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同学在研究“夏朝标志着早期国家诞生”这一课题时,使用了《左传》等文献史料。目前,在研究该课题中,他还可以使用的史料是( )
A.良渚遗址古城墙 B.甲骨文的记载 C.二里头遗址资料 D.何尊及其铭文
2.有学者称“(周)这个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紧密的封建王国……还带领所有能结合的民族,闯进了一个意识和组织上都倾向于‘天下一家’的境界”。文中“天下一家”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内外服制 D.华夏认同
3.史学界比较普遍地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推动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诸侯国的变法 B.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C.士阶层的崛起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繁荣,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主张“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的派别是( )
A.法家 B.儒家 C.墨家 D.道家
5.纪录片《河西走廊》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演绎了河西走廊乃至丝绸之路的文化与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河西走廊”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
A.文景之治 B.汉武盛世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6.《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提出上述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
A.实行独尊儒术 B.改变“无为而治”的政策
C.加强集权统治 D.遵循“儒法并重”的思想
7.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个历史时期的形势图。该时期( )
A.江南得到开发 B.火药普遍应用 C.科举制度形成 D.藩镇割据严重
8.《资治通鉴》记载“炎建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文中赋税制度的实施旨在( )
A.恢复均田制 B.增加财政收入 C.减轻民众负担 D.促进商业发展
9.“宋朝陶瓷整体色调沉静和谐、含蓄典雅,实质上是利用色彩心理学在伦理道德上进行规范限制,促进人格与境界的提升”。该观点认为宋朝陶瓷制作( )
A.洋溢着社会生活情趣 B.受到了理学思想影响
C.体现了经世致用倾向 D.推动了艺术的世俗化
10.下图是中国古代某朝代行政区域示意图(局部),该朝代对吐蕃地区进行管理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都护府
1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发生在下图所示时空的历史现象不包括( )
A.重筑长城抵御蒙古袭扰 B.抗击东南沿海倭寇的骚扰活动
C.赐封渤海郡王管辖东北 D.葡萄牙人取得了澳门的租住权
12.这是一部介绍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晚清图书。作者在书中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这部图书( )
A.提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 B.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C.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D.受到了晚清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
1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下列各项内容最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A.“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
B.“中国民人,概不准在(使馆)界内居住”
C.“恩准英国人民……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五处港口”
D.“应准……日本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14.下图中的局面表明( )
A.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B.边疆危机的出现
C.义和团运动被镇压 D.列强侵略的加剧
15.青年学子是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下图中青年学子的口号还包括( )
A.反对复辟帝制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反饥饿反内战 D.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16.下列照片为“百团大战中的彭德怀”,他指挥的这次战役( )
A.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B.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粉粹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17.“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上述内容出自( )
A.《论联合政府》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18.右图大碗现藏于河北博物院,碗壁上除了有“民主团结”的字样之外,还有“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纪念”。此碗最有可能出现于( )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9.下图为1951年湖南省资兴县人民政府颁发的临时土地证。它所反映的土地改革( )
A.结束了物价暴涨局面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C.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 D.贯彻了农业合作化方针
20.1950年,我国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这一时期国防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研制原子弹 B.完成剿匪任务 C.借鉴苏联经验 D.进行抗美援朝
21.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施政方针或指导思想。以下文件内容出自( )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
A.《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2.下表为1953~1955年我国私营商业变化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项目 1953 1954 1955 1955较1953年减少(%)
从业人员(万人) 608 446 390 35.8
商品销售额(亿元) 223 133.8 120.1 46.1
资本额(亿元) 19.2 14.2 10.1 47.4
A.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B.国家对不法商贩的打击
C.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巩固
23.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取得了伟大成就。其中国防力量得到增强,工业布局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是( )
A.周恩来对极左思潮的批判 B.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C.邓小平对经济的全面整顿 D.大规模三线建设的开展
24.1972年我国与1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下表为部分建交国家名单。这一局面的出现( )
·3月13日 英国 ·5月18日 荷兰 ·9月29日 日本 ·10月11日 联邦德国 ·11月16日 卢森堡 ·12月21日 澳大利亚
A.受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直接影响 B.体现了遵循和平理念的全方位外交
C.有利于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表明我国外交领域意识形态分歧消失
25.中共十四大作出的决策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原因是该会议提出了(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D.“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
26.(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凌晨五更,潘楼酒店楼下的各种行商便开始了。早市买卖的物品有“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到了天亮之后,就有卖“羊肚、鹑、兔”等各类熟食摊子,等他们收了之后,“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吃过早点,人们便可以去附近的瓦子勾栏里观看说唱、杂耍等各色表演,从这里出来,沿着龙津桥往南走,就到了夜市一条街,“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摘编自李基《北宋东京集市贸易活动——基于对<东京梦华录>的解读》
材料二 北宋中下层女性较多地参与经济生活,从商领域广泛。这从一些店铺的名称即可得知,如曹婆婆肉饼、丑婆婆药铺、王小姑酒店等等。……春暖花开时,妇女们开始出城探春。“自三月一日至四月八日闭池,虽风雨亦有游人,略无虚日矣”。《东京梦华录》卷六至卷十依次从年首正月记述到年尾除夕的岁时节日里,妇女们也纵情玩乐。
——摘编自张莉曼《<东京梦华录>中的北宋女性民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的经济生活景观。(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女性民俗的特点并分析原因。(7分)
2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初,清查人丁数字以征丁赋,顺治八年(1651年)丁数约1400万,至康熙五十年(1711年)已达到2460万。实际上清查人丁时不仅百姓多方隐匿,地方官也担心丁增赋重,不便办纳,有意少报数字,因此实际上的人丁数量应当大大多于统计数字。加上未进入统计的老人、少儿、妇女,到康熙后期,全国的实有人口也应在1亿人以上。随后,雍正又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人口超过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大关。
材料二 康雍乾时期,清朝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努力,现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完全奠定……康乾盛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也使它成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王朝“回光返照”的最后一个黄金时期。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中期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4分)
(2)指出材料二中“回光返照”的喻义,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9分)
28.(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向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历史进程,也是近代域外行旅者对现代文明探求的历程,近代知识分子是肩负着拯救国家的使命踏上域外行旅之途的。李鸿章因为要创办新式海军,先后奏请皇上,派遣福建船政学堂与北洋水师学堂学生、艺徒分3批共70人,赴英法等国学习先进技术,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康有为在遭到慈禧为首的清朝顽固派的残酷镇压后,流亡他国。他在行旅过程中,参照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在《欧洲十一国游记》留下了他的所思所感。蔡元培对教育教学理念的探求,给域外纪游文学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篇章。
——摘编自傅建安《中国现代域外纪游文学的兴起与现代转型》
(1)根据材料,概括域外行旅者对现代文明探求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五四运动之前,我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探求现代文明的历程中所开展的运动(只写运动的名称即可);并任选其中之一,概述其积极作用。(7分)
29.(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的军阀,不是资产阶级。军阀政府名为独立政府,其实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的列强……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党更大更革命的党,即能造成,也有使国民革命势力不统一不集中的结果。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摘编自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会议内容及影响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这两枚纪念邮票发行的理由。(8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2023.1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B C B C A B B A C A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D C C B D B A D A A
二、材料题(共计50分)
26.(1)夜不闭市(或集市打破时间限制或出现早市、夜市);商品市场种类多(或者商品市场多种多样);各种商品应有尽有(或商品种类丰富);行业众多;有娱乐场所;娱乐活动丰富多彩。(4分)
(2)特点:可以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较多地参与经商;从商领域广泛;出游限制少;游玩频率高。(3分)
原因:商业的繁荣;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社会观念的转变;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4分)
27.(1)原因:康乾盛世局面的出现;政局稳定;高产农作物广泛种植;封建经济繁荣(或封建经济发展);国土开发;税制改革(或“摊丁入亩”的推动、或者废除人头税);隐匿人口的公开等。(4分)
(2)喻义:康乾盛世在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重重危机。(2分)
说明:
繁荣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人口增加;疆域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比如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击败准噶尔部、设台湾府、设伊犁将军、派遣驻藏大臣等;传统文化科技发展(或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比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编纂《四库全书》、《永乐大典》等。(3分)
危机表现:人口急剧增长导致资源危机日益暴露(人多地少,矛盾激化);政治腐败;农民起义不断发生(或贫富矛盾加剧);奉行闭关自守政策,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等。(4分)
28.(1)特点: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学习内容不断深化(渐进性、或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文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4分)
(2)事件:技术——洋务运动;(1分)
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1分)
文化——新文化运动。(1分)
示例:
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或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程)。(4分)
戊戌维新运动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新思想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4分)
辛亥革命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这次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4分)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具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4分)
29.(1)原因:基于国情要开展国民革命的需要(或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认识、或国家遭受内外压迫);国民党力量强大且较革命;工人阶级(或中国共产党)力量较弱;共产国际的推动。(3分)
意义: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国民革命迅速开展(或推动国民革命迅速席卷全国、或加速国民革命的进程);推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推动北伐的胜利进军;促进工农运动的发展等。(4分)
(2)中共七大:
内容: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2分)
影响: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分)
中共八大:
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分)
影响:这次大会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宝贵经验。(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