯用左手的男孩,该男孩的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情况可表示为( )
A. B. C. D.
30.家鼠的灰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用S、s表示。让一只雌鼠(M)与一只雄鼠(N)交配,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若子代全为灰毛,则灰毛为显性性状
B.若子代全为黑毛,则M、N的基因组成中一定有一个是ss
C.若子代中灰毛:黑毛=3:1,则M、N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Ss
D.若子代中灰毛:黑毛=1:1,则M、N的基因组成中一定有一个是Ss
二、读图理解题
31.(2023·牡丹模拟)如图一是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图二是绵羊的毛色遗传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所示,正常情况下,绵羊的体细胞中[1]的数目是恒定的,而且是成对存在的,[ ]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绵羊的黑色和白色在遗传学上称为 ,根据图二信息可以判断 色是隐性性状。
(3)若控制绵羊毛色的基因用D、d表示,I中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为 ;III中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为Dd的概率是 。
32.(2023·古浪模拟)已知控制双眼皮的基因(D)是显性基因,控制单眼皮的基因(d)是隐性基因。现有一个家庭,父亲的基因组成是Dd,母亲的基因组成是dd.请根据如图所示的遗传图解分析回答问题。
(1)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 (填“单独”或“成对”)存在的。
(2)图中精子①的基因组成为 。
(3)子女③表现的性状为 (填“双眼皮”或“单眼皮”)。
(4)子女④的基因组成为 。
(5)在遗传学上,基因是指有 的DNA片段。
(6)父亲是双眼皮,在子女中出现了单眼皮,这在遗传学上称为 。
(7)子女的单眼皮通过手术变为双眼皮,这个双眼皮性状 (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8)这对夫妇已经生育了两个男孩,若再生育一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是 。
33.(2022·盘锦)大熊猫是我国珍稀保护动物,为世人所喜爱。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发布了患上“白化病”的大熊猫照片。图甲为“白化病”大熊猫遗传图解,图乙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大熊猫模仿人类荡秋千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分析,属于 行为。
(2)图甲可以推测出大熊猫“白化”这一性状是由 (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子代“白化”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 (用A、a表示),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正常大熊猫的概率是 。
(3)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它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
(4)图乙染色体的组成中, (填序号)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新鲜马粪中含有两种“抗冷分子”。大熊猫用马粪“洗澡”,增强抗寒能力的这种变异属于 的变异。(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
34.(2022·烟台)当前基因工程、基因编辑以及基于基因检测的精准医疗已经逐渐进入到我们的生活。2007年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从此揭开了人类几万个基因的神秘面纱。其实人类对基因的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基因遗传的奥秘。
(1)生物的性状是怎样遗传的?1856午,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了杂交实验(图1),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后来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如果用D、d表示控制高茎、矮茎的基因,那么子一代中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用子一代跟矮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植株比例大约是 。
(2)基因究竟存在于细胞中什么位置呢?1909年摩尔根选择了有4对染色体(图2)的果蝇进行研究,雄性果蝇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绘制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 。
(3)基因到底是什么呢?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具有独特的结构,并通过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图3中的[ ] ,该分子上包含特定 的片段就叫基因。
(4)基因与性状有什么关系呢?1982年,科研人员将小鼠培育成了大鼠(图4),该项研究说明了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 ,应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是 。
三、实验探究题
35.(2023八上·蓬江期末)综合应用
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说过:“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粮食关系着个人温饱,也关系着国家命运。袁隆平科研团队进行了水稻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
组别 亲本 子代
高秆 矮秆 总数
第一组 高秆×矮秆 650 642 1292
第二组 矮秆×矮秆 0 1128 1128
第三组 高秆×高秆 756 248 1004
(1)水稻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 ;分析题34表的数据可知,在第三组实验中,高秆和高秆水稻杂交,子代中出现矮秆水稻,在遗传学上称为 现象, (填“高秆”或“矮秆”)为隐性性状;如果用A、a分别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则矮秆水稻的基因组成为 。
(2)水稻的性状是由 控制的。高产杂交水稻的产生,运用了植物的 生殖方式(填“有性”或“无性”),体现了 多样性在农作物育种上的重要性。
(3)由于土壤贫瘠而导致水稻品质不好或减产,这种变异是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由此可见, 的变化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4)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粮食”方面,你可以采取的实际行动是: (写出合理一点即可)
36.(2022八上·莱州期末)大豆是重要农作物。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收集了黄淮海地区野生大豆,得到了耐盐碱、高产、高油等多种种质材料,通过常规遗传育种,培育出了耐盐碱高产大豆,为“中国豆”安上“耐盐芯”。现利用获得的甲、乙、丙三株耐盐碱野生大豆与不耐盐碱的栽培大豆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下。回答问题:
组别 杂交组合 子代的性状表现
耐盐碱 不耐盐碱
I 不耐盐碱×不耐盐碱 0 56
Ⅱ 耐盐碱(甲)×耐盐碱(乙) 96 数量a
Ⅲ 耐盐碱(丙)×不耐盐碱 60 62
(1)大豆的耐盐碱和不耐盐碱性状在生物学上称为 。亲代大豆都是不耐盐碱,子代也是不耐盐碱,这在遗传学上称为 。
(2)根据大豆杂交实验,可推断不耐盐碱为 性状,你的判断依据是表中组别 组的实验结果。
(3)组别Ⅱ中亲代耐盐碱的基因是通过 传递给子代的。从理论上推断,Ⅱ组后代不耐盐碱植株的数目(数量a)为 。
(4)若用T与t分别表示是否耐盐碱这对基因,组别Ⅲ亲代中耐盐碱的大豆(丙)的基因组成是 。
(5)栽培大豆通过杂交获得的耐盐碱等优良性状,从变异类型上来看属于 ,判断依据是 。
四、资料分析题
37.(2022·陇县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虎皮鹦鹉是一种长尾小鹦鹉。自然界大多数虎皮鹦鹉毛色特征为黄绿色,雌雄都是如此,科学家称其为野生型。而极少数雌、雄均为全身纯蓝的个体自然界不常见,由于羽毛蓝得可爱,人们称它为“天蓝”。
材料二:虎皮鹦鹉羽毛颜色是一种遗传特征。将一只纯种野生型虎皮鹦鹉和一只“天蓝”交配,它们的子一代个体都为野生型,“天蓝”却没有出现。如果这些子一代野生型虎皮鹦鹉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其产生的子二代个体中,大约有75%的个体表现为野生型,大约有25%的个体表现为“天蓝”。
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基因用D和d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叙述可以表明,“天蓝”的出现是生物的 现象。
(2)由材料二描述可知,虎皮鹦鹉羽毛颜色中 为显性性状;材料二叙述的子二代中75%的野生型基因组成是 ,25%的“天蓝”个体基因组成是 。
(3)科学家计划培育更多的“天蓝”个体,可以使用哪一种育种方法?
38.(2022八下·达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俄乌战争爆发已经一个多月,战争持续到现在离不开美国拜登政府的推波助澜,美国在全世界拥有300多个生化实验室,从事生物武器的研发并可能用于未来战争。其中有一种基因武器,也称遗传工程武器或DNA武器。它运用先进的转基因技术,用类似工程设计的办法,按人们的需要通过基因重组,重新制造新的或经过基因改造的细菌和病毒,有专家推测最近流行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可能来源于此。未来可能出现的基因武器主要有两大类型:
A.新型微生物战剂是专门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微生物战剂。它主要是通过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导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来不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插入”致病基因,来培养出新的抗药性很强的病菌或致病微生物。
B.人种基因密码武器是专门根据特定人种生化特征上的差异,或称人种基因密码,来设计一种只对特定遗传特征的人们产生致病作用的致病菌,以达到有选择地杀死敌方有生力量的目的,这种基因武器又称人种密码武器。
(1)材料中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片段,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 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2)“奥密克戎”的出现是新冠病毒 的结果。
(3)资料中新型微生物战剂提及“插入”致病基因所使用的的技术是 。
(4)不同人种生化特征上的差异,是指性状的差异,如黄、白、黑肤色的差异,人体不同的肤色在遗传学上互为 。
39.(2022·眉山)人类的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和不能向背侧弯曲为一对相对性状。某校兴趣小组对该校学生的拇指弯曲情况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亲代类型 子代类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双亲中只有一人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双亲均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480 498 0
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88 348 200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表中第 组调查情况,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
(2)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推断第一组、第二组双亲可能的基因组成的组合情况(如:aa×aa)。第一组: 、 、 。第二组: 、 。
(3)第一组某学生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为响应国家号召,其父母打算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概率是 。
40.(2021·广安)小豪同学是人们所说的“左撇子”,吃饭、做作业等均使用左手。为此,小豪受到了很多异样的眼光。细心的生物老师发现了,特在班级做了以下简单科普:
很多家喻户晓的名人都是“左撇子”,比如画家达·芬奇、科学家爱因斯坦、微软CEO比尔·盖茨等,他们在绘画、思维方式、创造力等方面天赋异禀。“左撇子”又称左利手(惯用左手),与右利手(惯用右手)是一对相对性状。
经调查,小豪家系左、右利手的遗传图解(基因用B、b表示)如下,请据图分析作答: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左撇子”是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小豪父母再生一个右利手女孩的概率为 。
(3)若小豪将来与右利手女子(基因组成为BB)结婚,正常情况下其后代可能是“左撇子”吗? (填“可能”或“不可能”)
(4)由上图可知,小豪母亲体细胞内控制右利手的基因组成是 (填序号)。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不符合题意。
B.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因此单眼皮、双眼皮、色盲、色觉正常等,在生物学上这些形态和生理特征叫做性状,B符合题意。
C.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C不符合题意。
D.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性状。有的是形志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
2.【答案】C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A.大学生不是生物的性状,因此“小明的爸爸是大学生,小明也是大学生”不是遗传现象,A不符合题意。
B.“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属于变异现象,B不符合题意。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C符合题意。
D.“父妈妈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属于变异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
3.【答案】D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有的人天生金发,属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属于性状,A不符合题意。
B.茶树开红花,属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属于性状,B不符合题意。
C.有的玉米是甜的,属于生物体的生理特征,属于性状,C不符合题意。
D.性状是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石头不属于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有的是生理特性(如人的ABO血型),有的是行为方式(如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吸、惯用右手等行为)等。可见,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4.【答案】A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豌豆茎的高矮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A符合题意。
B.狗的卷毛与黑毛,是同种生物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兔的白毛和猫的黑毛,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人的身体高矮和体重的大小,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行为习惯等具有的各种特征。
(2)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在同一性状上的不同的表现。
5.【答案】D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A.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过高度螺旋化形成的结构,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个染色体在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A不符合题意。
B.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染色体上的DNA,而DNA是由基因组成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DNA上包含多个基因,可以说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B不符合题意。
C.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种,C不符合题意。
D.基因是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包含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是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6.【答案】B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故答案为:B。
【分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示意图:
7.【答案】D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决定人脸性状特征的是基因。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8.【答案】C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生物的性状有的肉眼可以看到,有的肉眼看不到,如人的血型等,A错误;
B、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一个DNA 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很多个基因,B错误;
C、基因为杂合时,如Aa,虽然性状表现为显性,但依旧有可能把a遗传给后代,C正确;
D、生男生女由精子所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染色体为X的精子和染色体为Y的精子,它们和卵细胞的结合都是随机的且机会均等,因此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既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还包含行为方式等;
(2)人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23对染色体,生殖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23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一般有1个DNA,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一个DNA上可以有多个基因;
(3)生男生女由父亲决定,父亲产生染色体为X的精子和染色体为Y的精子,母亲产生X的卵细胞,若染色体为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代为女性;若染色体为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代为男性;由于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故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9.【答案】D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表现型是指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特征的总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型。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也可以呈现出同样的表现型。例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因此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橘树在移栽过程中基因型没有发生了改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10.【答案】A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因双眼皮(A)对单眼皮(a)为显性。则双眼皮为显性性状,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单眼皮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下:
AB .从遗传图解可看出,他们的两个女儿都是双眼皮,但基因组成都是Aa, 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A错误,B正确。
C.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单眼皮和双眼皮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一对相对性状,C正确。
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性状有显隐之分,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也有现因之分。控制生物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控制生物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③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④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11.【答案】A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双螺旋结构,存在于细胞核中,其主要载体是染色体,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1为细胞核、2为染色体、3为基因、4为双螺旋结构;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中存在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
12.【答案】C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水毛茛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有利于水毛茛的光合作用;水毛茛长期浸没在水中的叶片分裂成丝状,有利于减少水流的冲击,接受更多的光照,以适应水中的生活,体现了环境对生物表现形的影响;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环境也会影响生物的性状。
13.【答案】B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已知狗的沙色、斑点和暗黑色是相对性状。若基因组成为A1A2的雄性沙色狗与基因组成为A2A3的雌性斑点狗交配,遗传图谱如下:
后代小狗表现型可能是沙色和斑点,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控制生物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控制生物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在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细胞中,对应的隐性基因控制所控制的隐性性状不表现出来,但是隐性基因在子代中并没有消失,仍能传递给子代。
14.【答案】C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A正确。
B.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B正确。
C.DNA通常是双螺旋结构,C错误。
D.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胞核中存在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
(2)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遗传和代谢的中心。
15.【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父亲的基因是Aa,A基因在X染色体上,a基因在Y染色体上。母亲的基因是Aa,A和a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他们生了一个男孩(性染色体为XY)。则证明父亲给男孩的染色体是Y染色体,a基因在Y染色体上,证明男孩一定有一个a基因。母亲可能给男孩A基因,也可能给男孩a基因。故男孩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为Aa或aa 。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6.【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有的是显性性状,如双眼皮,有的是隐性性状,如单眼皮,A不符合题意。
B.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是隐性性状,B不符合题意。
C.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性状的显隐表现取决于亲本传给子代的基因组合。出现频率高的不一定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也不一定是隐性性状,C不符合题意。
D.若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如Aa),则其含有隐性基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7.【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类优生优育;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子女与父母的性状表现相似,是子女继承了父母的基因,A错误;
B、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B错误;
C、性状受环境与基因共同影响,出现频率高的性状并不一定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并不一定是隐性性状,C错误;
D、近亲结婚的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率增加,我国的法律禁止近亲结婚,是为了降低隐性遗传病出现的几率,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是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2)显性性状指的是:为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一个亲本性状。
(3)细胞核中存在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
(4)我国法律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避免增加后代隐性遗传病的患病几率。
18.【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染色体、DNA,基因为细胞核内的三种物质,如图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染色体>DNA>基因。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中存在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
19.【答案】D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①染色体是由②蛋白质和③DNA两种物质组成,A不符合题意。
B.③DNA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B不符合题意。
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C不符合题意。
D.1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因此某生物体细胞正常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相比,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DNA含量不发生改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0.【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 能卷舌(A)和不能卷舌(a)是一对相对性状,因此,不能卷舌的是隐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父母都能产生A和a的成熟生殖细胞,B正确;
C、若再生一个子女,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或aa,C错误;
D、不能卷舌的小明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能卷舌亲代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小明不能卷舌,父母能卷舌的遗传图解如下:
21.【答案】A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母亲的卵细胞(含X染色体)与父亲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X,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Y,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因此,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A符合题意。
B.西西父母有酒窝,但西西弟弟无酒窝,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无酒窝是隐性性状,有酒窝是显性性,则西西父母有酒窝的基因组成都是Dd,B不符合题意。
C.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遗传学上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西西父母有酒窝,但西西弟弟无酒窝,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无酒窝是隐性性状,有酒窝是显性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2.【答案】B
【知识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 、亲本高茎豌豆(DD)和亲本矮茎豌豆(dd)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分别为D和d,二者杂交所获得种子即子一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为Dd,A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B、子一代高茎豌豆体细胞的基因组成为Dd,它们所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都有两种,含D基因或含d基因,B分析错误,符合题意。
C、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相对性状。亲本高茎豌豆(DD)和亲本矮茎豌豆(dd)杂交,子一代均为高茎,所以高茎为显性性状。亲本均为隐性性状,子代也一定是隐性性状。子一代高茎豌豆的种子种下去,长成的子二代植株既有高茎的也有矮茎的,说明高茎不是隐性性状,即高茎是显性性状。C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D、子一代高茎豌豆体细胞基因组成为Dd,其生殖细胞基因为D或d,子二代基因组成可能为DD、Dd或dd,DD和Dd表现为高茎,dd表现为矮茎。D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的。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也只有一个进入生殖细胞里。
(2)相对性猪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性状;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习惯上,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当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为AA或Aa时,生物表现为显性性状;当基因为aa时,生物表现为隐性性状。
23.【答案】D
【知识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解析】【解答】A.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A不符合题意。
B.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B不符合题意。
C.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其成对的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因此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是单个存在的,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C不符合题意。
D.当生物体内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它们就表现为显性性状或者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没有表现,但它还会遗传下去,只有子代的基因组合是两个隐性基因时表现为隐性性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4.【答案】A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人工辅助授粉;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来的,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种子是由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来的,种子内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即只有胚珠的卵细胞和极核接受了精子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而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其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分析可知“科劳斯”辣椒有黄、橙、红三种颜色,在网络上爆红,科学家经研究得知其果皮颜色及基因组成分别为红(BB)、橙(Bb)、黄(bb),现科学家将橙色辣椒的花粉授到黄色辣椒的柱头上,则结出的辣椒果皮颜色是黄色、基因组成bb。橙色辣椒的基因组成是Bb,黄色辣椒的基因组成是bb,遗传图解如下所示:
如图胚的基因组成分别Bb、bb。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5.【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因此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A和a控制的是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子代体细胞核中的每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因此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A 和B不是一对基因,如果B来自于父方,则A不一定来自于母方,B符合题意。
C.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因此个体表现出的是A、B所控制的性状,C不符合题意。
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但隐性基因会一代代的传递下去。a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但a也会传递给子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经过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受精时,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在受精卵又构成新的成对染色体,且每对染色体中,必有一条来自父亲(精子),另一条来自母亲(卵细胞)。
26.【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A符合题意。
B.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所以,性状表现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如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B不符合题意。
CD.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的,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基因相同,性状表现不一定相同,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7.【答案】D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豌豆的紫花和白花这一对性状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中看出F1将两株紫花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2子代出现了白花豌豆。因此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B不符合题意。
C.子一代细胞的基因分别来自双亲的基因,C不符合题意。
D.子二代紫花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8.【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父母为Aa(有耳垂)和Aa(有耳垂),遗传图解如下:
从遗传图解可知,后代有耳垂的可能性为3/4,A错误;
B、父母为AA(有耳垂)和Aa(有耳垂),遗传图解如下:
从遗传图解可知,后代全部为有耳垂,B正确;
C、父母为AA(有耳垂)和aa(无耳垂),遗传图解如下:
从遗传图解可知,后代全部为有耳垂,C正确;
D、父母为Aa(有耳垂)和aa(无耳垂),遗传图解如下:
从遗传图解可知,后代有耳垂和无耳垂各为1/2,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区分以及遗传过程。
(1)当 A为显性基因,控制有耳垂,a控制无耳垂时,AA和Aa均为有耳垂,为显性性状,;aa为无耳垂,隐性性状;
(2)在遗传计算过程中,父母亲会产生配子,配子只含有父母亲一半的基因,配子互相融合形成后代。
29.【答案】D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一对惯用右手的夫妇生了一个惯用左手的男孩,那么惯用右手是显性性状,惯用左手是隐性性状,遗传图解如下图:
所以小男孩的基因组成是dd,细胞核的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故基因也是成对存在。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是位于一对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核中存在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
(2)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
30.【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若子代全为灰色,亲本既可能是SS×SS的情况,也存在ss×ss的等多种情况,灰色不一定为显性性状,也可能是隐性性状,A错误;
B、 若子代全为黑毛,亲本既可能是亲本既可能是SS×SS的情况,也存在ss×ss的等多种情况,B错误;
C、若子代中灰毛:黑毛=3:1 ,可以确定灰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同时可以确定亲本是Ss×Ss的组合,但由于两只老鼠只生出了4个后代,因此后代中的3:1可能存在偶然性,C错误;
D、若子代中灰毛:黑毛=1:1 ,则可以确定亲本是Ss×ss,遗传图解如下:
因此,亲本中一定有一个Ss,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遗传图解的灵活运用。
在后代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当后代出现3:1时,亲本组合为Ss×Ss,当后代出现1:1时,亲本组合为Ss×ss。
若黑色为显性,两个黑色亲本生出黑色后代,亲本组合既可能是SS×SS,也可能是SS×Ss,SS×ss等多种情况;
若黑色为隐性,两个黑色亲本生出黑色后代,亲本组合为ss×ss;
31.【答案】(1)2;DNA
(2)相对性状;黑
(3)Dd;2/3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恒定,而且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细胞核中有染色体,1染色体中有2DNA和4蛋白质组成,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控制性状,绵羊毛色这一性状是由3基因控制的。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故绵羊的白色和黑色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因此,根据图二信息可以判断黑色是隐性性状。
(3)由(2)可知,黑色是隐性性状dd,因后代既有白色绵羊又有黑色绵羊,所以Ⅰ代中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只能为Dd。第Ⅲ代个体中既有黑色绵羊又有白色绵羊,则第Ⅱ代亲代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都为Dd。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所以,根据遗传图解可知:Ⅲ中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为Dd的概率是2/3。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小片段,这些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一个基因只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之所以能够决定性状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32.【答案】(1)成对
(2)d
(3)双眼皮
(4)dd
(5)遗传效应
(6)变异
(7)不能
(8)50%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故基因也是成对存在。
(2)根据遗传规律,父亲的基因型是Dd,能产生两种精子,一种是D,一种是d,因此图中①的基因组成是d。
(3)根据遗传规律,母亲的基因型dd,能产生一种卵细胞,基因组成是d,因此②的基因型是d,子女③的基因型是Dd,表现的性状为双眼皮。
(4)根据遗传规律,图中①的基因型是d,②的基因型是d,子女④的基因组成为dd。
(5)细胞核的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
(6)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题干中,父亲是双眼皮,在子女中出现了单眼皮,这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7)子女的单眼皮通过手术变为双眼皮,只能因为环境条件引起的表现型的改变,基因型并没有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因此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
(8)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即生男孩的概率是50%(1/2),生女孩的概率也是50%(1/2)。
【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小片段,这些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一个基因只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之所以能够决定性状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可遗传变异。
(4)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33.【答案】(1)学习
(2)隐性;aa;75%(3/4)
(3)21条;X或Y
(4)③
(5)不遗传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所以,大熊猫模仿人类荡秋千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分析,属于学习行为。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甲组的遗传规律(亲代:正常×正常→子代出现:白化),可推知正常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白化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白化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正常亲代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图甲可以推测出大熊猫“白化”这一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子代“白化”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正常大熊猫的概率是75%(3/4)。
(3)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XY)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XX)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所以,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1条;它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或Y。
(4)如果将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染色体。①染色体主要是由③DNA分子和②蛋白质分子构成的,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所以,图乙染色体的组成中,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新鲜马粪中含有两种“抗冷分子”。大熊猫用马粪“洗澡”,增强抗寒能力的这种变异属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不可遗传变异。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4)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可遗传变异。
34.【答案】(1)Dd;1:1
(2)3+Y或3+X;基因在染色体上
(3)3;DNA;遗传效应
(4)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转基因技术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矮茎的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因此亲本矮茎豌豆遗传给子代的基因一定是d,因此子一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下图:
所以,亲代的基因组成是DD和dd,子一代体细胞的基因组成为Dd,表现的性状为高茎。让子一代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高茎:矮茎=1:1,遗传图解如下:
(2)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会减半,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雄蝇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表示为3+Y或3+X。由图可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基因在染色体上。
(3)染色体由3DNA和2蛋白质组成,3DNA就是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4)研究人员用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小鼠的受精卵中,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成的鼠生长快,体积大,使鼠的性状发生了变异,从而培育出超级鼠,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控制鼠的个体大小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该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3)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35.【答案】(1)相对性状;变异;矮秆;aa
(2)基因;有性;基因
(3)不可遗传;环境
(4)珍惜粮食,不剩饭、不剩菜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水稻的高秆和矮秆。高秆水稻和高秆水稻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水稻的现象,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第三组中亲代都是高秆,子一代出现了矮秆,表明高秆是显性性状,矮秆是隐性性状,如果用A、a分别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则矮秆水稻的基因组成为aa。
(2)水稻靠种子繁殖,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
(3)变异根据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由于土壤贫瘠而导致水稻品质不好或减产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4)我们应该爱惜粮食,不浪费;不剩饭、剩菜。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3)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可遗传变异。
36.【答案】(1)相对性状;遗传
(2)隐性;Ⅱ
(3)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32
(4)Tt
(5)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或基因发生了改变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大豆的耐盐碱和不耐盐碱,为了描述方便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题干中,亲代大豆都是不耐盐碱,子代也是不耐盐碱,这在遗传学上称为遗传现象。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因此,从表格第Ⅱ组别中,看出亲代都是耐盐碱,子代出现了不耐盐碱,表明亲代耐盐碱的性状是显性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子代不耐盐碱的性状是隐性的。可知,不耐盐碱是隐性性状,耐盐碱是显性性状。
(3)人类的生殖细胞是亲代与子代之间联系的唯一桥梁。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组别Ⅱ中亲代耐盐碱的基因是通过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子代的。若用“T”表示显性基因,“t”表示隐性基因,亲代的基因组成是 Tt,根据题意可知,组别Ⅱ遗传图解如下:
遗传图解可知,Ⅱ组后代耐盐碱植株占75%,耐盐碱植株为96,可以推算出不耐盐碱植株的数目(数量a)为96÷75%×25%=32。
(4)若用T与t分别表示是否耐盐碱这对基因,根据题意可知,组别Ⅲ遗传图解如下:
遗传图解可知,组别Ⅲ亲代中耐盐碱的大豆(丙)的基因组成是Tt。
(5)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栽培大豆通过杂交获得的耐盐碱等优良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原因是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大豆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分析】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3、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37.【答案】(1)变异
(2)黄绿色;DD或Dd;dd
(3)转基因育种、人工选择育种(答出一个即可)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野生型的鹦鹉的毛色大多数为黄绿色,后代出现了“天蓝色”这是子代和亲代出现了差异,这种现象叫做变异。
(2)由材料二描述可知,将野生型虎皮鹦鹉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其产生的子二代个体中,大约有75%的个体表现为野生型,大约有25%的个体表现为“天蓝”,“天蓝色”个体在亲代没有。后代却出现了,所以“天蓝色”为隐性性状,黄绿色为显性性状,亲代黄绿色鹦鹉基因型为Dd、Dd,后代的基因型为DD、Dd、dd,所以后代黄绿色的基因型为DD或Dd,天蓝色的个体的基因型祖成为dd。
(3)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达到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的技术,所以,科学家计划培育更多的“天蓝”个体,可采用转基因技术,还可以采用人工育种的方法,人工选择育种是利用野生种和现有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进行人工选择,从中分离选育出需要的品种。
故答案为:(1)变异;(2)黄绿色、DD或Dd、dd;(3)转基因育种、人工选择育种(答出一个即可)。
【分析】此题考查变异的概念、基因在亲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现代生物技术,违为基础题,需要熟记基础概念,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后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38.【答案】(1)DNA;寄生
(2)变异
(3)转基因技术
(4)相对性状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基因在细胞里存在于遗传物质——DNA分子上。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所以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2)病毒属于生物,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新冠病毒结构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此“奥密克戎”的出现是新冠病毒变异的结果。
(3)“插入”致病基因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改变了生物的基因、结构和功能,这属于转基因技术。
(4)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人属于同种生物,他的皮肤是黄、白、黑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2)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3)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必须满足: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
39.【答案】(1)一;拇指能向背部弯曲
(2)AA×AA;AA×Aa;Aa× Aa;AA×aa;Aa×aa
(3)3/4(或75%)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所以,根据表中第一组调查情况(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子代出现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的表现型),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拇指能向背侧弯曲,隐性性状是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2)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则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组成是aa。在第一组遗传类型中,亲本都是能向背侧弯曲,但是后代不符合3:1的分离比,说明亲本的基因可能是AA或Aa,故其组合可能是:AA×AA、AA×Aa、Aa×Aa。第二组亲本的表现型是双亲中只有一人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不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型是aa,但是他们的后代不符合1:1的分离比,说明能向背侧弯曲的那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因此亲本的基因组合可能是AA×aa、Aa×aa。
(3)第一组某学生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则其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他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第一组某学生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为响应国家号召,其父母打算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概率是3/4(或75%)。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0.【答案】(1)隐性
(2)37.5%
(3)不可能
(4)②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小豪的父母都是惯用右利手,而小豪是左利手,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生状,所以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左撇子”是隐性性状。
(2)小豪家系左、右利手的遗传图解(基因用B、b表示),小豪是左利手,基因组成是bb,必由亲代各传递一个基因b,亲代均是右利手,必由一个显性基因B控制,所以亲代的基因组成是Bb,遗传图解如下所示: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图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小豪父母再生一个右利手女孩的概率为75%×50%═37.5%。
(3)左利手的小豪的基因为bb,小宇与右利手(基因型为BB)的女子结婚,其后代的基因一定是Bb,性状均是右利手,不可能是左撇子。
(4)每一种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是成对的,基因也是成对的,生殖细胞是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基因也减半。由(2)分析可知,小豪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由上图可知,小豪母亲体细胞内控制右利手的基因组成是②。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 / 12023年生物学人教版八下期中复习5.基因与性状
一、单选题
1.(2022八上·江城期末)有的人是单眼皮,有的人是双眼皮,有的人色觉正常,有的人却是色盲患者,在生物学上这些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叫做( )
A.基因 B.性状 C.遗传 D.变异
【答案】B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不符合题意。
B.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因此单眼皮、双眼皮、色盲、色觉正常等,在生物学上这些形态和生理特征叫做性状,B符合题意。
C.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C不符合题意。
D.变异是指亲子代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性状。有的是形志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植物的抗病性、耐寒性;有的是行为方式,如狗的攻击性、服从性等等。
2.(2023八上·沈河期末)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物现象,下列叙述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小明的爸爸是大学生,小明也是大学生
B.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妈妈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
【答案】C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
【解析】【解答】A.大学生不是生物的性状,因此“小明的爸爸是大学生,小明也是大学生”不是遗传现象,A不符合题意。
B.“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体现了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属于变异现象,B不符合题意。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属于遗传现象,C符合题意。
D.“父妈妈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属于变异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
3.(2022·铁岭)下列不属于性状的一组是( )
A.有的人天生金发 B.有的茶树开红色花
C.有的玉米是甜的 D.石头的颜色
【答案】D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有的人天生金发,属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属于性状,A不符合题意。
B.茶树开红花,属于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属于性状,B不符合题意。
C.有的玉米是甜的,属于生物体的生理特征,属于性状,C不符合题意。
D.性状是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石头不属于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有的是生理特性(如人的ABO血型),有的是行为方式(如婴儿一出生就会吮吸、惯用右手等行为)等。可见,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4.(2023八上·新丰期末)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B.狗的卷毛与黑毛
C.兔的白毛和猫的黑毛 D.人的身高和体重
【答案】A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
【解析】【解答】A.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豌豆茎的高矮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A符合题意。
B.狗的卷毛与黑毛,是同种生物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兔的白毛和猫的黑毛,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人的身高和体重,是人的身体高矮和体重的大小,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行为习惯等具有的各种特征。
(2)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在同一性状上的不同的表现。
5.(2023八上·新丰期末)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
A.染色体 B.DNA C.核酸 D.基因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A.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过高度螺旋化形成的结构,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一个染色体在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A不符合题意。
B.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是染色体上的DNA,而DNA是由基因组成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DNA上包含多个基因,可以说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B不符合题意。
C.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核酸有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种,C不符合题意。
D.基因是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包含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是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6.(2023八上·揭东期末)作为携带遗传信息的染色体,它的组成是( )
A.DNA和脂肪 B.DNA和蛋白质
C.DNA和糖类 D.蛋白质和糖类
【答案】B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故答案为:B。
【分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示意图:
7.(2023八上·惠东期末)“刷脸时代”已经到来,人脸识别在银行、超市、小区、校园等越来越多的场景落地应用,其原理是根据不同人的脸具有独特的性状特征,决定人脸这一性状特征的是( )
A.DNA B.细胞核 C.蛋白质 D.基因
【答案】D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DNA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决定人脸性状特征的是基因。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8.人类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从性状开始已深入到基因水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总是通过性状区分不同的生物,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B.每条染色体上会有很多DNA分子,每条DNA分子上会有很多的基因
C.基因是杂合时,虽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它还会遗传下去
D.生男生女是由卵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的,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答案】C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生物的性状有的肉眼可以看到,有的肉眼看不到,如人的血型等,A错误;
B、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一个DNA 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很多个基因,B错误;
C、基因为杂合时,如Aa,虽然性状表现为显性,但依旧有可能把a遗传给后代,C正确;
D、生男生女由精子所含有的性染色体决定,染色体为X的精子和染色体为Y的精子,它们和卵细胞的结合都是随机的且机会均等,因此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1)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既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还包含行为方式等;
(2)人体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23对染色体,生殖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23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一般有1个DNA,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一个DNA上可以有多个基因;
(3)生男生女由父亲决定,父亲产生染色体为X的精子和染色体为Y的精子,母亲产生X的卵细胞,若染色体为X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代为女性;若染色体为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代为男性;由于两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故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9.(2022八上·莱西期末)“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从遗传学角度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生物的性状表现不止受基因的控制
B.生物的性状表现要受环境的影响
C.性状表现不同的个体,基因组成可以相同
D.橘树在移栽过程中基因发生了改变
【答案】D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表现型是指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特征的总和。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显示出不同的表现型。基因型不同的个体,也可以呈现出同样的表现型。例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因此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橘树在移栽过程中基因型没有发生了改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10.(2022·铁岭)爸爸是双眼皮,妈妈是单眼皮,他们的两个女儿都是双眼皮,此现象解释错误的( )
A.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消失了
B.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
C.单、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
D.相对性状有显隐性之分
【答案】A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生物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因双眼皮(A)对单眼皮(a)为显性。则双眼皮为显性性状,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单眼皮为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如下:
AB .从遗传图解可看出,他们的两个女儿都是双眼皮,但基因组成都是Aa, 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A错误,B正确。
C.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单眼皮和双眼皮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一对相对性状,C正确。
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性状有显隐之分,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也有现因之分。控制生物显性性状的基因叫显性基因,控制生物隐性性状的基因,叫隐性基因,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①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③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④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11.(2023八上·惠城期末)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后来随着科学的进步,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对生物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生命活动的本质。下图是与遗传相关的概念图,图中代码1、2、3、4依次为( )
A.细胞核、染色体、基因、双螺旋结构
B.染色体、双螺旋结构、遗传信息、基因
C.染色体、双螺旋结构、基因、遗传信息
D.细胞核、基因、染色体、遗传信息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双螺旋结构,存在于细胞核中,其主要载体是染色体,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1为细胞核、2为染色体、3为基因、4为双螺旋结构;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中存在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
12.(2023八上·惠城期末)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长期浸没在水中的叶片分裂成丝状,这表明( )
A.遗传的普遍性 B.变异的普遍性
C.环境对表现型的影响 D.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
【答案】C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
【解析】【解答】水毛茛伸出水面的叶片呈扁平状,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有利于水毛茛的光合作用;水毛茛长期浸没在水中的叶片分裂成丝状,有利于减少水流的冲击,接受更多的光照,以适应水中的生活,体现了环境对生物表现形的影响;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环境也会影响生物的性状。
13.(2022八上·莱州期末)控制狗的皮毛中色素分布的基因有三种,其中A1、A2、A3分别控制着沙色、斑点和暗黑色三种性状,且A1对A2、A1对A3都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若基因组成为A1A2的雄性沙色狗与基因组成为A2A3的唯性斑点狗交配,后代小狗的体色最可能的是( )
A.1种,全为沙色 B.2种,沙色和斑点
C.3种,沙色、斑点和暗黑 D.2种,斑点和暗黑
【答案】B
【知识点】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解析】【解答】已知狗的沙色、斑点和暗黑色是相对性状。若基因组成为A1A2的雄性沙色狗与基因组成为A2A3的雌性斑点狗交配,遗传图谱如下:
后代小狗表现型可能是沙色和斑点,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其中控制生物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控制生物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如a表示)。在具有显性基因的个体细胞中,对应的隐性基因控制所控制的隐性性状不表现出来,但是隐性基因在子代中并没有消失,仍能传递给子代。
14.(2023八上·新丰期末)图是与遗传有关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B.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DNA和蛋白质
C.DNA通常是单链的
D.基因是DNA分子上包含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
【答案】C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A正确。
B.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B正确。
C.DNA通常是双螺旋结构,C错误。
D.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细胞核中存在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
(2)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遗传和代谢的中心。
15.(2022·襄阳)下图表示一对夫妻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及其上的一对基因,他们生了一个男孩,请推断该男孩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 C.Aa或aa D.AA或Aa或aa
【答案】C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父亲的基因是Aa,A基因在X染色体上,a基因在Y染色体上。母亲的基因是Aa,A和a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他们生了一个男孩(性染色体为XY)。则证明父亲给男孩的染色体是Y染色体,a基因在Y染色体上,证明男孩一定有一个a基因。母亲可能给男孩A基因,也可能给男孩a基因。故男孩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为Aa或aa 。
故答案为:C。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6.(2022·大庆)下列关于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B.生物体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
C.出现频率低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D.表现出显性性状的个体可能含有隐性基因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有的是显性性状,如双眼皮,有的是隐性性状,如单眼皮,A不符合题意。
B.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是隐性性状,B不符合题意。
C.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性状的显隐表现取决于亲本传给子代的基因组合。出现频率高的不一定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也不一定是隐性性状,C不符合题意。
D.若表现为显性性状的个体是杂合子(如Aa),则其含有隐性基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7.(2023·仙桃模拟)性状遗传有一定的规律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子女与父母的性状表现相似,绝对不是子女继承了父母的基因
B.每条染色体上有很多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
C.出现频率高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D.我国的法律禁止近亲结婚,是为了降低隐性遗传病出现的机率
【答案】D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类优生优育;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子女与父母的性状表现相似,是子女继承了父母的基因,A错误;
B、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B错误;
C、性状受环境与基因共同影响,出现频率高的性状并不一定是显性性状,出现频率低的性状并不一定是隐性性状,C错误;
D、近亲结婚的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率增加,我国的法律禁止近亲结婚,是为了降低隐性遗传病出现的几率,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是基因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2)显性性状指的是:为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一个亲本性状。
(3)细胞核中存在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
(4)我国法律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避免增加后代隐性遗传病的患病几率。
18.(2023七上·绥棱期末)染色体、DNA,基因为细胞核内的三种物质,如图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染色体、DNA,基因为细胞核内的三种物质,如图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染色体>DNA>基因。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中存在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
19.(2023七上·佛山期末)题图是染色体与DNA和蛋白质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①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②和③
B.③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C.人的体细胞正常分裂形成新细胞后①的数量不变
D.人的体细胞正常分裂形成新细胞后③的数量倍增
【答案】D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A.①染色体是由②蛋白质和③DNA两种物质组成,A不符合题意。
B.③DNA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B不符合题意。
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C不符合题意。
D.1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因此某生物体细胞正常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相比,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DNA含量不发生改变,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0.(2022八下·邕宁期末)能卷舌(A)和不能卷舌(a)是一对相对性状。小明不能卷舌,父母能卷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能卷舌的是隐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
B.父母都能产生A和a的成熟生殖细胞
C.若再生一个子女,基因组成只能是aa
D.父母基因组成一方是Aa,另一方是aa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 能卷舌(A)和不能卷舌(a)是一对相对性状,因此,不能卷舌的是隐性性状,由a基因控制,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父母都能产生A和a的成熟生殖细胞,B正确;
C、若再生一个子女,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或aa,C错误;
D、不能卷舌的小明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能卷舌亲代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小明不能卷舌,父母能卷舌的遗传图解如下:
21.(2022·陕西)西西父母和弟弟酒窝性状和性别的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因图中西西性别未知,西西父母生育三孩是女孩的可能性无法计算
B.D、d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则西西父母有酒窝的基因组成都是Dd
C.遗传学上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
D.分析图可知控制有酒窝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答案】A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母亲的卵细胞(含X染色体)与父亲的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X,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就是XY,那么,此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因此,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A符合题意。
B.西西父母有酒窝,但西西弟弟无酒窝,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无酒窝是隐性性状,有酒窝是显性性,则西西父母有酒窝的基因组成都是Dd,B不符合题意。
C.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遗传学上有酒窝和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西西父母有酒窝,但西西弟弟无酒窝,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无酒窝是隐性性状,有酒窝是显性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2.(2022·虞城模拟)孟德尔将亲本高茎豌豆(DD)的花粉,授给去除雄蕊的亲本矮茎豌豆(dd),子一代植株全为高茎,又将子一代高茎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子二代植株既有高茎的也有矮茎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亲本矮茎植株上获得的种子,胚的基因组成全部为Dd
B.子一代高茎植株只产生D基因的精子和d基因的卵细胞
C.亲本到子一代,子一代到子二代均可判断高茎为显性性状
D.子二代植株既有高茎也有矮茎,高茎的基因组成有两种可能
【答案】B
【知识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 、亲本高茎豌豆(DD)和亲本矮茎豌豆(dd)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分别为D和d,二者杂交所获得种子即子一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为Dd,A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B、子一代高茎豌豆体细胞的基因组成为Dd,它们所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都有两种,含D基因或含d基因,B分析错误,符合题意。
C、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相对性状。亲本高茎豌豆(DD)和亲本矮茎豌豆(dd)杂交,子一代均为高茎,所以高茎为显性性状。亲本均为隐性性状,子代也一定是隐性性状。子一代高茎豌豆的种子种下去,长成的子二代植株既有高茎的也有矮茎的,说明高茎不是隐性性状,即高茎是显性性状。C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D、子一代高茎豌豆体细胞基因组成为Dd,其生殖细胞基因为D或d,子二代基因组成可能为DD、Dd或dd,DD和Dd表现为高茎,dd表现为矮茎。D分析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的。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也只有一个进入生殖细胞里。
(2)相对性猪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为显性性状;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为隐性基因。习惯上,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当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为AA或Aa时,生物表现为显性性状;当基因为aa时,生物表现为隐性性状。
23.(2021·黄石)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B.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C.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
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答案】D
【知识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解析】【解答】A.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A不符合题意。
B.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B不符合题意。
C.染色体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其成对的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因此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是单个存在的,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C不符合题意。
D.当生物体内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它们就表现为显性性状或者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没有表现,但它还会遗传下去,只有子代的基因组合是两个隐性基因时表现为隐性性状,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4.(2022八上·莱西期末)“科劳斯”辣椒有黄、橙、红三种颜色,在网络上爆红,科学家经研究得知其果皮颜色及基因组成分别为红(BB)、橙(Bb)、黄(bb),现科学家将橙色辣椒的花粉授到黄色辣椒的柱头上,则结出的辣椒果皮颜色、基因组成以及胚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
A.黄bb,Bb/bb B.橙Bb,bb/bb
C.橙色Bb或黄色bb,Bb/bb D.黄bb,bb
【答案】A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人工辅助授粉;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来的,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种子是由子房内的胚珠发育来的,种子内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胚乳由受精极核发育而来,即只有胚珠的卵细胞和极核接受了精子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发生改变的是植物产生的种子,而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其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分析可知“科劳斯”辣椒有黄、橙、红三种颜色,在网络上爆红,科学家经研究得知其果皮颜色及基因组成分别为红(BB)、橙(Bb)、黄(bb),现科学家将橙色辣椒的花粉授到黄色辣椒的柱头上,则结出的辣椒果皮颜色是黄色、基因组成bb。橙色辣椒的基因组成是Bb,黄色辣椒的基因组成是bb,遗传图解如下所示:
如图胚的基因组成分别Bb、bb。
故答案为:A。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5.(2022八上·莱西期末)下图为人体体细胞中的2对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显性基因,A和a控制的是相对性状
B.如果B来自于父方,则A一定来自于母方
C.一般情况下,此个体表现出的是A、B所控制的性状
D.a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但a也会传递给子代
【答案】B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因此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A和a控制的是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子代体细胞核中的每一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因此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A 和B不是一对基因,如果B来自于父方,则A不一定来自于母方,B符合题意。
C.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因此个体表现出的是A、B所控制的性状,C不符合题意。
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但隐性基因会一代代的传递下去。a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但a也会传递给子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经过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受精时,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在受精卵又构成新的成对染色体,且每对染色体中,必有一条来自父亲(精子),另一条来自母亲(卵细胞)。
26.(2022八上·莱西期末)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隐性基因不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B.性状表现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
C.基因相同,性状表现不一定相同
D.基因和环境都能影响性状
【答案】A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A符合题意。
B.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所以,性状表现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如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B不符合题意。
CD.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的,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基因相同,性状表现不一定相同,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7.(2022八上·青州期中)如图为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豌豆的紫花和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B.对于花的颜色来说,紫色是显性性状
C.子一代细胞中有来自双亲的基因
D.子二代紫花的基因组成为AA
【答案】D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豌豆的紫花和白花这一对性状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从图中看出F1将两株紫花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2子代出现了白花豌豆。因此紫花是显性性状,白花是隐性性状,B不符合题意。
C.子一代细胞的基因分别来自双亲的基因,C不符合题意。
D.子二代紫花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8.下表给出了四种有关耳垂基因型婚配(用X表示)的类型,并对所生子女的耳垂遗传趋势进行了预测。A为显性基因,控制有耳垂,a控制无耳垂。则表中的判断和推测不完全正确的是( )
选项 婚配类型 对父母性状的判断 对后代性状的预测
A Aa×Aa 父母双方都有耳垂 后代有耳垂的可能性为2/3
B AA×Aa 父母双方都有耳垂 后代全部有耳垂
C AA×aa 父母只有一方有耳垂 后代全部有耳垂
D Aa×aa 父母只有一方有耳垂 后代有耳垂的可能性为1/2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父母为Aa(有耳垂)和Aa(有耳垂),遗传图解如下:
从遗传图解可知,后代有耳垂的可能性为3/4,A错误;
B、父母为AA(有耳垂)和Aa(有耳垂),遗传图解如下:
从遗传图解可知,后代全部为有耳垂,B正确;
C、父母为AA(有耳垂)和aa(无耳垂),遗传图解如下:
从遗传图解可知,后代全部为有耳垂,C正确;
D、父母为Aa(有耳垂)和aa(无耳垂),遗传图解如下:
从遗传图解可知,后代有耳垂和无耳垂各为1/2,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显性和隐性性状的区分以及遗传过程。
(1)当 A为显性基因,控制有耳垂,a控制无耳垂时,AA和Aa均为有耳垂,为显性性状,;aa为无耳垂,隐性性状;
(2)在遗传计算过程中,父母亲会产生配子,配子只含有父母亲一半的基因,配子互相融合形成后代。
29.(2022八上·郯城月考)决定生来惯用右手的基因是显性基因,用D表示,决定生来惯用左手的基因是隐性基因,用d表示。一对惯用右手的夫妇生了一个惯用左手的男孩,该男孩的相关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情况可表示为(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解:一对惯用右手的夫妇生了一个惯用左手的男孩,那么惯用右手是显性性状,惯用左手是隐性性状,遗传图解如下图:
所以小男孩的基因组成是dd,细胞核的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故基因也是成对存在。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是位于一对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核中存在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被称为基因。
(2)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
30.家鼠的灰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用S、s表示。让一只雌鼠(M)与一只雄鼠(N)交配,得到一窝共4个子代: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若子代全为灰毛,则灰毛为显性性状
B.若子代全为黑毛,则M、N的基因组成中一定有一个是ss
C.若子代中灰毛:黑毛=3:1,则M、N的基因组成一定都是Ss
D.若子代中灰毛:黑毛=1:1,则M、N的基因组成中一定有一个是Ss
【答案】D
【知识点】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A、若子代全为灰色,亲本既可能是SS×SS的情况,也存在ss×ss的等多种情况,灰色不一定为显性性状,也可能是隐性性状,A错误;
B、 若子代全为黑毛,亲本既可能是亲本既可能是SS×SS的情况,也存在ss×ss的等多种情况,B错误;
C、若子代中灰毛:黑毛=3:1 ,可以确定灰色为显性,黑色为隐性,同时可以确定亲本是Ss×Ss的组合,但由于两只老鼠只生出了4个后代,因此后代中的3:1可能存在偶然性,C错误;
D、若子代中灰毛:黑毛=1:1 ,则可以确定亲本是Ss×ss,遗传图解如下:
因此,亲本中一定有一个Ss,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遗传图解的灵活运用。
在后代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当后代出现3:1时,亲本组合为Ss×Ss,当后代出现1:1时,亲本组合为Ss×ss。
若黑色为显性,两个黑色亲本生出黑色后代,亲本组合既可能是SS×SS,也可能是SS×Ss,SS×ss等多种情况;
若黑色为隐性,两个黑色亲本生出黑色后代,亲本组合为ss×ss;
二、读图理解题
31.(2023·牡丹模拟)如图一是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图二是绵羊的毛色遗传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一所示,正常情况下,绵羊的体细胞中[1]的数目是恒定的,而且是成对存在的,[ ]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绵羊的黑色和白色在遗传学上称为 ,根据图二信息可以判断 色是隐性性状。
(3)若控制绵羊毛色的基因用D、d表示,I中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为 ;III中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为Dd的概率是 。
【答案】(1)2;DNA
(2)相对性状;黑
(3)Dd;2/3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一般情况下,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恒定,而且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细胞核中有染色体,1染色体中有2DNA和4蛋白质组成,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控制性状,绵羊毛色这一性状是由3基因控制的。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故绵羊的白色和黑色在遗传学上称为一对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因此,根据图二信息可以判断黑色是隐性性状。
(3)由(2)可知,黑色是隐性性状dd,因后代既有白色绵羊又有黑色绵羊,所以Ⅰ代中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只能为Dd。第Ⅲ代个体中既有黑色绵羊又有白色绵羊,则第Ⅱ代亲代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都为Dd。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所以,根据遗传图解可知:Ⅲ中白色绵羊的基因组成为Dd的概率是2/3。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小片段,这些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一个基因只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之所以能够决定性状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32.(2023·古浪模拟)已知控制双眼皮的基因(D)是显性基因,控制单眼皮的基因(d)是隐性基因。现有一个家庭,父亲的基因组成是Dd,母亲的基因组成是dd.请根据如图所示的遗传图解分析回答问题。
(1)在人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一般是 (填“单独”或“成对”)存在的。
(2)图中精子①的基因组成为 。
(3)子女③表现的性状为 (填“双眼皮”或“单眼皮”)。
(4)子女④的基因组成为 。
(5)在遗传学上,基因是指有 的DNA片段。
(6)父亲是双眼皮,在子女中出现了单眼皮,这在遗传学上称为 。
(7)子女的单眼皮通过手术变为双眼皮,这个双眼皮性状 (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
(8)这对夫妇已经生育了两个男孩,若再生育一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是 。
【答案】(1)成对
(2)d
(3)双眼皮
(4)dd
(5)遗传效应
(6)变异
(7)不能
(8)50%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故基因也是成对存在。
(2)根据遗传规律,父亲的基因型是Dd,能产生两种精子,一种是D,一种是d,因此图中①的基因组成是d。
(3)根据遗传规律,母亲的基因型dd,能产生一种卵细胞,基因组成是d,因此②的基因型是d,子女③的基因型是Dd,表现的性状为双眼皮。
(4)根据遗传规律,图中①的基因型是d,②的基因型是d,子女④的基因组成为dd。
(5)细胞核的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
(6)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题干中,父亲是双眼皮,在子女中出现了单眼皮,这在遗传学上称为变异。
(7)子女的单眼皮通过手术变为双眼皮,只能因为环境条件引起的表现型的改变,基因型并没有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因此是不能遗传给后代的。
(8)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即生男孩的概率是50%(1/2),生女孩的概率也是50%(1/2)。
【分析】(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小片段,这些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一个基因只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之所以能够决定性状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3)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可遗传变异。
(4)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33.(2022·盘锦)大熊猫是我国珍稀保护动物,为世人所喜爱。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发布了患上“白化病”的大熊猫照片。图甲为“白化病”大熊猫遗传图解,图乙为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大熊猫模仿人类荡秋千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分析,属于 行为。
(2)图甲可以推测出大熊猫“白化”这一性状是由 (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子代“白化”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 (用A、a表示),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正常大熊猫的概率是 。
(3)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 ;它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
(4)图乙染色体的组成中, (填序号)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新鲜马粪中含有两种“抗冷分子”。大熊猫用马粪“洗澡”,增强抗寒能力的这种变异属于 的变异。(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
【答案】(1)学习
(2)隐性;aa;75%(3/4)
(3)21条;X或Y
(4)③
(5)不遗传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所以,大熊猫模仿人类荡秋千的行为,从获得途径上分析,属于学习行为。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甲组的遗传规律(亲代:正常×正常→子代出现:白化),可推知正常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白化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白化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正常亲代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图甲可以推测出大熊猫“白化”这一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子代“白化”大熊猫的基因组成是aa,亲代大熊猫再生一只正常大熊猫的概率是75%(3/4)。
(3)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XY)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XX)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所以,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1条;它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精子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或Y。
(4)如果将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再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染色体。①染色体主要是由③DNA分子和②蛋白质分子构成的,DNA是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所以,图乙染色体的组成中,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所以,新鲜马粪中含有两种“抗冷分子”。大熊猫用马粪“洗澡”,增强抗寒能力的这种变异属于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不可遗传变异。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4)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可遗传变异。
34.(2022·烟台)当前基因工程、基因编辑以及基于基因检测的精准医疗已经逐渐进入到我们的生活。2007年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了中国人基因组图谱“炎黄一号”,从此揭开了人类几万个基因的神秘面纱。其实人类对基因的研究是从近代开始的,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基因遗传的奥秘。
(1)生物的性状是怎样遗传的?1856午,孟德尔用豌豆进行了杂交实验(图1),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后来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如果用D、d表示控制高茎、矮茎的基因,那么子一代中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用子一代跟矮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植株比例大约是 。
(2)基因究竟存在于细胞中什么位置呢?1909年摩尔根选择了有4对染色体(图2)的果蝇进行研究,雄性果蝇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绘制出了果蝇各种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说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 。
(3)基因到底是什么呢?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具有独特的结构,并通过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图3中的[ ] ,该分子上包含特定 的片段就叫基因。
(4)基因与性状有什么关系呢?1982年,科研人员将小鼠培育成了大鼠(图4),该项研究说明了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 ,应用的现代生物技术是 。
【答案】(1)Dd;1:1
(2)3+Y或3+X;基因在染色体上
(3)3;DNA;遗传效应
(4)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转基因技术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矮茎的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因此亲本矮茎豌豆遗传给子代的基因一定是d,因此子一代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是Dd,遗传图解如下图:
所以,亲代的基因组成是DD和dd,子一代体细胞的基因组成为Dd,表现的性状为高茎。让子一代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高茎:矮茎=1:1,遗传图解如下:
(2)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会减半,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染色体,生殖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雄蝇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表示为3+Y或3+X。由图可知,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基因在染色体上。
(3)染色体由3DNA和2蛋白质组成,3DNA就是遗传物质,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4)研究人员用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小鼠的受精卵中,由这样的受精卵发育成的鼠生长快,体积大,使鼠的性状发生了变异,从而培育出超级鼠,这种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控制鼠的个体大小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该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分析】(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2)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
(3)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三、实验探究题
35.(2023八上·蓬江期末)综合应用
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说过:“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粮食关系着个人温饱,也关系着国家命运。袁隆平科研团队进行了水稻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
组别 亲本 子代
高秆 矮秆 总数
第一组 高秆×矮秆 650 642 1292
第二组 矮秆×矮秆 0 1128 1128
第三组 高秆×高秆 756 248 1004
(1)水稻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 ;分析题34表的数据可知,在第三组实验中,高秆和高秆水稻杂交,子代中出现矮秆水稻,在遗传学上称为 现象, (填“高秆”或“矮秆”)为隐性性状;如果用A、a分别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则矮秆水稻的基因组成为 。
(2)水稻的性状是由 控制的。高产杂交水稻的产生,运用了植物的 生殖方式(填“有性”或“无性”),体现了 多样性在农作物育种上的重要性。
(3)由于土壤贫瘠而导致水稻品质不好或减产,这种变异是 (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由此可见, 的变化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4)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粮食”方面,你可以采取的实际行动是: (写出合理一点即可)
【答案】(1)相对性状;变异;矮秆;aa
(2)基因;有性;基因
(3)不可遗传;环境
(4)珍惜粮食,不剩饭、不剩菜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
【解析】【解答】(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水稻的高秆和矮秆。高秆水稻和高秆水稻杂交,子代出现矮秆水稻的现象,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第三组中亲代都是高秆,子一代出现了矮秆,表明高秆是显性性状,矮秆是隐性性状,如果用A、a分别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则矮秆水稻的基因组成为aa。
(2)水稻靠种子繁殖,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这是利用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
(3)变异根据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由于土壤贫瘠而导致水稻品质不好或减产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4)我们应该爱惜粮食,不浪费;不剩饭、剩菜。
【分析】(1)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叫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是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除此之外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3)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可遗传变异。
36.(2022八上·莱州期末)大豆是重要农作物。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收集了黄淮海地区野生大豆,得到了耐盐碱、高产、高油等多种种质材料,通过常规遗传育种,培育出了耐盐碱高产大豆,为“中国豆”安上“耐盐芯”。现利用获得的甲、乙、丙三株耐盐碱野生大豆与不耐盐碱的栽培大豆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下。回答问题:
组别 杂交组合 子代的性状表现
耐盐碱 不耐盐碱
I 不耐盐碱×不耐盐碱 0 56
Ⅱ 耐盐碱(甲)×耐盐碱(乙) 96 数量a
Ⅲ 耐盐碱(丙)×不耐盐碱 60 62
(1)大豆的耐盐碱和不耐盐碱性状在生物学上称为 。亲代大豆都是不耐盐碱,子代也是不耐盐碱,这在遗传学上称为 。
(2)根据大豆杂交实验,可推断不耐盐碱为 性状,你的判断依据是表中组别 组的实验结果。
(3)组别Ⅱ中亲代耐盐碱的基因是通过 传递给子代的。从理论上推断,Ⅱ组后代不耐盐碱植株的数目(数量a)为 。
(4)若用T与t分别表示是否耐盐碱这对基因,组别Ⅲ亲代中耐盐碱的大豆(丙)的基因组成是 。
(5)栽培大豆通过杂交获得的耐盐碱等优良性状,从变异类型上来看属于 ,判断依据是 。
【答案】(1)相对性状;遗传
(2)隐性;Ⅱ
(3)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32
(4)Tt
(5)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或基因发生了改变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往往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大豆的耐盐碱和不耐盐碱,为了描述方便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题干中,亲代大豆都是不耐盐碱,子代也是不耐盐碱,这在遗传学上称为遗传现象。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因此,从表格第Ⅱ组别中,看出亲代都是耐盐碱,子代出现了不耐盐碱,表明亲代耐盐碱的性状是显性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子代不耐盐碱的性状是隐性的。可知,不耐盐碱是隐性性状,耐盐碱是显性性状。
(3)人类的生殖细胞是亲代与子代之间联系的唯一桥梁。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组别Ⅱ中亲代耐盐碱的基因是通过生殖细胞(或精子和卵细胞)传递给子代的。若用“T”表示显性基因,“t”表示隐性基因,亲代的基因组成是 Tt,根据题意可知,组别Ⅱ遗传图解如下:
遗传图解可知,Ⅱ组后代耐盐碱植株占75%,耐盐碱植株为96,可以推算出不耐盐碱植株的数目(数量a)为96÷75%×25%=32。
(4)若用T与t分别表示是否耐盐碱这对基因,根据题意可知,组别Ⅲ遗传图解如下:
遗传图解可知,组别Ⅲ亲代中耐盐碱的大豆(丙)的基因组成是Tt。
(5)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栽培大豆通过杂交获得的耐盐碱等优良性状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原因是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大豆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分析】1、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3、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四、资料分析题
37.(2022·陇县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虎皮鹦鹉是一种长尾小鹦鹉。自然界大多数虎皮鹦鹉毛色特征为黄绿色,雌雄都是如此,科学家称其为野生型。而极少数雌、雄均为全身纯蓝的个体自然界不常见,由于羽毛蓝得可爱,人们称它为“天蓝”。
材料二:虎皮鹦鹉羽毛颜色是一种遗传特征。将一只纯种野生型虎皮鹦鹉和一只“天蓝”交配,它们的子一代个体都为野生型,“天蓝”却没有出现。如果这些子一代野生型虎皮鹦鹉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其产生的子二代个体中,大约有75%的个体表现为野生型,大约有25%的个体表现为“天蓝”。
控制鹦鹉羽毛颜色的基因用D和d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叙述可以表明,“天蓝”的出现是生物的 现象。
(2)由材料二描述可知,虎皮鹦鹉羽毛颜色中 为显性性状;材料二叙述的子二代中75%的野生型基因组成是 ,25%的“天蓝”个体基因组成是 。
(3)科学家计划培育更多的“天蓝”个体,可以使用哪一种育种方法?
【答案】(1)变异
(2)黄绿色;DD或Dd;dd
(3)转基因育种、人工选择育种(答出一个即可)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野生型的鹦鹉的毛色大多数为黄绿色,后代出现了“天蓝色”这是子代和亲代出现了差异,这种现象叫做变异。
(2)由材料二描述可知,将野生型虎皮鹦鹉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其产生的子二代个体中,大约有75%的个体表现为野生型,大约有25%的个体表现为“天蓝”,“天蓝色”个体在亲代没有。后代却出现了,所以“天蓝色”为隐性性状,黄绿色为显性性状,亲代黄绿色鹦鹉基因型为Dd、Dd,后代的基因型为DD、Dd、dd,所以后代黄绿色的基因型为DD或Dd,天蓝色的个体的基因型祖成为dd。
(3)转基因技术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基因组中,达到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的技术,所以,科学家计划培育更多的“天蓝”个体,可采用转基因技术,还可以采用人工育种的方法,人工选择育种是利用野生种和现有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进行人工选择,从中分离选育出需要的品种。
故答案为:(1)变异;(2)黄绿色、DD或Dd、dd;(3)转基因育种、人工选择育种(答出一个即可)。
【分析】此题考查变异的概念、基因在亲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现代生物技术,违为基础题,需要熟记基础概念,生物学上把后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后代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38.(2022八下·达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俄乌战争爆发已经一个多月,战争持续到现在离不开美国拜登政府的推波助澜,美国在全世界拥有300多个生化实验室,从事生物武器的研发并可能用于未来战争。其中有一种基因武器,也称遗传工程武器或DNA武器。它运用先进的转基因技术,用类似工程设计的办法,按人们的需要通过基因重组,重新制造新的或经过基因改造的细菌和病毒,有专家推测最近流行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可能来源于此。未来可能出现的基因武器主要有两大类型:
A.新型微生物战剂是专门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微生物战剂。它主要是通过在一些致病细菌或病毒中导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来不致病的微生物体内“插入”致病基因,来培养出新的抗药性很强的病菌或致病微生物。
B.人种基因密码武器是专门根据特定人种生化特征上的差异,或称人种基因密码,来设计一种只对特定遗传特征的人们产生致病作用的致病菌,以达到有选择地杀死敌方有生力量的目的,这种基因武器又称人种密码武器。
(1)材料中的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片段,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 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2)“奥密克戎”的出现是新冠病毒 的结果。
(3)资料中新型微生物战剂提及“插入”致病基因所使用的的技术是 。
(4)不同人种生化特征上的差异,是指性状的差异,如黄、白、黑肤色的差异,人体不同的肤色在遗传学上互为 。
【答案】(1)DNA;寄生
(2)变异
(3)转基因技术
(4)相对性状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基因在细胞里存在于遗传物质——DNA分子上。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所以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2)病毒属于生物,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新冠病毒结构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因此“奥密克戎”的出现是新冠病毒变异的结果。
(3)“插入”致病基因就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改变了生物的基因、结构和功能,这属于转基因技术。
(4)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人属于同种生物,他的皮肤是黄、白、黑是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以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即 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根据侵染的对象可以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
(2)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
(3)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相对性状必须满足: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不同的表现形式。
39.(2022·眉山)人类的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和不能向背侧弯曲为一对相对性状。某校兴趣小组对该校学生的拇指弯曲情况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亲代类型 子代类型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双亲中只有一人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双亲均为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拇指能向背侧弯曲 480 498 0
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88 348 200
请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表中第 组调查情况,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
(2)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请推断第一组、第二组双亲可能的基因组成的组合情况(如:aa×aa)。第一组: 、 、 。第二组: 、 。
(3)第一组某学生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为响应国家号召,其父母打算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概率是 。
【答案】(1)一;拇指能向背部弯曲
(2)AA×AA;AA×Aa;Aa× Aa;AA×aa;Aa×aa
(3)3/4(或75%)
【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中既有显性基因,也有隐性基因,是杂合体。所以,根据表中第一组调查情况(双亲均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子代出现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的表现型),就能判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拇指能向背侧弯曲,隐性性状是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
(2)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则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组成是aa。在第一组遗传类型中,亲本都是能向背侧弯曲,但是后代不符合3:1的分离比,说明亲本的基因可能是AA或Aa,故其组合可能是:AA×AA、AA×Aa、Aa×Aa。第二组亲本的表现型是双亲中只有一人为拇指能向背侧弯曲,不能向背侧弯曲的基因型是aa,但是他们的后代不符合1:1的分离比,说明能向背侧弯曲的那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因此亲本的基因组合可能是AA×aa、Aa×aa。
(3)第一组某学生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则其基因组成是aa,一个a基因来自父方,一个a基因来自母方,因此他父母的基因组成为Aa和Aa,遗传图解如下:
所以,第一组某学生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为响应国家号召,其父母打算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概率是3/4(或75%)。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40.(2021·广安)小豪同学是人们所说的“左撇子”,吃饭、做作业等均使用左手。为此,小豪受到了很多异样的眼光。细心的生物老师发现了,特在班级做了以下简单科普:
很多家喻户晓的名人都是“左撇子”,比如画家达·芬奇、科学家爱因斯坦、微软CEO比尔·盖茨等,他们在绘画、思维方式、创造力等方面天赋异禀。“左撇子”又称左利手(惯用左手),与右利手(惯用右手)是一对相对性状。
经调查,小豪家系左、右利手的遗传图解(基因用B、b表示)如下,请据图分析作答:
(1)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左撇子”是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
(2)小豪父母再生一个右利手女孩的概率为 。
(3)若小豪将来与右利手女子(基因组成为BB)结婚,正常情况下其后代可能是“左撇子”吗? (填“可能”或“不可能”)
(4)由上图可知,小豪母亲体细胞内控制右利手的基因组成是 (填序号)。
【答案】(1)隐性
(2)37.5%
(3)不可能
(4)②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小豪的父母都是惯用右利手,而小豪是左利手,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生状,所以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左撇子”是隐性性状。
(2)小豪家系左、右利手的遗传图解(基因用B、b表示),小豪是左利手,基因组成是bb,必由亲代各传递一个基因b,亲代均是右利手,必由一个显性基因B控制,所以亲代的基因组成是Bb,遗传图解如下所示:
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图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小豪父母再生一个右利手女孩的概率为75%×50%═37.5%。
(3)左利手的小豪的基因为bb,小宇与右利手(基因型为BB)的女子结婚,其后代的基因一定是Bb,性状均是右利手,不可能是左撇子。
(4)每一种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特定的,并且是成对的,基因也是成对的,生殖细胞是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一半,基因也减半。由(2)分析可知,小豪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由上图可知,小豪母亲体细胞内控制右利手的基因组成是②。
【分析】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支配隐性性状的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