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04-12 19:4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可爱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本课从认识自然界中的动物入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总结、概括动物外形特征和花纹特点,让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本课属于“综合 探索”领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和展示,构成以美术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创造游戏活动。本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折纸知识完成材料的选择,以及动物形象的设计和制作。在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训练合作能力,培养探究、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参与美术、文化的交流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并促进个性发展。
【设计理念】
本课是本册教材第十二课,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折纸、拼贴画能力。通过大量的动物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及世界的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任务单步骤图介绍了一种制作立体小动物的方法,旨在使学生学会识图,按照步骤图学会折纸剪贴制作方法。制作时抓住动物特征并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综合活动,先要选择好内容,然后安排好分工,最后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完成,在学习方式上可采取合作方式并在游戏中认识动物的造型和花纹等特点。
【学情分析】
一年级部分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与表现能力较上学期有明显提高,对于他们来说美术创作是十分新奇并抱有很大兴趣的,但由于学生的年龄小部分小组合作、沟通能力较弱,有待培养。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的小动物,抓住小动物的特征,能用彩纸制作立体动物。
2、通过折,剪,粘,画等方法,了解动物特征,学习制作方法。
3、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艺术要素的感知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抓住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动物的制作,掌握让动物站起来的方法。
【教学准备】
老师:ppt课件,动物录像、动物模型、任务单。
学生:彩纸、剪刀、胶棒、彩笔。
【教学方法】
教法:游戏激趣法、讲授法、赏析法、展示评价
学法:赏析法、合作创作、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谜语导入:(鼻子像钩子,耳朵像扇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鞭子)你还认识哪些可爱的小动物。
2、引出课题:《可爱的动物》。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认识动物:播放视频认识东西方不同种类动物。
2、观察动物特征:(1)观察老虎、熊猫、奶牛、长颈鹿身上的斑纹,探究动物不同的特征。(2)“找一找”游戏:找出小兔,小猪和小象缺失的部位。
【设计意图】:通过大量图片、视频,直观感受动物的不同特点。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添加“找一找”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更加直观找出动物特点。
三、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创作
1、欣赏动物和人类和谐共处的图片,人类与动物和谐共生。
2、播放视频,发现不和谐因素:人类捕杀动物,引出动物心声“我们要站起来捍卫自由”。
3、小游戏:纸筒大变身,思考、探索、实验,一张纸如何立起来。
4、根据任务单中的步骤图,小组合作探索总结“站起来”的奶牛制作流程。
5、小组合作,抓住动物特点,制作一个“站起来”的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人类捕杀大象的视频导入制作,小组自行探索制作步骤流程,总结归纳制作的步骤。学会读图、识图的方法,与小组沟通、协作的能力。
四、展示评价
置于动物乐园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交流讨论,你做的是什么动物,可以怎么改进?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作品中的优点与缺点,再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与升级。
五、总结
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手,帮助小动物站起来了,希望在生活中,我们大家也能这样,用自己的力量关爱,保护小动物,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通过本课学习,不光学会折纸剪贴的制作方法,更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艺术要素的感知和想象力。
【板书设计】
可爱的动物
折 剪 粘 画 动物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