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山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一、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表是部分大洲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面积占全洲总面积比重和该范围内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距海岸 200 千米范围内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 B )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2.内陆人口最少的大洲是 ( D )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技术创新正在引发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也改变着人口的流动模式。研究表明,技术创新主要挤占的是中等技能的就业岗位,同时增加其他技能就业岗位。下图示意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创新之都)、珠海(花园城市)、东莞(制造业之都)四地2000—2015年流入人口年均增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2000—2010年,东莞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 )
A.外来投资多,制造业发展迅速 B.创新能力强,大量人才迁入
C.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适宜居住 D.产业结构优化,就业机会多
4.相较于2000—2010年,2010—2015年东莞、珠海、深圳、广州等城市人口流动模式反映了( B )
①东莞产业规模扩大 ②深圳对高、低技能人员吸引力大
③珠海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④广州人口规模优势依然明显
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第5~6题。
“环境负担”公式:EB=P+A-T。P—人口(Population);A—消费程度(Affluence);T—创造财富的技术(Technologies);EB—环境负担(Environmental Burden)
5.图中最能反映我国1957—2000年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C )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6.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够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D )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D.推广良种,提高产量
某城市具有环形——放射状道路系统。下图为该城市地租随距市中心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城市从市中心到城市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C )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8、在地租最高峰处和次高峰处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C)
A.居住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城市街道作为居民日常接触最多的户外空间,能直接反映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属性。居住区集中的城市街道景图片为识别城市贫困群体的空间分布提供了新视角。下图示意利用街景图片解译的广州市城区内的贫困街区分布,街景解译模型对街区天空开敞度、绿化率、道路宽度、建筑密度的识别精度较高。据此完成9、10两题。
9、广州市城区街景图片中,往往与居住区贫困程度呈正相关的因素是D
A.天空开敞度 B.绿化率 C.道路宽度 D.建筑密度
10、人口统计数据表明,荔湾历史文化街区贫困人口较多,但其最新街景解译的贫困程度较低,可能是由于C
A.人口密度较低 B.新城配套设施完善 C.旧城更新改造 D.开发程度较低
停车难是现代城市的一大问题,新的信息技术让停车更智慧。下图为“某停车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两题。
11、下列关于该系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D
利用遥感信息技术获取车主的个人信息 B.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获取车辆速度信息
C.利用网络技术获取车辆位置信息 D.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获取车位分布信息
12、该系统的利用有利于城市A
A.缓解交通拥堵 B.减少水体污染
C.控制人口密度 D.降低地价
客家人历史上为躲避战乱迁居赣、闽、粤等交界的山区,其民居四角楼(见下图)文化底蕴深厚,在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四角楼严格遵从中轴对称的格局,中心位置一般是上厅或祠堂,主人住在中轴两边的厢房。据此完成13-15题。
13、四角楼外墙多光滑、少装饰,开窗小、外宽内窄,主要是为了( A )
A.防御游匪滋扰 B.遮挡盛夏阳光
C.稳固墙体立面 D.抵御台风侵袭
14、受当地自然环境影响,四角楼多选址在 ( D )
A.背阴洼地 B.背阴缓坡 C.向阳洼地 D.向阳缓坡
15、四角楼的布局体现当时的文化特征是 ( C )
A.交流频繁,热情好客 B.志在四方,重商重利
C.合族聚居,尊卑有序 D.重武轻文,救人急难
云南省蒙自市是我国主要的葡萄种植基地之一。近年来该市种植的早熟葡萄品种第一茬在每年5、6月上市,而通过盖棚、摘心、促花等措施改变了露天葡萄一年一收的现状,实现了第二茬上市,上市时间在11月到次年1月。第二茬葡萄产量比第一茬略低,但甜度较高,经济效益是第一茬的3倍左右。进入11月,该地的葡萄主要依托电商平台销售,快递企业采用充气袋包装后运往全国各地。下图示意蒙自市所在位置。据此完成下面16-18题。
16、蒙自市能够实现葡萄一年双收的原因有( D )
①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 ②市场需求量小
③通过盖棚提高温度,延长生长期 ④采用先进农业技术保证了第二茬葡萄的成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7、与第一茬葡萄相比,蒙自市第二茬葡萄甜度高的气候条件是( B )
A.地处高原,昼夜温差大 B.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条件好
C.气温较高,糖分积累多 D.灌溉水源充足
18、蒙自市第二茬葡萄依托电商平台销往兰州时采用充气袋包装,主要是因为 ( C )
①保鲜效果好 ②节约运输成本
③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磨损 ④缩短运输时间
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茶之初,姓本蜀”,四川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山间铃响茶香来”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川藏“茶马互市”的景象。嗜茶者莫不以春茶为贵,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同纬度春茶上市最早的地区。据此完成第19~20题。
19.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主要是因为( A )
A.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位置优越,交通发展便利
C.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D.需求较大,沿线资源丰富
20.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C )
A.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 B.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
C.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 D.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
二、主观题,共40分。
2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上海浦东新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浦东新区第二产业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会展旅游、信息服务和房地产业等。
年份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户籍人口(万人) 城镇化水平(%)
年末总人口 农业人口 非农业人口
2000年 240.23 164.87 30.30 134.57 81.6
2017年 552.84 298.96 25.88 273.08 91.3
表1 2000年、2017年浦东新区人口与城镇化主要指标统计表
年份 生产总值(亿元) 产业产值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0年 923.51 0.6 52.9 46.5
2017年 9651.39 0.2 25.1 74.7
表2 2000年、2017年浦东新区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统计表
依据表格1和表格2信息,说出浦东新区城镇化在人口、产业方面的表现。(8分)
浦东新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海市老城区在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说明浦东新区的建设对缓解城镇化问题的作用。(4分)
(3)城市竞争力是反映一个城市生产能力、生活质量、创新活力等方面综合水平的指标。目前,上海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阐述浦东新区发展对提高上海城市竞争力的意义。(8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马铃薯性喜冷凉,其地下块茎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块茎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6~18℃,当地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山东省滕州市是重要的马铃薯种植基地,2000年被原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如今采用机械化、塑料薄膜种植,产品远销东南亚地区。下图示意滕州市位置。
(1)推测滕州市种植马铃薯的传统季节,并说明理由。(8分)
(2)分别说明滕州市采用机械化、塑料薄膜种植马铃薯的原因。(6分)
(3)简述滕州市马铃薯远销东南亚地区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5:BDABC 6-10:DCCDC 11-15:DAADC 16-20:DBCAC
21、(1)答案:①大量外来人口迁入城镇; 本地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 城镇人口比重提高(或城镇人口增加)。②生产总值上升; 第一、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下降;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任答4点给满分)
(2)答案:①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分散转移老城区部分城市职能;
②提供就业岗位,分流老城区人口。
(3)答案:①优化上海产业结构,加快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提升生产能力;
②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③增加居民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④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劳动年龄人口迁入,增强创新活力。
22、答案 (1)季节:春季(秋季)。
理由:
①马铃薯属于喜冷凉的作物,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
②滕州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不适宜马铃薯的生长。
(2)答: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节省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②采用塑料薄膜种植,增加光效,生长快,马铃薯上市时间早,价格高,可提高经济收入。
(3)答:①滕州市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②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③东南亚地区人口众多,对马铃薯需求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