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认识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判定在什么情况做功,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
2.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习惯;通过推理法、控制变量、转换法等培养学生质疑与创新能力
3.科学探究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力学中的功的含义,通过实例,归纳总结物体做功的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判断物体不做功的情况及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教学策略
《功》是鲁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功的定义,二是功的计算。功在初中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内容的基础,而且是为以后学习“能量”做好了铺垫。“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会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功”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
这节课是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知识来展开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另外教材中的情景图片,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的亲切感和兴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解
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生活中当我们谈及到功的时候能够联想到哪些含义呢?引发学生思考回答:功劳、功夫、功绩等
功的概念
生活中功有很多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功有什么含义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知识的学习。
通过小孩推车、老爷爷向上抬东西了两个例子让学生总结他们的共同之处:他们的力对物体有成效。同时给出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有成效,对物体做了功。
问题一:给出两个例子:起重机提升重物、马拉车。让学生分析起重机和马是否对物体做了功。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功的定义。同时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总结归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2)在力的方向是移动一段距离。让学生进行交流归纳,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问题二:给出三个情景,人用力推石头而没推动、冰壶在平滑的冰面上滑行、提箱子在水平路上走。让学生讨论回答以上情景中人是否对物体做功?
从而让学生总结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2)有距离无力(3)有力有距离,但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创设情境: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物品,创设做功和不做功的情境
学生体验环节:
(1)请体验将一本书举过头顶和将 10本书举过头顶,做的功一样多吗?为什么?
(2)请体验将物理教材举过肩和举过头顶,做的功一样多吗?为什么?通过两次体验活动丰富学生亲身经历的同时,让学生分享两次体验带来的感受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哪一种情况下我们感觉到更累,为什么?接下来让学生自学课本功的大小部分,引导学生自己找寻期中的答案。
功的大小
(1) 定义: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 公式:W = Fs
(二)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