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孔雀东南飞》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

文档属性

名称 2.《孔雀东南飞》同步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3 16:0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孔雀东南飞》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节选自《孔雀东南飞》)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夜夜不得息   息:歇止,休息
B.何意致不厚 致:招致,招来
C.谢家来贵门 谢:告别,辞别
D.昼夜勤作息 作息:工作和休息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的一项是(  )
①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②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④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⑤小子无所谓,何敢助妇语 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节选部分兰芝的诉苦,表现了她对仲卿的信赖,也交代了矛盾冲突的背景。仲卿求母失败,刘、焦之间的话别,反映了仲卿的无能、兰芝的软弱。
B.第2段写兰芝诉苦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反映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故事的悲剧性蓄势,有利于激起读者对兰芝的同情。
C.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装”,又用铺陈手法表现了兰芝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突出以兰芝的“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铺垫。
D.刘兰芝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面对封建家庭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4.把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凭妻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注]。妻密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
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
(选自晋干宝《搜神记》)
[注] 城旦:秦汉时期的一种刑罚名。服四年兵役,夜里筑长城,白天防敌寇。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康王舍人韩凭  舍人:门客
B.论为城旦 论:定罪
C.以示左右 示:命令
D.俄而凭乃自杀 俄而:不久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论为城旦 阿母为汝求
B.言愁且思也 年且九十
C.其妻乃阴腐其衣 洞庭之阴,有大橘树焉
D.屈体相就 遂号其木曰相思树
7.下列语句全表现韩凭夫妻相亲相爱的一组是(  )
①妻密遗凭书 ②其妻乃阴腐其衣 ③俄而凭乃自杀 ④妻遂自投台 ⑤王与之登台 ⑥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⑦又有鸳鸯雌雄各一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⑤⑥⑦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韩凭妻何氏以信誓爱,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B.文章以鸳鸯鸟和相思树为衬托,突出了韩凭夫妻不畏强暴、坚贞不渝的爱情。
C.韩凭和妻何氏是一对忠于爱情、誓死不屈的夫妻,何氏宁死也不愿做康王的妻子,最后被逼投台而死。
D.文章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写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9.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2)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吴芳吉:国人之范
邹柱石
吴芳吉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著名诗人。1896年出生在重庆杨柳街,8岁随父迁居江津“白屋吴宅”,世称“白屋诗人”。13岁时在作文课上写出名噪一时的《读外交失败史书》,广受赞誉。
他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是举国皆知、享誉一时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婉容词》,被中国诗界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婉容词》描写了一位贤淑的乡下女子因被出国留学的丈夫抛弃而殉情的爱情悲剧。诗一经发表就引起文学界的震惊,令全国读者争相传诵,并被选入中小学教材。当时的读书人只要一提到吴芳吉就能随口吟诵出:“天愁地暗,美洲在那边?……”
今天来看,《孔雀东南飞》毕竞是永恒的经典,《婉容词》再怎么好,都没有可比性;但是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他的人品、文品也曾受到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高度赞誉。1910年,吴芳吉考入清华留美预科班。1912年因抗议美籍教师无理辱责因病缺考的中国同学,他和吴宓等十人被选为罢课代表。吴芳吉年纪最小,仿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撰写《讨校长檄》,署名求公道,后拒绝认错被校方开除,时年16岁。
被清华开除后,吴芳吉流浪北京,后辗转去上海书局做校对,次年在同学资助下徒步回川,沿途乞讨、历时半年回到老家。这段直堕底层的经历,让吴芳吉了解了当时的中国社会。军阀的暴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困顿、女性的压抑……无不给其心灵带来震撼,成为其笔底狂澜。吴芳吉的诗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
这以后.吴芳吉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从教。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布全国,他凭自己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人的介绍,做过中学教员,做过大学教授。先后受聘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1929年,他与重庆籍教授一起创办了重庆大学,并任文科系主任。
1931年,应当时的江津县县长邀请,他辞去待遇较好的重庆大学文学系主任之职,返回江津中学任校长。吴芳吉到校后,在学校的砖柱上,亲笔书写“学、海、津、梁”四个篆字作校训,高薪聘请外地优秀教师到江津中学任教,特聘重庆大学的外籍教授来校讲学。江津中学在他的奋发图强下,很快跃升为一流中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际,时任江津中学校长的吴芳吉深夜读报,见此消息,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1932年“一 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抗日,吴芳吉闻讯,慷慨高歌,欲只身赴前线杀敌,被师生从江边劝回。按捺不住的激情,使他创作了颂扬十九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三千子弟令如山,征衣未淀血斑斑”这传诵一时的诗作,成了唤起民众抗战的动员令。当年5月4日,他应邀到重庆做宣传抗日的演讲,当众朗诵《巴人歌》,令上千听众热血沸腾,泪流满面。
5月5日返回江津,当晚向全校师生讲述重庆各界同仇敌忾、心系抗战的情形,并再次朗诵《巴人歌》,朗诵未完,他就体力不支、脸色惨白地倒下了。5月9日,吴芳吉辞世,时年36岁,送葬者700余人。
芳吉自小家庭贫困,营养不良,文弱之人而具铮铮铁骨。思其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只身赴国难之时,其慷慨苍凉,大有当年燕国荆卿屠秦之悲壮豪勇。虽享寿仅36载,胜活百年矣。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吴芳吉少年生活的地方环境不好,盗娼赌博者多,父亲吴传姜就用石灰将墙门刷白并写“白屋吴宅”字牌,意为清白之家,吴芳吉就自名“白屋吴生”。
(摘自“简书”)
②吴芳吉跨入诗界之时,正值“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论战“新旧文学观”。对诗界全部否定传统诗歌的“突变论”、全盘欧化的“另植论”、死守陈规的“保守论”都进行了批判,倡导诗歌要有时代感和现实感。
(庞国翔《用诗歌抵制日货的诗坛奇人吴芳吉》)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求学的坎坷,生活的艰辛,使得吴芳吉四处飘零,深陷社会底层;但也使吴芳吉的诗歌更加贴近民众,更具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B.年少轻狂的吴芳吉为抗议美籍教师辱责中国同学,便仿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撰写《讨校长檄》,书于横幅长条并署名张贴,最终被学校开除。
C.颂扬十儿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倾注了吴芳吉的满腔热情,激发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志,也成了吴芳吉的生命绝唱。
D.吴芳吉既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教育家。他在担任江津中学校长期间奋发阁强,高薪聘请外地优秀教师到江津中学任教,并题写了“学、海、津、梁”的四字校训。
11.下列对有关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吴芳吉的文章广受赞誉,但他的《婉容词》与《孔雀东南飞》相比,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相去甚远,无法比拟。
B.吴芳吉虽然没有从清华大学毕业,但是后来他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从教,他完全凭借个人的努力,做过中学教员,也做过大学教授。
C.“文章合为时而着”,吴芳吉倡导诗歌要有时代感和现实感,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根系百姓,深人底层,成为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
D.吴芳吉性情刚硬急躁。如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际,他深夜读报见此消息,便不顾及师生已然安睡的事实,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
12.文中说,“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吴芳吉身上有哪些方面可为人之揩模?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三、情景默写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刘兰芝美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表现出刘兰芝辞别婆婆前内心杂乱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用对比兼比喻的手法写刘兰芝对焦仲卿诉说自己忠于爱情、绝不背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经 氓》中“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所写婚俗与《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________,_______”所写的做法相似。
(5)《孔雀东南飞 并序》中“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_______,________”等诗句是从头到脚,从装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表现刘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A 3.A 4.(1)我既然不能供你家使唤,白白地留着也没有什么用处,你就立即禀告婆婆,趁早送我回娘家去。(注意:“堪”“徒”“施”“相”,整体通顺) (2)人卑贱东西也轻薄,不配送给后来的人,留着作纪念吧,(我们)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注意:“贱”“足”“遗施”“因”,整体通顺。)
【分析】6.作息:偏义复词,工作。
7.②是结果,不是原因;⑤是焦母对焦仲卿的训斥,不是驱使的原因;⑥是兰芝的诉说。
8.应该是“反映了仲卿的不舍、兰芝的温情。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句子带入原文中翻译,D项“昼夜勤作息”,意思是“早晚辛勤地劳作”,所以“作息”,偏义复词,工作。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认真阅读并翻译原文,明确题干要求,本题要求选出“全都属于焦母驱遣刘兰芝的理由的一项,认真分析可知:②是结果,不是原因;⑤是焦母对焦仲卿的训斥,不是驱使的原因;⑥是兰芝的诉说。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反映了仲卿的无能、兰芝的软弱”说法错误,应该是“反映了仲卿的不舍、兰芝的温情。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驱使”、“施”、“白”、“相”;第二句得分点:“鄙”、“遗施”、“会因”及句子大意。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
“(我)十三岁到十六岁能织精美的白绢学会了裁剪衣裳会弹箜篌 能诵读诗书。十七岁做了您的妻子,心中常常感到痛苦的悲伤。您既然做了太守府的小官吏,遵守官府的规则,专心不移。我一个人留在空房里,我们见面的日子实在少得很。鸡鸣啼了,我就上机织绸子,天天晚上都不得休息。三天就织成五匹绸子,婆婆仍然嫌我织得慢。并不是因为我织得慢,(而是)您家的媳妇难做啊!我既然担当不了使唤,白白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焦仲卿听了这般诉说后,到堂上去禀告母亲:“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貌相,幸亏还能娶到这个(贤慧能干)的妻子,结婚后相亲相爱地生活,(并约定)死后在地下也要相依为伴侣。相处在一起不到二三年,(生活)才开始,还不算很久,这个女子的行为并没有什么不正当,哪里料到会招致母亲不满意呢?”
焦母对仲卿说:“(你)怎么这样没见识!这个女子不讲礼节,一举一动全凭自己的意思。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你怎么可以自作主张!邻居有个贤慧的女子,名字叫罗敷,姿态可爱无比,母亲替你去提亲。(你)就赶快休掉刘兰芝,打发她走,千万不要挽留(兰芝)。
“焦仲卿直身而跪禀告:“孩儿恭敬发禀告母亲,现在假如休掉这个女子,我一辈子就不再娶妻子了!”
焦母听了儿子的话,(用拳头)敲着坐具大发脾气(骂道):“你这小子没有什么害怕的了,怎么敢帮你媳妇说话!我对她已经没有什么恩情了,当然不能答应你的(要求)。”
焦仲卿默默不敢作声,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张嘴对妻子说话,却哭得连话也说不成句:“本来我不愿赶你走,但有母亲逼迫着。你只好暂时回娘家去。我现在暂且回太守府里办事,不久我一定回来,回来后必定去迎接你回我家来。为此,你就受点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说的。”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不要再白费口舌了!记得那一年冬末,我辞别娘家嫁到你府上,侍奉时总是顺从婆婆的意旨,一举一动哪里敢自作主张呢?白天黑夜勤恳地操作,我孤孤单单地受尽辛苦折磨,总以为没有过错,终身侍奉婆婆。(我)到底还是被赶走了,哪里还说得上再回到你家来?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上面美丽的刺绣发出光彩,红色罗纱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着香袋,盛衣物的箱子六七十个,箱子上都用碧绿色的丝绳捆扎着。样样东西各自不相同,种种器皿都在那箱匣里面。我人低贱,东西也不值钱,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留着作为我赠送(给你)的纪念品吧,从此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时时把这些东西作个安慰吧,(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
鸡鸣啼了,外面天将亮了,刘兰芝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穿上绣花夹裙,每穿戴一件衣饰,都要更换好几遍。脚下穿着丝鞋,头上戴(插)着闪闪发光的玳瑁首饰,腰上束着白绢子,光彩象水波一样流动,耳朵戴着用明月珠做的耳坠,手指纤细白嫩象削尖的葱根,嘴唇红润,像含着红色朱砂,轻盈地踏着细步,精巧美丽,真是世上没有第二个。
5.C 6.D 7.C 8.C 9.(1)两棵树树干弯曲,互相靠近,树根在地下相交,树枝在地上交错。
(2)宋国人为他们而悲伤,于是称这种树叫相思树。
【解析】5.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句子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C项,“以示左右”意思是“把信给亲信臣子看”,“示”应是“给……看”的意思。
6.试题分析:D项,两个“相”都是副词,互相。A项,前一个“为”,动词,做;后一个“为”,介词,替,给。B项,胶一个“且”,连词,表并列;后一个“且”,副词,将近。C项,前一个“阴”,副词,暗中;后一个“阴”,名词,水之南。
点睛:本题考查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常见的文言虚词共有以下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且、而”尤受高考命题人青睐,是历年高考试卷中的“老面孔”。做文言虚词类题时,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②“其妻乃阴腐其衣”意思是“韩妻于是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烂”,是说韩妻为自杀做准备,不能表现“韩凭夫妻相亲相爱”;⑤“王与之登台”意思是“宋康王和何氏一起登上高台”,与其夫无关,是“王”与“何氏”的活动。因此,凡是包含②或⑤的选项都是不正确的。
8.试题分析:C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相关内容为“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意思是韩妻于是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烂,宋康王和何氏一起登上高台,韩妻何氏于是从台上往下跳,宋康王的随从想拉住她,因为衣服已经朽烂,经不住手拉,何氏自杀而死。而且从后文来看,何氏还留有“遗书”。由此可知,“最后被逼投台而死”不当,是自杀而死。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的关键词有:(1)句省略了主语“树”,翻译时应补上;“就”,靠近;“下”,地下;“上”,地上;“错”,交错。(2)“哀”,为动用法,为他们悲哀;“号”,命名,称呼。
参考译文:
宋康王的门客韩凭,娶何氏为妻,何氏貌美。宋康王把何氏夺了过去。韩凭心怀怨恨,宋康王把他囚禁起来,并定罪判韩凭做城旦这种苦刑。韩妻何氏暗中送信给韩凭,故意使语句的含意曲折隐晦,信中说:“久雨不止,河大水深,太阳照见我的心。”不久宋康王得到这封信,把信给亲信臣子看,亲信臣子中没有人能解释信中的意思。大臣苏贺回答说:“久雨而不止,是说心中愁思不止;河大水深,是指长期两人不得往来;太阳照见我的心,是内心已经确定死的志向。”不久韩凭就自杀了。
韩妻于是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烂。宋康王和何氏一起登上高台,韩妻何氏于是从台上往下跳(自杀);宋康王的随从想拉住她,因为衣服已经朽烂,经不住手拉,何氏自杀而死。韩妻何氏在衣带上写下的遗书说:“王以我生为好,我以死去为好,希望把我的尸骨赐给韩凭,让我们两人合葬!”
宋康王发怒,不听从韩妻何氏的请求,让韩凭夫妇同乡之人埋葬他们,让他们的坟墓遥遥相望。宋康王说:“你们夫妇相爱不止,假如能使坟墓合起来,那我就不再阻挡你们。”很短时间内,就有两棵大梓树分别从两座坟墓的端头长出来,十天之内就长得有一抱粗。两棵树树干弯曲,互相靠近,树根在地下相交,树枝在地上交错。又有一雌一雄两只鸳鸯,长时间在树上栖息,早晚都不离开,交颈悲鸣,凄惨的声音感动人。宋国人为他们而悲伤,于是称这种树叫相思树。相思的说法,就从这儿开始。南方人说这种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精魂变成的。
现在睢阳有韩凭城。韩妻何氏作的歌谣至今还在流传。
10.B 11.C 12.①是中诗词改革的先驱,在诗歌创作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②为人公道正派,敢于同无理辱责中国学生的教师抗争;③心系民生,用自己的诗歌反映军阀的域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闲顿;④富有爱国热情,而对日军的侵略行径,不仅创作颂扬抗战的诗作《巴人歌》,还鼓舞师也,走上街头,游行抗议;⑤重视教育,为旧中国的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年少轻狂”错误,“书于横幅长条并署名张贴”于文尤据。由原文“吴芳吉年纪最小,仿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撰写《讨校长檄》,署名求公道,后拒绝认错被校方开除,时年16岁”可知,此种做法不代表“年少轻狂”,而且原文并没有提到“书于横幅长条并署名张贴”。B错误。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A项,“都相去甚远,无法比拟”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今天来看,《孔雀东南飞》……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这是对《婉容词》艺术影响力的肯定。A错误。
B项,“完全凭借个人的努力”错误,由原文“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布全国,他凭自己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人的介绍,做过中学教员,做过大学教授”可知,除“个人努力”外,还有好友吴宓等人的介绍。B错误。
C项,正确。
D项,“性情刚硬急躁”错误,他深夜读报见此消息,便不顾及师生已然安睡的事实,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 应为“富有爱国热情”。D错误。
故选C。
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筛选、整合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由原文“他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是举国皆知、享誉一时的爱国诗人。其代表作《婉容词》,被中国诗界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可知,吴芳吉是中诗词改革的先驱,在诗歌创作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由原文“1912年因抗议美籍教师无理辱责因病缺考的中国同学,他和吴宓等十人被选为罢课代表。吴芳吉年纪最小,仿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撰写《讨校长檄》,署名求公道,后拒绝认错被校方开除,时年16岁”可知,吴芳吉为人公道正派,敢于同无理辱责中国学生的教师抗争;由原文“军阀的暴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困顿、女性的压抑……无不给其心灵带来震撼,成为其笔底狂澜。吴芳吉的诗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可知,吴芳吉心系民生,用自己的诗歌反映军阀的域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闲顿;由原文“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际,时任江津中学校长的吴芳吉深夜读报,见此消息,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按捺不住的激情,使他创作了颂扬十九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三千子弟令如山,征衣未淀血斑斑’这传诵一时的诗作,成了唤起民众抗战的动员令。当年5月4日,他应邀到重庆做宣传抗日的演讲,当众朗诵《巴人歌》,令上千听众热血沸腾,泪流满面”可知,吴芳吉富有爱国热情,而对日军的侵略行径,不仅创作颂扬抗战的诗作《巴人歌》,还鼓舞师也,走上街头,游行抗议;由原文“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布全国,他凭自己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人的介绍,做过中学教员,做过大学教授。先后受聘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1929年,他与重庆籍教授一起创办了重庆大学,并任文科系主任”可知,吴芳吉重视教育,为旧中国的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多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13. 指如削葱根 口如含朱丹 著我绣夹裙 事事四五通 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 磐石无转移 便利此月内 六合正相应 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本题易错词语有:(1)削、朱丹(2)著、夹、通(3)磐、蒲苇、纫(4)便利(5)流纨、著、珰。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