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知识点一 国共合作的实现
1.(2022·陕西咸阳·三模)中共中央某议决案提到:“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为此,中国共产党( )
A.创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B.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
C.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2022·山东·济宁学院附属中学二模)国民党和共产党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个大党。而我们对国民党的迁都却了解甚少,根据所学知识,你对此了解正确的是( )
A.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B.重庆-广州–武汉–南京
C.南京-重庆-广州–武汉 D.武汉–南京-重庆-广州
3.(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先后两次合作,下列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是( )
A.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B.蒋介石围剿革命根据地
C.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D.北伐战争
4.(2022·河北·新乐市实验学校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7月,孙中山与华兴会领导人商讨时指出:“现今大势及革命方法,大概不外联络人才一义。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证,此一省欲起需,彼一行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
(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革命应注意的地方。
材料二 辛亥革命对朝鲜、越南、缅甸、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当时已经沦为东西方殖民地的国家的有志之士的影响尤其巨大……东亚乃至亚洲殖民地国家的有志之士更是把孙中山当做“东亚被压迫民族之良师”看待的……“本世纪亚洲一些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把孙中山视作自己精神上的导师,这决不是偶然的事。”
孙中山出生在中国,又长期生活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与西方的历史与文化均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孙中山与那些盲目崇拜西方的学者政客完全不同,他一生的理论探索都是在立足中国的国情的基础上学习西方,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孙中山特别反感那些妄自菲薄言必称西方的黄皮白心人。
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以及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全力主持筹备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解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促成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把自己当做是孙中山晚年事业的继承者,对孙中山先生一直采取尊崇的态度。
——张学继孙中山历史地位再探讨》
(2)报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历史贡献。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态度。
知识点二 北伐胜利进军 【重难点】
5.(2019·山东潍坊·八年级期中)近代中国一所军校的大门上赫然写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别处,贪生怕死莫进此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该校的办学目的是( )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侵略
B.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军队
6.(2021·江苏·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八年级期末)《国民革命歌》是国共两党合作发动国民革命的产物。这次合作的重要成果还包括( )
A.兴办《时务报》 B.成立中国同盟会
C.创办《青年杂志》 D.成立黄埔军校
7.(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参观陆军军官学校的旧址(如图),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
A.广州 B.武汉 C.上海 D.南京
8.(2022·山东青岛·七年级期末)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 )
A.民国十四年 B.民国十五年 C.民国十六年 D.民国十七年
9.(2017·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下列最为合适的歌词是( )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10.(2022·河北邯郸·八年级期末)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红军不怕远征难……”
11.(2019·山东潍坊·八年级期中)魏宏运在《中国现代史稿》中写道:“(1927年8月)二十七日拂晓,北伐军主力出动。叶挺独立团浴血奋战,冲过铁桥,突破敌人坚固阵地。其他各路左右配合,敌全线动摇,一片混乱。”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将士奋战的主战场是( )
A.湖南湖北战场 B.江西战场 C.浙江战场 D.中原战场
12.(2022·辽宁沈阳·一模)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1:上海租界巡捕房的英国巡警 图2:国民革命军一部开入英租界维持秩序
图1租界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租界多位于港口城市。1845年,第一任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以《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有关允许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规定,胁迫苏松太道宫慕久同意租出一块地段,供外人长期占据。双方经反复交涉,议定《上海租地章程》,凭此英国在上海勒索到第一块租界。从上海开始,至1902年奥匈帝国在天津设立租界,列强在中国共获取27块租界,其中有25块是租借国单一的专管租界,还有2块公共租界。《上海租地章程》规定英国领事对租界内的外国人有专管之权,无须中国官吏过问,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图2 1927年1月6日,九江各界群众为声援汉口人民的正义斗争,集会游行示威。租界内码头工人拔除和界四周铁丝网,接应冲击租界的游行群众,一举占领了英租界。九江工人和各界群众一致要求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九江英租界,废除中英的一切不平等条约。7日,国民革命军正式接管九江英租界,并通过外交部所拟《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协定》,于3月15日,九江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管理。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事件(汉口英租界于3月1日被收回),是国共第一次合作中伟大的胜利,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外交斗争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1)从以上图片及解说文字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上述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3)“合则两利”,结合解说文字,想想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得益于什么?
知识点三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3.(2022·天津·八年级期末)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事件是( )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事件
C.张学良在东北“改易旗帜” D.“宁汉合流”
14.(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毛泽东曾回忆道:“在1927年的革命刚刚由于无产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胜利之际,他们(大资产阶级)就一脚踢开了这些人民大众,独占胜利果实,而和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结成了反革命联盟”。毛泽东回忆的事件是关于
A.北洋军阀政府成立 B.武汉国民政府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张学良东北易帜
15.(2022·河南商丘·八年级期末)“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帅风范,肩当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B.李宗仁 C.叶挺 D.张学良
16.(2020·山东·金乡县育才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据统计,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中共党员的人数由6万人减至1万人,其原因是
A.北洋军阀政府的白色恐怖 B.长征初期的巨大损失
C.国民党军队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D.国民党右派与共产党决裂
17.(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信仰铸忠魂,人民写春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大钊在1918年﹣1924年的活动轨迹(部分)
①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②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系统和较完整的介绍。
③1920年,在北京大学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
④1924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大会宣言的起草。
——梳理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中的红色基因》
材料二 社会进化的历史由谁来写的呢?李大钊说,历史的主人是民众,“民彝者可以创造历史”。
——宋德宣《李大钊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新探》
(1)依据活动轨迹①②③,指出李大钊在思想领域的历史贡献。
(2)活动轨迹④反映了哪一统一战线的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依靠这一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的?
(3)运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史实论证李大钊的观点。(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能力点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
18.(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1924年10月,时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特派员的陈延年来到广州,协助周恩来选派党团员到黄埔军校学习。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国共合作的实现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主地革命的开展D.二次革命的失败
19.(2022·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梅堰中学九年级竞赛)初三某班学生围绕一个历史主题展开讨论,学生找到如下图片,请问他们讨论的主题是( )
A.国共十年对峙 B.抗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20.(2021·河南·林州市五龙镇联合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图《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所反映的事件标志着( )
A.北伐战争结束 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南京政府统治全国 D.帝国主义镇压中国革命
21.(2022·河南开封·二模)从1927年秋冬到1928年,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发动的武装起义总计达100余次,其中大多数是农民秋收起义和年关暴动,也有工人和士兵暴动。这些起义( )
A.破坏了国民革命运动 B.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C.有利于宣传革命思想 D.推动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能力点二 北伐胜利进军 【重难点】
22.(2022·河南商丘·二模)…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在这个过程里,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都付出过自己的鲜血,然而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又有各自的选择。两者的不可调和终于导致了两者的分裂与对抗。以下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
A.国民革命的失败 B.北伐的胜利进军
C.国共两党对革命的贡献 D.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23.(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表是在不同时段《新青年》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出现的频度 0.78% 2.45% 25.14%
A.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B.国共合作的推动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革命根据地建立
24.(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5.(2022·河南·郑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这场战争中途腰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了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这场战争( )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的伟大胜利
C.基本结束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深入开展
能力点三 国民大革命的影响 【易错点】
2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表是小明同学制作的毛泽东革命活动大事年表(1923~1927年),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②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处于领导地位
③青年毛泽东积极投身中国革命
④反映了国共两党错综复杂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2022·广东·陆丰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八年级期末)1924年1月,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这表明( )
A.中华民国成立 B.黄埔军校建立 C.北伐战争开始 D.国共合作实现
28.(2021·广东·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中学一模)《蒋总统集》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出现这种党员成分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的胜利 B.五四运动的推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国共合作的实现
29.(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
A.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30.(2021·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经历多次失败后,孙中山以广东为基地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并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深度合作。下列发生在广东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史实包括
①共同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建立革命同盟 ③北伐胜利进军 ④击溃孙传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于黄埔军校大门的东西两侧墙壁上。现在该校遗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材料二(见下图)
(1)材料一中的“黄埔军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一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3)“同志仍须努力”,结合材料一、二,为完成革命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怎样?
(4)参观材料一、二所述遗址可以让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素养点一 国共两党合作——史料实证
1.(2021·重庆梁平区·八年级期末)下表是中国近代某进步刊物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下列对出现频率最高的这一时期的原因分析,最准确的是
A.辛亥革命的影响 B.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推动
C.五四运动的推动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素养点二 北伐胜利进军——时空观念
2.从如图中可以直接获得的关于北伐战争的正确信息有
①北伐军从广州出发 ②主战场是湖南、湖北
③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④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①②③ B.②③④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素养点三 工农运动的发展——时空观念
3.下表是1926年6月至1927年6月中国农会组织情况表。农会人数变化是因为
省份 时间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山东 直隶 河南
1926年6月 647, 766 8144 38, 150 4120 1153 284 1342 270, 000
1927年6月 700, 000 8144 4, 517, 140 2, 502, 600 382,617 284 360 245, 500
广东地区遭到西方列强侵略最严重 B.大革命期间国共两党进行社会动员
湘赣边秋收起义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D.国民党政府连续围剿农村革命根据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知识点一 国共合作的实现
1.(2022·陕西咸阳·三模)中共中央某议决案提到:“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为此,中国共产党( )
A.创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B.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
C.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答案】C
【详解】中共一大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失败后,得到教训是必须联合其他党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项正确;创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排除A项;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是抗日战争,排除B项;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三湾改编,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2·山东·济宁学院附属中学二模)国民党和共产党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两个大党。而我们对国民党的迁都却了解甚少,根据所学知识,你对此了解正确的是( )
A.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B.重庆-广州–武汉–南京
C.南京-重庆-广州–武汉 D.武汉–南京-重庆-广州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国民革命期间,国民党在广州建立国民政府,随着国民革命的胜利发展,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抗日战争期间,南京沦陷,国民政府搬迁到重庆,所以国民政府迁移的路线是广州—武汉—南京—重庆,A项正确;BCD项中的迁移路线有误,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A项。
3.(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先后两次合作,下列标志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是( )
A.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B.蒋介石围剿革命根据地
C.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D.北伐战争
【答案】A
【详解】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了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并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所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
4.(2022·河北·新乐市实验学校模拟预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年7月,孙中山与华兴会领导人商讨时指出:“现今大势及革命方法,大概不外联络人才一义。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证,此一省欲起需,彼一行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此时各国乘而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
(1)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革命应注意的地方。
材料二 辛亥革命对朝鲜、越南、缅甸、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当时已经沦为东西方殖民地的国家的有志之士的影响尤其巨大……东亚乃至亚洲殖民地国家的有志之士更是把孙中山当做“东亚被压迫民族之良师”看待的……“本世纪亚洲一些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把孙中山视作自己精神上的导师,这决不是偶然的事。”
孙中山出生在中国,又长期生活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与西方的历史与文化均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孙中山与那些盲目崇拜西方的学者政客完全不同,他一生的理论探索都是在立足中国的国情的基础上学习西方,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孙中山特别反感那些妄自菲薄言必称西方的黄皮白心人。
1924年1月,在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以及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全力主持筹备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解释……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促成了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把自己当做是孙中山晚年事业的继承者,对孙中山先生一直采取尊崇的态度。
——张学继孙中山历史地位再探讨》
(2)报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历史贡献。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的态度。
【答案】(1)注意革命力量的联合。
(2)对东亚乃至亚洲殖民地国家的有志之士影响巨大;立足中国的国情的基础上学习西方,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3)尊崇。
【解析】(1)依据材料“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自己之内证,此一省欲起需,彼一行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革命应注意革命力量的联合。
(2)依据材料“辛亥革命对朝鲜、越南、缅甸、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当时已经沦为东西方殖民地的国家的有志之士的影响尤其巨大;亚洲一些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把孙中山视作自己精神上的导师;他一生的理论探索都是在立足中国的国情的基础上学习西方,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孙中山全力主持筹备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等可知,孙中山历史贡献为对东亚乃至亚洲殖民地国家的有志之士影响巨大;立足中国的国情的基础上学习西方,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3)依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把自己当做是孙中山晚年事业的继承者,对孙中山先生一直采取尊崇的态度。”可知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的态度是尊崇。
知识点二 北伐胜利进军 【重难点】
5.(2019·山东潍坊·八年级期中)近代中国一所军校的大门上赫然写着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别处,贪生怕死莫进此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该校的办学目的是( )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侵略
B.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培养革命骨干,建立一支可靠的革命军队
【答案】D
【详解】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并重的方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黄埔军校校门上的对联集中反映了这一办学方针,目的是培养军事人才,建革命军队, D 项正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侵略,发生在北伐后,并不是黄埔军校办学的目的,排除A项;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工农武装斗争是南昌起义的意义,排除B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始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1·江苏·宝应县教育局教研室八年级期末)《国民革命歌》是国共两党合作发动国民革命的产物。这次合作的重要成果还包括( )
A.兴办《时务报》 B.成立中国同盟会
C.创办《青年杂志》 D.成立黄埔军校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国民革命歌》是国共两党合作发动国民革命的产物。”可知反映的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结合课本所学,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最重要的成果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除此之外,国共合作时期,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亦称“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北伐战争作了准备。D项正确;宣传维新变法时期,维新人士兴办了《时务报》,排除A项;1905年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当时还没有国共两党。排除B项;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参观陆军军官学校的旧址(如图),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
A.广州 B.武汉 C.上海 D.南京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作了准备,A项正确;武汉、上海、南京与黄埔军校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8.(2022·山东青岛·七年级期末)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 )
A.民国十四年 B.民国十五年 C.民国十六年 D.民国十七年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1927-1912+1=16,即民国十六年。C项正确;ABD项计算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9.(2017·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迅速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如果为国民革命军胜利进军谱写一首军歌,下列最为合适的歌词是( )
A.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B.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C.红色政权建起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答案】D
【详解】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其中第四军中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打倒军阀,打倒列强,除军阀”最能体现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D项正确;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与抗日战争相关,排除A项;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与抗日战争相关,排除B项;红色政权建起来发生在国共对峙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0.(2022·河北邯郸·八年级期末)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下列歌曲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广为传唱的是( )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B.“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红军不怕远征难……”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是北伐军的军歌。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7月,北伐军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6年是20世纪20年代。A项正确;“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排除B项;“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作曲者是麦新,作曲时间是1937年7月,排除C项;“红军不怕远征难……”与红军长征相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1.(2019·山东潍坊·八年级期中)魏宏运在《中国现代史稿》中写道:“(1927年8月)二十七日拂晓,北伐军主力出动。叶挺独立团浴血奋战,冲过铁桥,突破敌人坚固阵地。其他各路左右配合,敌全线动摇,一片混乱。”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将士奋战的主战场是( )
A.湖南湖北战场 B.江西战场 C.浙江战场 D.中原战场
【答案】A
【详解】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将士奋战的主战场是湖南湖北战场,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北伐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战场,北伐战争中,第四军中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2022·辽宁沈阳·一模)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图1:上海租界巡捕房的英国巡警 图2:国民革命军一部开入英租界维持秩序
图1租界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租界多位于港口城市。1845年,第一任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以《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有关允许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规定,胁迫苏松太道宫慕久同意租出一块地段,供外人长期占据。双方经反复交涉,议定《上海租地章程》,凭此英国在上海勒索到第一块租界。从上海开始,至1902年奥匈帝国在天津设立租界,列强在中国共获取27块租界,其中有25块是租借国单一的专管租界,还有2块公共租界。《上海租地章程》规定英国领事对租界内的外国人有专管之权,无须中国官吏过问,租界成为“国中之国”。
图2 1927年1月6日,九江各界群众为声援汉口人民的正义斗争,集会游行示威。租界内码头工人拔除和界四周铁丝网,接应冲击租界的游行群众,一举占领了英租界。九江工人和各界群众一致要求武汉国民政府收回九江英租界,废除中英的一切不平等条约。7日,国民革命军正式接管九江英租界,并通过外交部所拟《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协定》,于3月15日,九江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管理。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事件(汉口英租界于3月1日被收回),是国共第一次合作中伟大的胜利,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外交斗争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1)从以上图片及解说文字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上述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3)“合则两利”,结合解说文字,想想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得益于什么?
【答案】(1)租界概念、租界数量、条约名称、收回时间、收回地点等。
(2)A
(3)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解析】(1)根据材料“租界是指近代历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中国获取的租借地的简称,租界多位于港口城市。”可知,租界概念;根据材料“从上海开始,至1902年奥匈帝国在天津设立租界,列强在中国共获取27块租界,其中有25块是租借国单一的专管租界,还有2块公共租界”可知,租界数量;根据材料“《南京条约》、《虎门条约》、《上海租地章程》、《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协定》”可知,条约名称;根据材料“于3月15日,九江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管理。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事件(汉口英租界于3月1日被收回)”可知,收回时间;根据材料“7日,国民革命军正式接管九江英租界,并通过外交部所拟《收回九江英租界之协定》,于3月15日,九江英租界由中国政府正式收回管理。汉口九江收回英租界事件(汉口英租界于3月1日被收回)”可知,收回地点。
(2)根据所学可知,史料按照资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所以上述照片属于A第一手资料。
(3)结合解说文字并所学可知,九江英租界的收回,得益于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中国工人阶级和各界群众的坚决斗争。
知识点三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3.(2022·天津·八年级期末)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事件是( )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B.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事件
C.张学良在东北“改易旗帜” D.“宁汉合流”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8年底,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即东北易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4.(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毛泽东曾回忆道:“在1927年的革命刚刚由于无产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胜利之际,他们(大资产阶级)就一脚踢开了这些人民大众,独占胜利果实,而和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结成了反革命联盟”。毛泽东回忆的事件是关于
A.北洋军阀政府成立 B.武汉国民政府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D.张学良东北易帜
【答案】C
【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这是一个代表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政权,“他们(大资产阶级)就一脚踢开了这些人民大众”说明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C项正确;北洋军阀政府成立是在1912年,排除A项;武汉国民政府1926年12月成立,排除B项;张学良东北易帜是1928年,排除D项。故选C项。
15.(2022·河南商丘·八年级期末)“背负国耻家仇东北易帜无愧少帅风范,肩当民族大义西安举事堪称中华英雄。”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孙中山 B.李宗仁 C.叶挺 D.张学良
【答案】D
【详解】分析题干材料,关键词“国耻家仇”、“东北易帜”、“少帅”、“西安举事”等即可判断这人是张学良。结合所学可知,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奉系军阀首领。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扩张势力。1927年在北京自称陆海军大元帅,后由于对日本的侵略要求未全部承诺,张作霖乘车由北京回奉天经过沈阳西郊皇姑屯车站附近时,被日军炸死。他的部将习惯称他为“大帅”,称张学良为“少帅”;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所以这幅挽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张学良。ABC项与“东北易帜”无关,排除。故选D项。
16.(2020·山东·金乡县育才学校八年级阶段练习)据统计,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中共党员的人数由6万人减至1万人,其原因是
A.北洋军阀政府的白色恐怖 B.长征初期的巨大损失
C.国民党军队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D.国民党右派与共产党决裂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中共党员的人数由6万人减至1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27年春开始,国民党的右派和汪精卫等人,纷纷决定与共产党决裂,发动政变和“分共清党”,导致很多中共党员被杀,或者投降,或者脱离了党组织,党员人数因此锐减。D项正确;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排除A项;长征是1934年开始的,排除B项;国民党军队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在1930年以后,排除C项。故选D项。
17.(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信仰铸忠魂,人民写春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大钊在1918年﹣1924年的活动轨迹(部分)
①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②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系统和较完整的介绍。
③1920年,在北京大学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
④1924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大会宣言的起草。
——梳理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中的红色基因》
材料二 社会进化的历史由谁来写的呢?李大钊说,历史的主人是民众,“民彝者可以创造历史”。
——宋德宣《李大钊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新探》
(1)依据活动轨迹①②③,指出李大钊在思想领域的历史贡献。
(2)活动轨迹④反映了哪一统一战线的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依靠这一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的?
(3)运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史实论证李大钊的观点。(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答案】(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青年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2)革命统一战线;帮助国民党传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勇猛作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各行各业劳动者苦干实干的辛勤劳动下,一五计划的绝大多数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民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逐步推广,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解析】(1)依据活动轨迹①②③可知,李大钊在思想领域的历史贡献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青年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2)活动轨迹④反映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是依靠革命统一战线帮助国民党传创办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与国民党合作开展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期间,共产党员勇猛作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各行各业劳动者苦干实干的辛勤劳动下,一五计划的绝大多数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面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农民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逐步推广,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历史事实证明,新中国的发展历史就是由人民创造和书写的,人民是是历史的主人。
能力点一 第一次国共合作
18.(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1924年10月,时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特派员的陈延年来到广州,协助周恩来选派党团员到黄埔军校学习。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国共合作的实现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主地革命的开展D.二次革命的失败
【答案】A
【详解】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在此背景下,大量共产党员河社会主义青年团到黄埔军校学习,A项正确;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排除B项;土地革命始于1927年,排除C项;二次革命失败于1913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9.(2022·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梅堰中学九年级竞赛)初三某班学生围绕一个历史主题展开讨论,学生找到如下图片,请问他们讨论的主题是( )
A.国共十年对峙 B.抗日战争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铁军”、“叶挺”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开始北伐。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湖北战场上,叶挺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吴佩孚主力被基本消灭。C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是自1927年起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结束,排除A项;’抗日战争,是指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排除B项;解放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
20.(2021·河南·林州市五龙镇联合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图《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所反映的事件标志着( )
A.北伐战争结束 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南京政府统治全国 D.帝国主义镇压中国革命
【答案】B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因此《国民党在屠杀革命志士》所反映的事件标志着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B项正确;1928年12月,奉系军阀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易帜,拥护南京国民政府,至此,北伐战争结束,排除A项;1928年12月,奉系军阀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易帜,拥护南京国民政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排除C项;帝国主义镇压中国革命,与图片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1.(2022·河南开封·二模)从1927年秋冬到1928年,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发动的武装起义总计达100余次,其中大多数是农民秋收起义和年关暴动,也有工人和士兵暴动。这些起义( )
A.破坏了国民革命运动 B.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
C.有利于宣传革命思想 D.推动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从1927年秋冬到1928年,共产党在全国各地发动的武装起义总计达100余次”可以得出这些起义起义数量多,范围广,可以得出结论,有利于宣传革命思想,C项正确;破坏了国民革命运动说法错误,排除A项;没有体现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排除B项;没有体现推动了北伐的胜利进军,排除D项。故选C项。
能力点二 北伐胜利进军 【重难点】
22.(2022·河南商丘·二模)…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在这个过程里,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都付出过自己的鲜血,然而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又有各自的选择。两者的不可调和终于导致了两者的分裂与对抗。以下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
A.国民革命的失败 B.北伐的胜利进军
C.国共两党对革命的贡献 D.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在这个过程里,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都付出过自己的鲜血,然而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又有各自的选择。两者的不可调和终于导致了两者的分裂与对抗”可得出主要描述国共两党的分裂与对抗,A项正确;北伐战争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体现,排除B项;国共两党对革命的贡献、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均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23.(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如表是在不同时段《新青年》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出现的频度 0.78% 2.45% 25.14%
A.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B.国共合作的推动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革命根据地建立
【答案】B
【详解】根据图表可知,1923—1926期间,《新青年》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1927年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导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故1923—1926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B项正确;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排除A项;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排除C项;革命根据地建立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排除D项。故选B项。
24.(2022·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B
【详解】根据“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可得出国民党一大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中的“联共”的精神,B项正确;共产党并没有掌握革命领导权,也没有独立的武装,排除AC项;当时还没有开始抗战,排除D项。故选B项。
25.(2022·河南·郑州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末)“这场战争中途腰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了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这场战争( )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的伟大胜利
C.基本结束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D.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深入开展
【答案】C
【详解】据“这场战争中途腰折的教训,使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了建立无产阶级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选项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国民革命军和北伐战争的相关史实。
能力点三 国民大革命的影响 【易错点】
2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表是小明同学制作的毛泽东革命活动大事年表(1923~1927年),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②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处于领导地位
③青年毛泽东积极投身中国革命
④反映了国共两党错综复杂的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3年6召开的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根据“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刊物《政治周报》”等信息可知,青年毛泽东积极投身中国革命;根据“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参加中国国民党二大”等信息可知,国共两党之间是错综复杂的关系,①③④解读正确,D项正确;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没有处于领导地位,②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7.(2022·广东·陆丰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八年级期末)1924年1月,大会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这表明( )
A.中华民国成立 B.黄埔军校建立 C.北伐战争开始 D.国共合作实现
【答案】D
【详解】通过材料中“1924年1月”“共产党员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这些关键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D项正确;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排除A项;1924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排除B项;1926年夏,国共合作开展北伐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
28.(2021·广东·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中学一模)《蒋总统集》记载“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20%以上是小资产阶级。”出现这种党员成分结构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的胜利 B.五四运动的推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国共合作的实现
【答案】D
【详解】据“国民党党员成分中,70%以上是工农”可知这一现象是由于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代表工农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所致,D符合题意;领导辛亥革命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当时国民党和共产党尚未成立,A排除;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但是与题干所述国民党的成分不符,B排除;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与题干所述国民党的成分不符,C排除;故选D。
29.(2022·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次携手,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大贡献。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所取得的成就有( )
A.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B.建立了第一个红色革命根据地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D.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合作后,创立了黄埔军校,领导了国民大革命,A项正确;第一个根据地的建立是在国共合作破裂后建立的,排除B项;第一次国共合作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
30.(2021·山东滨州·八年级期末)经历多次失败后,孙中山以广东为基地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并与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深度合作。下列发生在广东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史实包括
①共同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②建立革命同盟 ③北伐胜利进军 ④击溃孙传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指的是1924年到1927年,1924年,孙中山创建了广州黄埔军校,国共两党共同培养了军事、政治人才,①符合题意;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建立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②符合题意;1926年,进行了北伐战争,从广东开始进军,③符合题意;孙传芳被击溃是在南京附近,不属于广东,排除④。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抓住两点,一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二是发生在广东,由此对选项内容进行判定即可。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于黄埔军校大门的东西两侧墙壁上。现在该校遗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材料二(见下图)
(1)材料一中的“黄埔军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一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3)“同志仍须努力”,结合材料一、二,为完成革命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怎样?
(4)参观材料一、二所述遗址可以让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答案】(1)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2)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行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结果:①国民革命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②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
(2)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完成革命任务,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国民革命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的主力,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成功;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4)依据所学可知,此材料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史。
素养点一 国共两党合作——史料实证
1.(2021·重庆梁平区·八年级期末)下表是中国近代某进步刊物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下列对出现频率最高的这一时期的原因分析,最准确的是
A.辛亥革命的影响 B.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推动
C.五四运动的推动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答案】B
【详解】根据表格可知,“革命”一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期是1923年6月—1926年7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因此,这一时期“革命”一词出现频率最高的原因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推动,故选B项;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27年,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素养点二 北伐胜利进军——时空观念
2.从如图中可以直接获得的关于北伐战争的正确信息有
①北伐军从广州出发 ②主战场是湖南、湖北
③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④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①②③ B.②③④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中北伐军进军路线可知,北伐军从广州出发,主战场是湖南、湖北。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可以直接得出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故①②③可以从图中直接获取到,故A正确。从图上不能直接得出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BCD,故选A。
素养点三 工农运动的发展——时空观念
3.下表是1926年6月至1927年6月中国农会组织情况表。农会人数变化是因为
省份 时间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江西 山东 直隶 河南
1926年6月 647, 766 8144 38, 150 4120 1153 284 1342 270, 000
1927年6月 700, 000 8144 4, 517, 140 2, 502, 600 382,617 284 360 245, 500
广东地区遭到西方列强侵略最严重 B.大革命期间国共两党进行社会动员
C.湘赣边秋收起义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D.国民党政府连续围剿农村革命根据
【答案】B
【解析】依据题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了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为基础的“新三民主义”,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开始,期间,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因此在1926年6月至1927年6月部分省份农会人数急剧增加。故B项符合题意;在国共合作时期,广东的革命形势发展的很好,广东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A项说法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湘赣边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9月,在题文时间“1927年6月”之后,不能对题文中农会人数的变化产生影响,故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国民党政府连续围剿农村革命根据是在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7月)失败后,不能对题文中农会人数的变化产生影响,故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