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端午粽
教学目标
1、读好长句子,学习书写“豆”和“米”等字。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粽子的样子与种类。
3、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再现情境
导语:孩子们,端午节快到了,瞿老师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周末去瞿老师家包粽子。你们愿意去吗?可是,老师去摘粽叶的时候发现,粽叶宝宝都不能动了,每一片粽叶身上都有一个生字,只有大声地读出来,才能够破解他们的魔咒,拿到这片粽叶。你们愿意帮它们解除魔咒吗?
1.以开火车的形式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粽叶的图片:上面显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导语:你们还能帮助更多的粽叶宝宝得到自由吗?
(2)多媒体出示粽叶的图片:上面显示上节课学习的词语
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2.自主朗读、展示。
二、再读课文,尝试梗概
导语:孩子们真棒,谢谢你们,我们一下子摘到了这么多的粽叶宝宝,欢迎大家周末一起和瞿老师包粽子。那么,你们想知道怎样包粽子吗?粽子有哪些?那就让我们跟着小作者一起继续学习第十课《端午粽》,齐读课题。(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带着大屏幕上的要求自由的朗读课文。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1)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第一自然段中在端午节来临时,外婆做了什么?
(3)用“---”标记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2.学生汇报,复述故事梗概。
三、精品细读,深入文本
导语:哪位孩子能告诉大家外婆包的端午粽是什么样子的?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在了解课文内容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端午粽是什么样子的?
(1)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导语:谁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板: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让我们读起来更有韵律感,富有音乐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师范读,学生再读。
(2)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说一说课文中描写端午粽的外形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课件出示A.从外往里B.从里往外)
①课文中描写端午粽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描写的。
②如果我们要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该怎么说呢?
粽子的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枣的外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最外面是青青的箬竹叶。
③小组合作,练习说话:
我们描绘事物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多媒体课件出示西瓜的图片。现在四个同学一组,按一定的顺序来描绘一下小朋友在夏天最喜欢吃的大西瓜。
★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来描绘:西瓜的外面是带有波纹图案的绿绿的皮,里面是红红的瓜肉,还有一颗颗黑色的籽镶嵌在中间。
★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来说的.西瓜的里面是甜美多汁的肉,肉中夹杂着一颗颗黑色的籽;西瓜外面是一件绿衣裳。
同学们真棒呀。能够学以致用,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事物,将事物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3)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导语:在这一段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字,在三千年前,它可不是现在的模样,我们来猜猜它是谁?)
①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②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③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④教师范写。
⑤学生书写两个生字。
2.品读课文第一、第三自然读。
(1)你们知道,这些粽子都有什么品种?(红枣粽,红豆粽和鲜肉粽)
(2)指导长句子的断句。学习儿歌:遇到长句不要慌。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
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第三自然)
(3)男生读。(请男生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女生认真听着,评价一下)
(4)请同学说一说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5)外婆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你从哪儿知道好吃的呢?(美滋滋)美滋滋说明外婆包的粽子好吃,也表达了我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6)指导美滋滋的朗读。
(7)在外婆家美滋滋的吃完后,外婆还会做什么?(装一小篮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8)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①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导语:这里又有一个生字宝宝想跟我们做游戏,猜猜他是谁?)
(导语:豆字跟米字可不一样,在三千多年前,它可不是我们吃的豆子,而是皇帝用来祭拜天地的一种器皿)
②教师示范。
③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
④学生书写两个生字。
3、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课件出示: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2)屈原和端午节为什么有着这么多紧密的联系呢?一起观看视频短片《端午节》
(3)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天问阁)(图片介绍天问阁)
四、课外拓展,提升情感
导语:同学们“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是绝大部分地方的端午习俗,在我们桃江还有着独特的风俗,孩子们说说你们知道些什么?
1、“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教师总结:原来吃粽子还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这么动听的传说,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五、特色作业,知识迁移
招聘启事:桃江旅游局将聘请一批优秀的导游,介绍桃江的圣地“天问阁”。
【板书设计】
9. 端午粽
端午节
纪念屈原
吃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