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个为什么》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快乐读书吧”聚焦的是科普作品,主要推荐的是苏联作家米 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作者的讲述方式跟常见的儿童科普读物不同,是以“屋内旅行记”的方式一站一站地讲述,书中的问题都是“看似简单,却并不那么容易回答”。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去读,教材在编写的时候,也独具匠心:
1.三小步激趣。教材以《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三个问题开篇,直截了当地引发读者好奇:这些看似常见的问题,我为什么从来没有想过?作者到底是怎样来解答的?就这样,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被激发了。紧随而至的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一句话简介,让我们知道作者写的不是常规的百科问答,而是在家中进行了一次“屋内旅行记”,帮我们解答那些看似简单又很难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说到科普读物,就一定会提到这本书呢?”多半是因为书的内容贴近生活,语言生动有趣。教材呈现了整本书的开头一段,内容不长,却能以小见大地展现作者的自然平实的讲述方式和生动有趣的语言特点,打破了我们对科普作品“枯燥深奥”的固有印象,就好像有一个老朋友在讲述带有科学常识的生活趣事。
2.两贴士助读。在“小贴士”中,编者针对学生在阅读科普作品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遇到不理解的科技术语,试着用之前学习的方法去解决;二是引导学生阅读之余查一查书中谈到的科学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这两点在单元学习中已经有所涉及,这里再次提出希望学生能够将课内的方法迁移到课外,更好地为课外阅读助力。
3.四推荐拓展。在“相信你可以读更多”一栏中,推荐了其他优秀科普作品,有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还有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让学生进一步走进科普读物,了解科学的无穷奥秘,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最好还能有效运用本单元的提问答疑的方法。当然,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推荐自己熟悉的适合学生阅读的其他科普书目。
学情分析
和生活相比,大部分学生对大自然和新科技更感兴趣,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周围事物好奇的时间段大致出现在三四岁,但是因为年幼时理解能力不足等原因,没有很好地得到回应,对生活的好奇心变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认知;另一方面是当下生活现代化,便捷、快速的生活方式让孩子无法真正融入日常的方方面面,好奇心无法得到唤醒和满足。而《十万个为什么》正好打开了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新角度,让读者从习以为常的事物和现象开始探究。当然,书中的人文视野、历史风貌和科学原理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一步理解。
教学目标
1.借助微课,明确单元语文要素和学习内容,落脚“快乐读书吧”,激发对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的阅读兴趣。
2.大致了解作者和书的主要内容,在片段阅读中,初步感知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
3.关注阅读难点,渗透阅读科普读物的方法,降低阅读难度。
4.整体推荐阅读,尝试成立阅读小组,制定个人或小组阅读计划。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初步感知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内容的有趣和语言的生动,并渗透阅读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十万个为什么》一书,最好是人教社出版的,由曹文轩、陈先云主编。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 激发兴趣
微课导入:蓝天森林大海,蕴藏着自然的奥秘,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科技的精彩。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也可以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谁能试着提一提问题?
有趣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 铁为什么会生锈,雷阵雨后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为什么金鱼睁着眼睛睡觉?为什么面包放久了会发硬,为什么水能带走脏东西,这些平淡无奇的事物引发了一个个的为什么,简直仿佛到了问号大本营,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今天将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到科普文作品中去寻找答案吧!
2.知“科普文”:孩子们,看来这个单元的学习会很精彩,这个单元的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科普文,知道什么叫科普文吗?(“科普文”就是一种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如果写成一本书就叫“科普作品”或“科普读物”。)
3.联系生活:你们看过哪些科普读物?(预设:《神奇校车》、《手绘动物图鉴》、《少儿百科》……)可真不少,喜欢看吗?
(板块一可以改为就回顾本单元学习的收获,引出科普文,然后聊看过哪些科普读物。)
板块二:认识作者 了解概况
自然过渡:今天,我们也要开启一本科普作品的阅读,课文是这样介绍它的“说到科普读物,就一定会提到苏联作家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为什么一定要提到米·伊林?这本书有什么独特之处吗?难道它是科普读物的鼻祖吗?)
2.认识作者: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先从米·伊林说起(呈现资料)。读读他的资料,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看图质疑:那他笔下的《十万个为什么》又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呢?先来看看米·伊林在书中提到的这几样事物——水、火、碗、面包、衣服。熟悉吗?你对这些常见的事物产生过有什么疑问吗?试着提出一两个问题。
4.先睹为快:米·伊林笔下的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些平常的事物展开的,我们先一睹为快。怎么样?这些问题你有想过吗?
5.浏览目录:是不是迫不及待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了?翻开书,看看目录,你又有什么发现?(预设:一站一站写的,这些站点都是在房间里 。
6.出示指南:米·伊林在最后很贴心地给我们留了一份《屋内旅行指南》,原来他是在屋内进行了一次旅行。
7.初知大意:聊到这,能简单猜一猜书的主要内容吗?(生猜测交流)其实语文书中就有一句话描述这本书的内容,划出来,再读一读。
板块三:阅读片段 体会语言
(一)细读开头
1.读文交流:那就打开书,从第一页开头部分读起吧,读完后,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2.交流预设:作者就好像是在跟我们聊天,很亲切、自然,比如他说“也许你……请你解释一下……恐怕你不能解释明白吧……你倒是试试……”
3.小结:是的,米·伊林的语言幽默自然。(板书:亲切、自然)
(二)品读选段二
1.呈现片段:我们再来看《厨房实验室》的片段节选,怎么样?
2.交流补充:米·伊林写的很有趣,把厨房里的这些物品当作人来写,非常生动、有趣。(板书:生动、有趣)
3.书评小结:就连咱们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都夸赞米·伊林的这本书,他是这样说的:“内容丰富,文字生动,思想活泼,段落简短”,不知道你们读完后会怎么评价呢?到时候我们可以做成一张“好书推荐卡”哦!
板块四:聚焦难点 点拨方法
聚焦难点:今天我们读的是科普读物,遇到一些科学专用术语或者理解上较为困难的时候,怎么办呢?
点拨方法:我们不妨翻开语文书看看,针对科普读物我们可以使用哪些方法呢?
(1)联系书中给了我们两个小贴士,贴士一,可以运用在课上学过的方法,试着去理解
那么我们就可以用上这样的步骤去阅读:读问题、查答案、记知识、想研究的方法
现在请同学们翻看书第24页,有没有不透明的水喝透明的铁,请同学们做好批注。
书中告诉我们的贴士二,读完后还可以查一查书中提到的一些科学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
请看表格:《阅读记录单》
板块五:推荐阅读 制定计划
1.推荐阅读:其实这个单元还推荐了其他的阅读书目,读一读语文书34页的这段话,圈出其中的推荐书目。
2.制定计划:你打算怎么读这些书?
(1)成立阅读小组,定期开展读书交流,分享新学的知识,讨论不懂的问题;
(2)制定阅读计划,保证每天都有30分钟的阅读时间;
(3)分主次: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书,好好读,其他几本可以略读;
(4)综合活动:写读书摘记卡,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下来交流。
3.研读建议: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你感兴趣的部分可以精读,这里有一份研读建议,供大家参考。
4.老师总结:孩子们,阅读的关键在于坚持,希望大家能积极读起来,有效完成自己制定的阅读计划。读完后,我们将会开展阅读交流课,分享你们的阅读成果。
作业布置:
按照阅读计划开展第一天阅读,并制作阅读跟踪表,自我评价或请家长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