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册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册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13 17:1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1900 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开幕,博览会意在展示以欧洲为核心的欣欣向荣的文明,讴歌进步。……博览会的一个突出内容是欧洲‘教化的使命’。在那个帝国主义的巅峰时刻,对遥远殖民地异国风情浓墨重彩的渲染传达了欧洲统治世界的强有力信息。商业、繁荣与和平似乎保证欧洲的统治地位会千秋万代地保持下去。前途一片光明。”
——伊恩·克肖《企鹅欧洲史·地狱之行 (1914—1949)》
这段话指出了1900年欧洲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氛围,这是“帝国主义的巅峰时刻”,是“欧洲统治世界”的时代。谁能想到仅仅十几年以后,在全世界最富庶、文明程度最高的欧洲会发生人类旷古未有的世界大战呢?——这是对人类近代工业文明的反讽。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七单元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秩序失衡:
战争之因

“木头是深层原因,干柴和纸张是中层原因,划火柴是突发原因”
—— 【美国】 小约瑟夫 奈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工厂制度
(中小企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大企业
(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生产组织形式重大变革
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竞相奉行帝国主义政策,掀起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经济实力和殖民地占有情况之间存在什么现象?
这一现象会产生什么影响?
倒挂现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它们的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争斗是一战的根源。

巴尔干问题





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领土争端,北非殖民地
协约国
同盟国
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3、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军事集团,国际局势日益紧张
现代通信和交通工具的发明缩短了世界各地间的距离,战争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同时,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武器的发明,坦克、飞机、远程大炮等大大增强了武器的杀伤力,使得战争更加残酷,毁灭性大。……战争一爆发,就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短期内结束战争的预想……世界大战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即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近代以来,欧美地区相继建立起民族国家。但是,西欧各国狭隘地把本民族的富强凌驾于他国之上,认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就意味着自己的衰落,因此竭力削弱他国……制造所谓的“邻国的威胁”,把本国打扮成“受害者”,煽动本国人民仇恨邻国。
——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4、物质上,科技进步成果被应用于军事,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5、 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加速战争到来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访问萨拉热窝。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的演习,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6月28日他们在街头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5、 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秩序混乱:
战争过程

战线 交战双方
西线
东线
南线
战争阶段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1914)
第二阶段 (1915-1916)
第三阶段(1917-1918)
战线 交战双方
西线 英国、法国VS德国
东线 俄国VS德国、奥匈
南线 俄国VS奥匈
战争阶段 主要事件
第一阶段 (1914) 1914 马恩河战役(德国“速决战”破产)、日对德宣战并抢占山
东半岛
第二阶段 (1915-1916) 1916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第三阶段(1917-1918) 1917 美国和中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后1918年退出战争、1918同盟国投降
旷日持久,生灵涂炭的残酷战争
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
时间:1917年
目的:“以工代战”,使中国得以重获山东主权
人数:仅派往法国的华工就有约14万人,其中有近万人长眠异国
1918年3月20日华工第59中队方于索姆附近从事筑路,又为军队向前移动搬运军需,彻夜不休,翌日敌军既己接近此中队,而华工于枪林弹雨中依然继续工作至第三日正午,此时德军逼近,归路将断,而华工泰然自若。
——《胶奥志》,《民社志·移殖》
1915年,时任英国首相乔治·劳合说出了一番颇有预见性的话。他警告说,这场战争将重建整个世界:“这就是那场滔天洪水,它是自然的战栗……给人类社会和工业文明带来闻所未闻的改变。”
与此同时,一种新秩序在战火中冉冉升起,它超越了新兴国家喋喋不休的争吵和民族主义表演,彻底重建了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德国、俄国和美国这些大国之间的关系。
——【英】亚当·图兹《滔天洪水: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全球秩序的重建》
一战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一战的影响
材料一 德意志帝国被摧毁,奥匈帝国废墟上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国家;土耳其的所有属地被剥夺,处在痛苦的呻吟之中;庞大的俄罗斯帝国寿终正寝,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占地球陆地1/6的土地上进行试验;英国的鲜血已流干,法国躺在手术台上。
——熊伟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
材料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3.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1.一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材料三 俄国十月革命油画(右图)
一战的影响
材料四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
材料五 战争给欧洲造成的心理和精神创伤也极其巨大,它使欧洲人第一次深深怀疑西方文明的基本走向,并引发了世界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精神危机。这次大战的极其残酷性也使欧洲形成了更为广泛而普遍的厌战、反战和恐战的社会潮流。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六 一战期间妇女开汽车,驾驶运输机、渡伤员;一战后裤子成为可以接受的妇女服装,裙角骤然上升,束身衣和裙撑也永远消失了。
4.一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涨
5.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6.妇女地位得到提高,妇女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增强
秩序重构:
战后国际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及主要内容
阅读课本,填写表格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代表会议 1919巴黎和会 1921—1922华盛顿会议
参与国 英、法、美等一战战胜国 美、英、日、中等九国
内容 ①对德和约: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②欧洲“民族自决”: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③成立国际联盟。 ①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②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③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意义 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统治秩序 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的统治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中国
(一战后)该主要议题之一是“远东及太平洋问题”,其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这个公约签订后,美国国务卿体斯掩不住得意之色,说:“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 ——《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1)《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利益,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最终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2)《九国公约》中,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使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凡尔赛条约》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合约。
——列宁
《凡尔赛条约》是战胜国单方面对战败国签订的条约,对德国等战败国过分掠夺、惩罚过于严苛
思考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五头怪兽图》 这幅1921年刊登于德国一杂志上的漫画将英、法、美、日、意绘作五头怪兽,他们的猎物正是德国。
材料一 东欧的民族分布犬牙交错,民族间的敌对由来已久……将(民族自决)这个高度简单化的原则贯彻于异常错综复杂的东欧,据此划分国际的疆界,就必然顾此失彼,矛盾百出。 ——时殷弘《旧欧洲的衰败》
材料二 公约对于中国向会议提出的关于取消列强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和势力范围、废除外国在华的租借地、撤退外国在华军警,以及恢复关税自主等收回主权的要求,帝国主义列强或者拒绝讨论,或者借故拖延。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卷)》
对中国山东主权的不公正处理以及华盛顿会议对中国问题的处理等,无视、损害弱小民族利益
思考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二)国际联盟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立时间:1920年
性质: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宗旨: 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1918年1月8日,美国总统伍德罗· 威尔逊提出《世界和平纲领》,即“十四点”原则,其要点为: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2)领海以外,无论平时或战时,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5)对所有关于殖民地的要求作出……调整。……
(6)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齐世荣主编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根据材料并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对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加以解读;
一、美国参加一战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强国,希望打开全球门户以利于其经济的发展
二、该计划包括的重要内容:战后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包括贸易的开放和海洋的开放;裁减军备;建立国际联盟
三、美国的真正意图是企图通过“十四点”原则,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但是遭到英、法、日等国强烈反对。一战后美国的设想并没有完全成功,美国拒绝加入国联。
(二)国际联盟
材料一:国际联盟与其说是国际裁决的一种制度,不如说是维持有利于英国和法国的新的现状的工具。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除本盟约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国际联盟盟约》
思考:国际联盟能持久地维护世界和平吗?
局限性2.“全体一致”原则使其无法有效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
局限性1.国联是英法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工具
(二)国际联盟
材料三: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方法莫如以此种人民之保佐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各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 ——《国际联盟盟约》
局限性3.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仍带有殖民统治的烙印,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将会继续
【问题探究】
靠凡尔赛合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苏]列宁《在莫斯科省得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讲话》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曾把凡尔赛体系称为“胜利者的蠢事”。
讨论:为何说一战后国际秩序“建立在火山上”?
矛盾重重
难以化解
讨论:为何说一战后国际秩序“建立在火山上”?
帝国主义国家利益分配不均
对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过度掠夺
殖民地委任统治制度
损害弱小民族权益
苏俄被排斥在体系之外
战胜国之间矛盾
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的矛盾
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
评价:
(1)暂时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国际局势有所缓和,维护了一段时间的和平,成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相对繁荣局面的基本前提;
(2)但该体系下仍隐含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无法维持长期的和平稳定,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了隐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
①基本特点是仍以欧洲、尤其是英法为中心
②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特征(反动性)
③不稳定性、脆弱性
④不全面性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特点及评价
同课章节目录