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3 22:3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5自相矛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义。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通过课文弄懂古文的意思。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重点难点
1、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古文的意思,故事的寓意。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矛”的图片)在古代,有这么一种武器,猜猜它的名字
师:在你的印象中,什么人会使用矛
生:古代的将军、武士。
在古代,还有这样一种武器(出示“盾”的古文字)一起说——盾。
师:同样是一种武器,他们有什么差别
生:盾是防御的,矛是攻击的。
师:我们把这两种武器放在一起的时候,就变成一个词语,齐读——矛盾。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生:前后相对。
师:两样不相干的武器放在一起时就变成了一件事情,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呀,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矛盾课文,题目就叫——自相矛盾。
活动2【讲授】(二)学习课文
1、简要介绍作者韩非子
师:通过同学们的预习,谁能为大家介绍下这篇课文的作者
韩非,先秦时期韩国公子,是我国 先秦时期著名政治理论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子:古代对有学识男子尊称。
师: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样写的: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师:同学们,这是一篇寓言,以前我们学过那些寓言 是怎样学习的 (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师:这篇寓言与以前学过的有哪些不同
(课件演示)这是一篇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气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二)、读通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课件演示)《自相矛盾》
1、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知道如何隔词断句,读出句子的语气。
师:先跟我读两遍,第一遍注意红色的生字。第二遍注意句子中的停顿,已画好节奏号。
师领读,生跟读。第三遍齐读。
师:读了三遍,其中有几个关键字理解吗 “楚人有鬻”中“鬻”什么意思
生:卖。
师:“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陷”什么意思
生:戳穿它。
2、学生练习把语气度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猜想寓言大意。
活动3【讲授】(三)读懂,对照注释自悟句意文意
1、喜欢这个故事吗 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2、小组交流不好理解的语句和说不通顺的语句。
3、全班交流,师重点检查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课件演示)师:有什么不一样 (长短不一样)怎么分出长短 “之”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代词,相当于“它”;一是助词,相当于“的”。“誉之曰”这个“之”应该是什么意思 (代矛和盾) 代词,可以读得长一点。 “吾盾之坚”,“吾矛之利”“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这几个“之”应该是什么意思 (助词,当“的”讲)
助词,可以读得短一点。
“之”读正确。学生自由练读。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用现代语言表达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灵活些,不必强求说法一致,意思不错即可。)
生:课文讲了一个楚国人卖矛和盾,说他的盾很坚固,什么矛都戳不穿;又说他的矛很锐利什么盾都能戳穿,旁边有个人问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会怎么样,他张口结舌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师:你一定读懂这个故事了。
生: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夸自己的盾是世界上最坚硬的,没有矛能戳得穿,他又说自己的盾是世界上最锐利的,没有盾能防住它,有个旁观者问他如果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问得楚国人张口结舌。
师:他不但记住了课文,还会加进自己的理解来讲。
师:小古文不仅让我们读懂,还可以表演。让你学古人,你会怎么说 同学们,让我们回到故事的现场。来看课文。
师引读课文: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说——(指读)
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指读)
楚国人一共说了两句话,先根据自己的读法辨一辨。(生自读)
2.师:请问楚国人卖的是什么
生:矛和盾。
3.师:如果让你来卖,你怎么介绍自己的矛和盾
生:我的盾非常坚固,我的矛非常锐利。
师:他用自己的话说的。如果让你来卖,你怎么读
指读。“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什么矛都戳不穿它;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师:他是这么介绍的,你呢 再指读。
4.师:同样的文字每个人介绍的语气是不一样的。再指读。
5.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 怎样说
指导读好问话。(品味语气、语调。)
6.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弗能应也”。他为什么答不上来了呢
生:他说盾能挡所有的矛,他卖的矛也是其中一个。
生:楚国人说他的矛十分锐利,他的盾十分坚固,如果他的矛戳穿他的盾,说明他的盾不是最坚固,如果他的盾挡住他的矛,说明他的矛不是最锐利的。
师:他已经给我们两种结果,如果用矛戳盾,戳穿盾说明——
生:盾不是最坚固。
师:如果他的矛没有戳穿他的盾——
生:他的盾不是最坚固。
师:他已经被我们混乱了。
生:他的矛不是最锐利的。
师:同学们,除了戳穿戳不穿还有什么情况
生:矛戳了一半戳不下去了
生:矛戳了盾,盾碎了,矛的头掉了。
生:盾没破,矛也没碎。
师:说明这两样东西都不容乐观。我们做了这么多假设,他说的话总是——
生:他说的话总是不实现的。
生:总是会露馅的。
生:总是很矛盾的。
师:他用了“矛盾”,不管怎么样,他说的话总是前后抵触,这就叫——自相矛盾。
我们已经理清了当时的现场,作者写自相矛盾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不要夸大,要把它最真实的一面体现出来。
师:就是要实事求是。
生:一个人的行为和举止不能表现不一致。
师:前后言行一致。把两点结合起来,我们就读懂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课件演示)flash动画,通过看flash动画,进一步理解原文。
7.学生分小组表演: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现在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 (四人一小组,商量商量,演一演。)
活动4【讲授】(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小组讨论:通过学习课文和他们的表演中,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 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做事不能互相抵触,说话、要前后一致。(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
师:那个人买东西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
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
班级交流讨论: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 你悟出什么道理
师指导点拨:(课件演示)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说话不顾事实,把事实夸大到绝对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的境地的人。告诉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活动5【讲授】(五)总结学习方法,表演加深理解
1、师:同学们,上面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篇寓言故事,大家说文言文好不好学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怎样学习文言文:(课件演示)先把语气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理解整个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活动6【活动】四、延伸再学
师:同学们,虽然楚人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但他心里肯定有想法的,请大家拿出作业纸,如果你的作业纸上写着“楚国人看见眼前笑成一团的围观者,心想 ”,就写楚国人心里的想法;如果你的作业纸上写“围观的人看见眼前这可笑的一幕,心想 ”,就写围观的人心里的想法。
学生练笔。
师:先听听楚国人的说法。
生:我这次说了大话,本以为大家会抢着买,谁知他们一下子看出来,不仅没赚到钱,反而被大家取笑一番,真丢人啊!我以后再也不说大话了。
师:她想的不太全面。
生:我真不应该夸大自己的矛的盾,现在怎么解释呀!如果用我的矛戳我的盾,一定会露馅的,怎么办呀
师:给这两个楚国人提提醒,不仅仅是夸大而已,听听围观的人怎么说。
生:这个人说话真是前后抵触,我可不能像他一样夸大某个事物、某个人,否则难免自相矛盾,实事求是才是最好的方法,我要做个诚实的人。
生:卖矛的盾的人说他的矛能戳穿所有的盾,又说他的盾能防住所有的矛,前后抵触,哈哈哈,说话那么矛盾。
师:看他们把自己的答案修正一遍,听听他们的见解。
生:这个人还说自己的矛是最锐利的,自己的盾是最坚固的,我看他是吹牛吹大发了。
师:是仅仅吹牛呢吹大发了吗 看看黑板,他说的话前后——
生:欺骗顾客。
师:有欺人之嫌。
生:他说的话前后抵触。
师:再修改一下自己的话,特别是楚国人,你不仅仅在夸大,还在前后抵触呢。
活动7【活动】五、布置作业
师:成语故事不但给我们带来快乐,还告诉我们一定的道理。
课后作业:1回家后把《自相矛盾》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读读《韩非子》中其他成语故事,如《滥竽充数》《守株待兔》《郑人买履》等。
3自己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自相矛盾的事情 如果有,试着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