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在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是一个利用国家力量打造的全媒体公益寻人平台(右图)。当看到失散多年的亲人相聚,观众也为之动容。节目中需要确定离散者身份时,常采集血液等样本进行DNA鉴定。其实DNA鉴定技术的应用已经家喻户晓,可广泛用于血缘鉴定、刑事认定、物种亲缘关系比较等多个领域。
中央电视台
《等着我》栏目
DNA为什么可用于亲子鉴定?DNA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特征?DNA分子在生物繁衍过程中担任怎样的角色?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3.1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9世纪中期,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证明: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
20世纪初期,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DNA分子
蛋白质
染色质
染色体
染色体=DNA+蛋白质
讨论:1.你认为遗传物质可能具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证明某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行方法有哪些?
结构比较稳定;能储存大量遗传信息;可准确复制,传递给下一代等。
例如,将待定的遗传物质转移给其他生物,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等。
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含着遗传信息。
没发现其他大分子有类似的结构特点。
20世纪20年代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
遗传物质。
1、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30年代
人们认识到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本可意识到DNA的重要性,但对DNA结构没有清晰认识。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占主导地位。
(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②
①
③
蛋白质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我们表示怀疑!”
艾弗里
赫尔希
格里菲思
项目 S型细菌 R型细菌
菌落
菌体
致病性
表面光滑
表面粗糙
有
无
2、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有多糖类的荚膜
无多糖类的荚膜
肺炎链球菌
S型:
R型:
菌落光滑、有荚膜、有致病性
菌落粗糙、无荚膜、无致病性
(使人和小鼠患肺炎,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
教材P43
注射
R型
活细菌
小鼠不死亡
第一组
注射
S型
活细菌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第二组
注射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
小鼠不死亡
第三组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细菌
第四组
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
(1)体内转化实验
(格里菲思)
目的: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
肺炎链球菌的致病情况
过程及结果:
教材P43
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
①对比第一、二组现象,说明什么?
⑤什么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由于体内有S型活细菌的作用。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③第四组小鼠为什么会死亡呢?
④第四组的S型活细菌如何出现?
结果分析
R型活细菌无致病性,S型活细菌有致病性;S型活细菌会使小鼠死亡。
②对比第二、三组现象,说明什么?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已失活,致病性消失。
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
结论: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含有某种“转化因子”
多糖
脂质 蛋白质
RNA DNA……
多糖
蛋白质
RNA
DNA
脂质
S型细菌
要确定“转化因子”是什么,关键思路是什么?
关键思路:把S型细菌的各种物质分开,
单独、直接的观察它们的作用。
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
第一组
+
S型细菌
R型细菌
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
第二至四组
+
S型细菌
R型细菌
混合
混合
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
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
第五组
+
混合
只长R型细菌
DNA酶
蛋白酶(或RNA酶、酯酶)
(2)体外转化实验
(艾弗里)
基本思路:
每个实验组中特异性除去一种物质,即依次去掉多糖、蛋白质、脂质、RNA和DNA,看细胞提取物是否还有转化活性。
该实验的巧妙之处是什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其巧妙之处在于:运用“减法原理”,即在每个实验组人为去除某个影响因素后,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
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彻底去除细胞中含有的某种物质(糖类、脂质、蛋白质
等),先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再在每个组加特定的酶。
自变量控制采用的原理:
减法原理
(教材P46)
思考:有没有更好的材料、更好的方法能够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呢?
(1)设计思路:
将DNA和蛋白质完全分开,单独、直接观察各自的作用
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赫尔希和蔡斯)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技术,完成了另一个有说服力的实验。
主要技术手段:
噬菌体的培养技术,
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技术、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DNA的组成元素: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S
C、H、O、N 、P
(含S)
(含P)
——用32P标记
——用35S标记
噬菌体结构模式图
材料:T2噬菌体
结构:
无细胞结构,由D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生存:
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培养:
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
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用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
教材P45
侵入别的细菌
注入
复制、合成
吸附
组装
释放
吸附
注入
复制、合成
组装
释放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DNA)
(DNA)
(蛋白质)
(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
T2噬菌体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复制式增殖。
(3)实验过程:
(4)实验结果
亲代噬菌体
32P 标记
DNA
35S 标记
蛋白质
上清液
(含噬菌体颗粒)
沉淀物
(含大肠杆菌)
放射性高
放射性高
放射性低
放射性低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析出质量较轻的T2噬菌体颗粒,(教材P45) 沉淀物中留下被侵染的大肠杆菌。
原宿主细菌内
无 32P 标记
无 35S 标记
子代噬菌体
部分DNA
有 32P 标记
蛋白质外壳
无 35S 标记
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表明:
(5)实验结论:
DNA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胞外。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因为蛋白质并没有进入到大肠杆菌体内,而是留在了细胞外,若蛋白质进入但不发挥遗传作用才能证明。
蛋白质
RNA
分
离
感染
烟草
感染
烟草
实验
结果
出现病斑
不出现病斑
实验
结果
4、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
TMV A
TMV B
烟草花叶病毒的重建实验所繁殖的病毒类型取决于?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结论: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研究资料证明,绝大多数生物都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
思考: 只有DNA是遗传物质吗?
下面这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流感病毒
SARS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
【归纳】不同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区别
生物类型 核酸种类 遗传物质 实例
细胞生物 真核生物 DNA和RNA DNA 玉米、小麦、人
原核生物 乳酸菌、蓝藻
非细胞
生物 DNA病毒 DNA DNA T2噬菌体
RNA病毒 RNA RNA TMV、HRV、HIV
5、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注意:细胞生物含2种核酸,一种病毒只含1种核酸。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
6、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
(1)结构比较稳定
(特殊情况下发生突变后还能复制并遗传给后代)
(2)储存大量遗传信息
(3)能够准确地自我复制
(使前后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4)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体的
性状和新陈代谢过程。
据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
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实验来看,DNA(或RNA)作为遗传物质具备哪些特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在细菌内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DNA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对S菌加热处理,DNA仍具有生物活性
——DN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可以转化生成S型细菌
——DNA可以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DNA在亲代与子代噬菌体中具有连续性
——DNA可以发生复制,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遗传物质RNA也可)
(遗传物质RNA也可)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体内转化实验
实验方法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32P标记DNA
35S标记蛋白质
实验结论
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实验过程
标记噬菌体
用含32P或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
噬菌体侵染细菌
用含32P或35S的T2噬菌体与细菌混合培养,然后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1.R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
2.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3.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小鼠→不死亡
4.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R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1.S型细菌提取物+R型活细菌→R、S
2.S型细菌提取物+蛋白酶/RNA酶/酯酶+R型活细菌→R、S
3.S型细菌提取物+DNA酶+R型活细菌→R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性遗传变化的物质(共22张PPT)
我国科学家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
鱼受精卵,培育出转基因鲤鱼,与对照组
相比,生长速度加快。科学家介绍,外源
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必须整合到受体细
胞的DNA上才能发挥作用。
1、为什么转基因鲤鱼生长更快?
2、导入的外源基因是一个DNA分子,还是DNA片段?
因为外源生长激素基因整合到转基因鲤鱼的DNA上,并发挥了促进生长激素合成的功能,而生长激素可使鲤鱼的生长速率加快。
导入的是DNA分子的一段脱氧核苷酸序列。
问题探讨
[资料1]大肠杆菌细胞的拟核有1个DNA分子,长度约为4.7×106个碱基对,在DNA分子上分布着大约4.4×103个基因,每个基因的平均长度约为1×103个碱基对。
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
思考 讨论
分析基因与DNA的关系
说明一个DNA上含有多个基因;
基因的碱基对总数
分析讨论1:
DNA分子数目
基因数目
DNA分子的碱基对总数
﹤
﹤
基因是DNA片段。
结论:
[资料2]生长在太平洋西北部的一种水母能发出绿色荧光(图B),这是因为水母的DNA上有一段长度为5.17×103个碱基对的片段——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基因实验表明,转入了水母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鼠,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也能像水母一样发光(图C)。
图C 正常光线(左)和紫外线照射下(右)的4只小鼠,其中3号小鼠为对照,1、2、4号小鼠转入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图B 发出绿色荧光的水母
说明基因能控制生物性状,基因具有遗传效应。它可以独立起作用。
分析讨论2:
基因的遗传效应是指能够指导相应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等。“问题探讨”中提到的生长激素基因的遗传效应是使鲤鱼的生长速率加快。
如何理解基因具有遗传效应?本节“问题探讨”中提到的生长激素基因的遗传效应是什么?
结论:
[资料3]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X+Y)上DNA的碱基序列。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这24个DNA分子大约含有31.6亿个碱基对,其中,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不超过2%。
构成基因的碱基数 碱基总数
这说明并不是随意一段DNA就称为基因。基因是DNA片段,但是DNA片段不一定是基因。
基因A
基因B
基因C
含有3个基因的DNA片段的模式图
分析讨论3:请从DNA水平上给基因下一个定义,要求既能反映基因与DNA的关系,又能体现基因的作用。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结论:
基因是DNA片段。
<
[资料4]不少人认为,人和动物的胖瘦是由基因决定的。近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小鼠体内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与作为对照的小鼠,吃同样多的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对照组的小鼠变得十分肥胖,而具有HMGIC基因缺陷的实验鼠体重仍然保持正常。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
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相关生物基因位置梳理如下:
DNA病毒
RNA病毒
遗传效应:
指能通过一定的方式决定生物体的性状。
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等。对这类病毒而言:
基因就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定义:
1、基因
功能:
决定生物的性状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等
分布: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A
基因B
无效片段
基因A
基因B
基因C
1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每一个基因
都是特定的DNA片段
说明:
DNA蕴含大量的遗传信息
DNA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4种碱基),
足以储存生物体必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吗?
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7种音符
各种美妙旋律
26个
英文字母
许多词汇、句子
4种碱基排列而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如何能够储存生物体中数量庞大的遗传信息吗?
*
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从头至尾没有变化,而骨架内侧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却是可变的。
基因所含的碱基对数
1个碱基对
2个碱基对
4×4(42)
。。。。
。。。。
n个碱基对
4n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可以储存大量遗传信息。
3个碱基对
4×4×4(43)
探究
[资料1]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
基因的种类数
100个碱基对
4100
结论:
DNA分子具有多样性
41
[资料2] 资料1的推算是建立在所有碱基对的随机排列都能构成基因这一假设上的。事实上,大部分随机排列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从来不曾出现在生物体内,而有些序列却会在生物体内重复许多次。
基因不是碱基对随机排列构成的DNA片段,
碱基具有特定的排列顺序。
教材59页
思考 讨论
分析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结论:
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2、遗传信息:
指基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种碱基(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DNA分子的特性:
多样性
特异性
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DNA的 ;
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DNA的 。
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基础。
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从头至尾没有变化——
稳定性
DNA的遗传信息储存在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RNA的遗传信息储存在4种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生物体多样性
生物体特异性
决定
1、如果是100个碱基对组成1个基因,可能组合成多少种基因?
2、怎样理解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你能从DNA的结构特点分析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吗?
3、在刑侦领域,DNA能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定个人身份。结合脱氧核苷酸序列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你能分析这一方法的科学依据吗?
4、你认为基因是碱基对随机排列成的DNA片段吗?为什么?
4100个。
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DNA的多样性,而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在人类的DNA中,核苷酸序列多样性表现为每个人的DNA几乎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DNA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鉴别身份。
不是。基因的碱基序列都有特定的排列顺序。
以群体分析DNA的多样性
以个体分析DNA的特异性
DNA指纹技术还可以用于死者遗骸鉴定,不同生物间的亲缘关系鉴定等方面。
依据:
DNA分子的特异性
原理:
碱基互补配对
应用:
亲子鉴定、刑侦等
3、DNA指纹技术
染色体
DNA
基因
脱氧核苷酸
是DNA(基因)的主要载体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是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
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或2个DNA分子
每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每个基因由许多脱氧核苷酸组成
含1个或2个
含多个
含多个
4、与遗传有关的物质、结构
巩固 检测
1、每个基因都是DNA上的一个片段,DNA的每个片段都是
一个基因。( )
2、基因在DNA上,DNA是基因的集合。( )
3、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
4、因为DNA的组成成分相同,因此不同基因携带的遗传
信息相同。( )
5、不同基因的碱基数目一定不同。( )
6、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
含义:
基因
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功能:
决定生物的性状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分布:
基因中4种碱基(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信息:
DNA
的特性
多样性
特异性
稳定性
多样性
决定
特异性
生物
染色体
DNA
基因
脱氧核苷酸
含1个
或2个
含多个
含多个
依据:
DNA分子的特异性
原理:
碱基互补配对
应用:
亲子鉴定、刑侦等
DNA指纹技术
课堂 小结
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 科学研究发现,未经人工转基因操作的番薯都含有农杆菌的部分基因,而这些基因的遗传效应促使番薯根部发生膨大产生了可食用的部分,因此番薯被人类选育并种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以在番薯细胞内复制
B. 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
C. 农杆菌和番薯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 农杆菌这些特定的基因可能在自然条件下转入了番薯细胞
B
染色体
DNA
基因
脱氧核苷酸
2. 整理总结出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以你认为最简明的形式表示出来。
参考答案:最可能采取DNA鉴定的方法。因为每种生物的DNA具有特异性,只有将“山羊”的DNA与斑羚的DNA进行比对,才能确定这种“山羊肉”是否来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
1.在严查偷猎野生动物的行动中,执法部门发现某餐馆出售的一种烤肉比较可疑,餐馆工作人员说是“山羊肉”,经实验室检验,执法部门确定这种“山羊肉”来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你认为执法部门最可能采取哪种检测方法 为什么
参考答案:人脸识别技术的前提是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面部特征,而这些都是由基因决定的,这说明了基因的多样性。
2、我国一些城市在交通路口启用了人脸识别技术,针对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等违规行为进行抓拍。这种技术应用的前提是每个人都具有独一无一的面孔。为什么人群中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呢 请你从生物学的角度评述人脸识别技术的可行性。(共29张PPT)
汶川地震中,遇难者身份验证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磷酸
脱氧
核糖
A
磷酸
脱氧
核糖
G
磷酸
脱氧
核糖
C
磷酸
脱氧
核糖
T
复习:
1.DNA的元素组成:
2.DNA的基本单位:
C、H、O、N、P
脱氧核苷酸
(4种)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3.2 DNA的结构
核心素养要求:1.了解科学家构建模型的研究历程,领悟模型构建在研究中的应用,体会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2.理解并掌握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并掌握有关的计算规律。3.学习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通过动手制作模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等,形成结构与功能观。中关村DNA标志
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经典场景
美国生物学家______和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
沃森
克里克
沃森 克里克
构建者:
1、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沃森和克里克
(物理模型)
构建过程:
DNA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______________4种碱基。
①当时科学界对DNA的认识
A、T、C、G
P
A
P
T
P
G
P
C
②1951年,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展示了DNA的X射线的衍射图谱。
沃森与克里克共同分析,推算DNA分子呈______结构。
螺旋
③尝试建立双螺旋和三螺旋模型
碱基在外侧的双螺旋
碱基在内侧的双螺旋:A-A,T-T
×
×
④1952年,从奥地利生物化学家查哥夫处得知
A=T,G=C
推算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碱基在内侧的双螺旋:
A-T,G-C;
两条链方向相反。
⑤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撰写的《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一个结构模型》论文发表
《自然》杂志1953年4月刊
题目 “脱氧核糖核酸结晶为双链螺旋提供的证据”
⑥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获诺贝尔奖
左一:威尔金斯 左三:克里克 左五:沃森
思考与讨论:
1、DNA是由几条链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
2、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它们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呢?
3、DNA中的碱基是如何配对的?它们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阅读教材P48-49
4、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作为科学家合作的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那些启示?
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和沟通,闪光的思想是在交流与撞击中获得;
研究小组成员在知识背景上最好互补;
对所从事的研究要有兴趣和激情等。
2、DNA的双螺旋结构
(1)两条链:
(2)外侧(基本骨架):
和 交替连接
(3)内侧: 通过氢键连接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反向平行
脱氧核糖
磷酸
碱基对
(G C越多,DNA结构越稳定)
A T、G C。
5’
3’
3’
5’
(5’-端为磷酸基团,3’-端为羟基)
破坏氢键需耗能,破坏G-C耗能更多。
DNA的平面结构图
3.4nm
2nm
DNA的空间结构图
双螺旋结构
5’
5’
3’
3’
每个脱氧核糖连接几个磷酸基团
每个磷酸基团连接几个脱氧核糖
1个或2个
练习与应用:
教材P52
1种空间结构:
2条长链:
3种组成物质:
4种基本单位:
5种化学元素:
DNA分子的结构层次
C、H、O、N、P
4种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
DNA双螺旋结构
脱氧
核糖
A、G、
C、T
初步水解
磷酸
进一步
水解
彻
底
水
解
A、G、
C、T
脱氧
核糖
磷酸
双螺旋结构
脱氧核苷酸
DNA初步水解产物:
4种脱氧核苷酸
DNA完全水解产物:
磷酸
脱氧核糖
A、G、C、T
6种物质
RNA初步水解产物:
RNA完全水解产物:
磷酸
核糖
A、G、C、U
6种物质
4种核糖核苷酸
C、H、O、N、P
(含氮碱基)
目的要求:
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原理:
DNA分子结构主要特点是:
1、DNA分子由两条 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
2、DNA分子中的 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按照 原则两两配对,并且以 连接。
探究实践: 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材料用具:自选(纸片、塑料片、橡皮泥等)
其中球形材料 (代表________)若干,五边形材料(代表_________)若干,4种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材料(代表4种不同_______)若干,连接材料(订书钉、曲别针等)。
磷酸
脱氧核糖
碱基
反向平行
脱氧核糖和磷酸
碱基(对)
碱基互补配对
氢键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个DNA分子含 个碱基对,则排列顺序有 种
第一对碱基
A---T
第二对碱基
A—T
T---A
G---C
C---G
G---C
T---A
C---G
A—T
T---A
G---C
C---G
A—T
T----A
G---C
C---G
A—T
T---A
G---C
C---G
第三对碱基。。。。
第n对碱基
4
16=42
43
4n
2
1
3
n
DNA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它为什么能够储存足够量的
遗传信息呢?
A
A
A
T
T
T
G
G
G
G
C
C
C
A
T
C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是稳定不变的、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
碱基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①稳定性:
③多样性:
内侧有氢键,外侧有磷酸二酯键
②特异性:
每个DNA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3、DNA分子的特性
DNA中n个碱基对的排列方式:
4n种
不同的生物,碱基对的数目可能相同,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肯定不同。
4、据碱基判断核酸种类
有T无U,且A≠T、G≠C
双链DNA
双链RNA
有U无T,且A≠U、G≠C
有T无U,且一定为A=T、G=C
有U无T,且一定为A=U、G=C
单链DNA
单链RNA
A1
T2
T1
A2
G1
C2
C1
G2
(1)双链中:
②(A+G)%=(T+C)%=(A+C)%=(T+G)%
A+G=T+C
=50%
(嘌呤数=嘧啶数)
任意两种非互补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一半。
设DNA一条链为1链,互补链为2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
5、DNA分子的相关计算
①A=T,G=C;
互补碱基数相等,非补之和占一半)
10 20 30 40
10 20 30 40
100
100
A1+G1
T1+C1
=m,
A2+G2
T2+C2
=
1
m
A1+T1
G1+C1
=
A2+T2
G2+C2
=
A+T
G+C
=n
(非补碱基之和,两单链中比值互为倒数)
(2)
①
②
互补碱基之和,
单双链中比值相等
A1
T2
T1
A2
G1
C2
C1
G2
(A1+T1)% (A2+T2)%
(G1+C1)% (G2+C2)%
10 20 30 40
10 20 30 40
100
100
=
=
=
=
(A+T)%
(G+C)%
A+G
T+C
=
A+C
T+G
=1
(非补碱基之和,双链中比值为1)
元素组成:
C、H、O、N、P
4种基本单位:
平面结构:
两条反向平行的
脱氧核苷酸长链
空间结构:
双螺旋结构
结构特性
①多样性
②特异性
③稳定性
D
N
A
分
子
的
结
构
A、T
C、G
脱氧
核糖
磷酸
相关计算:
A=T,G=C(共28张PPT)
A
T
G
C
A
T
G
C
氢键
DNA:双链
磷酸二酯键
DNA双螺旋结构
思考:生物亲子代之间是通过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那么亲代的遗传物质如何“多出一份”来传递给子代?
3.3 DNA的复制
沃森和克里克在发表DNA双螺旋结构的那篇著作短文的结尾处写道:“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提出的这种碱基特异性配对方式,暗示着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的一种可能的机制”
讨论
1、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暗示DNA的复制机制可能是怎样的?
2、这句话中为什么要用“可能”二字?这反应科学研究具有什么特点?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DNA两条链的碱基之间有准确的一一对应关系,暗示DNA的复制可能要先解开DNA双螺旋的两条链,然后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合成互补链。
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的想象,但是得出结论必须建立在确凿的实验证据之上。
1、对DNA复制的推测
3种假说
半保留复制
全保留复制
分散复制
亲代DNA
子代DNA
新合成的DNA分子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以DNA双链为模板,子代DNA的双链都是新合成的。
弥散复制:形成的双链DNA,既有亲本的DNA片段,又含有新合成的DNA片段。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
(1)实验者:
(2)实验材料:
(3)实验方法:
美国生物学家梅塞尔森、斯塔尔
背景知识
大肠杆菌(二分裂,繁殖快,20min一代)
同位素标记法、密度梯度离心法
利用离心技术可以在试管中区分含有不同N元素的DNA;
2、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①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
18O和15N
14C、3H、32P、35S
(检测质量)
(检测放射性)
15N和14N是N元素的两种稳定的同位素,这两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含15N的DNA比含14N的DNA密度大;
②DNA密度梯度离心:
15N
15N
15N
14N
14N
14N
让大肠杆菌在含15NH4Cl的培养液中生长若干代
细胞分裂一次
15N/14N-DNA
提取DNA 离心
15N/15N-DNA
14N/14N-DNA
15N/14N-DNA
如果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转移到含14NH4CI中
密度
低
高
提取DNA离心
提取DNA离心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一代会出现的结果是
第二代会出现的结果是
15N/15N-DNA
15N/14N-DNA
14N/14N-DNA
14N
14N
14N
(4)实验过程:教材P54
使DNA 双链充分标记15N
15N/14N-DNA
教材P55
作出假说
演绎推理:
实施实验,统计结果
根据假说演绎推理两种复制模型得到的子代DNA的结果
实验验证:
观察DNA的结构,DNA是如何复制的
提出问题:
半保留复制
全保留复制
假说—演绎法
DNA复制方式的探究历程
得出结论:
DNA是半保留复制的
研究方法:
假说—演绎法
回顾:沃森和克里克提出
的DNA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时,DNA双螺旋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解开的两条单链分别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
(1)概念:
(2)时间:
(3)场所:
以_________为模板合成_________的过程。
亲代DNA
子代DNA
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主要在细胞核,少数在线粒体、叶绿体
主要拟核,
少数在质粒
活的宿主细胞内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DNA病毒)
(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随着染色体的复制完成)
3、DNA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
②合成子链:
在细胞提供的能量的驱动下,
酶将DNA双螺旋的两条链解开。
互补的碱基之间的 断裂。
________酶等以解开的 为
模板,以细胞中游离的 为原料,
按照 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
的一条子链。
4种脱氧核苷酸
碱基互补配对
DNA聚合
③重新螺旋:
每条新链与其对应的 盘绕成__________。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模板链
双螺旋结构
解旋
解旋(氢键断裂) → 合成子链 → 复旋(重新螺旋)
(4)过程:
氢键
每一条母链
T
G
C
A
C
T
A
A
T
A
C
G
T
G
A
T
T
A
DNA 部分双螺旋结构
DNA解旋酶
DNA复制的过程
T
G
C
A
C
T
A
A
T
DNA 双螺旋部分 解旋
A
C
G
T
G
A
T
T
A
DNA解旋酶
破坏了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A
G
C
T
G
A
C
G
T
T
T
T
G
C
A
C
T
A
A
T
A
C
G
T
G
A
T
T
A
DNA解旋酶
A
G
C
T
G
A
C
G
T
T
T
T
G
C
A
C
T
A
A
T
A
C
G
T
G
A
T
T
A
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
DNA解旋酶
A
G
C
T
G
A
C
G
T
T
T
T
G
C
A
C
T
A
A
T
A
C
G
T
G
A
T
T
A
DNA解旋酶
C
生成磷酸二酯键
A
G
C
T
G
A
C
G
T
T
T
T
G
C
A
C
T
A
A
T
A
C
G
T
G
A
T
T
A
DNA解旋酶
T
G
A
A
A
T
G
A
G
C
T
G
A
C
G
T
T
T
T
G
C
A
C
T
A
A
T
A
C
G
T
G
A
T
T
A
DNA解旋酶
T
T
G
G
A
A
A
A
G
C
T
G
A
C
G
T
T
T
T
G
C
A
C
T
A
A
T
A
C
G
T
G
A
T
T
A
DNA解旋酶
T
T
G
G
A
A
A
A
G
C
T
G
A
C
G
T
T
T
T
G
C
A
C
T
A
A
T
A
C
G
T
G
A
T
T
A
DNA解旋酶
T
T
G
G
A
A
A
A
G
C
T
G
A
C
C
T
T
T
T
G
C
A
C
T
A
A
T
A
C
G
T
G
A
T
T
A
DNA解旋酶
T
T
G
G
A
A
A
A
A
T
G
C
A
C
T
A
A
T
A
C
G
T
G
A
T
T
A
T
G
C
A
C
T
A
A
T
A
C
G
T
G
A
T
T
A
再去解旋其他部位重复上述过程,最终得到两条与原来相同的DNA分子,亲代DNA的链参与新DNA的构成。
能量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解旋
合成子链
子代DNA
模板
模板
母链
子链
解旋酶
DNA聚合酶
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5)条件
模板:
亲代DNA的两条母链(解开的每一条母链)
原料:
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
ATP提供
酶:
主要是解旋酶(断开氢键)、
DNA聚合酶(形成磷酸二酯键)
其他条件:适宜温度、
pH等稳定的细胞
内部环境
半保留复制、
多起点双向复制
边解旋边复制、
(6)特点:
半保留复制
(7)方式:
(新合成的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DNA的一条链)
DNA聚合酶都只能催化子链从5’-端→3’-端延伸
DNA复制有方向性
复制的方向:子链的5’-端→3’-端
A
T
C
G
A
T
A
G
C
T
A
T
C
G
A
T
A
G
C
T
T
A
G
C
T
A
T
C
G
A
DNA复制的结果
1个DNA 2个完全相同的DNA
碱基排列顺序相同
(8)DNA准确复制的原因:
①DNA独特的双螺旋提供精确的模板;(结构基础)
(两个子代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
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保持亲子代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9)意义:教材P56
②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准确复制。(关键步骤)
DNA总数:
2n
含母链的DNA与DNA总数之比:
2
2n
只含母链的DNA数:
2
不含母链的DNA数:
2n-2
4、1个DNA复制n次的相关计算
一个含有a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DNA分子被15N标记,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n次,则:
含母链的DNA数:
0
只含子链的DNA数:
不含子链的DNA数:
2n-2
含子链的DNA数:
0
2n
(a表示DNA的某种碱基数)
2
2n+1
亲代母链与DNA总链数之比:
DNA总链数:
2n×2
=
2n+1
DNA复制中,a表示模板DNA中的某种碱基数,则:
复制n次所需的某种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复制第n次所需的某种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a(2n-1)
a(2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