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课导入
这两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有什么共同点?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2.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
1.新中国成立前后变化:
从物价飞涨,民生凋敝到人民当家作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改革开放前后变化:
(1)衣
从买衣服要凭布票,色彩、样式也很单调到衣着丰富多彩
日常生活的变化
布票
日常生活的变化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蓝灰色的海洋
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日常生活的变化
中山装
50年代
列宁装
“革命”
日常生活的变化
“蓝灰色的海洋”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60、70年代
日常生活的变化
90年代以来
绚丽多彩时尚个性
日常生活的变化
(2)食
从饮食结构比较单一到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为生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食
物
丰
富
多
样
日常生活的变化
有一位开国上将,每月工资400多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5个月的工资。上将的秘书撰文说:“司令级别高,有些补助,当时叫特供,一个月4斤猪肉,4斤黄豆。司令有4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半夜里吵着要吃的”。
——《建国初期上将们的生活——高薪却刚好温饱》
改革开放前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挖野生植物的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不足!
“吃饱肚子成奢望”
日常生活的变化
北京的粗粮票(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票证年代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日常生活的变化
“绿色年代”
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
从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
改革开放后
营养健康
日常生活的变化
主要包括:
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梁、大麦、燕麦、荞麦等。
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青豆、芸豆、蚕豆、豌豆等。
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粮食。
日常生活的变化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
窝头,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
不错,人们的感觉为什么发生
了变化?
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日常生活的变化
(3)住
从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到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前的住房
日常生活的变化
现代楼房
公寓
社区住宅楼
别墅
农家乐
华西村农民住房
日常生活的变化
(4)用
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出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加
日常生活的变化
1.交通的发展
(1)成果: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改革开放前,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影响: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多种交通设施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乡间的土路
便捷的高速公路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四通八达的铁路网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立交桥
行驶中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2.通信的发展
(1)成果: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2)影响:使信息的传递编的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我国很多地方在姑娘出嫁时往往娘家要陪送嫁妆,嫁妆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
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吗?
拓展延伸
缝纫机
手表
自行车
收音机
拓展延伸
电视机
洗衣机
电冰箱
空调
拓展延伸
日常生活的变化
衣、食、住、用的变迁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小结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
A.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D
随堂练习
2.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解放装,千篇一律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C
随堂练习
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D
随堂练习
谢谢观看
所有素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