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结构安排上的特色(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训练-结构安排上的特色(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2 21:5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说专题训练------结构安排上的特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修车老汉
韦名
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听说死得很惨,在桥上被汽车撞得血肉模糊。
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就像天空中的流星一闪即逝,再平常不过。只是又一次骑车过桥,轮胎破了,烈日下推车,在桥下找不到修车的,才记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人。
在这个城市里骑车上下班,常常会遭遇一些尴尬:早上准备骑车出门,发现车子丢了;火急火燎担心上班迟到猛踩脚踏板,轮胎遭遇不测,扎上了钉子铁块,瘪了。
那天,我本来起床就晚,正匆匆赶路,骑行到桥上时,忽感脚下变重。下车一看,轮胎泄气了。
我有些沮丧,推着车子过桥。桥下不远处就是老汉的路边修车档:一个黑乎乎的塑料盆装着半盆黑乎乎的水;一个皱巴巴的蛇皮袋铺在地上,上面摆着剪刀、铁锤、钳子等工具;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月饼盒装着气芯、螺钉、垫片等细小物件;一个还算精神的打气筒直立在一边……这就是老汉修车档的全部。
一头白发的老汉正在给我前面一位女士补胎。不用说,又是一位中了招的主。
“赶紧帮补一下!”屋漏偏逢连阴雨,心想迟到了挨领导批是肯定的,前面那位推车一走,我就催促老汉。
“嗯!”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
“路上长钉了!”看到这两个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害我上班迟到,我气不打一处,拿话损老汉——报上常讲,有些人晚上在马路上撒钉子,白天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
我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老汉的反应。
“嗯!”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不置可否的单音字后,低头继续干活儿。
老汉抬头瞬间,脸上风干了的皱纹格外显眼。
“现在的人,人心不古,见利忘义!”我心存怀疑,却又苦于没证据,还得求助于他,心里愤愤不平,继续用言语发泄愤怒,“卖棺材的恨不得亲自去杀人,开药店的巴不得全城投毒……”
“嗯!”老汉这回头没抬,手也没停,又是不置可否地应了个单音字。
心虚了吧?话都不敢接,就像抓了小偷现行,我一脸正义。
“好了,两块!”老汉停下手中的活儿,站了起来,拍了拍微微驼着的背,言简意赅。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老汉站起来的那一瞬,我突然有心悸的感觉——这个老汉,特别像我乡下的父亲,苍老、能干又有些狡黠。
但愿钉子不是你撒的,但愿善良在你那儿还有一丝尚存。看着这像父亲一样的老汉,我把到嘴边更恶毒的话咽了回去。
这是我第一次跟老汉打交道。
没多久,我再次中招光顾老汉的修车档。依旧是麻利的动作,依旧是“嗯”到底的言简意赅。
老汉修好车站起身捶捶腰。而我再次面对老汉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我不再有心悸的感觉,我更多相信我的判断,他就是撒钉子的人——我看到他的铁盒里有好多一模一样的钉子!
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终于还是被我抓了现行。
那天要陪领导坐早班机出差,天刚蒙蒙亮,我就骑车出门去单位。
清晨一切都还睡意矇眬,路上车少人稀。上桥时,远远见到一个黑影和我相向而行。黑影在桥上走走停停,时而弯腰,时而直行,怎么看都不像正常赶路的。
一开始,我没怎么在意,或许是黑影落下什么东西,在桥上寻找。靠近了,从微驼的后背和苍白的头发,我认出黑影是修车老汉。
难道是趁着车少人稀,在马路上撒钉子?
“干吗?”修车老汉正好弯下腰,我大吼一声。
兴许太专注撒钉子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住了。老汉直直站着没动,左手拿着两个估计来不及撒下去的钉子,右手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
“嗯!”老汉发现是我,顿时轻松了下来,“吓死了!”
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在晨曦中分外耀眼,我却没了心悸和怜悯,心里只有厌恶和憎恨!
“你怎么能这样?”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绝对够大。
“嗯!啊?”老汉还是言简意赅,只比刚才多了一个语气词。
“别再这样了!”哎!赶路要紧,而且,面对像乡下父亲一样的老汉,怎么说他好呢?
出差回来好长一段时间,我的车子好久没中招了。也许老汉的丑事被我撞破,良心发现,不再撒钉子了,他的生意也似乎冷清起来,常常见他微驼着背站着朝桥上张望。
我每次都是呼啸而过,不停一分一秒。
有很长一段时间没见到老汉了,桥下的修车摊也不见了。直到有一天,我在晚报上看到一则报道: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撒在桥面用来扎自行车轮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
怀揣着那份报纸和深深的歉意,我骑车出门,来到修车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他那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和微驼的腰背。
我仿佛又看到了乡下的父亲。
1.小说的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看见这只手,他心里咯噔一下,尘封的记忆就像发黄的电影胶片,徐徐展开了。
②这只手不白,肤色还有些黝黑,想必这人小时候也是个“淘气鬼”吧。那时,村庄前流过一条河,每年一到暑假,吃过午饭,趁大人们午睡后,他和小伙伴就像脱了缰的野马,跳进河里抓鱼、嬉戏、游泳,不亦乐乎,玩到夕阳西落,一个个被晒成了一条条小泥鳅。母亲常被气得火冒三丈,一边拿鞋底追他,一边责骂:“我让你淘气!我让你淘气!
③这只手不大,食指明显要粗一些,这人大概曾经也是个爱学习的孩子吧。虽然顽皮,但他天资聪明,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他尤其喜欢写作,作文屡屡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上朗诵。他还有写日记的习惯,每天睡觉前,趴在床上把一天发生的事情认真记录下来,先后写满了十多个笔记本。久而久之,他握笔的食指关节就显得有些突兀。
④这只手不滑,手掌上还有一层厚厚的茧子,看来这也是个吃过苦的人。上初一那年,母亲上山采药时,意外跌落山谷,不幸去世。家里的重担,都落在了父亲一个人肩上。上有卧病在床的奶奶,下有弟弟妹妹,懂事的他每天放学后就飞奔回家,喂猪、放牛、劈柴、做饭,然后辅导弟弟妹妹做作业。他要用稚嫩的身躯,帮父亲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⑤这只手小心地向前游走,显得有些踌躇不定。高考后,他跟着村里的大人进城打工,因为学历不高,又没有技能,找工作四处碰壁。在本家叔叔给包工头买了一包好烟后,他进了建筑工地做小工。第一天下来,他累得全身都快散架了。晚上,躺在工地简易的木板床上,他流下了酸楚的泪水,他想放弃……但一想到家人,他又咬牙告诉自己,要坚持!
⑥这只手轻轻一拉,慢慢打开了一个黑洞。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叫黑皮的老乡,黑皮开着豪车,穿着名牌衣服,问他想不想发财。他点点头。黑皮带他去了一个偏僻的小区,说是公司的“培训基地"。听完第一堂课,他就什么都明白了。他内心很挣扎,但讲台上那一叠叠厚厚的人民币,就像一个诱人的漩涡,把他的欲望搅得蠢蠢欲动……
⑦这只手缓缓伸进了黑洞,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第一次“执行任务”,他万分紧张,虽然身边站满了“同事”,但他还是害怕不已,仿佛周围有一万只眼睛在盯着自己。黑皮递给他一个“鼓励”的眼神,他深呼了一口气,借着公交车的颠簸走上前……没想到一切那么顺利,他成功了。“不错,是个好苗子!”黑皮拍拍他的肩膀,讪笑着把一叠钱塞进他手中。
⑧这只手忽然停了下来,似乎找到了想要的东西。在黑皮的带领下,公司的“业务”越做越大,他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渐渐地,黑皮开始不满足于街头巷尾的小“业务”了,而把目光盯向了别墅区。最后一次行动,他们做了周密的计划,收获丰厚。可刚出小区,就被埋伏的警察一网打尽——原来警察早就盯上了他们,人赃俱获,无可狡辩。戴上手铐的那一刻,他猛然间觉得整个世界都塌了……
⑨这只手开始慢慢抽出,一个黑色的皮夹露了出来。三年后,他出来了。回到老家,父亲朝他叹气,弟弟妹妹看他的眼神有些怪异,亲朋好友们也都有意无意地疏远他。那是他人生中最灰暗的一段时光……一个月后,他简单地收拾了几件衣服又返回城里,从最初的搬远工、泥瓦匠,到酒楼洗盘子工、销售员,再到如今,自考本科,开了一家广告公司,有了家庭和孩子,他才更真实地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和脚踏实地的珍贵。
⑩这只手继续往外抽,皮夹的大半个身子都出来了……他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儿。
“嘿,兄弟,真是你啊!”突然,他一把抓住这只手,假装寒暄道。
这只手一惊,皮夹又滑落了回去,一双清澈而又充满惊恐的眼睛看向了他。“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你表哥啊!”话音刚落,车到站了,他拉着这只手飞快地下了车。
“大哥,我是第一次,真的!我发誓以后再也不会了……求你千万别报警!”他感觉这只手在颤抖。
“好好做人,人生的路还长!”他用力握紧了这只手,然后松开了。
望着这只手渐渐消失在人海中,他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曾经,他也有这么一只手。
(选自《2019中国年度微型小说》,作者王世虎,有删改)
2.这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具体说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剪春秋
徐皓雷
老李是一位剪纸艺人,听说“网络直播”非常流行,对此很感兴趣。尽管自己不是很懂电脑,他还是让自己的儿子小李给自己在网上注册了一个直播账号。
每天下午2点到5点,3个小时,老李的直播时间,小李会帮他调好摄像头,帮他关注直播间的评论等等。
直播的第一天,正处寒冬。老李迎来了自己第一位观众。在儿子的提醒下,他赶忙摆好自己的剪刀和朱纸。“爸,观众想让你剪一张适合春节用的剪纸,毕竟年关将至。”
“好,这就开始。”老李摆弄着他手中的剪刀,灯光下,幽幽银光泛着光晕,映着老李花白的鬓角。银刃在他灵活的十指下转动自如,老李眼神放空,显得如此深邃。剪刀在朱纸上翻转,银刃一次次精准地裁出一道道印记。不到10分钟,一个崭新的“福”字就出现在眼前。老李将它缓缓展开,“爸,剪得真好,观众给你送了很多礼物。”老李点点头。
老李性格随和,凡是粉丝们想让他剪什么,他基本都会答应。正是他的有求必应,和他高超的剪纸技艺,他的粉丝越来越多,甚至还上了热搜榜。
老李总是觉得,网络直播靠的是自己的技艺。
他这一剪就是一个春秋。
很多心细的粉丝早就发现,老李剪纸的时候总是不看自己手上的朱纸,而将目光偏向别处。每当有粉丝问及此事,他总是让小李回复粉丝:“没什么,我早就习惯了。”
一天,老李像往常一样在直播间表演剪纸,直播间突然来了一位“粉丝”,他在直播间留言道,“我看你就只会剪这区区几种花样吧。”一旁管理直播间的小李见状大怒,“爸,你看这人怎么这样,说你花样单调。来,我帮你把他禁言。”可老李摆摆手,“没事儿,让他说。”
小李虽然气不打一处来,但还是遵从了父亲的要求。
“我是小张的粉丝,他也是剪纸的主播,我看,你要是真有本事,就跟他来一场比赛。”刚发完,这“粉丝”就退出了老李的直播间。
老李儿子见状,马上跟住了这“粉丝”,发现这“粉丝”已经开始直播了。嘿,还正是直播剪纸。“真是缺德。”小李马上看出了这背后的端倪。
原来,这是直播平台上另外一位主播,小张,也是直播剪纸的。比起老李经常剪的传统剪纸,他的风格更多样,算是什么都剪。
小张也是无意中在热搜榜上找到了同样剪纸的老李。俗话说得好,“同行是冤家”,小张便起了嫉妒之心,他进入了老李的直播间发现老李的剪纸仅仅只是传统的几个字,比起自己根本没什么花样,本是争强好胜的他心里可谓“各种不服”。
于是小张就在自己的直播间跟粉丝们诉苦,“你们看看这个老头,剪的没我好,完全拘泥于传统,可粉丝却比我多,还在热搜榜上。”其中有个粉丝回了小张一句,“你跟他比试比试不就得了,一比,便知高低。”
这天直播结束后,小李把事情都告诉了老李。“可以,告诉他,我跟他比。”老李拍拍手。小李和主播小张约定,比赛就是一幅春季或秋季的作品。
比赛当天,不出10分钟,小张便完成了一幅“莺啼树梢”的作品,在朱纸上,一只红莺站在柳树枝头啼叫,好像随时会飞出这张纸,整幅画画面灵动而富有春的生机。
小张早早结束作品,闲得无事,便进入老李直播间观战。
小李把情况都告诉了老爸。老李不急不慢,缓缓地拿出朱纸和银刃,窗外的阳光肆意地铺洒在朱纸上。一如往常,老李的眼神显得非常深邃,望向别处。老李将朱纸折成四份,一刀开合,一刀裁开,手指灵活地在朱纸上飞舞,时快时慢。
太阳渐渐西移,将老李的脸庞映照得别样红润。
老李的作品用了一个多小时。
当小张在直播间看到这幅作品时,惊讶充满了他的内心。
朱纸折成了四份,没有展开时,是一棵矮矮的枫树,有几片落叶迎风飘落,而将它展开,却又是另一番天地。老李缓缓展开朱纸,同样的“莺啼树梢”!
妙哉,春现于眼前,而秋隐于其后,不得不服!
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那天晚上,小李在老爸的留言板上发现了小张的留言:我输了,输掉了技艺。您对传统的执着和崇高的品质,让我输得彻彻底底。小李连忙点开头像,却只有一行“该账号已被删除”。
小张在那天夜里删掉了自己的直播账号。
小张在老李的直播间里观战的时候,也注意到了老李的眼睛。同样作为一个剪纸出身的人,他知道,那是剪刀留下的伤痕。小张自愧不如,他深知网络直播是一面镜子,人性的镜子。
确实,老李之所以剪纸时看着别处,是因为他是个盲人。他跟着师傅学艺时,一次练习中不慎被剪刀弄伤了双眼,从而导致失明。
老李以盲人的身份,剪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3.这篇小说在结构安排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小说的情节设置赏析匠心所在。
答案
1.①首尾呼应,结构圆合。文章开头写老汉死了,死于车祸,结尾处明确点明老人遭遇车祸的原因。前后互相照应。②采用倒叙的写法。文章先写了修车老汉死于车祸,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忆了“我”和老汉的几次相见及我对老汉的猜疑、憎恨等。③“欧亨利”式的结尾。小说中“我”怀疑并最终认定是老汉故意撒钉子扎破自行车轮胎,结尾处点明真相——老汉用磁铁吸走钉子遭遇车祸,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④部分句子反复出现,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主题。老人简单的回应“嗯”“苍白的头发,风干的皱纹,微驼的腰背”多次出现,也多次写到老汉像自己乡下的父亲,这些都在反复的强调中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突出了主题。
2.①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的布局技巧。一条是“这只手”的行窃过程。一条是“他”的人生回忆。
②小说借对“这只手”特征和动作的观察,展开“他”误入歧途,又改过自新的人生回忆。两条主线并行展开,使现实和回忆交错重叠,相互对照,串联起了时空交叉的八个片段,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层次感和节奏感,使小说情节紧凑,内容丰满。
③小说后半部分,“他”机智地制止了“这只手”误入歧途,两线汇合,既丰富了“他”的人物形象,也集中鲜明地传达了小说的意蕴。
3.(1)情节有波折。老李在网上直播一年,粉丝越来越多。突然,小张冒充粉丝,在直播间出言不逊。老李的儿子跟踪小张,发现小张的剪纸风格多样。后小张发起挑战,并率先完成精美作品,然而,老李的作品虽用时长,却令人叹为观止。(2)有伏笔。小说前文很多情节细节都为结尾揭示老李的盲人身份埋下了伏笔。如儿子小李帮他关注直播间的评论,儿子提醒父亲观众要剪什么样的作品,剪纸时老李眼神放空,粉丝发现老李剪纸时目光偏向别处等。(3)结尾出人意料。小说到最后才点明老李是盲人,震撼读者,深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