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2、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和自己分析、推断、想象、表演的能力。
3、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以及相关的句子,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4、美育目标: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到小猴的可爱;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重点词句。
难点:
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成绩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课文重点词句。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孙悟空》视频引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那你们知道他还有哪些名字吗?你们瞧,他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播放动画)
师:话说这美猴王,正在花果山操练着一群猴孩儿们呢?可是有一只小猴子偷懒了,不想练功,不知道去哪了,你们知道他去哪儿了吗?(引向课题,板书:画好一座山,边问边在山上贴好准备下山的小猴子图片。)
2.游戏中复习回顾。
师:有些小朋友说,《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早就听说过了,幼儿园就学过呢,那好,美猴王今天要考考你们。(课件出示大量图片,让学生判断举例图片中的哪些事物是故事中有的? 并做手势表示。
师:摘苹果回顾生字词。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课件出示一棵苹果树,摘一个苹果,开火车认一个字)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打节拍认读词组。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指生按自然段接龙读全文,伺机指导朗读。
2. 生打开书94页,拿出铅笔用横线画出文中小猴子去的地方;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到的事物。
3.学生回答所画内容,并请生上台排列图片。(生边说,师边拿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生按顺序在黑板上贴图)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练说:一(块)玉米地,一(棵)桃树下,一(片)西瓜地,一(座)小树林。
师:屏幕上圈出来的词语叫什么词呢?这都是指单个单个的数量,老师想每个都变得多一点,有什么办法呢?(练说一块块、一棵棵、一片片、一座座……)
师:你们看,中国的语言就是这样神奇,稍稍变化,意思就不一样了。
三、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师配乐范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请生闭上眼睛,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玉米地,想象玉米地是什么样子的?小猴子又会做什么动作呢?
2.课件出示几幅小猴子动作图:啃、掰、扛、捧、抱
师:玉米地是什么样子的呢?小猴子做了什么呢?你们看,我们一起来学着小猴子做做吧。
师:捧就是用双手将物品托起,抱就是用臂将物品围住,你们说,哪个是捧?哪个是抱呢?(师指导啃、掰、扛、捧、抱每个动作,并区分捧、抱)
师:请生说出玉米地里,小猴子做的动作,引出掰、扛。(板书:贴字卡掰、扛)
3. 理解体会扛的意思
师:从扛这个字,我们知道玉米怎么样?
师:你们看,两个动词就把小猴子在玉米地的情景给写活了,我们一齐欢快地读一读这句吧。
四、学习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追、扔。”
1.自由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师: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2.3.4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
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我能把动词换换位置吗?为什么?
3. 造句:
师:你能用“摘、捧、抱、追、扔。”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动词说一句话吗?
4.讨论要点:
(1)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2)理解扔。师:从扔这个字,我们又知道小猴子有着怎么样的性格呢?(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
五、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为什么呢?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课文里是怎么写东西好的?
课件:突显“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
师:这些都是写外形,闻一闻,尝尝会怎样呢?
生举例说:又( )又( )
2.拓展运用
课件再出示(脆、鲜、嫩、糯、松、爽、软……)
师: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师: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3. 配乐分组读每个自然段
4. 读故事儿歌,加深故事印象。
六、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师:想不想看《小猴子下山》动画片?可是,老师这个动画没有声音,正想找个配音演员,班里谁是故事大王?你们推出一个出来吧,谁能根据静音视频复述故事?
要求:边看视频,边说故事,看到了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课文里的话来说。
2.师:在学生边看视频,边讲故事时,边引导学生借助板书回忆讲述故事,当每说到扔下前面一样东西时,伺机一步步取下图片,趁机贴上小猴子空手回家图片)
课件出示:小猴子为什么会空手回家呢? 你还知道与这篇课文相似的故事吗? 你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这样的事情?小猴子回去以后,会怎么想呢?
师: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太阳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小猴子后来又会怎么做呢?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随顺时间现场或回家续编《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七、结束语
所以呀,有小猴子的毛病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这个毛病,并且敢于承认,这样才会让自己变得轻松,才会有所改变,越变越好。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发现自己身上像小猴子一样的毛病,立下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一心一意去完成去实现,祝愿你们像孙悟空、美猴王一样,练就七十二般变化,成就一身的本领,谢谢大家!下课。
教学反思:
一、内容上的理解
为了学生能尽快厘清思路,我利用贴图明路线的形式,让学生饶有兴趣地了解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几个地方。同时,进行量词的巩固训练。再让学生用上量词,串讲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第二步再让学生读课文,厘清每一个地方,小猴子都干了些什么。通过板书让学生知道,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先来到玉米地,掰玉米,扛玉米,来到桃树下,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来到西瓜地,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来到树林,扔西瓜,追兔子。
二、用词精彩的解析
文章用词也是呈现结构统一式。如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我主要学生采取动作演绎的方式和用图理解的方式进行,而后,请学生将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去。果然,学生在手舞足蹈中参与到了课堂。虽然学生的动作还是有点拘谨。本人认为,让孩子通过动作演绎的形式,能很快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参与面广,同时,学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可谓一举多得。
三、复述故事的训练
这也是课文故事图文结构的一个亮点,很适合学生学习运用,最终学生自己能编故事。因此,在课堂上,我故意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并剪辑去掉声音,让学生试着根据动态视频来说故事,学生积极性达到高潮,也能将故事基本表达,虽然学生表达得不是很全面,但这种表达方法,学生已然能意会一些。在学生总结方法之后,我立即出示了“小猴空手而归”的图片,让学生大胆续编故事。学生能立即编出来,遗憾的是,学生编的故事内容还不够丰富,而没有进行再创造,而本人也没有就这点立即加以引导。
总而言之,这堂课我利用词、复述练说的结构特点,千方百计地使学生能发现遣词造句的规律,做到能复述故事,编故事。不足的是,在教学形式上,依然缺乏创新,在教学之道上,未能关注到全体学生,在教学方法上,缺乏课堂智慧。须进一步提高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