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双新”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双新”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3 11:3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
大同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双新”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墨子则认为欣赏音乐先要“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因此要“非乐”。其思想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春秋与战国时代环境不同B.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C.学派之间的学术思想不同D.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2.《宋书》记载:"江南·····自元熙十一年(429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据此可知
A.江南经济全面超越北方B.全国经济重心已完成转移
C.南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D.南北朝时期社会较为安定
3.宋代士大夫"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宋代主要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士人入仕,其次通过恩荫、买官等途径吸收中高级官员子弟、胥吏、富民等进入官僚行列。这一现象反映了
A.否定了世家大族的特权B.国家加强对基层的控制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宋朝科举制度已趋完善
4.1866年被派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徐寿,曾向曾国藩建议:要想办好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就要做好四件事,一为翻译西书、二为采煤炼铁、三为自造枪炮、四为操练水师。曾国藩对徐寿说:"其轮船以外之事,勿遽推广言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B.中国传统社会转型艰难
C.洋务运动时期思想复杂D.洋务企业运转举步维艰
5.1914——1920年中国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表,下表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单位:千海关两)
国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B.中国经济结构产生变动
C.北洋政府对实业的重视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
6.希腊文明有明显的人文主义色彩和民主、开放意识;尼罗河文明、苏美尔文明等都建立了以小麦为基础的农业文明,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这说明世界文明
A.在对世界的认识上不同B.具有多元一体的基本特征
C.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D.以农业生产的出现为前提
7.镰仓时代中国宋代程朱理学随佛教禅宗一起传入日本;江户时代这一学说受到幕府统治者的推崇,并成为名副其实的"朱子官学";德川时代日本理学弟子深受幕府将军的赏识。日本幕府将军推崇理学的主要目的是
A.学习中国先进文化B.改善日本的社会风气
C.建立中央集权统治D.稳定日本的社会秩序
8.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在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良好的政府。"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主加紧剥削农奴B.市民阶层的壮大
C.乡村阶级矛盾更尖锐D.商品经济的发展
9.有学者提出,15世纪君主们拥有的力量,源自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商人的利益与君主们的利益是一致的。该现象促使欧洲
A.统一民族国家的建立B.城市开始获得自治权
C.封君封臣关系更稳定D.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
10.穿梭于大洋上的"马尼拉大帆船"将美洲白银运到东南亚,以廉价的美洲白银在这里购买丝绸、香料和瓷器等亚洲商品,再用大帆船将商品及换取的黄金、白银运回欧洲。据此可知当时
A.全球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流频繁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欧洲为中心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国际贸易体系有了更大的发展
11.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展翻译介绍古希腊和东方科学文化典籍的大规模、有组织的学术活动被称为巴格达翻译运动。阿拉伯帝国境内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学术成果,被学者们译成阿拉伯文。直到文艺复兴时代,欧洲因为文本的失传,不得不把一些翻译成阿拉伯文的古典文本从阿拉伯文又重新译成拉丁文。据此可知巴格达翻译运动
A.有利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展B.使得阿拉伯文化在欧洲广泛传播
C.推动了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流D.造就了欧洲文化繁荣局面的出现
12.路德新教所推崇的权威《圣经》,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马丁·路德这一主张的意义在于
A.否定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B.确立了“因行称义”的原则
C.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挑战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13.光荣革命后,1701年英国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其中规定:“一切保障国教及人民权利和自由的法律和法令以及现行的其他法律和法令,得予批准和确认,并由国王陛下商得贵族院和平民院议员的同意,以他的权力加以批准和确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B.封建色彩异常浓厚
C.君主是国家权力的中心D.制度变革有渐进性
14.英国有学者认为,法国19世纪复辟的君主制完全不像其父兄那样的君主制,从很多方面看,他们继承的不是其父兄的王位,而是拿破仑的王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法国共和制具有民主基础B.法国民主政体是大势所趋
C.法国共和制确立极为曲折D.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15.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德意志统一和建国过程具有特殊性B.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德意志政权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D.德意志对外政策的扩张性
16.“他们从抽象的理性出发,指望剥削阶级自愿来消灭剥削度,寄希望于少数天才人物通过和平方式改造社会。他们也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力量,反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这里的“他们”是指
A.空想社会主义者B.共产国际领导人C.巴黎公社领导人D.科学社会主义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明清时期,农业进口了许多经济作物,如花生等,并且产生了专门种植经济作物的地区,实现了农业领域的地区分工。明朝中叶以后,在中国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工场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持续繁荣。一些商业化市镇开始兴起。这些市镇与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源源不断地涌入市场,从客观上推动了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商人群体结成了地区性的商业联盟,称之为“商帮”。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的市场上,出现了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商品。比如说产自美洲新大陆的烟草和可可,还有中国出口的茶叶等等。在传统商路时代,每年运输到欧洲的胡椒总数量大概维持在2100吨左右,而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每年光是运到里斯本的就达到了7000吨。新航路的开辟大大影响了欧洲市场的成交量。新航路开辟以后,传统的商路逐渐没落并被新航路取代。老牌的商业城市逐渐走向没落,如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等城市,它们被里斯本、塞维尔以及伦敦等新兴城市所取代。在这些新兴城市中,尼德兰的安特卫普独树一帜,成为16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心,经济实力十分强盛。除此以外,在商业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经济机构,例如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等,这些机构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志朋《西方"商业革命"潮流下中国封建王朝发展探析》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出现的新经济现象。(6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6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4分)
18.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政治自由只有在温和的政体里存在。但是,它并不总是存在于政治上温和的国家里,只有那里的国家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从对事物的支配来看,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摘编自【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对绝大多数代表来说……他们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力的但是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代表们既想建立一个有足够权威的中央政府,又要竭力保护各州已经拥有的重要权力;他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他们既反对贵族政治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德斯鸠的观点。(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绝大多数代表”关心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6分)19.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无比的财富,这是人所尽知的事实……19世纪50年代,即英国工业革命基本结束时,英国生产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铁产量等于其他国家的总和,棉布也占到世界产量一半以上。
——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
材料二 虽然穷人不再挨饿,但他们住在拥挤的房屋里,靠吃单调的食物生活,……中产阶级才买得起较好的住房和食物,能上戏院和参加音乐会,能使子女受到充分的教育。
——马克盎《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鼓舞下,(英国)资产阶级激进派组织起来,提出了.......给新兴工业城市以选举权以及实行普选制的要求。……(1830年)城市资产阶级、工人和市民在伦敦等地举行大规模的群众集会和示威。1832年终于通过了《国会改革方案》。
(英国)1832年法案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规定凡拥有年价值10镑以上的房产或地产的都有选民资格,从而扩大了中产阶级的选举权。改革后的选民人数几乎增加了一倍,大约五分之一的成年男子获得了选举权,然而,法案却没有赋予妇女、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以选举权。
——摘编自汝信总主编《西欧文明》下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的社会状况。(6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32年法案”颁行的原因。(6分)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法案”颁行的影响。(4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正是由于这些交流,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文化、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
根据材料并结合文明交往的方式举两例,并说明理由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